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輔助孫權卻不專權,是講義氣,還是實力不允許?

你的歷史我來評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嚴格意義上講,周瑜盡心盡力輔佐孫權,有講義氣的因素,也有周瑜自身實力不足以稱王稱霸的因素。


首先說周瑜的義氣,周瑜與孫策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孫策在袁術那裡借兵回到江東時,周瑜投奔孫策並輔佐孫策平定了江東六郡,幫助孫吳政權奠定了江東基業。可以說周瑜和孫策名為君臣,實為兄弟,兩個人感情極深,且不說兩人還是連襟,同時娶了大喬小喬姐妹。

孫策英年早逝後,周瑜出於對孫策的忠誠,也出於實現人生抱負的目的,繼續為孫吳政權效力,對孫權也是很忠誠的,這表現在他平時對孫權的極度尊重,也表現在他統兵出征時,自覺接受孫權的各種監督。當然,孫權也很信任周瑜,給了周瑜很高的地位和權力。可以說,他們君臣二人合作的很好,堪稱三國時期君臣關係的典範。


然後說說周瑜有沒有廢掉孫權自立的想法,我認為周瑜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他的實力還不夠強大,客觀條件不允許他這樣做。

為什麼說他有過這個想法呢?因為江東是他和孫策共同打下來的江山,周瑜不僅功勞很大,而且他對江東民情軍情非常瞭解,也有親手帶出來的軍隊和將領。

孫策死的時候,三國鼎立之勢並未形成,天下還是亂糟糟一團,只要有實力,誰都可以逐鹿稱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生逢亂世,作為一名文武全才的青年才俊,周瑜肯定想過稱王稱霸。因為他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只有計謀,沒有武力,在荊襄或者是益州都沒有什麼人脈和基礎,劉備活著的時候,基本沒有給諸葛亮直接帶兵的機會,即便是在劉備關羽張飛死了以後,諸葛亮也沒有實力取代劉禪。

而周瑜文武雙全,有人脈有基礎有兵權,所以他肯定想過自己稱霸,但是他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因為他的實力還不允許他自立。

周瑜要自立門戶,有兩種選擇,一是廢掉孫權,自己做江東之主。但孫策剛死時候的江東,一幫重臣,尤其是高級別武將都是多年跟隨孫堅、孫策父子打天下的人,如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丁奉等人,這些人對孫家非常忠心,他們不會追隨周瑜,而要廢孫權又必須與這些人為敵,這些人也都是當世名將,並不容易對付,周瑜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第二種選擇就是周瑜帶領自己的人馬在孫權和劉表之間佔據地盤,自立門戶,然後再圖發展。但這種方式非常冒險,很難成功,因為他若這麼做了,等於就是背叛了孫吳政權,必然與孫權成為死敵,剛才說了,程普那一幫老將不是好對付的。他只有向西發展,去攻佔劉表的地盤,但此時的劉表實力非常雄厚,由東向西又是逆江而上,孫策一心想報劉表的殺父之仇,傾江東全力也沒有取勝的把握,何況以周瑜的實力去攻打劉表,難度更大。

與其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還不如乖乖的忠誠於孫權,既能實現安邦定國的壯志,又能全了對孫策的忠義之心,留下一世美名。


酒味悠悠過


周瑜沒有足夠硬實力取代孫權。歷史上對周瑜的定位是韓信、英布之流,屬於諸侯級的英傑人物,這一點孫策、孫權、劉備、步騭、諸葛瑾都認可。周瑜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銳,他反對孫權遣送人質和赤壁主戰都能看出周瑜從不圖謀短淺的目標。

但題主首先要搞清楚一點,政治家不一定就要當最上面那一位,最主要的是能夠展現自己的能力,歷史上有很多君主能力比部下弱的情況,包括喬布斯最初的蘋果電腦也是拉著別人來完成,人的能力不僅於技術方面,超越時代的思維更重要。

