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地價推動高房價,還是高房價拉動了高地價?

家園守望者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其實,雞和蛋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要能吃。

房價和地價誰決定誰也不重要,關鍵是“房子是用來住的”。

房子再多,房價再高,地價再高?

房子少,房價低,地價再低?

這些都毫無意義。

你的收入能不能撐得起房價才是關鍵。如果你根本買不起,那房價和地價就無從談起。


楊樹聊房


從近20年房地產發展的軌跡來看,先是高房價帶動了高地價,接著是高地價推動了高房價。

第一次分水嶺在2009年。

2009年以前,在房價基本匹配居民的收入水平,房價收入比在3-6的合理區間,那時大家普遍還沒有買房投資的觀念,所以房價一直都比較平穩,地價也不溫不火。因為2008年的一場經濟危機,打破了房價的均衡。4萬億的經濟刺激,導致2009年房價開始飆升,一年內房價幾乎翻倍,同年催生了地王出現。

第二次分水嶺在2015年。

受貨幣放水帶來的經濟復甦終究敵不過經濟週期,長達兩年的經濟通縮使得地方財政苦不堪言,房子庫存高企,土地無人問津。2015年,國家發力棚改,變相拉動房地產發展,新一輪房地產刺激導致全國房價輪番上漲,土地市場再現地王。

就這樣,房價漲帶動地價漲,地王出現導致麵粉貴過麵包,又推動房價上漲。時至今日,地價已經成了房價的風向標,主導了新房的定價。


小李阿萌的地產觀


先回答我三個問題:

1.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麼?

2.理髮師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麼理髮師給自己理髮嗎?

3.至尊寶要救紫霞,就要帶上緊箍咒,帶上緊箍咒就不能愛紫霞?

開個小小的玩笑,地價和房價誰在拉動誰,應該說是地價主導了房價,是房價拉動了地價,沒有高地價就不會推動高房價,沒有高房價就不會帶動高地價,一推一拉,日積月累,誕生地王。

從商品房問世以來,土地以拍賣形式出現在市場上,由於商品房開發的鉅額利潤,就了土拍市場的火爆,所以商業地產融入了商業元素,炒高了房價地價,房價地價不分伯仲。

一是商業地產的物權屬性造就了房價地價。

二是土地競拍火熱了房價地價。

三是供需矛盾成就了低價房價。

四是地產附加屬性鞏固了房價低價。





漁澗石頭


房地產企業房屋價格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第一,土地財政和稅收財政作怪;第二,各種配套費用無理收取;第三是房地產企業利潤失控。

一、土地財政和稅收財政作怪

住宅用地收取70年土地出讓金,這一政策激發了本屆政府抬高地價的積極性;房地產稅收體量大,容易完成財政稅收任務,同樣激發了本屆政府推動房地產開發的積極性。這就是一種吃子孫飯的財政行為。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就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其財政稅收是一種短期一次性行為。過度依賴房地產企業的財政稅收,一旦可用於開發的土地資源缺少,社會購買力下降,財政和稅收收入就無法得到保障。應有限適度開發,避免佔用其他產業所需資源。從政府層面,要規範和限制房地產的財政稅收收入在總量中的比例上限。

避免土地財政稅收的短期行為,就要改變住宅用地出讓政策,取消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讓金,把住宅用地納入土地使用稅的徵收範圍,實行使用時按年徵收。

這樣,房地產企業開發成本里就不會再出現奇高的土地成本,有效降低房價;避免預吃子孫飯的財政行為;也避免過度開發佔用其他產業所需資源。

二、各種配套費用無理收取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開發過程中,被一些壟斷行業強制收取各種名目的配套費用,比如水、暖、氣、強電、弱電、通信等。這些壟斷企業,一方面利用你的房產作為依託銷售他們的產品,收取產品價款;另一方面還要強制收取該產品的投資建設費用(配套費用)。

這些行業其實就是民生的基本保障,政府規劃到哪兒,其配套建設就應該跟步到哪兒。這種為銷售產品而進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其資產投資本錢就不應該讓百姓來承擔。這是一種強行讓消費者變成投資股東,而又不給予股東權利的行為;依附使用別人房產銷售產品,又不給別人支付房產使用費。

