因“剛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還是家長想多?

學生:《荷塘月色》教會了我欣賞美,發現細節,理解內心,也是我語文課本最難忘的一篇文章。

家長:美什麼美?欣賞什麼?這是小孩子該看的文章嗎?你看看說的“剛出浴的美人”,就讓你這麼欣賞的嗎?

因“剛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還是家長想多?

朱自清的文章,很多都因為優秀而被選進中學課本,也因為此成了“大家心中的語文”。比如《背影》,塑造了一個偉大的父親。比如《匆匆》,教會我們理解時間。但是唯獨《荷塘月色》,竟被許多家長冠以“少兒不宜”而要求下架課本。

說起來這“少兒不宜”的原因,竟是文章出彩的一個比喻“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大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正處於對新事物最為好奇的階段,朱自清用這八個字去形容荷塘美色,就算在語文上言辭華麗,比喻生動,形容精彩,但對孩子來說,是不是上頭了?

因“剛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還是家長想多?

其實像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是遭遇過這樣的對待的。何以見得?

紅樓在多個朝代都被稱為禁書,禁書原因想必和家長的想法如出一轍了。其實,細細考究,問題多出在讀者身上。蔣勳蔣老先生在評紅樓的時候,對前幾章故事人物的年齡做了功夫,他說紅樓開始黛玉進賈府,那不過是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

因“剛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還是家長想多?

我們第一次將紅樓當作禁書,也許多半是從賈寶玉和襲人的章節來看的,可是當事人才幾歲,和現在中學階段的孩子差不多大吧。他們的行為,說現代化一點,就是符合“中小學生行為準則“的,他們自己其實也是不懂,只是有了一些好奇,像多了嗎?去問問賈寶玉。

因“剛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還是家長想多?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是由葉聖陶老先生選進課本的。當初也有人爭論要不要刪除這句話,余光中先生也巧妙地站在家長的角度,分析了下這個問題,所以普遍得到家長群的一致好評。

可是這對學生公平嗎?對作者公平嗎?對語文公平嗎?

作為散文界的瑰寶,不管是文筆或是意境都是少有人能駕馭的,如果刪去他的本意,或者下架這部作品,是不是更能激發起孩子求知的熱情。是不是就適得其反了呢?

因“剛出浴的美人”下架《荷塘月色》,是孩子多想還是家長想多?

說嚴重點,這是教育界與文學界的探討,說通俗點,這是讀者與讀者的比較。我想所謂的見仁見智,就是這個意思吧?

那麼對於這個現象”因七個字下架荷塘月色“,作為讀者的你,有什麼看法呢?

到底是家長想多還是擔心孩子多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