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一)立基:以“少女”和专属剧场作为发展基础

AKB48与宝塚歌剧团最显著的一个共性,就是全部由年轻未婚女性组成的演艺团体。这可以看做是两者商业模式共同的建构基础(立基)之一,也可称之为“软性”基础。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少女崇拜(或称“处女崇拜”)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殖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少女(处女)被认为是纯净、圣洁的象征,是一种具有神圣性的存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非常看着“少女”的纯洁属性。比如,在古代日本流传甚广的“羽衣仙女”的传说中,就特别强调“仙女”的处子身份。明治维新后,从国家动员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日本还曾经广泛的在学区、官署、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中设立与已婚妇女为主要成员的“妇人会”相区别的“处女会”(也称“女子青年会”),成员为接受过义务教育、年满20周岁的未婚女性,旨在“身心之修养,妇德之养成,为将来贤妻良母之预备。”可见,少女文化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白鹤报恩的传说

宝塚歌剧团在成立之初,创建者小林一三主要是出于跟当时在日本风头正劲的三越百货店旗下的少年音乐队(全部由男性童声演唱者组成的合唱队)相竞争的目标,才选择了“全部由未婚女性成员组成的演出团体”的创意。但随着团体影响力的扩大,小林一三又提出了“清、正、美”的团训,以及培养新时代日本新女性的建团宗旨。与当时日本官方组织“处女会”的宗旨,殊途同归。从而给“少女”这一自然属性赋予了更为深刻的人文意涵,进而成为宝塚歌舞剧团相沿成习的企业文化的基础。百余年来,宝塚歌剧团的演员在团期间必需保持未婚身份,只有离开团体后,才能恋爱结婚。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昭和时代的日本“经营之神”、宝塚歌舞团创始人:小林一三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宝塚初代主役:高峰妙子

与宝塚歌剧团相似,AKB48在建立之初,要求所有签约成员,在离开偶像团体之前,禁止与他人发生恋爱关系,并在合约中写明,一旦成员有恋爱行为,立刻开除。这也就是AKB48的“恋爱禁止条例” 这是因为AKB48商业模式的根基就是要在偶像和粉丝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羁绊),让粉丝沉浸在心醉神迷的恋爱般的感觉(“萌道”)。 从而心甘情愿为之大笔消费。而如果偶像成员与他人产生了真实的恋爱关系,这种基于对偶像的“少女”和“纯爱”的想象就会崩塌,给粉丝带来强烈的幻灭感。进而导致粉丝对偶像的厌弃,偶像的商业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需要指出的是,AKB48最初以“少女”、“纯爱”作为商业模式的基础,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男性消费者(主要是年青未婚男性)。但实际上很多普通日本少女也因为AKB48成员的这些属性,视其为自身的理想化形象而成为忠实拥趸。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如果说“少女”属性是宝塚歌剧团与AKB48商业模式共同的软性基础,那么,在专属剧场进行演出,就是两者商业模式共同的硬性基础。

在AKB48出现前,日本流行音乐界推出新的偶像团体时,一般采用的都是“媒体出道”的模式,也就是通过密集的媒体资源投放,为新偶像团体拉台知名度,聚集粉丝,进而促进唱片销售。

但作为资深音乐人的秋元康在开始策划这个新的偶像团体时,就准备抛弃这种旧模式。因为在这种旧模式中,偶像和受众(粉丝属于核心受众)之间是不平等的。在受众眼中,偶像只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上,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周遭总是笼罩了一种神秘的气息。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偶像产生一种疏离感,而当偶像遭遇负面消息的时候,又很容易给人造成幻灭感。秋元康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在身边、可以随时接触”的偶像团体。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演出据点。

