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狙擊手,聽上去特別帥的名字,他們的形象頻繁出現在影視劇和電子遊戲中,是高冷、炫酷、無所不能的象徵。在真實戰場上,這個名字卻令人不寒而慄。


狙擊手(sniper)一詞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在一戰中狙擊就已經被經常採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戰術形式。尤其在蘇德戰場上,狙擊手們神一般的存在,給殘酷的戰爭抹上了傳奇色彩。


蘇德戰爭的超大規模、超級血腥,戰場之遼闊在人類歷史上極其罕見,成就了經典的坦克戰、大轟炸、大炮兵、城市巷戰等幾乎所有戰爭形式。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代表的城市戰,成了狙擊戰術的天然舞臺。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斯大林格勒戰役


蘇軍將德軍拖入狙擊競賽


電影《兵臨城下》的背景即斯大林格勒戰役,主人公原型是蘇軍狙擊英雄瓦西里▪扎伊採夫。兩軍圍繞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築展開爭奪,狙擊戰就是這場大規模城市戰的必然結果。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扎伊採夫(左)

一戰時,狙擊手是德軍引以為傲的秘密武器。相比把狩獵當作少數貴族閒暇運動的英國,德國有大量常年打獵,擁有高超射術的農民,這是德軍狙擊手的最佳來源,他們善於偽裝和使用瞄準鏡,在戰事僵持時穿梭在塹壕裡,如幽靈般讓人毛骨悚然。


一戰結束後,德軍一蹶不振,狙擊手的作用並沒有得到重視和發揚。加上二戰初期,德軍奉行的又是大踏步閃電突襲,更沒狙擊手什麼事兒,沒想到如今兵臨城下,硬是被蘇軍拖入一場消耗戰。


巷戰中兩軍相距經常也就是幾十米到幾百米。當對方處於MP40、波波沙衝鋒槍射程之外的距離時,由於環境複雜,敵我交錯,炮火覆蓋很容易誤傷自己人。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巷戰

這時追求“精確命中”的狙擊戰術就大有用武之地。而狂轟濫炸後的地面建築、廢墟、樹木、下水道等等,都為狙擊手們提供了天然掩體。有效射程加複雜掩體,是狙擊手最好的作戰環境,扎伊採夫就非常善於鑽下水道。


德國精銳的坦克部隊同樣不適合城市戰爭,正如一位德國人所說,戰鬥不是以英里而是以院子衡量的。


蘇軍:更靈活高效的狙擊戰術


扎伊採夫射殺人數並不是最多的,卻是最有名的。一是由於當時蘇聯當局的大肆渲染,令他的故事廣為流傳,以致多少年後人們還在電影中虛構出一個德軍上校科寧斯讓他擊斃。二是扎伊採夫等人引領的,是蘇軍先進的狙擊戰術。


當年蘇芬戰爭中,蘇軍被芬蘭狙擊手揍得近乎絕望。芬蘭民族英雄,一代狙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橫空出世。蘇軍從此意識到,必須大力培養狙擊手,努力研究狙擊戰術。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1941年9月,《蘇聯全民軍事訓練法》頒佈。各軍區開辦狙擊學校,用幾個月的封閉訓練多快好省地輸出狙擊手。考慮到蘇聯極寒的氣候條件,學校中還設置了彈道學課程,士兵們要掌握彈頭軌跡隨著氣溫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每一名蘇軍狙擊手還配有根據溫度和風向設定的彈道修正參數表。


以扎伊採夫為代表的蘇軍狙擊手們,往往雙人編組,一名狙擊手,一名觀察員。觀察員負責偵察地形、選擇陣地、發現和指引目標、觀察戰果、修正彈道等。


通常觀察員也會攜帶衝鋒槍等近戰武器,用來保護狙擊小組安全。蘇軍狙擊手的自由度也更大,往往可以單獨作戰。除了狙擊作戰,狙擊手不承擔其他任務。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裘德洛扮演的扎伊採夫成了蘇軍狙擊手楷模

城區作戰是蘇軍狙擊手的一大挑戰。狙擊手要學會如何使用廢墟和陰影掩護自己,而不是依賴灌木和草叢。蘇軍總結了大量實戰經驗。例如:狙擊手發射3-4顆子彈之後,就會被敵軍定位,如果還不轉移陣地,就等著敵軍炮彈招呼了。因此“打三槍換一個地方”成為一項鐵律。


電影《兵臨城下》中,有老兵舉起鋼盔引誘德軍狙擊手開槍的情節,這也是蘇軍寫進教科書的一種戰術,又稱“布娃娃戰術”。由舊軍裝裹成的“布娃娃”頭頂鋼盔,非常逼真,專門用來引誘敵軍開槍,暴露所在位置。時至今日,這一戰術仍然被運用在實戰中。


