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校的校訓是什麼?背後有過什麼故事?

小姐自然醒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1911年2月,清政府在北京城內設立的遊美學務處和籌建中的遊美肄業館遷入西北郊外的清華園辦公,並將校名定為“清華學堂”。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

  清華學堂大樓東北側,有一組灰磚紅瓦坡頂的歐式建築,曾是清華最早的禮堂。它落成於1911年,但直到1923年成為學校課外訓育活動的場所後,這組建築才獲得“同方部”的名稱。

  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即是從1914年冬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而來。

  1914年11月,梁啟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梁啟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概括成清華大學的校訓。

  梁啟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唸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大家。同時,梁啟超本人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尤非國學不為功。”他欣賞清華學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

  其實,在最初的十幾年中,清華學堂一直作為一所普通的留美預備學校而設置,學生進入清華園,主要學習英文和一些歐美文化知識,中國的傳統文化則相對薄弱。1925年2月,在校長曹雲祥主持下,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籌備處鳴鑼開張。

  此前,因提倡白話文而暴得大名的胡適建議曹校長採用宋、元書院的導師制,並吸取外國大學研究生院以學術論文為專題研究法來辦研究院。曹校長深以為然,首先聘請由清華出身、美國哈佛大學學成歸國的一代名士、年僅32歲的吳宓主持研究院籌備處事宜,並讓吳拿著自己簽發的聘書一一聘請。

  很快,在學界聲名顯赫的王國維、梁啟超與在國外的趙元任、陳寅恪相繼被聘為教授。這就是當年令天下學界為之震動,被後世廣為流傳並影響深遠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教授”或“四大導師”。

  清華校方為聘請“四大導師”來校任教,可謂不遺餘力,其中一個被後世廣為稱道的鮮明特點是重視真才實學,不慕虛名,不輕信文憑。

  在“四大”之中,只有趙元任一人懷揣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證書,而王、梁、陳等三位均無博士、碩士頭銜,甚至連學士學位也未拿到。

  梁啟超的“文學博士”稱號,是他到了清華國學院任教之後由美國耶魯大學贈予的。年輕的陳寅恪放洋十六載,於哈佛、柏林等美國、歐洲名校轉過一遍,終未能揣得一張博士文憑回來,完全是為求知而讀書。許多年後,對於陳寅恪的學問人品,吳宓曾不無感慨地說道:“寅恪不但學問淵博,且深悉中西政治、社會之內幕……其歷年在中國文學、鳴學及詩之一道,所啟迪、指教宓者,更多不勝記也。”


黃河教育


我的母校是西南交通大學,校訓是“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說實話,我並不清楚我們校訓的來源,但我清楚地知道這條校訓的深刻意義。尤其是後半句話——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我在大學的四年,從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八個字到底代表了什麼。如今畢業了這麼多年,經歷過一些真實的事情之後,越來越發現它對我的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啟示。

用通俗的話來翻譯一下這八個字,就是如果一個人想要去做什麼事情時,一定要果斷堅毅。然後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隱忍、穩重和不虛榮。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其他人讀起來有其他的理解。我之所以有這樣的理解,是因為我以前做事的時候,總是優柔寡斷,也總要聽這個人或那個人的意見。結果到頭來變得越來越猶豫,越來越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回頭一想,倒不如最開始就靠自己果斷決定。

後來慢慢的我才意識到,歸根結底是自己的能力本身就是欠缺的,所以才一味地尋求別人的幫助。之所以遇到一些問題就猶豫不決,到底也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後來做事總想著要靠自己去解決,哪怕多走一些彎路,多吃一些虧——到底是要自己成長起來的,畢竟年輕著,不怕做錯,就怕做事情時,不會積累經驗。

再往後,就意識到當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的放棄堅持了很久的一件事情。只要沒有失敗,這件事情就值得堅持下去。如果僅僅因為沒有巨大的成功或者受到了委屈就此放棄,失去的不僅僅是歲月所積累來的榮譽和經驗,也包括對自己的信心。

所以母校的校訓對於我,將像是一個燈塔,指引我走完下半生。


玖抒教育


你們學校的校訓是什麼?背後有過什麼故事?

