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的黃永勝,為何能快速升遷?靠的都是真功夫!
黃永勝原名黃敘錢,湖北咸寧人,黃永勝這個名字是後來改的。從普通一兵到上將,再到階下囚,黃永勝的一生也是一部傳奇。
黃永勝的家境雖然不好,但父親還是讓他讀了幾年私塾,後來更是跑到武昌的張之洞學校學習了一年,還參加過北伐軍,受過比較正規的軍事訓練。在當時的部隊中,像黃永勝這樣有文化又見過世面的人才確實不多,加之黃永勝一直堅持學習、勤于思考,打仗勇敢,戰爭中曾6次負傷,像這樣“能文能武”的將才在普遍以“泥腿子”為主的隊伍中,就顯得更為突出,所以,在戰爭年代升遷很快。
在此,只講幾件黃永勝的小事,我們或許能從中瞭解到他進步快的內在動因。
一是打仗勇猛。在井岡山,特別是第五次反“圍剿”中,他英勇善戰,屢建功勳,黃永勝升遷很快,1931年他還是紅十二軍中的一名團長,第二年便升為紅軍的一名師長,時年22歲。
二是堅持學習。每場戰鬥結束,不僅能繳獲到大量糧食物資、武器彈藥,還能蒐集到一書報雜誌,黃永勝每每會從繳獲的書籍中挑出自己喜愛的,“截留”下來自己在行軍與打仗之餘學習(其實,當時那些書籍常被人當成廢紙,不招人待見的,所以,黃永勝才會近水樓臺先得月)。黃永勝不僅自己學習,還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也要加強學習,尤其是革命勝利後,對手下的要求就更強烈。據說,黃永勝有個貼身警衛因結了婚不能夠再做貼身警衛了,黃永勝就安排他去軍校學習文化,這個警衛不願意去,黃永勝很不高興,但還是尊重他,給他安排了一個副職的位置。最後,黃永勝還留下了一句話:“不愛學習,不能夠任正職!”
三是平易近人。跟著黃永勝一起戰鬥的官兵,都知道他為人隨和,平時和普通官兵相處時都是有說有笑,沒什麼架子。行軍時也常會和官兵邊走邊嘮,他的馬也常給傷病員騎。所以,大家都喜歡圍在他的周圍。但是,他對高級將領非常嚴肅,說一不二,難見笑容,一副公事辦的模樣。
四是聯繫群眾。部隊每到一地駐紮,只是時間允許,他都會讓人召集當地的群眾過來座談,瞭解當地的社情、敵情,會議結束,他還會安排老鄉們吃頓便飯,或是給點零花錢。通過這樣的座談,讓他對敵情瞭解得比較透徹。
五注重儀表。黃永勝一直把自己當成職業軍人。有人說,一群人中,不看個頭長相,哪個衣著最整潔,那個人就是黃永勝。確實,一打仗打下來,哪個不是一身土一臉泥,軍掛也是大洞小窟窿的。但是,黃永勝每戰下來,一到駐地,他的樣子又一下子恢復成“正規軍”了。
六懂生活。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條,黃永勝後來描繪成了一個粗鄙不堪的“色情狂”。能打會玩,是黃永勝的特點之一,每拿下一座城市,只要有時間,黃永勝就會在城裡逛一圈的。另外,黃永勝喜歡古典音樂,一臺古色古香的老唱機放在臥室,一部日本進口的磁帶錄放機放在洗手間,工作再忙也要不時的聽上一段。
有人說,四野悍將名聞全軍,光開國上將就有二十位之多,佔全部開國上將總數三分之一還多。這二十位四野上將中,公認打仗在前幾位的有韓先楚、李天佑、劉震、鄧華、黃永勝。
遼瀋戰役時,黃永勝指揮下的八縱更是出盡了風頭。但是,在拿下323高地之戰中,黃永勝差點就成為“烈士”。當時,他們的指揮所抵近到距敵只有幾千米的一個小山坡。就在戰鬥結束前夕,敵人的一陣炮彈突然飛來。一發口徑不下100毫米的炮彈,就落在縱隊指揮所不到10米的地方,炮彈落地濺起的泥土石塊冰雹樣砸到他們身上,當時黃永勝及八縱副政委邱會作等人就在炮彈的殺傷範圍內。
令人欣慰的是,那是發臭彈,兩個人毫毛無損地活了下來。黃與邱遇到臭彈是幸也是不幸,不然,史上會多了兩位英烈,幾十年後,林集團就會少了兩位干將,黃與邱也不會被投進自己人的監獄了。
閱讀更多 老黃說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