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給自己取個別號“長春真人”,是否是因為對胡善祥的愧疚?

清水空流


一提到“長春真人”,很多人容易想到“長春子”丘處機。按照《射鵰英雄傳》的邏輯,不是這個牛鼻子老道路過牛家村,整個中國歷史都要改寫。

歷史上叫“長春真人”的還真不止丘處機一人,比如朱瞻基就給自己起了一個別號叫“長春真人”,但這實際上和胡善祥被廢沒有任何關聯。

一般受過教育的古人都喜歡給自己起個別號,比如李白給自己起了個“青蓮居士”;杜甫叫自己“少陵野老”;王守仁的別號“陽明先生”。

更何況明朝的皇帝,大都有給自己培養興趣,亂取外號的習慣。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同學就給自己起了一個叫“朱壽”的名字,加了一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的職務,還給自己封了一個“鎮國公”的爵位。

但是從朱瞻基給自己取的“長春真人”這個別號來看,朱瞻基在文學藝術上是有一定的造詣的。

和《大明風華》裡朱亞文演繹得那個匍匐於皇權之下,最後站到權力巔峰的朱瞻基不同,朱瞻基實際上是一個幸運兒。因為朱棣夢到朱元璋賜白圭(白玉)後誕生的,所以受到朱棣格外的恩遇,從小就受到過良好教育的守成之君。

宣德朝有名的不只是宣德爐,朱瞻基本人的書畫水平實際上也非常高超。後人評價他的書法是“能於圓熟之外,以遒勁出之。”他的畫作《武侯高臥圖卷》、《苦瓜鼠圖卷》到現在還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而胡善祥被廢,源於朱瞻基對孫若微的溺愛,更源於胡善祥沒有兒子。

正史上孫若微從小和朱瞻基一起長大,感情是先天優於胡善祥的,加之胡善祥無所出,在孫若微生下長子朱祁鎮後,胡善祥被廢,孫若微被撫正上位。

因為後來朱祁鎮的重大失誤,導致了在正史上孫若微的名聲並不好。也因此有大量朱瞻基晚年後悔廢后的記載。

胡善祥被廢后,出家法號為“淨慈仙師”,所以朱瞻基的“長春真人”,就特別容易被人聯想到了一起,認為這是朱瞻基出於愧疚,給自己如的別號,大謬也!


炒米視角


導讀:胡善祥無過被廢的事,在民眾中引起了普遍的同情。據說宣宗後來也為此悔過,說自己年少輕狂,《明史 后妃列傳一》“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正史記載記載的胡善祥,人忠厚善良、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無媚順態。

她全名胡善祥,史稱恭讓章皇后,出生年月日不詳,她是明宣宗朱瞻基原配妻子,也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轎請進門的,

永樂十五年,胡氏以賢聞名,選為皇太孫,這就是說,她很可能是因為賢德被選上的,並不是影視劇裡演的那樣。一個素有賢名的女人,史料記載:為人忠厚善良、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無媚順態。這樣一個女人,做妻子是絕對合適,但是要得到寵愛確實有點不容易。

明宣宗即位後,她從皇太子妃升為了皇后,端莊持重的女子,是乏味無趣的,雖然她有皇后之位,身份貴重無比,但是年少的朱瞻基並不喜歡這份老成。而宣宗身邊已經有了活色生香的美人——孫貴妃,一邊是乏味的皇后,一邊是靈動的美人,男人的天平總會傾向於美貌。胡善祥在這種不得寵的情況下,自是深宮寂寞,連皇帝的面都難得見到,獨孤的紅牆內,關著她的韶華青春。

她沒有生育過兒子,據說有一個常德公主是她所生,於是朱瞻基就在孫貴妃的慫恿下,以無子多病為理由,叫她自請上表辭位,把皇后的鳳袍脫下,她退居長安宮,遠離了宮廷爭鬥,被賜號靜慈仙師,這些過程她沒有一絲反抗,也許她已經看透了塵世,不用別人逼迫,她自己也會避世遁逃。

她的無過被廢,引起了旁人的同情

她被廢之時,人們都為她惋惜,臣子們如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都為這件事爭論不已,所有的人都為這件事唏噓不已,甚至扼腕嘆息。