大家好!我是Jabez,專注於分享數學領域相關內容!給數字、公式、圖形做手術的邏輯科大夫!

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的校訓是:自強、弘毅、求是、拓新,你知道我是哪個學校的了嗎?

哈哈,至於背後的內容和文化我還真的瞭解過,現在分享給大家!

對了,我是武漢大學畢業的!


乍一看武大的校訓真的沒有什麼特點,都是日常的正向詞組,但是真正做到這四個詞的人太少了!可能大家並沒有放在心上吧!又或者一開始就沒有理解真正的含義!


武大的校訓是1993年制定的!

  • 自強

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斷的自立圖強,奮發向上。我校最早最早的前身就是“自強學堂”,同時,自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遂以此開頭!

  • 弘毅

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句,意為報復遠大,堅強剛毅!在學校30年代校訓中“明誠弘毅”也有同詞!

  • 求是

出自《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變化,尋找真理!

  • 拓新

開拓、創新!不斷向前!這是當前社會的重要精神!

四個詞合併的意思呢?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無論你是不是武漢大學的學生,都可以記住這四點!

因為這都是先輩帶給我們,他們畢生總結出來的精神財富!

我是Jabez!一個專注於分享數學領域相關內容的老師。大家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歡迎評論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華極數學Jabez


你好,如果你想了解校訓的故事可能我會讓你失望,但是你想了解校訓的一些知識,就接著閱讀下去。

校訓其實就是一個日本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何為“校訓”:“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現在我們似乎發現沒有校訓做到這一點,為什麼?你細細品。

校訓歷來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所學校精神的集中表達。

1931年12月2日,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個獨立的大學應該是有靈魂的——它的獨立思想和傳統精神。創新、自由、科學、人文等等,這些都是大學最重要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由於歷史、地域文化與學科差異的影響,不同大學之間又形成了各自的傳統和精神,這是大學在共性之外的特色與個性。最能反映一所大學傳統和特色的即是校訓了

一般而言,大學校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可以體現出一個大學良好的精神風貌,優良的學風,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針政策,甚至是學校的整個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圍。

我們舉兩個例子看一下

1.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它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徵。作為一個高尚的人,在氣節、操守、品德、治學等方面都應不屈不撓,戰勝自我,永遠向上,力爭在事業與品行兩個方面都達到最高境界。

2.南京大學校訓: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

“誠樸雄偉”是南大在中央大學時期的學風和校訓;“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現,“敦行”則取自《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八字校訓既反映了南大的優良傳統和特點,又表明南大辦學的追求和態度。在當今高等教育挑戰和機遇並存的形勢下,立足國情、校情,誠樸為本,追求卓越,苦幹實幹是南大全校師生的共識。

雖然我們這麼看待校訓,可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做到了嗎?肯定沒有。我們只是在宣傳冊,或者向他人介紹的時候才偶爾想起,哦,我也是有校訓的人。我們會習慣的忽視校訓。我們也很明白其實那就是一個口號,有些口號提的太高,我們很難做到,索性就無視啦。更別說校訓有什麼故事了,事故還差不多。

網絡上關於哈佛校訓版本好多,這也反映了校訓的尷尬。

校訓同質化現象嚴重

據不完全統計,在教育部“211工程”大學的校訓中,“求實”出現了30次,“創新”出現了28次,“團結”出現了18次,“勤奮”出現了16次,“博學”出現了13次。而共有41所大學的校訓中出現了這5個關鍵詞中的任何1個或者更多。此外,共有39所大學的校訓格式相同,均為四個詞語組成。有個別大學的校訓甚至完全相同。

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在師生中的認同程度降低,感召力不足。在256所高校中,有192所學校的校訓為“四詞八字”的口號式,比例高達75%。其中,帶有“勤奮”“求實”“創新”“團結”“嚴謹”任意一詞及以上的,有147所學校,佔到被調查高等學校的近六成。