壟斷企業強行收取各種配套費用,其價款還是要落到房地產價格上,最終需要購房者來承擔。

三、房地產企業利潤失控

從市場經濟風險管理角度看,房價虛高,房地產泡沫化失控,會影響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從民生角度看,老百姓的收入無法支付房屋價款,使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成了房奴,也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房地產在百姓的衣、食、住、行範疇裡,要像管控菜籃子工程一樣,對房地產行業嚴加管控。房地產的開發產品和其他行業的產品一樣,不能允許其隨意抬高價格、提高利潤,而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和影響民生。

房住不炒的最有效的政策,就是限制房地產的成本利潤率,保證老百姓住得起房。

要想讓老百姓人人都買得起房、住得起房,就要把房地產行業作為民生保障行業來管控。減少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限制房地產企業的價格和利潤。


長三角來客


老百姓都想知道這事兒,連孩子們有時也討論這個問題。弄清這個問題,需要從本質上說。

價格背後是價值問題

初高中學習,都會多少掌握點供需經濟規律,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於價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如果不是促銷手段高明,或背後有炒房團隊,房價波動仍然圍繞價值,出現異常高價,這樣的高房價是假象。

價值背後是土地問題

房子就是鋼筋混凝土,鋼筋和混凝土價格基本透明,砂石、水泥、鋼筋,再怎麼漲價,漲價空間有限。

單純說房價,不準確。準確說,是房價+地價。

老百姓比較關注房價,開發商更關注地價。

房價背後,有土地價格問題。

地價為什麼會高

土地屬於稀缺資源,蓋了房,買了房,除非扒房重建,比如棚改,否則,這個地方的土地資源就沒法再利用。

和鑽石一樣,稀缺資源,價格就高。

為什麼說高地價推動高房價

房價=地價+建築物價+稅費+利潤

其中,地價約佔三分之一,涉及土地的稅負約佔四分之一。開發商也不是暴利,除非炒房,除非營銷高超,除非特殊地段。

地價,為什麼越來越高?城市不斷投資建設,地租不斷提高!!!

  • 這是高房價的本質原因。

再往深處說,就不好了,惹怒了一些專家學者,自找麻煩。

不少專家學者,大都從供需關係、宏觀經濟政策、心理預期、數據統計加工等表象分析。

分析土地是根本!


山口匯


相互拉動,主要的是高房價拉動地價高。和拆遷補償高道理是一樣的,地價和拆遷原來本不高,蓋成房子後賣價卻很高。人們也包括政府再賣地和拆遷就把價漲起來了。這樣循環下來,地價和房價就比翼齊飛,雙雙漲上了天。


任斯基


高房價的形成是有複雜多因素完成的:貨幣、需求、地價、經濟的發展等等,其中地價是一個主要因素之一,憑地價一項因素是無法推動房價的上漲,地價只是順應了其他因素的一起發展而提高了房價。

地價和房價的走高是相互的,地價推動高房價;高房價帶動高地價,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不同時期,地價和房價主次關係不一樣。

在商業房地產發展的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的,地價並不起決定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對住房的需求越來越大,住房市場供小於求,房子的價格逐步走高,甚至可以說暴利,這也是為什麼如此多的企業熱衷於地產行業,導致大量的開發商進入地產行業,這些開發商像暴發戶。大量開發商競爭政府的拍賣的地皮,使地皮不斷的溢價,地價不斷的往上走,從而推高房價。

房價高了,能夠帶動當地的GDP,房價漲幅越快,當地的GDP漲幅越來,增加業績;在房地產行業,各種稅費相當高,房價高,稅費,都高興。既然高房價能帶來這麼多好處,地價越高就越高。

當然中央希望有效控制房價,各種控制,控制供商業用地面積,限購限價,控制金融。地方希望房子房地產,提高房價,這是個博弈的過程,最終的博弈結果就是現在政府的基調: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實現房價和地價的雙穩。





顛楓說房


天天都在喊房價要暴跌,但絕大多數情況的是房價總是在穩中微漲。居高不下的房價,引起人們的抱怨與質疑。那為何房價會居高不下呢?

