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楷模”韓延壽

趙廣漢之死,為劉病已留下了不少麻煩。

自從劉病已將趙廣漢判處死刑之後,不少人將趙廣漢之死看作劉病已身上的一大汙點,只因趙廣漢在百姓們心中是不畏權貴、威制豪強的“清官”。

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們常常習慣性地通過一個人的一面就將這個人全面肯定或者否定,趙廣漢的事情即是如此。

趙廣漢之死歸根結底還是與其個人修為脫不開關係。沉迷於手段與鬥爭的為人、處世態度,讓他終究不能走得長遠。

當時的百姓們只看到了他的一面,故而無不為他的死慨嘆、埋怨,但若能有人站在局外觀看,便能看清趙廣漢的廬山真面目了。

除了落得名聲不好之外,劉病已因為趙廣漢而頭疼不已的問題還有一個,那就是潁川郡的治安問題。

在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前,潁川郡為何那般難以治理?

因為潁川郡當地的豪強大戶全部互相勾結、互結姻親,所以每每有太守到任之後,便被這錯綜複雜且龐大的人脈關係打敗。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之後,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既然從外部攻打只會讓你們群起而攻之,那就從內部將你們先全部分解。

趙廣漢怎麼做的呢?他大肆鼓勵當地的百姓們互相告發、檢舉。

比如,有一王姓的人告發李姓家族的罪狀,但趙廣漢卻把消息洩露出去說,是張姓的人暗中告密,而原本是姻親關係的張姓和李姓,因此而產生了裂隙……

潁川郡的豪強大戶們幾乎都敗於趙廣漢這條策略之下。這麼做確實見效極快,卻也遺留下了相當讓人頭疼的問題——民風惡化,當地百姓告發成風,皆互相結怨。

劉病已能不頭疼嗎?

但無論如何,劉病已總不能放任不管,只看新的潁川郡太守是否有辦法扭轉局面了。

事實證明,劉病已任命的新的潁川郡太守是極適合的,此人正是韓延壽。

在此之前,我們曾提到過韓延壽一次,就是在講燕王劉旦、上官桀謀反案的時候。

當時,燕王劉旦密謀造反,燕國一個名為韓義的臣子諫阻劉旦反被殺害,韓延壽正是韓義之子。後謀反案被霍光等人平定,為表彰韓義之義舉,劉弗陵便提拔韓延壽為諫大夫。

那麼,韓延壽來到民風惡劣的潁川郡是怎麼做的呢?

趙廣漢初一到任便找到了豪門姻親關係這一問題關鍵所在,韓延壽亦找到了解決問題最好的入口,那就是當地的老人。

一般情況下而言,各家族的老人們往往比一個外來的官員要更有說服力。

於是,韓延壽將當地被人信任和敬重的數十位長者依次請來,設酒宴,親自奉陪,告訴他們他想要在當地施行、推廣禮儀,

並詢問了當地民生疾苦以及那些長者們亦在擔憂的問題。

長者們聽過之後,都認為禮儀教化很有益處,所以對韓延壽的各種提議很是配合,韓延壽亦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結合當地的民俗傳統等,商定了許多禮儀規範,教導當地百姓。

此舉雖然不如趙廣漢那般雷厲風行,卻循序漸進地影響了許多人,在韓延壽治下,潁川當地的民風確是大有改善。

過了幾年,韓延壽又被調任為東郡太守。

抵達當地之後,韓延壽立刻聘請了當地的賢士,以禮相待,瞭解當地情況,採納實用的意見,採用的還是曾經在潁川郡時用過的辦法。

韓延壽崇尚古理,每年春秋兩季,還要積極舉辦古代的“鄉射”之禮,用比賽射箭的辦法選拔當地的人才。

比賽時,賽場上的鐘鼓、管絃等禮儀用品皆按照古法陳設,在賽場上的人們無不被這樣莊重的儀式感染,

即使往日有嫌隙的人,見了面也會忍不住作揖禮讓,謙虛一番。

韓延壽的諸多作為,倒像是杜甫某句詩所言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總的來說,韓延壽治郡之法,無非就是兩個字——德治。