我只想說一句:好可怕呀,求放過


最後我們校訓欣賞一波,有沒有你家的

綜合大學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中南大學:知行合一,經世致用

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安徽大學:至誠至堅博學篤行

東北大學:自強不息知行合一

東華大學:崇德博學勵志尚實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福州大學:明德至誠 博學遠志

黑龍江大學:博學慎思 參天盡物

湖南大學:實事求是 敢為人先

華僑大學:會通中外 並育德才

吉林大學:求實創新 勵志圖強

蘭州大學:自強不息,獨樹一幟

南開大學:允公 允能 日新月異

山東大學: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

四川大學: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同濟大學:嚴謹求實 團結創新

武漢大學:自強弘毅 求是拓新

廈門大學: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四川理工學院:厚德達理、勵志勤工

北京理工大學:德以明理,學以精工

北京郵電大學:厚德博學敬業樂群

大連理工大學:團結進取求實創新

電子科技大學:求實求真 大氣大為

哈爾濱工業大學:規格嚴格功夫到家

哈爾濱工程大學:大工至善大學至真

華東理工大學:勤奮求實勵志明德

華中科技大學: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南京理工大學:團結獻身求是創新

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武漢理工大學:厚德博學,追求卓越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中國海洋大學:海納百川至人至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紅專並進理實交融

中國礦業大學:開拓創新、嚴謹治學

綜合師範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華東師範大學:求實創造 為人師表

南京師範大學:正德厚生 篤學敏行

東北師範大學:勤奮創新 為人師表

福建師範大學:知明行篤 立誠致廣

河北師範大學:懷天下 求真知

哈爾濱師範大學:弘毅致遠 敦品勵學

華中師範大學:求實創新 立德樹人

山東師範大學:弘德明志 博學篤行

陝西師範大學:厚德積學 勵志敦行

首都師範大學:為學為師 求實求新

遼寧師範大學:為人師表 厚德博學

江西師範大學:靜思篤行 持中秉正

重慶師範大學:厚德 篤學 勵志 創新

西北師範大學:知術欲圓 行旨須直

楚雄師範學院:篤學尚行 揚美崇善

財政院校

西南財經大學:嚴謹 勤儉 求實 開拓

東北財經大學:博學濟世

國家會計學院:不作假賬

江西財經大學:信敏廉毅

上海財經大學:厚德博學,經濟匡時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實事求是朝氣蓬勃

中國政法大學: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西南政法大學:博學篤行,厚德重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文明理厚德濟世

中央財經大學:忠誠團結求實創新

農林院校

東北林業大學:學參天地 德合自然

北京林業大學:知山知水,樹木樹人

華南農業大學:修德博學求實創新

華中農業大學:勤讀力耕立己達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誠樸勇毅

南京農業大學:誠樸勤仁

山東農業大學:登高必自

醫藥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勤求博採厚德濟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木直中繩 博學載醫

首都醫科大學:扶傷濟世敬德修業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嚴謹博精創新奉獻

中國醫科大學:政治堅定 技術優良

藝術院校

中南民族大學:篤信好學 自然寬和

中央民族大學:團結 求實 文明 創新

北京體育大學:愛國 拼搏 求實 創新

北京舞蹈學院:文舞相融 德藝雙馨

魯迅美術學院:緊張嚴肅 刻苦虛心

中國傳媒大學:立德敬業 博學競先

軍校

黃埔軍校:三民主義,吾黨所繫。以建民國,發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情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國防大學: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美國西點軍校:榮譽、責任、國家

北美洲

賓夕法尼亞大學:毫無特性的學習將一事無成

杜克大學:追求知識信仰宗教

多倫多大學: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哥倫比亞大學: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

哈佛大學: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加州理工學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

康奈爾大學:讓任何人都能在這裡學到想學的科目

麻省理工學院: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密歇根大學:藝術科學真理

普林斯頓大學: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

斯坦福大學: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耶魯大學:真理和光明

芝加哥大學: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

亞洲

北海道大學:青年們,要有大志

光州大學:青春開放活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自強不息

早稻田大學:學問獨立,培養模範國民

歐洲

愛丁堡大學:有知識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發現其內涵

劍橋大學: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瞭解萬物發生的緣故

牛津大學:上帝給我光明

唧哈佛校訓太多了吧


遇見詩歌


給大家整理一下中國名校的校訓背後的故事,以供分享!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訓出處:《周易》

