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從手搖到電動,從機槍到航炮,加特林轉管機槍及其典範——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 (上)

核心內容提要


美國加特林轉管機槍從誕生之日起,以射速高、火力猛等優勢而聞名於世。現今,採用加特林轉管機槍工作原理的武器已遍及世界,不僅應用於地面、艦載武器,也應用到航空機槍和航炮上。

美國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是加特林機槍工作原理成功應用的典範,其結構形制如何?有哪些關鍵技術?請看——


Part.1 加特林轉管機槍的誕生


深度好文:從手搖到電動,從機槍到航炮,加特林轉管機槍及其典範——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 (上)

加特林與他發明的早期型轉管機槍。圖中可見,早期型加特林轉管機槍採用手搖驅動方式


1818年9月12日,理查德·喬丹·加特林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哈德福德縣,1909年去世,享年91歲。


深度好文:從手搖到電動,從機槍到航炮,加特林轉管機槍及其典範——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 (上)

圖為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美國槍械技師正在調試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的父親在機械方面很內行,加特林從小就跟著父親在作坊裡打雜學習技術,不到20歲就成為一名熟練的技工,並且發明了一臺“萬能播種機”,該機器在美國各州農場非常暢銷,為加特林家賺了不少錢,加特林家在哈德福德縣逐漸成為富裕戶。


深度好文:從手搖到電動,從機槍到航炮,加特林轉管機槍及其典範——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 (上)

M134轉管機槍安裝在直升機上,作為艙門機槍使用


加特林青年時期,美國有幾個州流行天花病,而且是週期性的,很多人病後成為麻子,他的家人和鄰里也難以倖免。加特林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為了對付天花病,保護家人和鄉親,他決心學醫,並考入印第安納州拉波特市醫科學校學習兩年,然後又考入俄亥俄州醫學院進修一年,被授予學士學位。家鄉人稱他為“道克特”(Doctor的讀音,是大夫、博士的意思),他聽到這樣的稱呼很高興。一直到去世,他都喜歡在姓氏前加上“Dr”這個稱呼,這也是後人傳稱他為醫生的原因。但是加特林從醫學院畢業後沒有從事醫學工作,而是幹他的老本行農業機械。


深度好文:從手搖到電動,從機槍到航炮,加特林轉管機槍及其典範——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 (上)

M134轉管機槍安裝在軍用車輛上,作為機械化步兵的車載武器使用


加特林青壯年時期,戰亂頻繁,社會上充滿槍支。很多美國人都玩槍,加特林也喜歡玩槍,他一直都想發明一種新的武器以制止戰爭。他的機械式速射機槍方案構思始於1851年,樣槍於1862年研製成功並於同年獲得專利,加特林轉管機槍從此面世。


深度好文:從手搖到電動,從機槍到航炮,加特林轉管機槍及其典範——米尼崗M134轉管機槍 (上)

M134轉管機槍安裝在艦艇上,作為海軍的艦載武器使用


經過多次改進,加特林機槍的結構進一步完善,口徑有0.5英寸、0.58英寸及1英寸的,槍管有6管和10管的。1866年,被美國陸軍正式採用的加特林機槍有M1865、M1866兩種型號。M1865加特林機槍有6根槍管,口徑為1英寸;M1866加特林機槍有10根槍管,口徑為0.5英寸。這兩種加特林機槍均採用手搖驅動方式,槍管在搖架上繞一中心軸轉動,完成供彈、進膛、擊發及拋殼動作。


1871年,加特林對機槍進行改進,改進後的機槍在野戰中不用工具就可以分解。1872年,加特林為機槍設計出一種新的供彈漏斗裝置,並在機槍上附加一個振動裝置,以便於供彈具順暢地為機槍供彈。

經數次靶場考核對比試驗後,美國陸軍部於1873年認定加特林機槍是一種可怕的、可靠的、可產生巨大殺傷效果的武器。之後,美國陸軍決定大量裝備M1874 11.43mm加特林機槍(美國當時的制式步槍口徑為11.43mm)和少量的M1873型12.7mm加特林機槍。


Part.2 加特林轉管機槍的作戰應用


據史料記載,加特林轉管機槍誕生之後,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均有裝備使用。

在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中,加特林機槍曾經裝備美國陸軍。

1871年,俄國曾向美國採購400挺加特林機槍。

1877年,俄土戰爭中普列文一役(在保加利亞境內),俄國及土耳其的軍隊均裝備有加特林機槍。

1878年,在美西戰爭中,美軍的派克上尉指揮一個加特林機槍連,在古巴的聖地亞哥戰役中,打得西班牙人招架不住。

1879年,美國在祖魯戰爭中用加特林機槍的火力阻止祖魯人(南非以畜牧為生的部落)的瘋狂進攻,顯示出加特林機槍在防禦作戰中的巨大軍事價值。

1891~1899年,美國在侵略菲律賓的戰爭中使用了加特林機槍。

1884年,以火藥燃氣完成自動循環的馬克沁機槍研製成功之後,加特林機槍就顯得落後了。加特林不甘就此止步,已經75歲(1893年)的他仍在雄心勃勃地改進他的發明。他採用電動機作動力取代手搖式驅動裝置,使加特林機槍的射速達到3 000發/分。但由於那時這種機槍不適於野戰,於是加特林機槍便逐漸被冷落下來。

1911年,加特林機槍在美國軍隊服役45年後退役,許多退役的加特林機槍被徹底銷燬,另一些湮沒在積滿灰塵的倉庫中,或被博物館和個人收藏。


Part.3 加特林轉管武器發揚光大


在加特林機槍退役後,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步兵戰車逐漸進入軍事領域,戰爭形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二戰接近尾聲時,美國武器專家開始關注未來戰鬥機、直升機、步兵戰車等機動平臺所使用的武器。當時主要是將普通機槍改進後安裝在這些機動平臺上,但它們的缺點是火力不足,射速太低,在攻擊時無法給對手致命的打擊。要想在攻擊中佔據火力優勢,武器必須能以高於當時現役機槍數倍的射速發射彈藥才能給對手致命的打擊,而能滿足這種要求的武器只有加特林轉管武器。

美國從1946年開始致力於多管旋轉航炮的研製,其採用早期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原理,使航炮的射速數倍提升。經過10年的研製工作,“火神”M61轉管航炮於1956年裝備美國空軍。該航炮有6根炮管,口徑為20mm,射速可達6 000發/分。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M61航炮的基礎上,又先後研製出口徑為5.56mm、7.62mm、12.7mm、20mm、25mm、30mm,身管數量為3、4、5、6、7的一系列加特林式轉管武器(轉管機槍、轉管炮),並廣泛應用於飛機、艦艇及裝甲車輛上。加特林式轉管武器的登場具有劃時代意義,再次引發了世界各國對這種武器的興趣。(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