在歷史背景下不是所有人都為了什麼一統天下而奮鬥,人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東漢末年中一手扶持幼主劉璋上位的趙韙最終兵敗,這正意味著他目光短淺,認為劉璋闇弱無能,自己深得人心就以為能解決一切,結果被劉璋的部隊所擊潰。周瑜沒有足夠的兵力作為支持,對方的幼主換做劉璋,周瑜會和趙韙同一個下場。孫策剛死的時候周瑜可還沒有那樣的威信可以左右江東政權,四大重臣中張昭、呂範、程普對孫策還是相當忠誠,除非張昭支持周瑜,呂範、程普、董襲就沒什麼事了。

周瑜一旦想法不同,他的歷史評價會不同,人們看到他的野心後就未必會依附他,於是歷史上的周瑜可能會被當作王敦、桓溫來比較,這樣周瑜現代的粉絲就會下降許多。題主真可以去研究研究王敦,這貨眉目疏朗,氣質相貌相當出眾,喜好音樂,當眾擊鼓時沉溺在音樂當中,視周圍之人如無物。周瑜的偶像設定王敦都有,結果王敦在歷史上徹頭徹尾成為丑角就是因為他最後的行為。歷史還會以行為論英雄,周瑜並沒有顯出叛逆的作風,史評才會比較好。說到能力,王敦起兵時所向披靡,東晉名將幾乎盡敗其手,司馬睿活活被他氣死,若非王敦病重後果真不堪設想。

孫權的江東政權靠世家組建而成,他們只要彼此合作安定一方即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放眼天下的能力。無論周瑜、諸葛恪、王敦、桓溫都好,儘管他們在歷史上的定位不同,但都是通過軍功來擴張自己權力,一旦他們的權威抵達一定程度就必然會去君主產生權力衝突,這都取決於領土擴大後權力分配不平衡,不一定是指誰忠誠不忠誠。人在局勢中也沒有很強的預見性,比如自己當前局勢還沒站穩就想著成為老大一統天下,連曹操都不會那麼想,理想是跟著權力增加不斷擴張的。

那麼周瑜有多少實力?周瑜自帶兵馬投靠孫策,後孫策給周瑜增兵兩千,隨後周瑜擔任中護軍征戰多年。由於東吳部曲制度盛行,我估計周瑜本部還是沒有過萬。一直到赤壁之戰孫權還正式授權,讓周瑜、程普共同統領三萬兵馬,這三萬中的黃蓋、韓當、甘寧、呂蒙、淩統、周泰都有自己部曲,周瑜要獨立也只能在奪取南郡之後。關鍵黃蓋、韓當、程普是二代重臣,呂蒙受孫策提拔,淩統、周泰肯為孫權賣命,唯一隻有甘寧戰略意圖與周瑜接近,周瑜要策反這夥人可不容易。

退一步說周瑜爭取到赤壁之戰班底獨立,周瑜的最佳陣容是武陵太守黃蓋、江夏太守程普、偏將軍韓當、橫野中郎將呂蒙,以及周泰、甘寧、淩統,贈送魯肅、龐統,加起來大約三萬到四萬兵力。陣容的確能與孫權一戰,還優於劉備軍,可是地理位置怎麼算?

周瑜起兵實則只能投靠曹操,部隊處於長江中游地帶,誰都想爭奪,稍微有點破綻,曹操、孫權、劉備全部打了進來,周瑜除了換老闆沒有別的辦法。這樣反覆無常還會影響風評,被拿去跟呂布比較就不太好了。毫無信義的人,別人也會毫不猶豫的在背後捅刀,包括自己人。

如果周瑜是屯兵巴陵的時候起兵,黃祖怕是要笑死了,就因為周瑜常年在江夏遊走才沒讓黃祖渡江。這下東吳內戰,黃祖說不定能成為楚王劉表開疆大臣,吞併了江東,與曹操南北對持。人的能力正是在歷史中面臨選擇,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評價出來,而不是你先預想這個人有什麼數值的能力,他才可能做到什麼樣的事情,只講人物能力不講局勢和硬實力都是耍流氓。