背後的故事: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啟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

梁啟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1914年11月他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東北大學:自強不息 知行合一

背後的故事:

張作霖於1923年組建了以興邦禦侮為辦學初衷的東北大學。第一任校長王永江在首屆學生開學典禮上,針對當時年輕人浮華之氣日盛的情況,力誡他們不存虛浮僥倖心理,對學業實事求是,少說話、多做事,因此題寫“知行合一”四字校訓勉勵青年學子。

1928年8月,張學良兼任東北大學第三任校長。他在東北大學對學生的講話中說:“我很希望諸君,要堅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學,全國學者都能如此,則中國自強矣。”自此,“自強不息、知行合一”便成為東北大學師生薪火相傳的精神信念與人生理想。

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校訓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

背後的故事:

1937年,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陝北公學在抗日戰爭烽火中誕生,後來幾經輾轉,先後更名為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在北方大學教職學員全體大會上,時任校長范文瀾提出,北方大學的辦學宗旨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校風即為“實事求是”。

1992年6月15日,“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學校校訓,同時,鐫刻著“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漢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學校東門的正中。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將其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

浙江大學:求是創新

背後的故事:

1937年,因淞滬會戰打響,時任校長竺可楨帶領浙大“西遷”。浙大“西遷”至廣西宜山後,竺校長在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1938年11月19日,竺可楨確定“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

在歷次演講中,竺校長反覆強調:“求是精神”就是一種“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必須有嚴格的科學態度,“一是不盲從,不附和,只問是非,不計利害;二是不武斷,不蠻橫;三是專心一致,實事求是”,“求是精神首先是科學精神,但同時又是犧牲精神、奮鬥精神、革命精神”。

1989年1月,在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被確定為國家教委綜合改革試點院校後,學校提出“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口號,並將其概括為“求是創新”。新時代下,“求是創新”已成為浙江大學師生們的行動指南。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訓出處:《論語·子夏》

背後的故事:

復旦大學校訓的故事要追溯到1913年,時任校長李登輝是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教育家。當年留洋歸國的他效仿外國名校傳統,打算為復旦制定校訓。李校長從《論語·子夏》遴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隨後,古漢語造詣頗深的復旦創校校長馬相伯幫助遴選。在1915年復旦大學建校10週年時,這句名句正式成為復旦校訓。

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出處:《禮記·中庸》

背後的故事:

中山大學的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記·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說:“博學也,審問也,慎思也,明辨也,篤行也。”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當時的孫中山處於偉大民主革命的時代,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視教育,造就一代振興中華的人才。中山大學的十字訓詞是他繼承傳統的教育形式而賦予時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針和內容。有學者說這也是近代思想創新的里程碑。

四川大學: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背後的故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出自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在成都科技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併入後,川大明確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校訓。它反映了“三強合併”前三校不斷融合、改革、發展的歷史。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統一,科學與民主精神的統一。大學是各種文化思潮衝撞和對話的舞臺,也是各家各派學術思想匯聚的大海,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並且該校訓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背後的故事: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廣為熟知的北師大校訓,由國學大師啟功於1997年揮筆寫就。校訓簡約義達。起初,學校曾邀請校內很多專家學者共提方案,啟功自己也擬出不同訓詞,但最後敲定“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八字,顯得平易通暢且深刻含蘊。它不但緊扣“師範”二字,而且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做學問與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師等之間的辯證關係。

北京大學:沒有校訓!

長期以來,國際國內著名大學一般都有公認的明確的校訓,唯獨北京大學沒有明確的校訓。這也許反應了北大的學術開放的特點,尊重各方各種不同意見。雖然如此,但是很多人都會將“科學、民主、愛國、進步”;“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兼容幷包,思想自由。”誤以為是北大校訓。


鳳城書院


你好,很高興在這個平臺上能回答這樣的問題,也讓我回顧起我的母校——河北大學!