为此,秋元康在2005年7月,提出了名为“秋叶原48”(秋葉原48プロジェク)的策划案。这其中的“秋叶原”指的是日本东京都的秋叶原地区。秋叶原(Akihabara),简称为“Akiba”。后来组成的新偶像团体的名称从中取了“AKB”三个字母。至于后面的“48”,据说源于项目的另一位合伙人芝幸太郎,因为他的姓氏中的“芝”的日语发音为“Shiba”,与数字“48”的日文读音相近。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由于秋叶原是当代日本、乃至世界闻名的动漫游戏(ACG)发烧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御宅族”)的“圣地”,所以很多人在论及AKB48时,就想当然的把AKB48与宅文化联系到一起。事实上,通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梳理,基本可以断定,至少在AKB48的创始阶段,秋元康并没有在主观上要让新生的偶像团体与御宅族们产生密切的关联。之所以选定秋叶原唐吉诃德大楼内的250人容量小剧场作为AKB48的据点,完全是因为那是当时创业团队唯一能够负担得起的场所。

在日本,拥有专属剧场的演出团体并不只有宝塚歌剧团,但是从拥有专属剧场历史时间跨度以及专属剧场对演出团体发展转型的影响来看,专属剧场在整个宝塚歌剧团商业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宝塚歌剧团成立之初,名为“宝塚歌唱队”,演出场所名为“天堂剧场”,可以容纳500人。而这座剧场实际是阪急电铁的前身箕面有马电气铁路公司为了增加电车客流,在宝塚市当地建设的旅游设施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宝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现代歌舞剧演出团体。1920年,阪急电铁为宝塚歌剧团在宝塚当地新建了容纳1500人的新剧场——“公会堂剧场”。宝塚歌剧团也借此摆脱了作为景区附庸的地位,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专业艺术演出团体。此后,在宝塚歌剧团创始人、阪急电铁总裁小林一三的推动下,又在宝塚和东京两地分别建设了能容纳4000名观众的宝塚大剧院和能容纳3000名观众的东京宝塚剧场。这让宝塚歌剧团实现了能够在两地常年演出,并最大限度的保证演出质量。1978 年,宝塚歌剧团又拥有了第三个专属剧场——宝塚 Bow Hall。这是一个容量500人的小剧场,主要供实验性剧作以及新人公演使用。这个小剧场的建成,不仅给了剧团尝试多元化舞台艺术创作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也给了新人演员与粉丝们建立联系的渠道。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20世纪20年代的宝塚剧场

对于宝塚歌剧团来说,专属剧场与剧团本身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对于AKB48来说,所要追求的也是类似的效果。尽管剧场仅有250人的容量,但是因为能够长期驻场演出,专属剧场本身就变成了一个链接偶像团体与粉丝的纽带。而通过粉丝间透过互联网进行社交传播,专属剧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流量入口”和传播节点。此外,秋叶原本身在日本流行文化中的“文化地标”效应,也在AKB48精神气质的塑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分队演出方式的确立

2005年10月,AKB48首次成员招募结束。从全国7924名应征者中选出了24名合格证,组成AKB48的第一个小队“Team A”。随后,又在2006年进行了两次成员招募,组成“Team K”和“Team B”。A、K、B三队成为了AKB48的基本演出整容。后来,随着演艺事业的发展,AKB48又扩充了“Team 4”和“Team 8”,形成了今天的五队制。

在日本演艺界,宝塚歌剧团是最早采用这种分队演出方式的团体。1921年,宝塚歌剧团为了适应更加频繁的演出场次,正式采取分组轮流演出的方式。剧团最初分为“花组”和“月组”交替演出。1924年,为配合宝塚大剧院落成,剧团又增加了“雪组”,实现了除年终三日外的全年每日公演。1934年,为了配合东京宝塚剧场的落成,组建了“星组”。1998年,时隔64年后,宝塚歌剧团创新了新组别——“宙组”,形成花、月、雪、星、宙五组演出体制。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AKB48之所以会跟宝塚歌剧团一样选择分队轮班演出的体制,与其说是刻意模仿,不如说是商业模式的趋同性使然。AKB48既然选择了剧场演出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初创阶段,偶像团体的知名度较低,专属剧场又只有250名观众的容量。尽管剧场演出本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利,而是要靠培养粉丝群体,制造传播效果。但是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必需靠密集的演出场次来实现。单靠一组成员显然无法应对。更何况,这些演员本来就是以“成长中的偶像”的面目示人,她们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训练和彩排,才能到达预期的演出效果。而组成多个分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针对性的打造各自的艺术特色,吸引不同偏好的观众群体。比如,在宝塚歌剧团的观众中就有“舞之花组”、“戏之月组”、“和之雪组”、“装扮物之星组”。而AKB48在偶像团体的运作过程中,也正是在不断地追求类似的个性化塑造。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三)为观众提供极致的娱乐体验

