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⑦:民營企業 改革發展創新升級

年初,本刊編輯部製作了《2019企業文化年度報告》,刊登於雜誌1-2月合刊,之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份報告遲遲未能在新媒體上與讀者見面。如今國內疫情形勢穩定,我們決定再把它拿出來,分享給新媒體的讀者。一方面這份報告是對這一年承擔使命、勤于思考、肯於實幹的企業和企業家致敬,另一方面,經過疫情的衝擊,我們重新審視過去的2019年,重新審視企業文化,或許會有更多的思考和發現。報告由企業文化十大成就亮點、十大典範案例、十大關鍵詞、十大人物、十大聲音以及十大理論文章推薦來構成,未來幾天會陸續推送,敬請關注。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⑦:民營企業 改革發展創新升級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典,在盛大的群眾遊行隊伍中,雷軍、南存輝、劉永好、梁穩根、常兆華等民營企業家代表站在了“春潮滾滾”方陣彩車上。他們手握鮮花,不斷揮臂致意,充滿興奮與自豪。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⑦:民營企業 改革發展創新升級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受邀乘坐“改革開放”彩車參與國慶70週年花車遊行。

2018年11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對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50多位企業家真誠地說:“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是習總書記對中國民營企業的充分肯定。

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在中國工業總產值中,國有企業佔77.6%,集體企業佔22.4%。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後,一大批幹部和知識分子投身於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民營企業所涉及的領域日益寬廣,先進製造、教育、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都有民營企業涉足。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民營企業開始與國際接軌。期間,大批優質海歸人才回國創業,中國互聯網等創新產業強勢崛起。2001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3.2萬家,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18.9%。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⑦:民營企業 改革發展創新升級

目前,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就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上榜的民營企業從2010年的1家升至2018年的28家,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所說的那樣:“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如今,民營經濟發展不僅為中國14億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產品和服務,更解決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就業。甚至不少專家都認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我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進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著關鍵的作用和意義。

全國工商聯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在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已有7.64萬家民營企業進入8.51萬個村進行幫扶。該行動產業投入達到712.46億元,公益投入達127.74億元,安置就業67.97萬人,技能培訓84.60萬人,共帶動和惠及973.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0多年來,從包產到戶的先行先試到第一張個體執照發放,從姓“資”姓“社”大討論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設上“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給出了愈加清晰而肯定的答案。

1978年,為了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民營經濟隨之孕育而生。1988年,“私營經濟”被寫進憲法,為我國民營經濟確立了法律地位。

據財政部門測算,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民營企業獲得感顯著增強。隨著減稅降費、“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企業獲得更大的創新創業空間,經濟活力不斷釋放。從主要構成指標看,隨著“雙創”的深化升級,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創業熱情依然高漲。

民營經濟發展也正呈現出積極的變化。在不久前剛剛公佈的2019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企業營收的上榜門檻相比於2018年又提升了29.02億元,榜單上有56家企業在2018年營收超過千億元。更多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孕育發生。

201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實施。《意見》是為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而制定的文件。《意見》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提出營造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基本原則包括堅持公平競爭,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確保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遵循市場規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注重採用市場化手段,通過市場競爭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市場秩序規範;支持改革創新,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強法治保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推動民營企業築牢守法合規經營底線。


相關文章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⑦:民營企業 改革發展創新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