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會隨著年齡而淡忘嗎?

原味45


這個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我是心理諮詢師天藍姐,我來回答吧。

校園欺凌,是未成年人的重大創傷,只要是生命早期的創傷,都會在當事人的心裡留下痕跡的。越早,傷害越大,事件越嚴重,傷害越大。不論校園內外,都是一樣的。

創傷很難隨著年齡淡忘,就像一個傷口,並沒有認真的縫合,只是簡單包了一下,可能某天下雨了或者誰碰了,都會非常疼,比一般人沒有創傷過的人疼的多,反應很大。

可以做心理療愈,但是不要逼孩子去做,找也要找能力品德俱佳的諮詢師。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不要硬讓他做。畢竟打開創傷縫合,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種事,萬不可硬推。


家裡人要儘量給他創造安全的環境,讓他感受到他是被保護的,那次欺凌不代表今後還有。童年的不幸需要用一生去治癒,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的不幸。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但是創傷已經形成,也可以利用創傷,讓孩子積極的尋找光明,相信世界上仍然是有愛和溫暖的,有光明的,這需要家長的循循善誘,耐心引導。

不管是誰,都祝福這個孩子早日走出創傷。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多多少少都見過,正常情況會淡忘,但陰影是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反映,不要說校園,就是在家以及親戚朋友中都有欺凌現象。比如小時候我跟表姐頂嘴,結果她發脾氣把我書包砸地板上,那時是心疼書,立即把散落的書撿起來整理到書包,雖然事後表姐跟我道歉還安慰我,但陰影一直在,一見到摔壞的東西就會立即去撿起來,即使是摔碎了我也去回買膠水補好。


望景老白


校園欺凌,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但是現在校園欺凌現象,一般都是指學生之間,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遺忘,心理學認為,識記過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不能或錯誤地恢復和提取都叫遺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觀點,遺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錯誤提取。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呈負加速,並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遺忘了。關於遺忘原因的解釋,有

(1)消退說;(2)干擾說;(3)壓抑(動機)說;(4)提取失敗說。但是不論那個解釋,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是記憶不會完全消退。

回憶是恢復過去經驗的過程,是指過去的事物不在面前,人們在頭腦中把它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

當校園欺凌發生後,對受害者來說。能不能忘記,能不能再次回憶起來,是與當時欺凌的程度,損傷的程度,個人的性格、承受能力,周圍人的態度等都有很在的關係。按干擾說的解釋,干擾消失時,曾經歷過的事情也就回憶起來了。按壓抑說的解釋,壓抑一旦解除,也可以回憶起曾的事情。年齡的增長,其實就是增加了干擾、增加了壓抑,可是一旦環境條件合適,立刻就會回憶起曾經歷的事情。例如,“二十年後攔路打老師”事件,不就是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激發起曾經的回憶麼。所以,校園欺凌是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忘記,只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干擾而潛藏起來了。那對待校園欺凌,受害者就沒有辦法撫慰了麼,就只能一生受煎熬了麼?

當校園欺凌發生後,在沒有潛藏之前,及時對受害者進行心理干預,是必須進行的一件事情。但心理干預,不是要其忘記,而是要其正確面對、勇敢的面對這件事情,讓其在以後的某個時刻回憶起時能有辦法面對,而不是無助的孤獨。也就是,不干擾、不壓抑其情緒的釋放,事情的回憶,然後讓其能坦然面對。畢竟,迴避不是解決的問題辦法。例如,香港影星劉嘉玲曾經受到過很嚴重的羞辱,但其挺過來了。雖然網上也會時不時的提起曾經發生的羞辱事件,然而劉嘉玲都能坦然面對。

所以說,不要想著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淡忘欺凌事件,那只是埋下了一個不定時炸彈,只待合適的條件引爆。能做的,只是不讓這個合適條件出現,不讓受害者在突然回憶起來時,孤獨無助無辦法的的應對。


手機用戶蠍子草


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會導致情緒障礙問題的出現。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人類的記憶分類,一種屬於顯性記憶,可以被提取出來,受意識支配。另一種屬於隱形記憶,很難被提取出來,受潛意識支配。

其次我們來解釋校園欺凌問題的記憶類型。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屬於顯性記憶,隨著時間的流失,慢慢這種顯性記憶就會消退,但是並不是徹底消失,而是逐步內化為隱性記憶,存留在潛意識中。

