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幹一行、恨一行”?

寫於2020.3.4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因為很多人會這樣。一個工作幹久了,就會覺得沒有意思,時常會有浪費生命之感。這個時候,如果你產生了換工作的想法,身邊人一般都會不停地勸你安隱點,不要折騰。由於他們的勸阻及生活成本的原因,大部分人還是會安於現狀,直到終老。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要從“行業”與“人”的關係講起了。


為什麼會“幹一行、恨一行”?


我認為,行業是人創造的,但是行業自創生以後,又是有其自身發展的邏輯的。當代行業的發展邏輯就是“追求效率”。你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流水線,之所以如此精細分工,讓每個人重複自己的“一個固定動作”,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所謂“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就是為了提高效率嗎!從行業這個角度看,人只是滿足行業邏輯和行業需要的一個個螺絲釘罷了,共同為各個“行業大機器”的運轉而努力。

但是,回過頭來看:人又有人自身發展的邏輯。人之所以感到活著,是因為人需要在工作生活中尋找和感受“意義”。人不光是為了滿足“流水線”的需要去工作,人有自己的慾望和想法,人需要在工作中感到自己做了有價值的事,並且感到有成就感。這就是億萬年進化所形成的人性。

你看,行業的邏輯與人的邏輯發生衝突了。行業追求的是效率,人只是零件;而人追求的是價值感,行業應當是滿足人類需求的載體。

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在各行各業的大機器中是被當作了一個個零件。此時,行業成了主體,人反而是客體;人為行業服務,共同推動各行各業高效運轉。而人的需求被行業忽略了,沒有得到滿足,進而產生了“恨”。

因此,說“幹一行恨一行”不是沒有理由,因為大部分人的價值追求與行業的效率追求本就不同向。

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