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持1.5米距離,歐洲庇護所收容量驟降!流浪漢:怎麼自我隔離

大事小事新鮮事,歐弟歐妹看世界

儘管現在所有人都被要求儘量呆在家裡以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但在歐洲,呆在家裡對於一個邊緣群體而言就是一種奢侈品,因為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家。

荷蘭:供不應求的臨時避難所

37歲的丹尼爾是荷蘭流浪群體其中一員,由於經濟原因,這兩年,他連個遮風避雨的場所都沒有。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就處境艱難的丹尼爾更是雪上加霜。

為保持1.5米距離,歐洲庇護所收容量驟降!流浪漢:怎麼自我隔離

“避難所的工作人員跟我說,今天是最後一晚,明晚我就不能去了,因為那裡已經滿了。”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6000名無家可歸者,是荷蘭無家可歸人數最多的地區,這些人包括非法移民,無證件,吸毒和酗酒的人以及經濟上無家可歸的人。

對於不同的群體,市政當局正在尋找合適的住所。但由於必須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避難所可供收容的人數就更少了。並且,如果在緊急庇護所中,那麼所有人將在一個共享的空間中,可能與睡在地板上的其他人共享洗滌設施,政府提供的自我隔離和保持自己清潔的建議對處於這種情況的人而言毫無用處。

62歲的雷妮在臨時避難所住了幾周之後,選擇了離開,她自己準備了自我隔離的帳篷。

為保持1.5米距離,歐洲庇護所收容量驟降!流浪漢:怎麼自我隔離

“那兒是我的恐懼,更多的感染使我明白,那裡出了問題。”

羅馬流浪者:呆在家裡成了一種奢侈品

作為歐洲疫情的重災區,隨著國家努力遏制疫情爆發,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新規定。呼籲市民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但對於羅馬那成千上萬的無家可歸者和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來說,遠離街頭幾乎是不可能的。

聖艾智德慈善事業的社區極端貧困人口服務協調員弗朗西斯(Zuccari)說,羅馬街頭有8000名常駐流浪漢。現在,遵守政府命令,呆在家裡保證安全對於他們而言成了一種奢侈品,無處可去,流落街頭沒法避免。

為保持1.5米距離,歐洲庇護所收容量驟降!流浪漢:怎麼自我隔離

“這些人是人們口中最脆弱的人,也是最易受傷害的人。”

在某些情況下,最脆弱的人群自我隔離更加困難,特別是對於無家可歸的人。

移民勞工:排除在政府救濟政策之外的群體

受經濟衰退的影響,歐洲許多公司正在停止生產並以臨時合同將他們不需要的工人踢出去,這對於歐盟移民工人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壞消息。

在荷蘭,通常會有來自波蘭、羅馬尼亞和葡萄牙的人以低薪酬簽訂短期靈活的臨時勞務合同,有時是一週或者是更短,職業介紹所還安排住房。但現在,臨時工人被清退,失去工作就意味著失去家,但這些臨時的移民勞工並不在政府財政救濟的範疇內。

為保持1.5米距離,歐洲庇護所收容量驟降!流浪漢:怎麼自我隔離


許多人流落街頭,尋找稀缺的工作和住房。由於新冠危機,他們也無法返回自己的在波蘭,羅馬尼亞或葡萄牙的家。

救濟: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

社會弱勢群體面臨挑戰絕非什麼新鮮事。冠狀病毒暴露了歐洲社會一直以來的裂痕,高福利國家制度下,此刻也難免捉襟見拙。好在目前眾多民間機構組織和個人在盡力提供自己的力所能及的服務去幫助這些無家可歸者。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和體育組織正匆匆將體育館改建為緊急避難所,儘可能將無家可歸的人帶離街道,以減少病毒傳播給這一群體的風險。在海牙,某酒店店主彼得·比紹夫(Peter Bishoff)為40名無家可歸者提供住宿。

為保持1.5米距離,歐洲庇護所收容量驟降!流浪漢:怎麼自我隔離

在意大利羅馬,每週有三天的時間,流浪的人們可以在羅馬中央街區的一座湯室吃上一頓熱飯。其他時候,慈善機構的志願者會在無家可歸者聚集地區,如城市的主要火車站,提供便餐,慈善機構每週都會分發2500盒盒飯。

吸吸“歐”氣,帶你“洲”遊!此刻點關注,時刻有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