孔子曾說,用政治法令來引導百姓,用刑罰約束百姓,百姓雖然可以免於犯罪,卻沒有羞恥之心,但如果用道德來教化百姓,用禮儀來約束百姓,百姓便會有羞恥之心,即使沒有法律約束和懲戒,也會自覺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所以,趙廣漢的治郡之法,是一時之策,重眼前之利卻埋下了更多隱患,而韓延壽之治郡,卻是為了長久的安穩與和諧。兩相對比,高下立現。

東郡在韓延壽治理的三年內,刑獄大為減少,民風亦愈發淳樸。而韓延壽憑藉潁川和東郡的政績,很快又被升遷為長安左馮翊。

我們說過,長安雖在天子腳下,管理起來卻極為困難,因為其人脈關係之複雜遠超其他地區。趙廣漢之死,亦有得罪了諸多人和勢力的原因。

那麼,韓延壽在長安的表現怎樣呢?

韓延壽與趙廣漢,兩人都曾擔任過潁川郡的太守,且前後腳地抵達長安擔任京官,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的職業生涯軌跡太過相似了。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主張“德治”的韓延壽與大行“法治”之風的趙廣漢,兩人明明如此不同,韓延壽卻像是復刻了趙廣漢的人生結局一樣,最後也殞命於京官的任上。

起初,他的職業生涯還是挺順利的。

韓延壽抵達長安後,曾有一年多的時間以“無為”為主,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他的屬官害怕他沒有政績可以應付左馮翊的試用考核,急得頭上直冒汗。

過了試用期,那些屬官再也按捺不住,好不容易勸得韓延壽出了門巡查各縣、勸勉農桑,途中還出了一個意外。

當時,韓延壽巡行至長安治下的高陵縣,行至路中,突然被倆親兄弟攔下,原來是他們二人竟因為分地的問題吵了起來,互不相讓。

這兄弟二人本想讓韓延壽主持公道,哪曾想,說完之後,竟見韓延壽的神情變得極度哀傷,似是遭遇了什麼重大的打擊。只聽韓延壽說道:

“我有幸得此職位,本以為可以做一郡的表率,宣明教化,但如今百姓中有骨肉互相訴訟、為了一點土地吵紅了眼,既有傷風化,又讓所有長吏、三老懞羞。

我這左馮翊當得不稱職,這便回去引咎辭職吧!”

說罷,韓延壽便真的扭頭就回去了,一頭扎進了居住的傳舍裡去,再不肯見人,只說“正在閉門思過”。

一天過後,誰也不知韓延壽究竟在做什麼,這可急壞了當地的令丞、三老們,他們紛紛親自前去自認處罰,那倆親兄弟也懊悔羞愧不已,雙雙剃了頭髮前去認罪,都說願意把田轉讓對方,至死不敢再因為爭利而傷了兄弟親情。

韓延壽這才轉憂為喜,開門請他們入內,為他們置備了酒食,並且把此事告訴鄉內的官署們以用來規勸肯於悔過從善的百姓。

此事之後,韓延壽之聲譽幾乎傳遍了長安二十四縣,人們想起這位楷模,總不忍心欺辱他的一番好意和至誠之心,不願再生爭端和訴訟。百姓和洽,相互勉勵,不敢違法。

但是,眼看著韓延壽在長安的事業剛有起色,聲名遠播,他卻突然遭到了當時的御史大夫蕭望之的彈劾。

御史大夫,職責便是監察百官。那麼,蕭望之為何會彈劾韓延壽呢?

原來,是有人暗中向蕭望之舉報,韓延壽在東郡任太守時曾私自發放官錢一千多萬。

一千多萬可不是小數目,武帝時,丞相公孫賀之所以被入獄,不也是因為其兒子公孫敬聲擅自挪用軍餉一千多萬而被牽連嗎?