人類與潛意識相關聯的記憶大部分儲存在杏仁核或顳葉皮層,很難通過意識提取出來,但是卻潛移默化影響著人類的行為。例如莫名其妙的惆悵、無明的怒火等等,當人產生惆悵、怒火等消極情緒反應的時候,苦思冥想,卻無法找到原因,其實就是潛意識中的記憶導致的。

而潛意識中的隱性記憶大部分屬於消極的,例如校園欺凌事件是壓抑之後保存在隱性記憶中的,和後期一個人的情緒發展有直接的關聯性。

精神分析學說中的“童年經驗”屬於典型的潛意識隱性記憶,例如一個孩子童年時期遭受的重大刺激,對成年後的行為和情緒影響非常大,所以有人說:童年的不幸需要用一生去治癒,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的不幸!

校園欺凌事件對孩子後期的性格發展、情緒發展等影響很大,也不可能遺忘,遺忘的只是顯性記憶而已。

情緒被壓抑之後,如果無法得到宣洩,就會不斷積累,這也是抑鬱症形成的主要機理,農村老年人一直有一個經驗:孩子哭泣後,千萬不能馬上睡覺!其實這個經驗今天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心理學解釋。

最新的腦神經科學證明:校園欺凌事件被壓抑為潛意識後,對孩子的大腦仍然會造成破壞,而且這種破壞很難修補,這也是抑鬱症無解的主要原因,遭受破壞的腦神經很難通過藥物得到修補!

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的心理干預,否則悔之晚矣!


認知心理工作室


校園欺凌,在目前而言,是最容易被家長老師所忽視的一種暴力形式。老師認為沒什麼,也沒有辦法阻止;而大部分不關心孩子的家長根本不會注意到,更有甚者,還會有“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思想

孩子們面對大人的不管不問,心理上的自卑、恐懼只會越來越深,更有因此得了抑鬱症的例子。

我曾經面對的校園欺凌並不深,但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更不會覺得那只是孩子們之間的一場遊戲,一場打鬧,即使多年後我想起來我仍然會覺得發寒。

所以校園欺凌絕不會因為我們長大而淡化,那絕不是普通的傷疤,那是永遠消不掉的傷


何以辰h


如果造成傷害不論是身還是心,都會留下痕跡,任何情緒感受都不要選擇壓抑、否定、切斷、避開 或者試圖合理化,而要去深深地感受它,它才可以自然消失。相反,壓抑發自內心的感情或裝作滿不在乎,情緒的能量會一直會留在那裡,我們的感受會經常被它左右和干擾。正如李宗盛的歌裡唱的:“在心裡埋藏了幾年,抹平了幾年仍有餘威,是不能原諒,卻無法阻擋,恨意在夜裡翻牆”,所以,情緒感受是需要流動的,允許接納,當類似的情景或引發相同情緒的事情發生時,這種被封閉的陳舊情感會自然湧現出來,持續影響到已是成人的我們。為了不再受過去情感的影響,讓現在的我們更輕鬆、自由地生活,內在孩童的治癒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步,非常重要。


正心正念幸福家園


不會


最美的太陽146352505


這個要看嚴重程度,如果情形嚴重的欺凌事件,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但是校園欺凌事件是始終都沒有辦法去完全解決的一個事情。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蠻重要的一條就是孩子現在所處的這個階段。一般來說,發生校園欺凌主要是在初高中階段,小學幾乎不會上大學也就不會了。

所以說他的這個年齡段,由於處在青春期,又開始探索人生,就容易出現以他的認知直接落實行為上的這種偏差。

但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並沒有完全擁有獨立思考人生的能力,只是又想自己去掌握,加上現在的信息過於發達,網絡環境又不安全,他們是無法判斷的。

而關於校園欺凌,一般造成影響的都是被欺凌的孩子。但其實你會發現,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遭到這些小惡霸的欺凌。這就說明了其實跟受欺凌的對方也有關係。

所以關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家庭的教育。今天恰巧跟幾個老師探討到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未來有著直接的影響。尤其這種本身並沒有獨立人格的孩子。

所以我們家長作為成年人要去思維去學習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面對這些事件,以及如何能夠給他營造一個安全的、有利於身心成長的環境。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遠離校園欺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


心覺


我覺得應該不會,因為自己受過的傷和痛所產下的陰影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抹掉的。但所謂有壞就有好,這件不好的事情給你帶來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敏感的查覺周圍的一切,我覺得這一點如果你用到好處的話對你以後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一坨小肉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