周朝文DMU


周瑜在孫策被害之後,盡心盡力輔佐孫權,對孫權忠心耿耿,從無二心,主要是出於和孫策之間的“義氣”以及對江東基業的忠心,並非實力不允許,以周瑜當時在東吳軍中的威信和實力,獨斷專權完全可以實現,具體分析如下:

周瑜與孫策私交甚密,不會對孫權存有二心。

周瑜年輕時就與孫策關係十分密切,孫堅死後,小霸王孫策繼承父親基業,孫策修書邀請周瑜與其協同作戰,此後孫策與周瑜精誠協作,連克多城,所向披靡,逼走劉繇打下江東基業,周瑜與孫策的關係在戰場中繼續昇華,超越一般的君臣關係,情同手足。

孫策遇害後,周瑜鼎力輔佐孫權,不僅出於與孫策之間的情誼,也是出於對江東基業的保護,因此周瑜不可能存在二心。

周瑜出身士族,惜名如命,不願落個專權謀位的罵名。

周瑜的父親周異早在漢靈帝時期就官職洛陽縣令,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曾官拜太尉,家族名人顯貴輩出,是當地有名的望族,因此周瑜出身名門,家境優越,才情甚高,視名聲比自己性命都要金貴,不但不會背叛死去的孫策,更不會幹那些對主公(孫權)不忠之事。


周瑜擁有在孫吳獨斷專行的實力,但周瑜並無二心。

孫權的江東基業至少有一半是周瑜的功勞,當年孫策創業之時,如果沒有周瑜鼎力相助很難打下江東81縣,因此周瑜在江東的威信異常之高,軍中青年將領唯周瑜馬首是瞻,周瑜要想反年紀輕輕的孫權是完全有可能的。

孫權繼位後,曾經看不慣周瑜掌握江東兵馬,一怒之下將周瑜的兵符收回,孫權母親知道後立馬制止,孫母告訴孫權“沒有周瑜,看你這個吳候能做幾天”?孫權經過衡權利弊,立馬將兵符親自給周瑜送去並致歉,可見周瑜在江東軍中的實力,造孫權的反,易如反掌,只是周瑜不願意做背信棄義之事。

結論

周瑜對孫權的忠心不僅是出於與孫策之間的義氣,更重要是出於對江東基業的忠心,如果周瑜有二心,完全有實力獨斷專行。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答內容,謝謝!


曉看歷史


周瑜是孫策留給孫權的一員猛將,“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個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大家耳熟能詳。

孫權接手後的東吳並不太平。東吳存在三股政治力量:淮泗集團孫堅舊部和孫策舊部(周瑜等)、東漢末年從北方到江東避亂的流亡北仕(張昭等)、江東世家大族(錢袋子陸遜呂蒙等)。周瑜帶頭向孫權下跪,承認孫權的合法繼承人身份,與孫權有恩。

然而孫權掌權後,一直在這三股勢力之間搖擺斡旋,直到登基稱帝后徹底導向江東氏族。周瑜在孫權掌權後一直被孫權邊緣化。赤壁之戰前周瑜最大的貢獻就是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東吳版“隆中對”三分天下,非常對孫權胃口。

赤壁之戰時,孫權焦頭爛額之際也沒有想起來還有周瑜這號人,直到旁人提醒才想起來任用周瑜。

周瑜連輔政都談不上,試問這樣的周瑜拿什麼專權?






史海逐浪大徐


不是所有功高蓋主的人臣都會謀反,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會對勞苦功高的臣子提防陷害、秋後算賬。人與人,君與臣之間,總會有,有那麼一顆紅心坦蕩蕩,不要把人想的那麼壞,君臣之間也會有典範,譬如劉備與諸葛亮、孫權與周瑜。這類君臣典範可謂是生死與共、患難與共。你用厚黑學來揣測這世間一切的人際圈子,沒有意義,活,就要活的大度點,蠅營狗苟、小雞肚腸、亂加猜測,那人生就真沒意義了。人有時要坦蕩,話有時也要發自肺腑!


