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有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清明、三月初三的上巳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七月初七的七夕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 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冬至節和臘八節等等。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春節

正月初一最早叫元旦,因為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有如日之初升,所以叫元旦,也叫元日、元春、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俗稱新年。後來採用公曆紀年把1月1日定為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也有把從農曆臘月最後一天(除夕)一直到正月初五都叫“過年”的。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要貼春聯、倒貼“福”字,要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北方要吃餃子,南方要吃年糕。春節的習俗在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詩中有過生動的描述:“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元夕、元夜、上元。因元宵節有燃燈、觀燈的習俗,故又稱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這是一個象徵團圓美滿的節日,同時也是女子們最盛大的節日,因為這一天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可以出來夜遊觀燈。於是這一天也成了青年男女約會的日子,宋代有一首《生查子》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寫的就是正月十五的這種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插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使清明成為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上巳節

這個節日人們去水邊用香草水沐浴,踏青郊遊、宴飲遊玩,和元宵節相似的是,這也是一個男女可以自由交往的節日。

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寫的就是長安城郊曲江風景區遊人踏青的盛景。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端午節

又名端五、端陽、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等,端午節的習俗有龍舟競渡、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系五彩線、鬥百草、飲雄黃酒等。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七夕節

又稱乞巧節 ,楊樸《七夕》詩云:“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月夕、八月會、拜月節等,中秋節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祭月、吃月餅。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之夜的美食。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重陽節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九月九、登高節、菊花節等。重陽節人們有登高、賞菊、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的習俗。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陽節最好的寫照。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冬至節

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

流傳了幾百年的《九九歌》與冬至有關,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臘八節

十二月八日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這一天還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除此之外,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正月初五的路神生日,正月初七的“人日”,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又稱中和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四月初八的“佛誕日”又稱浴佛節,六月初六的天貺節又稱翻經節、姑姑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也稱鬼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俗稱“過小年”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