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遠還是接近:同事之間的距離,需要堅持原則,保持微妙的平衡

現代詩人黃穎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命題:距離產生美。

人們在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等的審美過程中,必須保持特定的、適當的距離,如時間距離、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否則就會影響和削弱審美主體的審美效果。

如何把握適當的距離,成為很多人研究的課題。尤其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職場中,在辦公室的方寸天地裡,夥伴兒們朝夕相處,同事之間摩肩接踵,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是非恩怨隨時會發生,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成為一個難題。

距離過遠,會讓人感覺你拒人千里之外,難免有冷漠之嫌;距離過近,又會有枝節橫生,惹人有過多的猜測。同事間應保持多大距離?不僅是一門物理學,還是一門心理學和社會學。

疏遠還是接近:同事之間的距離,需要堅持原則,保持微妙的平衡

01

在疑問走進遠和近的博弈而出的誤區

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很重要,但是它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固然重要,刻意追求完美的職場人際關係,會讓人很累,厭倦由此而生。

於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開始對同事之間的“瑣事兒”採取冷處理,不管不顧不聞不問,從過於重視走到過於輕視,徹底失去了同事關係。

到底該疏遠還是該接近?疑問油然而生,邁進誤區而恍然不覺。

  • 刻意接近,未必可以帶來好的結果。
  • 希望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如果有人流露出不滿意,就會如坐針氈、惶恐不安,進而面對如何改善同事關係產生困惑,由於困惑所以行為錯亂,又導致了有人不喜歡他,從而進入了週而復始的惡性循環,結果恰恰相反。

    放棄原則的人際交往。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人際關係技巧再高超的人,如果毫無原則地建立關係,距離失敗也不會很遠。其實追求人際關係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朋友多,而是希望通過良好的人際關係讓自己更輕鬆、快樂。

  • 本能拒絕,更容易帶來隔閡與煩惱。
  • 把所有人當成對手,總想一爭高下。上司希望下屬對自己的決策無條件服從,前輩則希望新人對自己尊重,新人初來乍到想得到關照。每個人走有自己內心的期望,每個人都想收穫的更多,久而久之,都把同事當成了競爭對手,挑戰自然而然的產生,並沒有真正的贏家。

    神經過於敏感,與集體環境格格不入。喜歡把別人往壞處想,總是對同事處處提防,見到有人聚在一起議論,就與自己聯繫起來;同事無心的一句話,竟然可以聽得出豐富的內涵。久而久之養成了拒絕的本能,貼上清高、傲慢、難以相處的標籤而不自知,長期處在自我折磨合併心理煎熬的環境之中而不能自拔。

    疏遠還是接近:同事之間的距離,需要堅持原則,保持微妙的平衡

    02

    為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距離不斷試探和試錯

    身處職場,不僅要努力工作,贏得上司的器重,還要善於與同事處理好關係,才能站穩腳跟。聽說有一種距離叫做完美,於是開始不斷試探,不斷試錯,雖然很微妙,總是心存希望。

    放下防備心理和競爭屏障,工作之餘找同事談談心,討論話題、交換意見、傳遞信息,下下棋、打打撲克、喝喝茶,一起開展郊遊、遠足之類的集體活動,主動尋找那一個微妙的距離。

  • 交淺言深
  • 李欣剛到新公司,張姐對她最熱心、最親切,總是熱情給她介紹公司的情況,以及同事們的脾氣性格,還提醒晶晶注意各種關係。初來乍到的李欣把張姐當成了“知心姐姐”,有什麼不順心、不服氣的事都願意向張姐傾訴。一天,李欣在偶然聽到張姐跟另一個同事說:“新來的晶晶可不是個省油的燈啊,沒來幾天,就說你傲慢、欺負新人。”

    第一次試錯:交淺言深容易授他人以柄,尤其是在辦公室這種人員密度大、利益糾葛的複雜之處,“過分熱情”未必是好事兒,學會做一個聆聽者,在同事面前不要顯露衝動的言行,不讓別人抓住把柄,這樣你才能成為辦公室的生存者,而非受害者。

  • 把同事當朋友。
  • 劉學剛進公司的時候,跟誰都不熟,只能自己埋頭做事,同事之間也只是打個招呼的關係。只有小李和他興趣相投,時間長了,經常一起下館子、唱K、出門旅遊,成為看上去很好的朋友。領導準備讓劉學外出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度假和休閒的機會,無意間吐露給了小李,第二天主管就派他前去參加培訓了。劉學頓時感覺像一記悶棍打在頭上,既是憤又難過。

    第二次試錯:同行是冤家,同事之間競爭是常態,朋友的友誼和工作規範相交的時候會出現矛盾,這種矛盾相當棘手。朋友之間的信息往往是透明的,同事之間不可能開誠佈公,透明的信息甚至有可能帶來傷害。

  • 有事不求助
  • 趙志剛是單位中的老人了,為人非常憨厚,總是幫助人卻不願意求人。有一次他的父親得病急著住院,可醫院卻總是沒有床位,急得夫妻二人去找黃牛。恰好在醫院門口遇見了一個辦公室的小劉,小劉找到他愛人幫忙辦理了住院,臨走時對張志剛很不滿意:“趙哥,遇見這種著急的事兒,下回記著和兄弟說一聲,看不起兄弟咋地。”