周瑜作為江東孫家的主要開創人之一,早年那可是和孫策從小一起玩到大,孫堅死後,孫策去江東打天下時,周瑜一直跟隨左右,二人關係可謂是相當鐵。我認為,那時,尚且年幼的孫權對周瑜也是極其崇拜。孫策死後,周瑜帶兵弔喪,這在古代,是及其危險的信號,我哥這個老大剛over,你這個兵馬大都督帶兵來弔喪,什麼意思?!但是人家孫權就很放心,而且深知周瑜的良苦用心,你哥剛去世,現在江東就是一盤散沙,我帶部而來,是為你撐起這一片江東事業哇。確實,如果沒有周瑜,孫權肯定也坐不穩江東天下。即使在幾十年後,孫權依舊懷念周瑜,唸叨:“孤非公瑾不帝!”周瑜不僅盡心輔佐孫權,又向其推薦了魯肅。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恰少年,朝氣蓬勃,關鍵赤壁一戰,孫權乾脆放手所有軍權交給周瑜,力挽狂瀾,火燒赤壁,奠定江東基業,從此周瑜揚名四海,即使如此,周瑜依然對孫權畢恭畢敬,沒有逾越君臣關係半步。有人說周瑜沒這個實力,扯淡,孫策周瑜這倆哥們打天下,孫策死時,孫權只十七歲,所有兵權均在周瑜手裡,而內政基本是張昭說了算!孫權嘛都沒有,你說周瑜有沒有專權自擁的實力?!絕對有!只是人家沒有這個想法而已!

後有周瑜想替孫權拿下西蜀,為避嫌,主動要求孫瑜跟著自己去。還有一次,孫權看不慣周瑜為兵馬大元帥,主動拿了帥符,被吳老太罵了一頓,孫權又畢恭畢敬的將帥符給周瑜送回去,周瑜從來沒有二心,孫權也是極其尊重周瑜,凡江東之事,周瑜決策,孫權完全贊同!是君臣,勝於君臣!


蘭陵不算黑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詳細瞭解一下週瑜其人。

家族背景

周瑜出生於宦官世家,他的父親周異官至洛陽令,堂祖父周景和堂叔周忠甚至官居太尉,從父(一說伯父)周尚在袁術稱帝時任丹陽太守,周瑜從小就有大志向。袁術見周尚不是真心效忠於自己,派堂弟取代了周尚丹陽太守的職務,同時認為周瑜有才華,要留他在手下任職,但是周瑜知道袁術成不了大事,所以請求在居巢縣做一個小官,方便日後回江東。

周瑜與孫策

周瑜和孫策同年出生,又都是少年英雄,惺惺相惜,美名播於天下。周瑜首先慕名拜訪孫策,勸孫策帶母親和弟弟搬到廬江舒縣居住,並把自己的大宅子讓給孫策一家居住,兩家相處得很好,可是沒過多久孫堅死了,孫策一家便離開了廬江。

孫策在袁術手下效力,始終覺得袁術不是成大事的料,所以一直在找機會另起爐灶。孫策向袁術請命東渡長江,先後襲擊樊能、於糜和當利口的張英,並且大敗揚州刺史劉繇。在這一系列戰鬥中,周瑜利用從父周尚丹陽太守的權力,給了孫策很大的幫助。袁術稱帝后,手握重兵的孫策乘機與袁術決裂,他開始在江東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此時的周瑜正在居巢做縣官,“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無刻不在想找機會來投奔孫策,在此期間,他還認識了另一個重要戰友魯肅。

公元198年,周瑜和魯肅終於回到了吳郡,孫策聞信,親自迎接,並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將、建造府邸、賞賜財物,以感謝他當年出兵相助的恩德。孫策曾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與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

江東有美女二喬,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從此孫策和周瑜成為連襟,由摯友升級為親戚,更加鞏固了兩人的關係。

