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裡也關著一部分春天,讓我們安坐了享受,無需再到外面去找。

——錢鍾書《窗》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藤本壯介的House N項目


近日,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以窗戶為主題,舉辦了“窗展:圍繞窗戶的藝術與建築之旅”(The Window:A Journey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through Windows)特展。展覽不僅僅從建築的觀點出發,同時立足於“窗戶為藝術家與建築師帶來的靈感”,帶領參展者漫遊在近一百年的“窗戶藝術史”之中。


窗在建築之中好比展廳中浮現在牆面的畫作,窗定格了建築面的構成,限定了視野的尺度,猶如畫框中有限的作品,充斥無限的想象。展覽之中展出了從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等20世紀美術巨匠到阿爾伯特·卡恩(Architect Albert Kahn)等建築家的不少作品。還邀請到了知名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的研究室進行參與,將窗戶、藝術與建築的歷史梳理成了長達12米的年表。同時也能看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路易斯康(LouisI.Kahn)等大師手繪的建築窗戶圖稿。


窗是建築的語言——空間上的對話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藤本壯介的House N項目


建築大師庫哈斯(Rem Koolhaas)曾在 2014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將“建築的元素”一一拆解做了探討。窗作為建築中不可分割的元素,在建築構成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傳統建築之中,框架結構的中式建築給予了窗戶最大的可能性,拋開了承託作用進行四周的圍合;歐洲哥特教堂的玫瑰花窗,五彩斑斕的玻璃在陽光的映襯下為教堂的神秘披上紗衣。因此,窗成為了空間內外相互對話的媒介。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Henri Matisse的《等待》,1921-22年


從建築的外立面上分析,窗戶的存在不僅滿足了建築功能上的需求,同時搭配了建築所需的美觀性。原始居住空間之中,祖先通過對居所的牆面開洞以達到通風透氣以及防禦觀察的目的,從而慢慢演變為現在我們所熟悉的“窗”。窗戶連通兩個空間,內與外、有限與無限;窗的存在呈現出建築中的虛空間,空間似隔非隔,似斷非斷。著名建築師張永和先生也曾以建築的基本構件元素提出了自己的建造與思辨——“窗非窗,牆非牆”。1984-1988年的“窺視劇場”、1990年的“取景廂”到1989-1991年的“後窗”設計,他手裡的窗戶一直是與“窺視”行為相關聯的主體元素,此時的“窗”便是空間放大了的“窺視孔”,從一種空間流向另一種空間。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藤本壯介的House N項目


對建築迷來講,這次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展覽中的亮點絕對是位於美術館外的《住在窗裡的家/沒有窗戶的家》(窗に住む家/窗のない家),這是建築師藤本壯介重現他過去作品“House N”概念的大件模型,幾乎就是一般住宅比例的規模。當時的他思考“街道和住宅之間總是被牆所分隔,有沒有可能以漸進的方式創造出街道和住宅間的不同距離感呢?”因此打造了這棟和街道之間沒有明確分界、分層開了許多扇窗的House N。白色建築在陽光的映襯下,人們穿梭在開設窗戶的孔洞之中,很好的體現了窗戶內外空間的相互對話。


窗是建築的眼睛——情感上的交流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Gerhard Richter裝置作品《8張玻璃》,2012年


每天早晨迎接你醒來的窗景是如何的呢?是映入眼簾、燦爛的陽光?還是清新宜人、分外悠長的清香?但無論是哪一種窗前的景色,都能讓人印象深刻。展覽之中讓人視線難以挪開的當屬兩位藝術家的鼎力之作了。一位是德國藝術家 Gerhard Richter 氣勢驚人的作品《八片玻璃》,每片玻璃都超過2公尺高,就像在展間裡開了一扇大窗,可以從多層的玻璃反射中看見周遭的風景;另一位則是知名攝影藝術家 Wolfgang Tillmans的《tree filling window》,綠葉叢生嵌入在纖細的窗框之中。在此時,窗又搖身一變成為了建築的眼睛。從有限的空間之內透過窗戶眺望遠方,思緒跟隨飄搖。視野上的開闊讓情感上有了慰藉的依靠,讓人們在空間中不在單調、乏味。翹首斜依,透過浙蘇園林的隔窗,讓人時時想起江南美人的絲絲愁緒。雖然建築表面的冰冷,卻也掩蓋不住其內心深處的溫柔,窗戶結構的細節正是這溫柔多情的細微體現。不同時代的窗戶就像雙眸般映出心聲,鏤刻、圖案、形式、色彩等等。窗戶的存在不僅在生理方面解決了人們的功能需求,更深層次的一方面是在精神人予以人滿足。擁有窗戶的空間,給人一種陽光明媚、神清氣爽的感受,就像冬日裡拜託昏暗的陰霾,走向光明。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Wolfgang Tillmans《看得見樹木的房間》


窗戶好比情感交換的一扇門,一個通道。窗戶連通人們與外界,聯通感性與理性。對於我們的生活而言,窗戶近在咫尺,它一邊將光和風引入室內,一邊從寒冷和酷暑中保護我們。同時,給在室內的我們帶來外界的新鮮的景色。展覽之中,從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繪畫到切割邊緣的現代美術,再從美術的框架到世界建築窗的歷史,用各種各樣的切入口介紹“多姿多彩“的窗戶。也許在美術家們的眼裡,窗戶飽含了更多的情感與故事。


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

奈良原一高《〈王國〉より 沈黙の園 6》


從此次展覽的介紹之中,我看到了一句點評“離開展廳時,窗戶似乎看上去稍微有點不一樣了。”詼諧幽默的評語讓我嘴角微微一笑,建築千變萬化,建築中鑲嵌的“窗”藝術也從未停止過它的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