女狙擊手是又一個蘇維埃特色。女兵在第一線作戰,二戰中也就蘇聯幹得出來。截至1943年12月,蘇軍在編女狙擊手達到1000多名。這些女射手同樣冷酷,著名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發明了“射腿戰術”,專門打腿,引誘更多的敵軍前來救援,進入她瞄準鏡的視野。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據統計,二戰中共有775名蘇軍女狙擊手在戰鬥中犧牲。


實戰證明,蘇軍的訓練是行之有效的。德軍一份報告透露,蘇軍狙擊手的殺傷力,在一些戰役中等同於蘇軍火炮和航空兵殺傷力。


因而,蘇聯設立了“優秀狙擊手”獎章,併為特殊貢獻的狙擊手頒發刻有狙擊手本人名字的步槍。蘇聯宣傳機器對於狙擊英雄的宣傳,使得更多的士兵志願通過訓練加入到狙擊手行列。


蘇軍狙擊裝備:混有德國血統


蘇軍狙擊步槍主要有兩種,莫辛-納甘M1891/30和SVT40。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配備PU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上圖)。這種步槍的扳機護圈設計得特別大,就是為了方便冬季作戰中,士兵戴著棉手套扣扳機。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SVT40半自動步槍,士兵們不太喜歡這一款

蘇聯人在輕型武器設計和製造方面發揮出的聰明才智是驚人的,他們的光學儀器先進、精良、操作簡單,大大提升了射擊效率。PU瞄準鏡被證明完勝德軍裝備,不僅更清晰,而且適用於各種天氣,也更堅固。


說起來很難相信,1932年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首次被改裝用於狙擊用途,改裝這一項目的工廠位於德國柏林,叫做格斯塔夫沃克。1926年起,魏瑪共和國的卡爾▪蔡司公司就開始為蘇聯生產光學瞄準鏡,蘇軍在PU之前使用的PE型瞄準鏡,就是蔡司產品的改進型。


魏瑪共和國先進的技術工藝,時不時地給第三帝國挖坑。


德軍:目標明確的狙擊戰術


如果看過二戰德軍狙擊戰術教學紀錄片,不得不佩服當年德軍的訓練細節,從偽裝網到一草一木,對戰場實景的再現非常細緻,對士兵利用地形進行有效隱蔽的要求近乎嚴苛。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德軍狙擊手

德國南方有狩獵傳統,德軍會直接選擇獵人、森林護林員、甚至偷獵者加入隊伍進行狙擊訓練。德國狙擊學校曾總結出《狙擊手十誡》,大致內容包括:


狂熱戰鬥

平靜射擊,專注於命中

最偉大的對手是敵人狙擊手,超越他

在你的位置只能射擊一次

成為地形的主宰者

永遠不要放開你的狙擊步槍

生存就是十倍的偽裝和一次射擊

。。。。。。


德軍狙擊手也是2-4人一組配合作戰。與蘇軍不同的是,德軍更擅長命中遠距離目標,對目標的選擇也不是無差別的,因為他們更關注對敵軍的行動造成了多大影響,而不是射殺的人數。所以首選有價值目標——軍官、反坦克炮手、機槍手等。


德國狙擊手很善於通過裝備、銜級標誌、敬禮動作、乃至留不留鬍子來確認指揮官。據德國名射手馬蒂亞斯•海岑諾爾回憶,美軍有一天連續8次發起攻勢,指揮官都被他一一射殺,結果美軍當天再也沒敢動一步。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德軍狙擊小組

德軍也更重視狙擊手的隱藏和躲避,而且還有專門的反狙擊戰術,一旦對方狙擊手位置被鎖定,會立即遭到MG42機槍、迫擊炮或者重型武器的火力反制。


雖然在蘇聯人那裡難顯優勢,但是在西線,德國狙擊手在防禦戰中表現突出。當盟軍穿越諾曼底著名的“籬笆”地區時,一名配備了G43步槍的德軍狙擊手甚至可以壓制住一個步兵排——第一發子彈令行軍縱隊停下來,然後邊換位邊射擊,把整支隊伍攪得人仰馬翻。


美國陸軍第9步兵師的一位排長回憶說:“新兵最容易犯的致命錯誤就是遇到敵軍打冷槍時,立刻原地臥倒。我曾命令手下一個班轉移。途中一個士兵捱了德軍狙擊手一槍,整個隊伍馬上臥倒在地。最後這個班的士兵被同一個狙擊手逐一射殺。”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德軍狙擊小組