周瑜眼中的孫權

孫策英年早逝,江東失去一位明主,周瑜聽到消息急忙帶著軍隊回來奔喪。之所以急忙,一是因為失去了一位摯友,二是因為要回來穩住局面。

孫策臨死前把事業託付給孫權,囑咐孫權重用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對孫權的評價也很高,他認為孫權性沉穩,又能廣納賢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主。周瑜曾經說,古往今來,不僅僅是明君選擇良臣,良臣也要選擇明君要成就大業,君臣就要相互依賴。

孫權掌權時還沒有稱帝,只是一個將軍,但是周瑜對待他的禮節卻是像對待君主一樣恭敬。

總結

孫權上位時,周瑜的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威望甚至蓋過了孫權,謀略江東無人能敵,手裡又有軍權,如果這時候他想取代孫權成為江東之主,相信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說明他完全有實力專權,可他沒有這麼做。

正史中的周瑜,並不是《三國演義》裡說的那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強、被諸葛亮氣的吐血的東吳大都督,而是“性度恢廓”、“實奇才也”這些都是對一個人的極度讚美,能得到這樣評價的人,不管是才能上,還是人品上,一定是達到了非常令人敬佩的境界。

在才能方面,周瑜敏銳地洞察到誰可輔佐,誰不值得輔佐。袁術的實力一度非常強大,但是他一開始就認為袁術成不了大業,毅然離開了他,果然袁術覆滅;十幾歲的時候與孫策相識以至惺惺相惜,毅然投身孫策的創業隊伍中,果然幫助孫策打下一片江山;同樣看好孫權,雖然沒有輔佐他很長時間,但孫權果然沒有辜負周瑜的眼光,讓東吳雄據江東數十年。

在人品方面,周瑜出身宦官世家,從小受到的是忠君愛國的教育,有著高尚情操,並不想取代孫權成為江東之主,對權力的慾望也並不強烈,更何況他的地位本來就非常高了,他畢生奮鬥的目標是讓吳國逐漸強大,有朝一日能夠一統天下,盡情施展他的“王佐之才”。

因此我認為周瑜不專權並不是因為沒有實力,也不是因為講義氣,而是他心裡有自己的理想,這理想並不是權力和慾望,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且一直在堅持。


秦曰漢雲


肯定是講義氣!

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是有君子的存在!

有些人拾金不昧!

在根本就沒有別人知道的情況下,拾金不昧,那就是君子之風!

以周瑜的智力能力實力,當時可以壓制周瑜的存在,東吳是不存在的!

勉強可以和周瑜抗衡的張昭是一個軟骨頭,否則就不會勸說孫權投降曹操了吧?

假如,周瑜以武力威脅,張昭敢反抗周瑜嗎?

也就是說,有一些事情就是周瑜的一念之間!

而且,從周瑜死後,孫權並沒有秋後算賬,也能說明周瑜確實是講義氣而不是實力不容許!

否則孫權把周瑜挫骨揚灰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為發明狂


周瑜不僅有謀略,才華出眾,還與孫策有“總角之好”關係莫逆,對孫權忠心不二。因此,孫權對周瑜也十分信任,說言聽計從實不為過。

1.孫權對周瑜的猜忌可以找到史料上的支持。比如,赤壁之戰,以周程互為左右督,顯然為的是牽制周瑜;孫權不採納“徒備置吳”,也表明他對周瑜不放心,擔心周瑜挾梟雄以令關張而獨立做大;周瑜取蜀非要帶上姓孫的孫瑜,也是為必免孫權疑心。

2.孫周關係中知遇是主流,猜忌不擋知遇。反正我個人對“將兵赴吳引來君臣失和”之類說法很反感,也不同意周瑜自孫策死後就一直在孫權的猜忌下艱難創業、夾縫求生。我認為孫權總體上善於用人的君主,尤其在其青年時代,孫權有孫策的風格,親近臣下,講義氣。當然,也長於玩平衡,玩權術。孫權青年時代親臣多一些,晚年玩權術整人多一些。

3.周瑜對孫權的影響力很大。不質子、赤壁之戰,都聽從周瑜。可以說明周瑜對東吳的整體策略有決定作用,“言必聽,計必從”不是虛言。從《三國志》裡周瑜與孫權說話的口氣看,周瑜有左右孫權、控制孫權的霸氣。

