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大白鯊”初現

工業互聯網,“大白鯊”初現

環境對個體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大水的助推下,大魚迅速地成長起來。經濟學家周其仁曾用“水大魚大”形容企業順應時代潮流而選擇的商業方向,往往會誕生出一些高市值的企業。

當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產業的融合不斷加深,在為傳統產業加速賦能的同時,行業中湧現出一批既具備技術,又深入產業的創業型企業。尤其對於工業互聯網來講,更是如此。

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統計,全國各類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達數百家,有一定區域影響力或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有50多家。

海爾COSMOPlat平臺CTO謝海琴曾表示:

“這麼多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從用戶角度來看,其實是各有特色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而最終這些平臺,肯定會歷經大浪淘沙只留下一部分,在這些工業互聯網平臺中,最後可能會有些合併。”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在這個賽道中哪些企業更能佔據不敗之地,成長為這一波浪潮中的厲害角色——又大又兇猛的“大白鯊”?

3月31日,海爾COSMOPlat平臺A輪融資雲簽約發佈宣告完成,融資規模達9.5億人民幣,創下工業互聯網平臺A輪融資規模之最;而去年6月17日,另一家平臺廠商樹根互聯對外宣佈完成5億元B輪融資,加上此前A輪億級融資,實現了連續兩輪的億級融資······

儘管目前工業互聯網還處於發展初期,行業格局的終極態勢還不明朗,但在政策導向和產業的推動下,一些具有基因優勢並且實力過硬的玩家,正在迅速壯大和瘋狂吸金,除了海爾、樹根互聯等這些玩家,還有互聯網巨頭、ICT等廠商。

工業互聯網平臺群雄並起

工業互聯網這個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GE)在2012年提出,發端於製造業。

時任通用電氣CEO的傑弗裡·伊梅爾特曾表示:

“工業互聯網的威力在於‘1%’。”

也就是說,在工業互聯網所推動的變革中,即使效率只提升1%,它所帶來的效益也是空前巨大的。而正是業內對於效率提升“1%”的狂熱,IBM、思科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陸續加入,從而工業互聯網有了更多追隨者。

現如今,除了GE、IBM、思科和英特爾這些國外的玩家之外,在中國都有哪些企業在參與?

雷鋒網瞭解到,按照企業所處的行業可以大致分為四類,主要是BAT等互聯網巨頭、ICT企業、工業企業,以及擁有相關背景的創業公司。具體情況如下:

  • BAT等互聯網巨頭。百度打造了百度雲“天工”智能物聯網平臺;阿里推出了ET工業大腦、supET、飛龍、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核心產品;騰訊將工業列為騰訊雲超級大腦的五個重點方向之一。

  • ICT企業。比如華為打造了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黑土地”FusionPlant平臺,而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是用友雲在工業企業的全面應用;此外,東方國信、浪潮等ICT企業也利用自己在技術、品牌和渠道方面的優勢躋身工業互聯網賽道。

  • 工業企業。比如三一重工、海爾、富士康、徐工等,他們把“工業互聯網”視為轉型升級的火車頭,分別推出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 擁有相關背景的創業公司。比如黑湖智造、崑崙數據、天澤智雲,以及寄雲科技等。

寄雲科技CEO時培昕認為:

“我們認為的工業互聯網,是狹義的工業互聯網,即工業物聯網,從工業設備上提取運行數據並進行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開發工業應用,對設備可靠性、系統運營效率、工藝質量進行優化,進而提高產能、質量和降低成本。”

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對工業互聯網給出的定義是: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

總之,“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工業互聯網,”這些玩家有做應用的,有做PasS層的,有從流程製造切入的,也有從離散型製造切入的,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以及實現路徑都有自己的看法。

浪潮來襲,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9年,工業互聯網被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建設正式進入快車道。

據中國信通院最新的預測,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經濟增加值規模是2.13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1萬億元。

2020年到來之後,儘管國家和產業各界的眾多工作均是圍繞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展開,但是看到工業互聯網在助力一線醫院、企業安全戰“疫”和復工復產方面的價值後,對於工業互聯網的重視程度似乎更勝從前。

  • 2月19日,工信部發布的《關於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工業APP)、 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

  •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 2月25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到:重點支持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上各項政策和文件多次提及工業互聯網。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時更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快工業互聯網、5G網絡、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由此“新基建”再被重申,而工業互聯網不出所料地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工业互联网,“大白鲨”初现

另外,早在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等13個省市區就已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另有8個省份公佈了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此外,尚未公佈項目投資計劃地區,正在加快謀劃儲備一批重大工程項目。

3月20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佈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6個方面20項具體舉措,進一步促進該行業的發展和應用落地。

工業互聯網為何受到如此重視?

在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方面,樹根互聯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黃路川表示:

樹根互聯的根雲平臺通過報送疫情版“工程機械指數”給上級主管部門,比如各產業鏈企業的復工指數,對政府來說經濟上的可視性就加強了。原來一些政策執行情況是看不見的,現在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就能看到它的狀態和情況,再去制定政策就會很精準。

再者,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底層的平臺,其本身作為一個經濟品類,它能拉動的經濟效益是很清楚的。對於雲、通訊、相應的公共自動化都是拉動。另外,這些設備得要傳感器、網關、企業軟件,對此也是拉動。而基建建成以後,其對拉動經濟的影響會是很長久的。上了工業互聯網以後,除了本身產業裡面的從業人員和零部件以外,我們企業之間進行交易的速度就會加快,原來不能在線管理的一些訂單、產業集群我可以在線管理,在線平衡像雲工廠的模式,更多做結構性維保模式。整體成本下降了,企業利潤上升了,當然整個經濟就被拉起來了。

現如今,工業互聯網行業正處於風口之上,工信部《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曾提出,到2025年形成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雲。

那麼,在眾多的工業互聯網玩家中,誰會順勢而起成為一方霸主?