正好有御史在東郡查辦公事,蕭望之便讓他一併察問此事。

因為尚且未立案,這便是暗中調查了。但是不巧的是,調查一事很快被韓延壽知道了。

韓延壽得知此事之後,想出的應對之策卻是:查考蕭望之任長安左馮翊時發散一百多萬官錢的事情。

沒錯,上一任長安左馮翊正是蕭望之。蕭望之升任為御史大夫之後,左馮翊之職便由韓延壽繼任。

或許是在交接工作時發現過賬目有些不對,故而韓延壽認定蕭望之自己必然也有不法之處,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這與當初趙廣漢所用的辦法簡直是不謀而合。

韓延壽急於得到蕭望之的罪證,抓到曾擔任蕭望之助手的一個小吏便嚴加審訊,那小吏不堪拷打詢問,最後不得不承認自己曾與蕭望之狼狽為奸,貪汙官錢。

緊接著,韓延壽便把拷打得來的“證詞”直接遞交給了劉病已,搶在蕭望之彈劾他之前。

那麼,蕭望之怎麼應對的呢?

“德治楷模”韓延壽

蕭望之沒有急於為自己爭辯,而是向劉病已說:“臣的職責是監察全國官員,聽到事情不敢不查問,現下正查證韓延壽挪用官錢是否屬實,卻被韓延壽阻撓了。”

是黑是白,不能只聽信這兩人之言,劉病已便下令派人分別追查韓延壽和蕭望之的事情。

最後的結果是,韓延壽彈劾蕭望之之事根本沒有所謂的“罪證”,而韓延壽那邊,卻被查出他在東郡時,曾取用官府的銅製器物鑄成刀劍,還用官府的錢帛私自僱小吏為其服役,在諸如舉辦“鄉射”等禮儀的過程中又被發現多有僭越之處,被彈劾之罪狀基本屬實。

於是,被劉病已厭惡的韓延壽,又被群臣公卿彈劾“構陷大臣、欲以解罪、狡猾不道”,因與趙廣漢一樣的“不道”之罪,最終被劉病已判處死刑。

“德治楷模”韓延壽

歷史再次重演。韓延壽被判死刑時,長安數千吏民前去相送,老少們扶著車轂爭相為他送上酒炙,因為韓延壽之死而涕淚橫流、悲傷不已。

因為韓延壽生前政績優異,太得民心,人們便再次將他的死視為劉病已的汙點,更甚至猜測是蕭望之因為妒忌韓延壽擔任左馮翊期間政績比他的更加優異,故而才因妒生恨,陷害韓延壽。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蕭望之所查韓延壽之事一定屬實。

所謂“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若韓延壽身正影直,還能慌不擇路般急於先找到蕭望之的把柄來阻攔蕭望之嗎?

所以,蕭望之彈劾韓延壽是出於嫉妒,這種話並無幾分可信的基礎。

也有人說了,開國皇帝劉邦在知道陳平收受賄賂之後,不也依然重用陳平嗎?因為挪用官錢、僭越等理由而殺死韓延壽這樣一位治民有方的官,

劉病已在用人上比之高祖劉邦,未免差得遠了些。

但若我們細細來看,我們便可以發現,真正致韓延壽於死地的原因,應是他彈劾蕭望之之事。

“德治楷模”韓延壽

若韓延壽所言屬實倒也不為過,但韓延壽急於求證,對人證屈打成招,實在有失公道。

這樣互相構陷的行為若不嚴懲,劉病已何以讓群臣臣服?

正所謂守業更比創業難,高祖劉邦爭奪天下時,與項羽鬥爭的方陣之一便是人才任用,而劉病已治理天下、鞏固統治,重點卻不在於人才之多,而在於吏治之清明。

“德治楷模”韓延壽

如今劉病已的朝堂之中,能人志士並不少,但有才之人常自傲,今日這個不服那個了,明日那個又與這個有了矛盾,

為了讓這個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諧而高效地運轉起來且造福社稷,賞罰分明也是劉病已必須踐行的真理。

只可惜韓延壽至死仍在交代他的子孫“以後萬不可再入朝為官”,或許他至死都沒有明白他錯在了哪裡。

一步不慎,滿盤皆輸,為人處世,還需得謹言慎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