胡善祥被廢后,孫貴妃一飛沖天,終於坐上了她曾經的位置,不管旁人怎麼同情她,怎麼憐惜她,廢后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無法更改,宣宗的母親張太后憐憫胡氏賢德,常召她居住清寧宮,還是把她當做自己的兒媳婦,陪自己說說話,解解悶,雖然張太后主宰不了兒子的意思,但是兒子也不能阻止她召見胡善祥。甚至在內廷朝宴的時候,張太后也命胡氏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也多有不滿,但是也不能違抗張太后的意思。

張太后於正統七年十月去世,胡善祥悲痛欲絕,第二年她也隨張太后而去,用嬪御禮葬於金山。

胡善祥的一生是悲慘的,得不到丈夫的愛,還被丈夫所拋棄,據說宣宗晚年也為此後悔過,說這事自己年少輕狂時犯下的錯誤。

《明史》記載:天順七年閏七月,英宗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 她終於在死後被尊為了皇后,雖然她生前只短暫的享受過這份殊榮。

朱瞻基自號“長春真人” ,並無史料記載是因為對不起胡善祥

朱瞻基幼年時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是一個聰慧的孩子,朱瞻基在位的時候,並後世稱為“仁宣之治”,意思是,他與父親明仁宗與民修養,社會安穩。

他不但是一個明君,也擅長書畫,翰墨圖書精緻非常,尤其工繪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這就是史料所有的記載,並沒有說他自號“長春真人”就是懺悔。

朱瞻基對於廢后這件事,唯一有一點後悔的記載可能就是他說過,這是年少時犯的錯誤。說好一別兩散天地寬,不知道最後誰先放下誰。

 


逆風解語


沒有史料表明朱瞻基自號“長春真人” ,是出自對胡善祥的愧疚。

朱瞻基生於深宮之中,受過良好的宮廷教育,長於婦人之手,聰明乖巧,頗得祖父朱棣與父親朱估樘的喜愛。


執政期間,朱瞻基敬禮大臣,勤恤民隱,知人善任,整頓吏治。由於他出色的作為,出現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朱瞻基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能聽取臣下勸諫。如在即位之初,他聽從大學士楊榮的建議,御駕親征,平定了皇叔高煦的叛亂。聽從楊士奇、楊榮等人的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等等。君臣關係最為融洽。

說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並不誇張。不過,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有喜歡鬥蟋蟀的嗜好,即位之後也沒有改變,他曾經讓各地採辦善斗的蟋蟀敬貢,地方官員為了取悅龍顏,都層層下達任務,一時之間,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朱瞻基也因此被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

朱瞻基還是一個擅長文藝和獻身於仁政的儒家君主。他執政遵循並實踐儒家的原則,通過組織編寫《帝訓》和《官箴》把儒家統治原則留給了後世。

朱瞻基文雅,崇尚翰墨。擅長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等書畫,作品常贈重臣,並寫上年月及受賜者姓名,蓋上“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也因此自號‘’長春真人‘’。

朱瞻基的廢后風波也是他一生的一個汙點,但瑕不掩玉。

胡善祥在永樂十五年,以賢被選為皇太孫(朱瞻基)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胡善祥貴為皇后卻為人忠厚善良、表裡如一、舉止莊重,有母儀天下 的風範。

但她只給朱瞻基生下了兩個女兒,沒有生育子嗣,並不得寵。而宣宗最寵愛的女人是孫貴妃(即後來的孝恭孫皇后),孫貴妃當時誕下長子(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

宣德三年春,宣宗朱瞻基廢黜了胡皇后。理由是胡善祥無子且多病。朱瞻的廢后流程也令人心酸,他是暗中命令胡皇后自己上表辭去皇后之位的。胡善祥廢居長安宮為道姑後,朱瞻基賜其道號“靜慈仙師”,隨即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正是由於朱瞻基賜胡善祥為“靜慈仙師”,人們產生 了聯想,以為他給自己弄個道 號就是表明了懺悔意。其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


宣宗母親張太后憐憫賢德的胡氏,她被廢后,內廷朝宴時,太后命胡氏位居孫皇后前面。

胡善祥無過被廢的事,天下百姓們知道後也很同情這位品德高尚的廢后。

宣宗瞻基賜後來也為此悔過,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自己當時年少,不懂事。

作為帝王,有此表現,人們是理解的。卻不能原諒,畢竟,他廢黜皇后的手段有點卑劣。又,作為皇后,胡善祥並無過錯。


 


希望星晨58298869


明宣宗朱瞻基給自己弄個“長春真人”的別號其實和廢后胡善祥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歷史上有長春真人名號的人挺多的,他屬於羨慕別人長壽跟著瞎起鬨那夥的,事情大概得從一個叫劉淵然的人說起。