宝塚歌剧团能够在日本经历百余年时间洗礼,仍然屹立不倒,靠得就是在任何时代都追求为观众提供极致的娱乐体验。

为了能让更多人欣赏宝塚歌剧团的精彩演出,创始人小林一三不惜巨资建造宝塚大剧场和东京宝塚剧场。其中,能容纳4000名观众的宝塚大剧场,在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剧场”。1934 年,宝塚歌剧团开始在演出中使用麦克风。1955 年,又率先使用无线麦克风。1956 年,宝塚歌剧团开始在演出中使用立体音响设备。到了20世纪90年代,为了因应舞台技术的发展进步,剧团所属的阪急电铁公司持巨资重建宝塚大剧场。新剧场拥有标志性的 26 级大台阶和银桥、直径超过 15 米的大型旋转舞台、交响乐团现场演奏所在的乐池、三段式电脑控制的升降道具台、当时世界顶尖的灯光设备、华丽的镜球、音像定位的摄像系统、中央集成控制系统等。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除了这些硬件方面的持续投入,宝塚歌剧团百年来始终坚持聘用最优秀的编剧、导演、音乐人、舞蹈家和制作人,为宝塚编排节目。无论是原创剧目,还是引进剧目,都力求完美。在坚持剧团自身艺术风格同时,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为了追求理想的演出效果,在舞美、灯光、道具、服装等方面,都不惜工本,甚至可以用“奢侈”来形容。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极致的艺术(娱乐)体验。

剧场演出也是AKB48“偶像贩卖”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跟宝塚歌剧团把舞台演出作为主业不同,AKB48的主业是销售音乐制品,剧场演出充当的是流量入口的作用。但是,剧场演出往往是粉丝们与偶像团体初次接触场合,是双方建立相互关系的起点。因此,AKB48的运营团队也非常重视剧场演出的效果。AKB48的专属剧场位于秋叶原的唐吉坷德大厦内,仅能容纳250人,其中坐席170席,其他位置都是站票。但是,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剧场内,竟然安置了100多个照明设备,其中包括48个特级品质的摇头灯,舞台上还设置了升降机。为了配合演出效果,还经常使用干冰、肥皂泡、纸袋、甚至飞舞的樱花花瓣等道具。一次100分钟左右的演出,偶像们经常要更换七八套服装。有时,为了配合特定曲目,还要更换特定服装。比如,在演唱《裙摆飘飘》时,会穿上白上衣、红格子衫制服;在演唱《雨中动物园》时,则会穿上各种动物的拟态服装。相比于两三千日元的票价,如此精良的制作,带来的显然是物超所值的观赏体验。很多人仅仅是观看了一场演出,就变成了AKB48的忠实粉丝。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AKB48对给予观众极致体验的追求,还体现在他们对MV(音乐电视)作品的制作上。只要条件允许,AKB48的MV都要邀请日本知名的电影导演,使用电影拍摄设备录制,甚至为了达成预期效果,不惜全员奔赴海外取景。曾经跟AKB48合作过的日本著名导演有岩井俊二、蜷川实花、是枝裕和、樋口真嗣等等。这让AKB48的很多MV作品,都达到了院线电影的水准。自然,获得了粉丝、乃至普通观众的交口称赞。很多MV的在线点击量,都轻松破亿。

(四)与粉丝建立牢固的亲密关系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剧团,宝塚歌剧团历来重视维持与观众群体、尤其是那些反复消费的忠实观众(粉丝)之间的紧密关系。

早在剧团成立仅仅四年后的1918年,宝塚歌剧团就创办了官方杂志的《歌剧》,并设立了“观众来稿”栏目,倾听观众的呼声,并给予回应。在剧团和观众之间建立起了情感纽带。

