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收藏,自古是文化集大成者的盛宴,是一種情懷和文化情結,並非單純圖利。眨眼之間,已進入庚子之春,“微涼”與“調整”既是形容當下因疫情給人們帶來的衝擊和困惑,也是藝術品市場近期的寫照。隨著數據上的“回調”和“趨於理性”,藝術品收藏領域也有了越來越多關於價值迴歸的思考之聲。人們不再追逐華麗外表下的虛像媾和,而是踏踏實實、真真切切地在正本溯源,讓藝術品收藏變得越來越趨於理性。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清荷作品

藝術品的收藏不一定很值錢,貴在有情趣,這關乎一個人的品味。我們往往關注最多的是收藏品的保值、增值,但是,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收藏者,不僅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眼力和文化修養,更重要的是骨子裡要有一種情懷,這種與眾不同的文化藝術情結,確實是必不可少的。

藝術品收藏有情懷是一種境界

藝術品收藏市場勢態好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搞收藏。大勢不好的時候,很多人就撤了出來。其實,大勢不好並不代表沒有機會,往往越是市場低迷的時候,恰好是投資收藏的絕佳機會。不過,投資戒貪,才能保證你應得的利益。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了豐衣足食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狀況的提升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部分人都有能力或多或少地購買奢侈品。尤其是近年來,很多人開始涉足文化藝術品領域的投資。但是,這其中會有多少人是出於真心喜歡呢?所以,這關乎每個人不同的文化藝術情結。那麼,具有自我特徵的人文情懷應當是如何的呢?我們會從古人的做法中看懂一二。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作品

在古代,藝術品收藏是一件賞心怡情的樂事,收藏者是以欣賞、喜愛為先,對於藏品有著深厚的情感,是輕易不會出手的。他們的收藏,更像是一種文化消費,就像是看一場電影,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享受。他們玩收藏的境界是獲得藏品獨自把玩,從中領略鑑賞的愉悅,坐擁奇珍,秘不示人,享受自我陶醉,或是期待成為知識淵博的大鑒賞家,獲取眾星捧月的尊敬與榮耀。

總之,對於古代的收藏者來說,對藝術的把玩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情懷上。有情懷是一種境界,這也是所有有品位、有身份的藝術品藏家所獨有的文化情結——愛不釋手。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作品

有文化情結的藝術品收藏才有意義

真正明白在快慢、張弛、疏密、得失、成敗、忙閒之間的生活藝術,對現代中國人來說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藝術品收藏活動在其中完全可以充當一個調適的角色。雖然如今的收藏活動也在市場的大潮中催生出許多速成方式,大大小小的“拍賣會”、“藝術博覽會”以及各種網絡平臺交易,使藝術品收藏這一傳統文化活動更加便捷化了,使收藏這種細品慢享的文化活動直接嵌入了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然而,無可否認的是,藝術品收藏需要品、需要鑑、需要賞,這些特點又註定了收藏活動本身是一種特有文化情結的生活方式。專注於藝術品投資收藏,在品、鑑、藏之間幫助我們保持一種精緻的生活狀態,在品味、鑑賞與摯愛、提升中,保護我們對藝術的感受力。

如果說有流傳悠久、藏家眾多的藝術品並無任何情懷在其中,那卻是令人難以相信的。在藝術品巨大的賺錢效應面前,95%的收藏者都把收藏當成了投資。殊不知,這種變了味的收藏,直接導致了藝術品價格背離價值的怪現象。可最終,價值總要回歸的。

藝術品收藏真正的快樂是文化帶來的享受

藝術品收藏需要有好的文化修養和經驗的累積,對藏品的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所以,收藏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平時的閒暇觀賞與研究,藝術品展覽現場中的逗留與觀摩,確實是提高鑑賞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

收藏真正的快樂是文化帶來的享受,無形大於有形,文化大於科技。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懂得藝術品的價值所在,就會明白一幅藝術含金量高的名家書畫作品,為啥超乎人們的想象而如此值錢了。我們會經常看到,在歷次拍賣會上諸多的名人字畫動輒拍賣到百千萬,甚至過億。如果沒有對文化傳統的喜好,就會抑制了對藝術品價值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如果總以世俗的理念,拿用什麼材質、什麼成本來計算文化藝術的價值,那隻能說明自身無知,糟糕透頂到沒有最基本的文化常識。

有人說,藝術品收藏圈裡的水很深。其實,水一點都不深。如果非要說有特點的話,就是水有點混。因為自打宋朝有收藏意識以來,藝術品收藏就在真假之間,事實上,考的就是你的眼力。搞收藏首先是文化投資、智力投資、情感投資、社會關係投資,最後才是金錢投資,獲利只能說是緣分,因為是獨有的一種文化情結,所以真正有感情的沒有幾個捨得往外賣。因為喜歡,藝術藏品註定會成為每個藏家的人生命緣。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清荷作品

藝術品收藏是獨享情趣的一種慢功夫

藝術品收藏,是一種慢生活獨享,是一種優雅的休閒品味,有如詩意生活屢屢掀起的浪花,是一種美好而輕鬆的生活狀態,也即品質生活。當下的人們都過慣了每天都是高強度的週轉,不知道今天星期幾,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停下來。有錢階層能夠有閒的並不多見,心急的人倒是處處可見。經常有人拍賣行買了東西還沒交錢,就跑到拍賣行這兒來,有好東西著急出手。當問及拍得的藏品交過錢了嗎?則會說還沒呢,待你幫我賣出去了自然就去交錢。如此這般,這樣的人做收藏,從不走心,有如賭徒,倒買倒賣,又怎麼能收到好東西呢?又怎能體會到收藏的樂趣呢?所以,在這個慾望高漲的時代,練就慢功夫著實不易。因為慢,是需要付代價的,也是奢侈的。相對於充滿功利色彩的投資性收藏,慢功夫更是強有力的調和劑。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清荷作品

要想做好藝術品收藏,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才能練好內功。

首先,藝術品收藏需要把心放平,慢就是快。

第一步就是確立自己收藏的目標和方向,不要盲目地貪大求全,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所選擇和側重。無節制的收藏行為,則會有“玩物喪志”之嫌,藝術品收藏應該把握好“度”。

第二步,對藏品進行整理、研究並與同道一起鑑賞。只藏而不鑑,滿足的是佔有慾,不是真正的收藏,只鑑而不賞是做學問,也不算真正的收藏,總之藏、鑑、賞,每一個環節都是必要的,也是充滿樂趣的,可以享受的。

第三步,懂得捨棄。在藝術品收藏過程中,很多人一看見好東西就想迅速據為己有。然而,這世界上的好東西太多了,誰也不可能全部擁有,就算你再有錢也買不完。因此要明白,收藏享受的是個過程,切忌與人攀比,要學會“捨棄”,凡事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得舍相宜。慢慢體會收藏的“緣分”,一旦擁有好的機緣,走心的藝術藏品畢竟是少數,一定要抓住機會,乘勢而上。因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否則,只會心生遺憾。機會,寵幸有心人。

老可: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老可清荷作品

一個真正有品位的人,藝術品收藏是其骨子裡的文化情結。每一次的藝術品收藏介入,都會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會從心靈深處感應和體會,對藝術品的收藏認知,不會是世俗層面上的簡單收購,也不是狹隘意識形態下的有效保管,更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家庭理財保值增值投資。事實上,藝術品收藏是一種精神享受,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態度。它能使我們豐富而開闊,並能真正地理解在快慢、張弛、疏密、得失、成敗、忙閒之間從容而淡定的人生之道。事實證明,好的藝術品收藏,能讓人的生命從此不再平凡而因此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