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走到人生邊上》 下篇

這是一個系列篇,請進入頭條號觀賞讀《走到人生邊上》 上篇

人生實苦

讀《走到人生邊上》 下篇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我見過很多人創造了很多美麗的詩句,創造了很多美好的生活狀態去有意或無意地展現給別人,但這都不能隱蔽一個事實——人生實苦。


為什麼要有詩歌呢?詩歌是不是一種表達?為什麼要用詩歌來表達?

因為要鋪滅現實的空虛,掩蓋無可奈何的處境。

即使是讚美的詩篇也是為了喜悅盛極的留戀,作者必然深諳美麗終將散去。


明白一個事實:我們的人腦在一切順意的環境下是無法進行創造的

可以理解嗎?人所有的任何的表達形式都是“忍不住”。


這個忍不住就是一種苦。

不表達就苦

表達了無人回應亦是苦

回應不和自我的心意還是苦

人只要有『我執』,就有苦


人生實苦,怎麼辦?

“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

不必要的,就是徒勞無功的。”

——牛頓《原理》


人有優良的靈性良心,卻又有許多劣根的肉慾雜糅在一起。

鐵塊經過千錘百煉成才成鋼

黃金經過萃煉,去除雜質才變成純金。

人也是一樣。

人從憂患中習得智慧經驗,從苦痛中修煉出美德來


就是,人需要鍛鍊。

去壓制雜糅的劣根,鍛鍊中純正的品質出來

那麼,這個實在苦的人間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鍛鍊靈性良心的地方。


所以,到底有沒有靈魂?宗教到底是不是真的?這個重要嗎?

所有創造出來的信仰都是感性的。

你恐懼死亡它就教你人有來生,今生存下好事,來生得好運?

這是一種“功德”還是一種“功得”?

另外,宗教還容易被刻意使用,用來鞏固統治,用來恐嚇人心,更有甚者的用來斂財騙財。


一切的一切,都不如守護這一顆獨立思考的心,用僅有的現在投入到人世間錘鍊靈性良心的路途裡。


永遠出發走在路上,去設立一個又一個不可輕易到達的理想。


“理想該是崇高的,難於實現而令人企慕的,才值得懸為理想。如果理想本身就令人不滿,就夠不上‘理想’了”。


好了,大理論不宜說太多,成年人害怕說教。

最後再引用一次書本的原文,是作為這草率的結尾:


我站在人生邊上

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

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

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END

#情感寫作小能手# #保險家上頭條#


為今天而活,為明天計劃

by 陳明建 福建福州

保險經紀人|自由投資人|寫作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