到了1934年,宝塚歌剧团就成立了名为“宝塚友之会”官方的戏迷倶乐部。至今已经有85年的历史,堪称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粉丝组织。目前,在全日本有接近10万名会员。而几乎每一个宝塚演员都有自己的粉丝自发组成的俱乐部,总数大概有几百个之多。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宝塚主役与粉丝互动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粉丝组织的内部竟然有清晰的等级划分。居于粉丝组织核心地位的成员们往往与剧团管理层和明星演员有较为密切联系,可以近距离接触演员本人,甚至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同时这些人还掌握着分配演出票的大权。而核心层外的普通粉丝,虽然没有核心成员那样的“特权”,但拥有优先购买演出票和周边商品以及参加茶话会、握手会等活动的权利。在演出中,支持不同演员的粉丝倶乐部成员会聚集在同一个区域。通常是,剧场中最好的座位往往是留给主演的粉丝俱乐部,然后其他演员的粉丝俱乐部依次按照演员的组内位次决定来分配座位区域。而在俱乐部座位区内的座次,往往是粉丝本人的“贡献度”来决定的。所谓“贡献度”,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为粉丝个人在自己钟爱的演员和宝塚歌剧团身上花了多少钱。宝塚歌剧团也是日本的商业演出团体中最早开发出售周边产品的团体之一。常见的有,演出的视频DVD和音乐CD、 官方杂志、写真集、剧本集、花名册、钢琴曲谱、明信片、文件夹等。其他还有日常消费类的糕点、酒水、服装鞋帽、箱包、香水、首饰配件、毛巾肥皂、玩具、文具等等,一应俱全。观剧次数越多、购买的周边产品金额越大,会员等级也就越高,就可以参加一些专属高级会员的特别招待活动。此外,像贩卖“生写”(生写真,就是不加修饰的明星照片)、贩卖粉丝自制的同人周边,握手会(粉丝排队与仔细喜欢的明星握手互动)、合影会(粉丝排队与自己喜欢的明星合影)等,极具日式风格的追星活动,几乎都是宝塚歌剧团的粉丝们最先发明出来的。

有了宝塚歌剧团的示范效应,AKB48的运营团队从一开始就着力于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偶像团队的重视粉丝,并让他们愉快的为AKB48的各种“产品”买单。

首先,为每一个偶像团体成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公众形象”以期最大限度的吸引不同偏好的观众,成为团体的粉丝。比如,大岛优子被定义为“童星出身的优质偶像”,宫泽佐江被定义为“运动系女孩儿”,高桥南被定义为“大姐头队长”,岩佐美咲被定义为“歌姬”,板野友美被定义为“辣妹”,渡边麻友被定义为“喜欢漫画的双马尾萌妹”,等等。事实证明,这种个性化的塑造,不仅成功的吸引了众多男粉丝,也让她们成为了走在时尚尖端的女孩儿,俘获了众多年轻女粉丝的心,最大程度的扩大了偶像团体的受众范围。

其次,组织官方粉丝团体。AKB48的官方粉丝俱乐部名为“二本柱会”。据说名字的来源是AKB48在秋叶原的专属剧场里有两根支撑柱,也蕴含了粉丝是偶像的支柱的寓意。入会登记费1000日元,年费480日元。成为会员后,可以享受优先订购新专辑和周边产品,参与各种票券的抽奖以及被选中参加各种电视节目等优待。

借鉴宝塚:AKB48的商业模式构建

握手会

再次,开发销售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剧场公演、演唱会及其他演艺活动的录像DVD,偶像团成员参演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的DVD,各种周边书籍和印刷品、写真集。其他还有各种AKB48集体或偶像个人形象授权开发的漫画、游戏等。

此外,AKB48还会不定期的策划各种粉丝互动活动,以增进偶像成员与粉丝间的感情。比如,“与歌迷一起出游”、“情人节送巧克力”、“与歌迷一起赏樱”。当然,最经常举办的活动还是“握手会”。不过,由于粉丝众多,一次活动不可能满足所有粉丝与偶像握手互动。因此,AKB48会在一些特定的音乐制品,如“初回设定盘”、“剧场盘”的包装里添加“握手券”,粉丝必须凭握手券参加制定场次的活动。而因为经常在握手会上出语惊人,给粉丝留下深刻印象,AKB48成员中的柏木由纪还被粉丝们冠以“握手会女王”的称号。而社交网路平台更是成员们与粉丝实时互动的主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