4.、孫權對周瑜是有感情的。從小認識的朋友多半感情好,加上是大哥的好朋友。如果沒有感情話,周瑜憑什麼那麼賣命?而面對周瑜的忠誠和功勳

孫周之間不是瑜策的關係那第純粹。有親切和知遇,也有君臣是不可避免的爭鬥,但確實也很讓人動情。




鋒在起時


孫策和周瑜皆為三國時期的江東才俊,孫策起兵的時候,周瑜也曾散盡家財輔佐孫策。他們二人珠聯璧合,最終打下了江東這一片土地。按道理,周瑜可以說是江東的開創功臣,其完全有能力與孫策平起平坐,那麼為什麼孫策死後,周瑜卻甘願輔佐孫權,而沒有謀權篡位呢?

周瑜不謀權篡位,是自身沒有實力,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像周瑜這樣的豪族,家底一定雄厚,若想奪權,他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周瑜不想奪權,而是他根本就沒有奪權的舉動,孫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實就已經認定孫權為江東之主了。其這麼做,自然也就無需有僭越之心了。

  孫策和周瑜是生死兄弟,他們二人情同手足,像周瑜這樣的士族子弟,他絕不會做此不忠不義的事情。雖然江東是孫策和周瑜一起打下來的,但是從上下關係上來看,周瑜還是以孫策為主公,畢竟江東原本就是孫氏的地盤。既然已經確了上下關係,且周瑜本人又和孫策情同手足,周瑜也就沒有理由篡奪孫氏江山了。

  誰都知道,周瑜是一個特別重視名聲的人,如果篡權,江東畢竟會陷入一片混亂,得不償失且不忠不義的事情周瑜是不會做的。

  周瑜有篡權的實力,至於他為什麼不謀權篡位,很有可能也是受到了孫氏舊臣的制約。周瑜畢竟是江東新興的新貴,在孫氏舊臣面前,他還是稍顯遜色。江東大將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等人皆為孫堅、孫策的舊將,他們對孫氏忠心耿耿,且他們也都掌握著江東最為精銳的兵馬,周瑜要想篡權,就必須要過他們這一關。程普等大將效忠的是孫氏家族,並不是周瑜本人自己,就算周瑜是江東大都督,恐怕依然難以節制取信於這批猛將。若想讓江東安穩,周瑜就必須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他只能和程普等人一樣選擇繼續為孫氏效力,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周瑜若篡權,江東士族恐怕也不會答應。周瑜雖然是士族領袖,但若想取信於江東本地士族,恐怕也非常困難。江東士族中,張昭、張竑、虞翻等人都是孫策提拔的名臣,他們皆在江東士族子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些人不同意周瑜自立為主,恐怕周瑜本人也難以篡位成功。周瑜若要篡位,就必然要除掉了江東本地士族,不過,江東士族根深蒂固,周瑜卻是無法撼動的。再說,師出無名,又篡奪孫氏江山,周瑜起兵也會很快喪失民心,如此得不償失,周瑜怎可會做。

孫氏舊將和江東士族的制約,也就使得周瑜本人不敢心生僭越之心,周瑜只有與他們合作才能永保江東穩固。另外,周瑜也並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相反,他本人也對孫氏非常忠誠,故而,所謂謀權篡位的說法也是不存在的。

  周瑜作為一代名將,其對孫氏可謂是忠心耿耿。他對孫氏的忠心,絲毫不亞於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如此這般人物,也斷然不會出現謀權篡位的情況。另外,孫權也是江東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公,他也完全有能力支撐孫氏家業,周瑜對於這樣的少主,可以說是非常忠誠,他也決然不會出現僭越之心,除非周瑜自己想要江東不穩。

周瑜不存在篡奪孫氏江山的舉動,故而,所謂周瑜謀權篡位的說法也是不存在的。周瑜所擁有的實力,就是維護江東孫氏的統治地位,如此無私之人,也絕不會悖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