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廣東中山,沙溪龍瑞村。

從中山市沙溪汽車站步行十幾分鍾,不走大路的話可以經過龍瑞村的舊街巷。到導航終點龍瑞村辦公樓。樓前是同治元年武探花村人劉其昌的探花及第牌坊。牌坊為石制斗栱歇山頂。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探花及第牌坊

當地有名的龍瑞粥城就在牌坊後面,龍瑞村的古蹟主要分佈在粥城這條街上。牌坊附近有文昌宮及相鄰的白衣觀音廟,二者中間前方是小小的社神廟,觀音廟左首還有始建於明代溪角古塔,不過塔現在貼了瓷磚......溪角是龍瑞村古稱。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村民舊居

文昌宮位於學府街白衣觀音廟右側為硬山頂建築,兩進三間佈局,始建於清初,上世紀70年代因為歷史原因被拆掉,改為村民會堂。此後30年間,龍瑞村內的文娛活動、村民大會都在這裡舉行,由於長年失修,“會堂”內的房柱已經腐朽,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會堂”給拆掉重建,佔地面積逾2000平方米,其建築格局完全按照當地老人的記憶以及歷史照片“還原”。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文昌宮

白衣觀音廟位於學府街文昌宮旁,原為白衣庵,有300多年曆史,始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祀觀音大士菩薩,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坐北向南,廟體以青磚砌成,硬山擱檁式廟宇建築,以花崗石為基石,建築面積約150平方米。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谿角古塔座落於龍瑞村學府街文昌宮旁,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是鄉民為紀念谿角祖先而建。是沙溪現存唯一之古塔。塔為磚砌實心,高五層,約12米,外型呈八角形,每層有磚砌標簷,莊重古樸,1989年列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根據路牌往粥城另一方向走,來到劉氏宗祠群,大概有三四座祠堂並列,另有關帝廟處於其間。幾座祠堂的精華是總祠,剛好也只有這座開放。總祠外牆是廣東特色的蠔殼牆,部分牆體還雜有廣府特色的紅砂岩牆基。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總祠為三進,整體高大舒朗。二進廳堂側牆掛著木刻清代滿漢雙文聖旨及祠裔的“奉旨賞換華翎”匾。難得都是原物。又天井側牆玻璃罩著的精美磚雕,應該也是原物。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逛完總祠往前走,有關帝廟,書額“武帝廟”,估計是因為村民主要劉姓。桃園三結義在民間的影響大,珠三角清代械鬥頻發,有劉關張三姓聯合對抗本地大姓的例子。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關帝廟右後方有座青磚碉樓,相當規整。樓門口膀叔一人一犬嘆著茶。開始寒暄,還好,我的潮汕口音粵語他聽得懂,他的沙溪白話我也能聽懂七成。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廣東中山丨龍瑞村,崇文尚武出功名,舊祠古廟新人家

中間得到允許,可以進碉樓。碉樓內部以木樓板木樓梯分為三層,首層掛滿了各村醒獅隊聯誼送的錦旗,二樓開始有外射洞口,三層留人孔可上碉樓頂。聽膀叔口語,這裡應該也是管“碉樓”叫“炮樓”,和潮汕一樣。開平碉樓太出名,以至各地“炮樓”被統一了。

回去路上,接近飯點,街上餐飲店桌子都擺到了文昌廟和探花牌坊下,我覺得這樣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