長春真人的來歷

提起長春真人這個稱呼大抵很多人會想起丘處機,當年如果這傢伙沒有路過牛家村,中國大概率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這個梗就不細說了,自己搜索下)。然而道號“長春子”的丘處機創下的流派其實叫“全真龍門派”,所以之後的長春真人和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大約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有一個叫劉淵然的道士非常有名,他前後三個師傅都是道家高人,尤其最後一個師傅趙宜真更是身兼全真、清微、淨明等諸派之長。深厚的道學傳到劉淵然這裡更是爐火純青。

於是洪武二年朱元璋延請此人入京,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仁宗、宣宗幾朝不倒,聖寵日隆。仁宗時期劉淵然受封為“沖虛至道玄妙無為光範演教長春真人”,成為全國道家領袖,從此開宗立派,他創建的宗派就是“長春派”。

朱瞻基的羨慕

到了朱瞻基當皇帝的時候,劉淵然的年紀應該已經很大了,起碼要80歲以上,但是這個道術大家依然精神矍鑠,足輕目明。只是年紀大了不願意再奔波朝堂,於是向朱瞻基請求去南京過幾天閒散日子。

朱瞻基這個文藝小青年很羨慕劉淵然的灑脫和長壽,特意給他畫了一幅畫,還提了一首詩表示禮遇親近。也正因為這種禮遇親近,當時明朝皇室中修道之風挺盛行的,誰不想當神仙呢?就算當不了神仙多活幾年也是好的嘛!

於是朱瞻基同學在鬥蛐蛐、作詩、畫畫之餘也沒事修修道,煉丹畫符估計是不行,但也算粗通原理,就這麼給自己弄了一個長春真人的稱號。其實他這麼叫不算錯,那點玩意確實是從長春派學去的。

胡善祥的稱號

人間萬事大約都有個帶頭作用,皇帝喜歡修道宮裡自然也就喜歡,皇后胡善祥估計也就順著他一塊修,只是萬萬沒想到朱瞻基在廢后那等著她,讓她去長安宮裡修道。這時候胡善祥的封號稱號、服食,侍從都沒有改變。

之後過了十八年,胡善祥在長安宮裡病逝,明英宗沒法給她上后妃的諡號,因為她確實被廢皇后位,但沒有安排其他位置,宮中修道該怎麼上諡號的?於是矇頭轉向的明英宗只能拿個“靜慈仙師”出來湊合。

關於這個細節《明史》其實記錄有問題,它記載的是“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意思是朱瞻基給的靜慈仙師這個封號。但胡善祥的墓誌銘上寫的是“越十八年薨,諡為靜慈仙師”,吐槽機個人更傾向相信後者。


總結起來吧,朱瞻基自號長春真人只是為了表達美好願景,跟胡善祥沒有一毛錢關係,愧疚什麼的完全不存在。而且從史料中不難發現,他活著叫長春真人,胡善祥死後叫靜慈仙師,時間一點不同步,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朱瞻基在位時間也不長,1425年即位,1435年駕崩,終年38歲。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在位十年卻給明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一位非常稱職的皇帝,所以他也被史家稱為“太平天子”,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朱瞻基與其父朱高熾統治短短十一年的時間,被史家稱讚“功績堪比文景(西漢文景之治),史稱‘仁宣之治’。

朱瞻基的功績不止於此,不過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一個汙點,那就是即位第三年鬧出來的廢后風波。朱瞻基寵愛孫貴妃勝於原配的胡皇后,胡皇后是一位賢德的皇后,深受張太后的喜愛。可是胡皇后一生只生育了兩個女兒,其中一個還早亡了。而孫貴妃深受朱瞻基的寵愛,又為他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朱瞻基便以胡皇后無子的緣由要廢黜她,大臣們多番勸阻也無濟於事。

最終胡皇后無錯被廢,移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不久後朱瞻基便將孫貴妃冊立為皇后。因為這件事,還引起了百姓們的非議。不過幾年後,朱瞻基對此也比較後悔,覺得是自己年少時的衝動。


福子說歷史


不請自來回答一下,還望海涵。我是頭條號“歷史拾趣”,回答若是有誤,有不全面的地方,也歡迎各位朋友們批評指正,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在此先謝謝大家!