德軍狙擊裝備


德軍狙擊武器主要是毛瑟Kar98k和G43步槍。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毛瑟Kar98k是二戰德軍主力步槍

配備光學瞄準鏡的毛瑟步槍最大的優點是精度高、射程遠、皮實耐用,300米距離擊中目標頭部、600米距離擊中目標胸部十拿九穩,使用6倍瞄準鏡時,可射殺1000米外的目標。


該槍缺點是射速慢,彈匣供彈量不足,拉大栓時動靜太大。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G43半自動步槍

G43的裝彈量改進為10發,但是它只適合400米左右的目標,精度也比毛瑟步槍差,而且還很重。


蘇德戰場上最好的狙擊步槍應該是蘇軍的莫辛-納甘,很多德軍狙擊手後來也乾脆撿起莫辛-納甘投入戰鬥。


戰場上的獵人:永遠與恐懼共舞


“一個好的狙擊手最成功的並不是他殺了多少人,而是他能夠給敵人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

——馬蒂亞斯▪海岑諾爾,德軍王牌狙擊手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德軍王牌狙擊手海岑諾爾

狙擊手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氣質——漫長等待中極度的耐心和毅力、冷靜、克服心理障礙之後習得性的冷漠、高度自信、始終專一,這個活兒不是一般人幹得了的。


在心理意義上,狙擊手是徹底的“恐怖分子”,他們既製造無盡的恐懼,自己的內心也難免為恐懼吞噬,因為他們的獵殺方式太殘忍了。


據德軍狙擊手賽普▪艾勒伯格回憶,他所在的第3山地師的官兵們,曾就這種“一言不發就開槍”的狙擊戰是否“道德”展開辯論,最後的結論是——既然國際公約沒有說不合法,那麼敵人死於狙擊和死於手榴彈,都是一樣的。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德軍狙擊手

道德包袱放下,那就是大開殺戒了。看看二戰狙擊手戰績排名,前50名中滿眼蘇軍霸屏,其中不乏女狙擊手。前10名斃敵人數都超過400,扎伊採夫這樣的名射手前10都排不進去。


這主要由於蘇軍對狙擊作戰的重視,狙擊步槍更精良、對射殺目標也不挑。另一方面,根據德軍規定,只有在防禦作戰時射殺的敵人才能列入記錄。德軍進攻時,狙擊手射殺的戰果不算數。


無處不在的冷槍,高精度的命中率,這對敵人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是無比致命的,你知道死神就在你身邊瞄著你,可你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等著它的觸摸——如果在戰場上狙擊手都不會令你絕望,那你大概算得上真正的無(zuo)畏(si)。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德軍狙擊手佩戴的像葉徽章,《兵臨城下》中科寧斯上校軍帽上別的就是這種


也正因為播撒恐懼,這些精英士兵也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無論是作戰時還是不幸被俘後都是如此。因為在敵人眼裡,狙擊手就是垃圾中的垃圾,魔鬼中的魔鬼。


美國的一部狙擊手題材作品裡,腰椎中彈的18歲小兵最後的遺言是:“別讓媽媽知道我死得這麼痛苦,謝謝”。


在戰場上,狙擊手是招恨的。被俘的狙擊手下場都很慘,德軍士兵曾描寫過他們目睹狙擊手被俘後遭蘇軍殘殺,這也使得所有狙擊手都不願意佩戴任何體現自己身份的標記。


狙擊英雄與受辱而死,也就是一線之隔。戰鬥中的狙擊手們都做好了自行了斷的準備。手槍是他們最常攜帶的副武器,對,那多半就是給自己準備的。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蘇軍狙擊手之墓


狙擊手的進化


由於軍事技術的發展和局勢變化,世界戰爭形態與戰術方法也隨之不斷地調整演化,狙擊戰也在持續改進中。


今天的狙擊手更多出現在反恐戰場上和特警隊伍中,智能步槍/數字瞄準系統已經鋒芒畢露,2009年,阿富汗,英國皇家騎兵隊成員哈里森,以長程狙擊步槍在2.5公里距離擊殺兩名塔利班。今年在伊拉克,加拿大狙擊手在3.6公里外一槍幹掉一名IS武裝分子,這是目前的世界紀錄。


二戰中,戰鬥民族的哪個技能秒殺德軍?

▲ 當代狙擊手

然而千變萬化也無法改變一個事實,狙擊濃縮了戰爭的無情和人的脆弱。一個狙擊手老兵曾經說過:“狙擊就是像慢鏡頭之下的一首詩——直到你扣動扳機那一刻。”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