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情分析過程中可以有哪些技術支持?如何通過技術進行學情分析?

有夢為馬terry


教育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因為學生會遺忘,學生會成長,學生思維會變化。老師需要在過程中不斷的檢測 驗證,學習的過程和形式其實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這種主動學習的能力。

你會不會學,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角色,當下還是一個偏輔助性質的作用,以前大部分人工智能教育中的應用更多其實是沒有觸及到教育核心的本質。

教育核心的本質其實就是教和學的過程,再直白一點教育本身是一個信息的溝通,同步和內化的過程。比如我們去溝通一個知識,您把這個話講出來它傳到我這來,我怎麼去理解,我願不願意理解,然後有沒有內化把它變成自己的,並且達成我自己的一部分,這個其實就是咱們說通常教和育的過程中的一個縮影的切片。

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其實在遠期來講它應該是能夠起到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它這個前提一定要涉及到教學的本質。

我對此給出的答案其實人工智能去輔助或者說參與到自適應學習的過程中去。能真正拿出讓學生100%人機交互的自主學習的產品。這樣的過程其實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到學生的學和知識傳遞的過程中來。

然後它才能在其中扮演比如說數據的採集者,認知和策略的決策者,以及去調節學習過程的這樣一個行動者;

任何的工具和手段其實是幫助人更好的去實現他的目的。教育是一個非常廣博的事情。傳遞知識只是其中一點,你知識有了之後,我怎麼知道你的知識是不是內化了,我怎麼知道你的知識是不是能給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小組之間有沒有一些協作,你懂了這個知識,你能不能給別人講懂。

像剛才我提到的後面那幾個環節都不是現在人工智能近期或者中期能夠做的事情。所以這些過程就當知識的傳遞,比如學生自主學習環節,我把知識學會的這件事情,如果能夠更多的學生自主來完成的話,老師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帶著學生做剛剛說的剩下的部分,比如說小組協作,給每個小組拋一些更難的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去互動去相互之間解決。

好的學生通過講解自己對知識理解能夠昇華,那普通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他能夠得到同學之間的這種互助。老師的責任其實也減輕了,以前是一個老師對四五十個學生,所有人出了問題,全都他要去負責兜底。是一對四五十的一個狀態,效率其實很低的。

現在我們把這樣的單向的線性過程變成一個分佈式的過程,老師去解決那個分佈式過程中的問題。最關鍵的環節和最卡住學生的一些點。其實老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對於老師而言,他的要求他的理念,包括你看現在我們教育部其實去倡導這些事情的時候從來不是隻提說他一方面會提學生自主學習,但同時還會提老師的理念,角色,意識都要升級,這個升級就是說,你不能單純的依賴這個事情,而是你要重新在新的角色裡面找到你的定位,去發揮真正作為教師的價值。




凌雲青雨


教學過程中,學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的瞭解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下一步學習方向和目標做準備,下面我介紹一點自己的做法,僅做參考。

一、批改作業。這是瞭解學情最直接的方式,學生們的作業情況,真實的展示在面前,那些題目做對,哪些做錯,哪些錯的普遍,哪些你以為不會的是不是真的都不會等等,下一節課,可以有的放矢的去講解,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去備課。作為老師,批改作業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二、學情會商。可以是師生之間的學情會商,也可以是本班級任課老師之間的學情會商。就著某個班級問題或者某幾個學生的情況為一主題,大家可以研討下一步解決方案,這樣的會議一定要提前備好課,有針對性的去研討,避免不必要的開會垃圾時間,讓會議更有效,而且務必會議要有一個可行的方案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設計調查問卷。可以是一種不記名的調查,這樣可能更具有真實性。提前設計你想要了解的一些問題,以調查問卷的方式,讓學生們參與,這是瞭解學情的一種方式,但是隻是第一步,下一步更重要的就是接著需要去解決這個問題。

四、考試成績。利用數學中統計學知識,利用得到的成績的一些數字特徵,比如平均數,方差或者極差等,瞭解整體的情況,可以橫向或者縱向的去比較,這也是瞭解學情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最後,瞭解學情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解決方案的設計才是最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