有人認為是市場過度炒房導致的結果。而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牟取暴利而哄抬房價,開發商卻在抱怨地價微升傳導房價上漲。

“麵粉比麵包貴”理論

大部分開發商會說,關於房價的漲跌,地價一直被視為最關鍵的因素。

地價會直接影響房價,因為地價是地產開發的主要成本之一,越到房地產發展後期地價佔到的主導作用越強烈,因為一塊土地拍賣,都有許多開發商競拍。許多個開發商紛紛加價,結果是樓面地價想當高。所以你買到房子的房價也會高。

1987年深圳首次舉行國有土地拍賣

按照樓市的“麵粉比麵包貴”理論來說,如果單純的地價比喻成麵粉,房價比喻成麵包。麵粉一塊錢,麵包兩塊錢。麵粉一天天漲價,而麵包利潤原來越小,商人為了獲利,自然麵包價格會是水漲船高。一直以來地價是房價基礎成本之一,房價和地價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係。

“麵粉比麵包貴”理論的解釋看起來實屬沒錯,但並非完全關聯,還得綜合考慮市場和購買力等因素。

地價本不高,舉牌的人多了自然就高了

目前土地都是通過買,招,拍等方式中標後,給出價最高的人。往往就會出現,幾家資金實力雄厚的開發商為爭取一塊地王而頻頻出手。但是所有溢出的地價,開發商都會轉移到購房者身上。

當然也會開發商作出錯誤判斷,以高價拿地,出現了“麵粉比麵包貴”導致了“堰塞湖”現象。在實行商品房限價的城市,一些開發企業拿地成本較高,再加上其他成本,房價高於限價,不能入市交易。這幾年以低於樓面價開盤的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的情況並不少。

而有的開發商也會“逆勢”拿地,是為了在相關區域的發展趨勢及未來提前做了戰略佈局。對於開發商而言這樣的拿地方式,即使將來虧本也無關緊要了。

其實地價的成本並不等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而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是由市場對房屋的供需所決定的。只要住房供應短缺,地價無論高低房價都會漲。每當市場供需發生變化的時候,房價就會隨之而變。

旺盛的住房需求促使房價上漲

舉個例子,假如有A、B兩個開發商在同一地段建房,但由於購地時間早晚不同,A開發商當時的購買地價只是B開發商的一半,若B的房子每平方米賣2萬元,你認為B會每平方米只賣1萬元麼?

因此旺盛的住房需求促使房價上漲,並刺激土地需求的上升,土地需求上升進一步拉動地價的上漲,地價上漲會提高住房建設成本,抑制住房供給,且進一步推動房價上漲。

房價上漲,說明住房的需求旺盛,供小於求,開發商需要擴大生產,從而導致土地的需求量增加,在同時期土地的供應一定的情況下,土地供小於求,從而導致土地價格的上漲。

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而是由供需關係決定。是房價決定地價,而不是地價和建築成本決定房價。平抑房價應增加住房供給而不是打壓地價。房供短缺的局面不改變,打壓地價只會增加開發商利潤,房價是不會暴降的。



杭州漢佳房產


炒房人推動高價房


太平洋小沈洋


首先房子的價值決定的它的價格,地段價值,居住價值,學區價值,配套價值,物業價值,小區園林設計等。而以上價值的體現都需開發商付出成本去構建,而現代房子成本最高的一塊在於拿地價格。因為“地”往往會客觀反映地段價值,配套價值,學區價值。

房地產商是商業化經營,企業經營核心目的在於盈利,從這個角度講拿地成本越高房子售價自然就越高。

其次從供求關係講,持續供大於求,商品會降價,持續供小於求,會推動商品持續漲價。

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經濟持續增長,從住房需求,買賣房需求,投資需求角度看,會持續推動房子價格越來越高。對地特別是好地段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一個城市核心地段土地資源都是相對稀缺的,也會促使地價越來越高。

到底是地價推動高房價,還是高房價推動高地價,這兩者從長遠開是相輔相成的,主要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國在08年之前地價主導性更強點,08年之後經濟持續高漲,人民越來越富裕,購房需求持續旺盛,加上貨幣政策原因,房價一定程度上推動地價的高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