尋找『最強戰隊』

工业互联网,“大白鲨”初现

工業製造企業的代表,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相信工業內生力量才能更好地引領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他認為:

阿里、騰訊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就像從外部敲打雞蛋,雞蛋很有可能會破掉;而富士康做工業互聯網則會從“雞蛋”內孵出小雞。

這個比喻很生動,同時也很形象,但在雷鋒網看來,富士康之於阿里、騰訊,最主要的是工業製造基因更重。

而除了富士康,還有海爾、樹根互聯、徐工、航天雲網等這些工業企業也在積極引領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那麼他們的發展現狀如何?

首先以海爾COSMOPlat為例,它位列國家級十大雙跨平臺首位。憑藉30多年的管理製造經驗,把自身的經驗轉成模塊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基於自身大規模定製成功經驗在 COSMOPlat 平臺打造交互定製、精準營銷、模塊採購、智能生產、智慧服務等解決方案套件,快速賦能其他行業用戶。根據中瑞世聯在2019年6月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截止2018年12月31日,海爾卡奧斯的總資產賬面價值約為20億元,市場估值為45.6億元。

而樹根互聯成立於2016年,由三一重工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因而也有非常重的工業製造基因。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樹根互聯已落戶廣州、北京、上海、長沙、蘇州、西安等城市,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可覆蓋95%主流工業控制器,支持400+種工業協議解析,平臺各類工業設備連接數超56萬臺,覆蓋61個工業細分領域。

海爾COSMOPlat和樹根互聯根雲平臺,成為了業內吸金能力較強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受到資本的追捧。此外,還有徐工信息、智布互聯、黑湖智造等。

有專家表示,工業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確定性和碎片化,而這些問題的破解,需要將它數字化,變成確定的機理模型。

“對於這些工業機理、工業模型,事實上傳統企業有更多的積澱,並不是互聯網和ICT企業短時間就能補齊的。”

由於是“科班出身”,它們更熟悉工業製造的所有場景與流程,具有非常明顯的先天優勢。

另外,雷鋒網瞭解到,工業企業做工業互聯網也面臨挑戰。首先是數字化人才相對缺乏,比如他們此前沒有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人才儲備;其次是大量的中層和基層員工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仍需要提升;最後是生態基本上集中在自己的供應鏈上,難以外延。

而互聯網廠商和ICT企業,儘管在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於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執行力和效率也更高,但他們缺乏工業製造基因,對生產的場景和流程理解相對困難。

總體來講,既懂工業製造,也懂數字化技術;既有生產環境,也有測試平臺,這一類企業的數量是少之又少的。

有觀點認為,“製造型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商業邏輯上行不通”,其主要是考慮到製造型企業不可能無私、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積累的先進經驗分享給競爭對手,同時,它的競爭對手也很難做到放心地加入這個平臺。

對此,雷鋒網向行業人士求證,知情人士透露:

“比如電器行業,美的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海爾是不會用的,而海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美的也一定不會去用。”

但恰恰是這樣,才會使得工業企業出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玩家越來越多,大家都要自己搭建平臺。

多方面問題綜合之下,更熟悉工業製造的廠商儘管存在數字化人才缺乏的難題,但是他們更樂於克服這方面困難,充分發揮自身基因優勢,成為工業互聯網的堅定追隨者,從而工業企業的戰隊越來越龐大。

大水成大魚

工業互聯網浪潮以及新基建,這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它對於哪些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機遇?

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9)指出,相比於傳統的工業運營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複雜程度更高,部署和運營難度更大,其建設過程中需要持續的技術、資金、人員投入,商業應用和產業推廣中也面臨著基礎薄弱、場景複雜、成效緩慢等眾多挑戰,將是一項長期、艱鉅、 複雜的系統工程。

3月31日,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在2019年業績交流會上表示:

“新基建有七項內容,和我們密切相關的有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這個是我們工業富聯過去兩三年一直在佈局的產業方向。再者,新基建的這些產品、這些技術要形成平臺、形成系統,甚至形成生態,也正體現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在這個平臺上,我一直在倡導要硬軟結合,要形成整體解決方案,要形成專業特色,所以基於我們過去幾十年的製造經驗,我們開發了專業雲在這個平臺的架設以後,就可以提供科學服務,提供技術輸出,提供價值共享。目前,我們的富士康工業雲平臺平臺(Fii Cloud)已經獲得了國家的跨領域、跨行業十佳平臺之一,我們也確確實實從電子行業跨入到其他領域和行業。”

另外,雷鋒網瞭解到,從去年開始工業富聯就思考如何結合當地的產業特色,建立區域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區域化的智能製造研發生產應用基地。比如最近他們在山西晉城,嘗試結合當地煤炭企業轉型的需求,提出用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解決煤炭行業的安全問題,提供安全的監控,促進了新基建能夠具體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快速落地的項目和舉措。工業富聯相信他們將很快把疫情帶來的影響降低到最低,抓住疫情帶來的一些機遇,抓住新基建帶來的戰略發展機會,使他們的業務能夠不斷增長。

而海爾COSMOPlat隨著高達9.5億元A輪融資的助力,將對COSMOPlat平臺應用能力建設、團隊建設、渠道建設與新場景拓展,提升賦能與服務企業能力。以資本為紐帶,與各方在工業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進一步的資源協同,拓展物聯網生態圈,加速推進應用落地,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共贏,進一步提升COSMOPlat的競爭力。

在諸多產業利好下,既懂工業製造,又能克服數字化技術難題,自身還能作為“試煉場”的工業企業將迅速崛起,成為工業互聯網海洋中的“大白鯊”,從而又大又兇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