其實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朱瞻基自號“長春真人”並沒有特別的意思,“長”則體現了人們對於美好事物長留人間的渴望,“春”,聽起來充滿了生氣。歷史上有很多人都用過長春二字作為名號,比如宋元時期的傳奇道長丘處機號“長春子”,清高宗乾隆號長春居士,還有我們的明宣宗朱瞻基號長春真人,歷朝歷代還有許許多多的帝王把自己的宮殿命名為“長春宮”。所以朱瞻基自號長春真人,僅僅是一種吉祥的名號而已,和廢除胡皇后扯不上半毛錢的關係!!!


那我們再看下一個問題,朱瞻基廢掉胡善祥的皇后有沒有過愧疚?其實是有愧疚的,只是這種愧疚來的稍微晚了一點。

明宣宗晚年最後悔的一件事,便是廢黜了結髮妻子胡皇后,既自覺有愧於胡皇后,也得罪了母親張太后。

那麼,明宣宗為何要廢黜胡皇后?晚年又為何因此事後悔?



胡皇后,名叫胡善祥,乃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錦衣衛百戶胡榮之女。胡皇后早有賢名,明宣宗的皇祖父明成祖朱棣在世時,親自為她和明宣宗做媒,封其為皇太孫妃。明宣宗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胡皇后晉升為太子妃。



因此,明宣宗即位後,胡皇后封為皇后,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胡皇后天性善良,善解人意,早年和明宣宗還算恩愛,太監宮女們也非常敬重她。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明宣宗漸漸喜新厭舊,移情別戀,愛上了後入宮的孫貴妃。



熱戀中的男子是狹隘的,明宣宗也不例外。自愛上孫貴妃後,明宣宗越看胡皇后越覺得礙眼,越來越認為胡皇后是他和孫貴妃的電燈泡,越來越想遠離胡皇后這個電燈泡。當然,作為皇帝,明宣宗所謂的遠離胡皇后,不是自己躲得遠遠的,而是讓胡皇后遠離他。



就這樣,明宣宗產生了廢后的念頭。可是,胡皇后素有賢名,遽然廢后,恐怕人心不服。但沒過多久,明宣宗便抓住了胡皇后的把柄,胡皇后縱然千萬般好,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沒有給他生下皇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明宣宗決定以這個理由廢黜胡皇后。



但明宣宗也明白,胡皇后的賢名太大,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僅這個理由還不夠。所以,明宣宗決定拉攏內閣大臣支持。內閣大臣不便過分干涉皇帝的家事,但內心深處又不支持明宣宗廢后,所以委婉地表示:廢后乃是非常之事,不是國家的福氣。宋仁宗廢后,事後甚是後悔,希望皇上慎重行事。


言外之意,勸明宣宗不要廢后。明宣宗知道內閣大臣這條路走不通,又想出一計,讓胡皇后主動辭掉皇后之位。那麼,這一計能否成功呢?

如明宣宗所料,胡皇后是個賢德之人,見明宣宗廢后主意已決,只好順從他的意思。內閣大臣見皇后主動辭位,也無話可說。



於是,明宣宗以胡皇后疾病纏身、沒有皇子、主動辭位三大理由,下詔廢黜胡皇后,同時封他最寵幸的孫皇后為後。不過,為了杜絕天下悠悠眾口,也為了表達對胡皇后的愧疚,明宣宗同時下令:胡氏退居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一切照舊。



相比那些刻薄寡恩的君主,明宣宗還算厚道,雖然廢黜了胡皇后的後位,但還是保留了皇后的待遇。然而,明宣宗自以為仁至義盡,卻還是招致母親張太后極大的不滿。張太后非常喜愛胡皇后這個兒媳,她認為明宣宗對胡皇后的補償,遠遠不夠。




為了補償胡皇后,張太后經常將胡皇后接入自己宮中,款待胡皇后。更為甚者,朝廷舉行宴會時,張太后命人將胡皇后的座次搬到孫皇后之上。胡皇后自然也非常感激張太后,張太后去世時,胡皇后悲痛不已,次年亦撒手人寰,年僅41歲。



胡皇后死在明宣宗之後。然而,明宣宗晚年雖後悔廢黜胡皇后,但終究沒有讓她復位,因為當時孫皇后仍然在世。當孫皇后去世後,明宣宗之子明英宗在皇后錢氏的勸說下,終於恢復胡皇后的的地位,追尊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

大家好,我是“歷史拾趣”,感謝各位看官大爺看完!如果回答中有誤,或是有遺漏的地方,還望各位批評指正,在此先謝過各位!我的回答結束了,看完的小夥伴點個贊才走嘛。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我在評論區等你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