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引言

4月1日晚,期待已久的羅永浩直播首秀如期上演。老羅還是那個老羅,但羅永浩已不是那個羅永浩。轉型直播電商,雖然過程中槽點頻出,但直播三小時,帶貨1.1億元人民幣,羅永浩無疑是成功的,他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中年男人彪悍的商業能力,同時讓我們看到直播電商的巨大風口。

就普洱茶行業而言,因受全國受疫情影響,線下實體店已然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如何保持一線生機,如何突圍,如何上位,成了目前實體經營者最為關注的點。據筆者所觀察,每天深夜,茶葉市場裡一間間店依舊亮著燈,每個店裡都有小姐姐面對著手機直播賣貨。

事實上,轉型線上,已是經營者無需考慮的共識。而茶葉品牌如何做電商,如何做直播,如何做內容,始終是大家焦慮的問題。幾年前,看到同行紛紛轉型線上,無數老闆也咋咋呼呼、趨之若鶩一窩蜂趕著衝到線上。但結果是,很快這些商家就陣亡了。真正做起來的少之又少。為什麼做不起來?根本原因無非是,茶葉老闆本身就不懂電商,根本沒有想清楚怎麼做電商。

如今直播電商的風口來,似乎一個人,一臺手機就可以賣貨,比傳統電商模式簡單不少,但實際真有那麼容易嗎?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在此,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普洱茶電商發展的幾個階段。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一階段:淘品牌的崛起

在大部分普洱茶企業,還在不斷深挖經銷模式的紅利時,觸覺敏銳的人已經入局電商了。我們公問,那麼多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上為什麼動作慢了呢?我想主要就是這幾個原因:

第一,不看好電商模式。這應該說不是茶行業心態,這是傳統商業模式下,大眾的普遍心理。長期以來,茶行業已形成思維慣性,大家都認為,茶是先體驗,後付款的產品,買茶總得先喝喝看,光看圖片怎麼知道茶好壞呢。

第二,看不懂電商模式。傳統企業的老闆,總體上文化層次不高,他們並看不懂電商模式。而若做電商,就得有一個專業團隊來打理。但在傳統的經銷模式下,茶企已養活了一大批人,而現在轉型電商,又得再養一個專業團隊,對企業而言這是不必要的負擔。

第三,看不起電商模式。早期之所以看不起電商,大家都知道,茶企已習慣了走大貨,直接面對經銷商出貨;而電商是一片茶一片茶地賣,相對經銷模式,電商顯得笨且累。其實直到現在依然有人覺得電商賣茶太累。

早期做淘寶的普洱茶商家,如今已賺得盆滿缽滿。還記得那時,9.9元包郵的老班章,9.9元包郵的冰島嗎?早期普洱茶電商不斷攻城略地,主要的訣竅無非是利用普洱茶信息的不對稱、不透明,以低價進行促銷。

手段是暴力的,效果是顯然的。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二階段:社交電商方興未艾

拼多多借助微信的關係網絡,將社交電商下沉到了縣鄉市場。我們經常會看到朋友發來的消息,讓幫忙砍一刀。人拉人,拼團購買,這其實算原始的個人帶貨的模式。

我們熟悉的有贊、微店本質都是社交電商。社交電商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所有的商業行為必須建立在一張關係網絡中,它釋放了個人關係鏈的價值。因此,它對社交平臺的依賴性非常大,沒有微信,就不可能有拼多多,不可能有有贊。

我們都知道,目前任何一種商業模式,要獲得流量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而微信就代表了海量的流量池。進入這個池子,得到的就是一片大海。拼多多最先踏上了這片藍海。但隨著微信對分享鏈接的管控,同時拼多多自帶流量提高後,我們看到這隻“海怪”在遠離他的大海,逐漸擺脫對微信的依賴。

社交很香,但自己的命掌握在別人手裡。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三階段:垂直商城各立山頭

這個階段出現了很多的垂直電商。所謂的垂直,我們通常理解的對細分領域的下沉,但也應該看到,垂直還包括人群的精準細化。我們知道的網易嚴選、考拉、東家、一條等電商平臺,就屬於這裡的垂直電商。這類電商的特點是,它並不滿足所有消費者,而只是為某一類用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另一類垂直電商就是企業自建的商城。為了擺脫大平臺的限制,很多企業都自建了自己的商城,比如三隻松鼠。自建商城對企業而言,並不存在多大技術門檻,但難在用戶的獲取。

垂直類電商山頭林立,但最大的問題是各自的流量池容易見底,而獲取新鮮流量成本又太高。因此這類大電商往往都是小而美、小而精的路線,以高品質、差異化的服務取悅那部分基數人群。

