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時間:1905-1906年

概念起源:由L.沃塞勒於1095年命名,從法語“fauves”(野獸)而來

代表人物:喬治·布拉克、安德烈·戴儷爾、勞爾·裘斐、亨利·馬蒂斯、奧松·弗里茲等

主要地點:巴黎

相關概念: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表現主義、原始主義


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20世紀初,一個悄然而起的新興藝術流派突然在繪畫藝術的土壤上怒放出一朵充滿生命原力的華麗之葩,它的流行時間雖然很短暫,但卻密集湧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並標誌著先鋒藝術舞臺的開啟。它最早出現在1905年的公開藝術沙龍上,由於野獸主義流派承襲後印象主義,因此當時被傳統地歸納為表現主義。後來其形式在1911年的德國被複制,有很多代表性畫家都嘗試過這類風格創作,具備代表性的有戴儷爾、裘斐甚至有畢加索和布拉克,他們的作品的色彩使用濃密厚重、反自然表現性,人物造型扭曲變型,代表著法國藝術家小群體和德語地區之間的共同異域元素。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的創作原動力就是“野獸”,根據路易·沃塞勒的定義來看,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的戲劇性表現基本不搭邊。新印象主義的嘗試對野獸主義的影響更為重要,是其風格融合的開端。野獸派直接借用西涅克的純色畫法,從修拉的風格中借鑑了加重不自然風格技巧。後來,野獸主義迷上了色彩分割原理,比新印象主義更加細緻地對自然色彩進行更極致的分組。後印象主義的塞尚的結構勾勒法和高更的草圖描繪法也是被野獸主義畫家十分推崇和喜愛,“野獸”中最為突出的馬蒂斯就是如此,匯聚了上述所有繪畫風格,同時又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體系。馬蒂斯尤其喜歡在其作品中詮釋色彩之間的有趣聯繫,各種色彩在他作品之中都似乎被賦予生命的原始力量,粗獷狂野,大膽奔放,不拘一格,厚重感和衝擊感極強。就如他所言:一平方釐米的藍色色塊的表現力是絕對無法與一平方米藍色色塊的表現力相比的。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Corner of the Artist's Studio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對話》·馬蒂斯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馬蒂斯自畫像


作品簡賞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查爾林大橋》·戴儷爾

在野獸主義流派中有一個小分支——莎都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是安德烈·戴儷爾和莫里斯·德·弗拉明克,兩人是惺惺相惜的好知己。戴儷爾曾前往倫敦刻苦鑽研自己的野獸主義風格繪畫技巧,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幅作品當中,戴儷爾從新印象主義代表畫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獲取許多靈感,此作品畫於1905-1906年,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這是一幅平版寫生,畫中的街道和天際線的色彩使用比較中規中矩,但天空與河水的顏色卻大膽奔放,使用了點畫技巧。畫的正中是藍色的街道,街道邊的樹木隨街道向遠方延伸,隨距離拉遠而模糊,具有結構性的視覺效果。這種視覺融合的效果賦予了作品強烈的動態感和生命力。

現代藝術淺談(四)丨充滿生命張力的藝術之葩——野獸主義

《紅色房間》·馬蒂斯

馬蒂斯這副作品於1908年,油畫,現藏於聖彼得堡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不瞭解藝術的人也許從中學歷史課本瞭解過,覺得馬蒂斯的代表作是那幅畫著一群人圍圈圈起舞的《舞蹈》,然而這副《紅色房間》(又名書櫥,或紅色的和諧)才是代表馬蒂斯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實現他此生對藝術的完美追求。此作品可以說是最早巧合地將表現主義與裝飾主義完美融合的作品,馬蒂斯在畫中加入了人物、風景、靜物等多種元素,對其進行空間上的結構性排列與組合,並用一些具備符號性、象徵性的標誌去重構空間。為配合密集性的效果,用鮮紅的顏色作為主打色,其他符號用暗色及暖色表現,使得整個畫面熱烈鮮活,鋪滿生命張力。馬蒂斯沒有將任務置於中央位置而是右側,桌布的裝飾圖案以純色搭配,使得花紋尤為突出。馬蒂斯認為,表現力不僅僅是用來表達情感的,畫中的一切都是精心安排設計的,無論是人物形體動作、人物情感或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

結語

野獸主義在藝術史上的風靡時間確實短暫,從其名字被定義至其繪畫風格被畫家逐漸捨棄也就僅僅一兩年時光,1908年後開始走下藝術神壇。雖然它是以曇花一現之態驚豔於世,但其內涵將色彩賦予獨特的生命力,給繪畫注入了狂熱奔放的血液,僅是這點貢獻足以為它自身創造永恆的歷史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