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的學校

我們學校的校訓

實事求是 篤學誠行

校風

博學 求真 惟恆 創新

校歌

舊版校歌

科學救國,效著乎西洋;

裕民保種,端賴工商。

煌煌該校,踞柝津之陽;

樂育善誘哉,成棟樑。

莘莘學子負奇資,如圭如璋;

切磋琢磨,集於一堂。

濟濟青年勤學問,日就月將;

藏息修遊,教亦多方。

守校訓,誓永志而弗忘;

實事求是,乃成德之梯航。

知識日以進,體魄日以強。

三育完美,二科專長。

尊師敬友,所習勿荒。

幼學壯行,庶挽瀾狂。

謹祝該校,如陵如岡,萬歲無疆;

人才輩出,久久自芬芳。

新版校歌

我們迎著渤海日出啟航,承載著民族復興的希望。

大河吐豪氣,太行鑄脊樑,燕趙學府播撒著智慧之光。

實事求是,篤學誠行,慷慨悲歌,求索無疆,河北大學,桃李芬芳,桃李芬芳。

青春做伴齊奮起,青春做伴惜韶光,我們乘風擊浪,駛向明天的輝煌

我覺得我們學校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八卦樓了,在裡面就像迷宮一樣,新同學都會迷路的,甚至有的同學快畢業了還會迷路,就算是同一層樓從不同的門口進,到的都是不同的教師,而且同一層樓的樓道是不互通的,從裡面是三層,外面看起來是四層,這棟樓獲得了魯班獎,據說從上向下俯視樓頂,整棟樓就像八卦一樣,傳說是為了鎮壓不祥的東西,當然這只是傳說啦!

印象深刻的還有英語角,每週五晚上都有留學生或者外教跟我們一起交流,我們會在那裡學習口語,練習對話,跟國際友人聊天英語提升很快的!

我們學校還有好多好多,希望我講的這些能勾起你的興趣更多的去了解我們的學校相信你一定也會被我的母校吸引的哦!


菁智學堂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到現在都記得孝順是這個,但是具體有什麼淵源就不知道了,其實我們上學那會兒學校還是相當嚴格的,現在學校哪有那種處分哪,或者是要求退學的,我記得我們班有個同學就因為兩次考試英語考試都沒有及格,然後直接被退學了,想想那會兒也都是很可惜的,我們那會兒統一會參加英語水平測試,我還真的有人會因為這個而過不了,畢不了業。

雖然現在工作中英語真的用的不多,但是回想自己學英語的這些年,發現其實英語一定是要有環境的而且要堅持就像閱讀一樣英語其實也是語文是有很大的相通之處的。

最懷念的是學校食堂裡的巧克力冰激凌,最喜歡的是食堂裡的太陽蛋,那一道菜肉餡兒和雞蛋做的,每次吃完之後再煮上一碗方便麵,簡直是太香了。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校訓:求實創新、立德樹人

華中師範大學主要有三個前身:華中大學、中華大學、中原大學教育學院。自學校創立,華中大學一直秉持“立足本土文化、放眼人類文明”的教育理念;中華大學堅持“成德、達材、獨立、進取”的治校準則;中原大學教育學院則堅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崇高信念。

建國初期,學校依據自身師範的定位,制定了“忠誠、奮發、博學、樂育”八字校訓,以此統攝辦學思想,規範育人行為。在幾十年的辦學中,學校一直倡導“尊師愛生”、“為人師表”。學校在籌備建校90週年校慶活動中,制定了“求實創新、為人師表”的新校訓,1998年修訂為“求實創新、立德樹人”。

惟求實而可以創新,惟立德方能樹人。八字校訓是學校精神的靈魂,體現了華師的辦學傳統和文化的積澱,代表著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也是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校訓的提出意在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使之朝踏實、新穎、有德、成人的方向成長和發展,畢業多年的校友也會銘記於心。


俗世一芥子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出自《周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啟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啟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唸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1914年11月他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張岱年曾指出:“厚德載物是一種寬容的思想,對不同意見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對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強不息是對生命的體會,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進、奮發向上。” “我認為這兩種思想:堅強的意志、寬容的態度在中國文化裡面起了主導作用,是一種健康的正確的思想。在歷史上,當中華民族受到外來侵略時,一定是反抗而絕不是屈服,它有一種堅定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中國文化的又一特點是比較寬容、博大,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進入中國都被中國文化所接納。” 清華校訓的內涵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