活好是容易的,但要壯大卻很難。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四階段: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

2013年,2014年左右,隨著智能手機的和4G網絡的普及,上網速度越來越快,流量越來越便宜,大量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一夜間冒了出來。在一番商業試探後,電商直播開始越來越受資本青睞。

現在,無論淘寶,京東,拼多多,幾乎每一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直播功能。直播帶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李佳琦賣口紅,薇婭賣火箭,各路網紅紛紛走上巔峰。今年,淘寶也在不斷加大對直播的扶持力度。傳統電商平臺向直播化,而同時,短視頻平臺,比如抖音、快手等,憑藉巨大的流量優勢,又在不斷電商化。

過去,身邊有朋友常說電商行業競爭太激烈,進去就是石沉大海。但我想說,電商是必然的趨勢,現在不做電商,但你遲早還是要做。極有可能在未來要做的事,為什麼現在不先下手呢?

現在5G已來,5G速度遠遠高於4G,直播帶貨必然還將迎來一次爆發。可以說,電商直播也必然是趨勢。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回到我們的普洱茶行業。

我們過去常說,普洱茶是體驗性的產品,線上走不通。但事實證明,很多品牌都走通了,大益、下關、雨林古樹茶、瀾滄古茶等,無不在線上風生水起。因此,體驗性並不是限制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

而現在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呢?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一、找準品牌定位

定位就是一個品牌的標籤,這個標籤向人們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品牌眾多,如何讓人快速記住你?除了一個好的名字,還得有一個個性化的定位。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阿里巴巴的企業定位。現在讓小學生髮狂的釘釘,定位是“釘釘是一種工作方式”。

定位一定是簡潔明瞭的,讓人一看就知道的。而對於普洱茶行業而言,定位出現嚴重同質化的現象,大家都是古樹茶,都是山頭茶,都是小產區。如何突圍?就目前而言,通過產品細分進行品牌定位已難實現個性化。

這時候,有效的定位是目標人群的精準化。茶的最終受益人,就是消費者。我們首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消費者希望買到什麼樣的普洱茶?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二、塑造品牌的信任感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別讓喝茶的儀式感,成了裝神弄鬼的表演秀》裡說過,茶文化對年輕人而言,太顯沉重了。茶店都得是老木頭裝潢,大板桌當茶臺,沒有幾件上年紀的東西的擺件,似乎就顯得太輕飄了。

而當我們轉型走線上時,這樣的文化營造,對消費者而言是沒有價值的。

我們動不動就想去包裝一下企業文化、品牌文化,虛構一個故事,上溯企業的發家歷史到清朝,至民國。而在線上,消費者真關心這些嗎?未必。消費者只關心,你的產品是不是讓人感到可靠。僅此而已。

因此,品牌首先要塑造的就是這樣一種信任感。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三、打造品牌及個人IP

毫無疑問,本質上講一個品牌就是一個IP。同樣,一個人也是一個IP。品牌和個人最終沒有成為IP,無非是自身價值沒有得到挖掘。事實上,在茶行業,個人IP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眾多企業都注重創始人的形象打造,但這種形象,大都千篇一律,要麼都是老茶人,要麼都是老專家。

而轉型線上,品牌所面對的大都是年輕群體,老茶人和老專家的號召人實在有限。一個群體一定有這個群體的代言人,好的品牌,就是做了這個群體的代言人。老羅的錘子,它所代表的就是那樣一群理想主義者(雖然,理想被現實狠狠地打臉)。

個人化的,差異化的。我就是一個寫文章的人,剛好做了茶,這就是我。對普洱茶行業而言,消費者太需要80後、90後的年輕代言人了。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第四:保證信息的真實可信

現在大家都感嘆茶葉生意難做,主要就是信息太公開,太透明,消費者動動手指,就可以在手機上了解到茶的所有信息。靠坑蒙拐騙,已經行不通了。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讓信息更真實一些呢?

信息的一定會越來越公開化、透明化,還想通過信息不對等的方式賺取差價,已不太現實。成本決定價格,通過價格倒推的方式,我們就知道產品的真假。9.9元的老班章還有人相信,只能說那是對包裝的迷信了。

茶,最終與人有關,人關心的是什麼?當然是茶葉本身的真實性。信息的真實,首先獲得的就是消費者的信賴。

站在直播電商的風口,普洱茶行業如何突圍?

結語

當然,理念是理念,而具體的商業操作遠比理念複雜和困難。但說到底,無論是早期電商還是現在正火的直播電商,產品品質永遠都是第1位的。為保證產品質量,羅永浩也必然首先選擇大牌企業來合作。

品質才是硬道理,這在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