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可笑,目前糧食還是買方市場

黨國英: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可笑,目前糧食還是買方市場

黨國英: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可笑,目前糧食還是買方市場

黨國英: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可笑,目前糧食還是買方市場

目前對糧食安全形勢判斷過於悲觀

首先,目前對糧食安全形勢的判斷恐怕有點過於悲觀。印度和我們國家都比較大,這種大國很難出現全國性的普遍氣象災害,特別在我們國家很罕見。局部地區氣象災害每年都有,但對我們也影響不大。非洲的沙漠蝗在歷史上對我們國家沒有什麼重要的影響,憑什麼這次就有影響?依據是什麼?可能我們是過於悲觀。

發達國家的農業本身就不容易受疫情影響,這是他們的居住形態決定的。農業區基本上就是分散的一戶兩戶居住。我們國家這次因為後期疫情控制比較嚴密,對農業區的影響也不太大。說完全沒有影響,也是不對的。美國農場局網站披露,對美國農民的影響主要在農業生產環節之外的領域,比如運輸、加工、進出口,這些環節會影響到流通的效率。

非洲蝗災經過路線不是糧食主產區,對減少供應影響不大

蝗災對糧食價格發生一定影響,也會加劇東非本來就存在的糧食短缺問題。但那幾個國家的饑荒主要與經濟結構有關。蝗災對全世界糧食供求變化的影響是有限的,對我們國家的影響更為有限。我們糧食庫存數量很大,糧食增產潛能也很大。此次新冠肺炎對農業的影響主要發生在地頭生產以外的環節,但從現在復工的速度看,這種影響也比想象的要小。

近日觀察看,雞蛋價格下降特別明顯,還有一些蔬菜的價格也在下降。這都證明農產品流通已經趨於正常。所以,今年農產品供應方面應該問題不大,除非疫情發生大的變化。從需求方面看,影響糧食價格上升的因素主要是我們今年的飼料需求量會增加,因為養豬規模增大明顯。但不同用途的糧食受價格的影響會有一定的替代性,最後形成的均衡價格也不至於明顯上升。

中國糧食形勢短期受價格影響,長期受成本影響

傳統糧食出口國還是希望中國能繼續進口。不用擔心個別小國家對中國限制糧食出口。近年來,俄羅斯,還有中亞地區糧食生產形勢都是不錯的,也是我國進口糧食的來源地,總體上不必因新冠肺炎而對全國食品原料供應過於悲觀。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一定要講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大道理是什麼?就是我們國家的糧食供應形勢,短期受價格的影響,中長期受成本的影響。氣象災害、耕地面積、土地撂荒等,在現實中都不很重要。從經驗看,大規模氣象災害影響產量百分之幾十的,都是幾十年、上百年難有一遇的情況。

成本影響是中長期影響因素,是慢變量,所以今年都不需要太考慮,比如今年規模化的種戶都不種了,土地退給農戶了等,這都影響成本,但不是太大。如果人為製造緊張氣氛,有了商業投機,有了消費者恐慌性囤積米麵,那就會放大價格波動,增加政府幹預的難度。

從地緣政治來說,糧食還是買方市場

糧食減產對地緣政治的影響,我認為也不太大,因為北半球總的來講還是供應充足。糧食還是買方市場。越南暫停大米出口,這是可笑的事,它自己可能庫存不夠,暫時停止出口,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會希望中國購買。北半球的買方市場不會變化,中國處在比較主動的地位。拿糧食作為影響地緣政治的因素,我看現在不具備條件。

防價格波動,也絕不能去過多地干預市場

大概在20多年前的某一年,我在陝西北部聽當地老人說,那年是他們有記憶以來,從春到秋沒有下一滴雨的年份。這個事情擱在100年前,當地是要死人的。但是,20年前發生這個事以後,陝北的食品價格沒有任何變化,為什麼?因為交通高度發達,信息傳播非常迅速,所以局部地區減產對中國都不是太大問題。這是時代進步、市場完善帶來的好處。它本身與制度優勢無關,就是市場條件改善的結果。所以,

就算是防萬一,防價格波動,也絕不能去過多地干預市場。我們一定要相信市場。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