    第三次試錯:輕易不求人無可厚非,但是有時候求助別人反而能表明你對他的信賴,能融洽關係並加深感情。意見對你來說很難的事兒,同事卻是舉手之勞,而你偏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失去了互相幫助的前提。

    疏遠還是接近:同事之間的距離,需要堅持原則,保持微妙的平衡

    03

    在探索和試探中終於能夠找到的合適距離

    真相往往只有一個,距離未必是固定的,只要認真的尋找,總會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或許這個答案並不重要,或許並不是你需要的結果,但是總有些人會找到它,用它去維護同事之間那一段微妙的距離。

    卡耐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85%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這是一種經驗和理解,未必100%正確,卻也有道理。

    辦公室是一個微妙而複雜的場所,從來沒有“正確”和“不正確”, 辦公室是個小社會,而不是大家庭,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把握好同事之間的距離,絕對不可以與家人或朋友相處的經驗用於處理同事關係。雖然需要用心相處,確有必要堅持原則。

  • 真誠原則。
  • 誠實是待人做事的根本品質。有位哲人說過:一個人要想掩蓋謊言,必須編造更大的謊言。對同事關愛和真誠不應停留在嘴上,而要付之以行動;不能寫在臉上,而應刻在心上。一切虛偽都是對同事關係的褻瀆。

    對同事不可爾虞我詐和虛偽敷衍。同事有困難,要儘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力不能及的請求,也不能簡單謝絕,可分別採取“部分滿足”“逐步滿足”“巧妙否定”等多種方式進行拒絕,避免同事的“情面”和“自尊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疏遠還是接近:同事之間的距離,需要堅持原則,保持微妙的平衡

  • 互敬原則
  • 同事之間在學歷、能力、水平等方面,總會有高低強弱之分。在一起工作時,應尊重他人,謙虛待人。能力強時不以強凌弱,恃才傲物;能力弱時也不嫉賢妒能,給人家使絆子。同事能接納和尊重我們,一切都是從我們接納、關愛和尊重別人開始的。

    與同事和諧相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優勢互補中處好關係,共同提高。自命不凡,居高臨下的態度不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使別人產生逆反心理,同事關係也會由此變得疏遠。

  • 共蠃原則。
  • 同事的交往和合作無不體現著利益。但是在你打算獲取某種利益時,你也必須準備付出什麼,因為你的同事也要獲取利益。在一個單位工作,共同的空間和利益將你和同事聯繫在一起,這時候主動協同配合他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除了對自己負責的工作盡職盡責外,當你的工作涉及到同事時,應顧全大局、給予同事支持和配合,不能以鄰為壑,妨礙同事完成任務。主動協同配合既是出色完成任務的需要,也是贏得同事好感的關鍵,更是同事獲得共贏的需要。

  • 是非原則。
  • 遠離是非,保持中立與同事相處,難免會有是是非非。面對是非圈,你最好保持中立,不要輕易站到某一方,不要輕易沾染“派系”鬥爭,以免被殃及池魚。在能迴避時最好迴避,迴避不了的時候也不要輕易發表意見。

    平時一定注意言行舉止,要做到不搬弄是非,不飛短流長,不傳閒言惡語。聰明的做法是:遠離是非,不介入是非圈,與他人友好相處。這樣,你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這樣做並不是讓你做一個“兩面派”和“老油條”,而是有一個正確的“是非觀”。

  • 平等原則。
  • 在一個單位中工作,有著地位上的差異,走出單位這個大門,大家都是平等的自然人。同事之間相處,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人格,平等待人、自尊自愛、不卑不亢,不必仰人鼻息,更沒有必要居高臨下。

    首先自重才能獲得尊重,平等對待自己和同事才是最佳的選擇。堅持正確的立場,信守做人的原則,保持人格的獨立,即使因此而得罪別人,也應坦然處之。自由平等的為人反而會使你的人格魅力得到昇華,從而收穫意外成功。

    疏遠還是接近:同事之間的距離,需要堅持原則,保持微妙的平衡

  • 異性相處原則。
  • 異性有種天然的相互吸引力,人們一般都很在乎自己在異性中的形象,工作關係中也是如此。異性間很容易諒解、謙讓,相互幫助,從而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但是在異性同事交往和相處中,原則性要更強。

    和異性同事相處,要把握好情感的尺度,分清友情與戀情的界限,千萬不要當眾表露親密,即使存在超越同事和一般朋友的關係,也不要把暖昧之情帶進辦公室,這樣會給你引來不少非議而影響工作的。對異性宜採取大方莊重不輕浮的舉止,這是和異性一起工作的基本原則。

    04

    結語:同事之間最恰當的形容——君子之交淡如水

    同事的關係雖然是不可選擇的偶然組合,對職場人來說卻比其他關係更重要、更現實。同事關係是一種競爭的關係,在超過你的同事面前不必自卑、不必妒嫉;在不如你的同事面前更無須趾高氣揚、囂張跋扈。

    親密的兄弟、朋友都適合做同事關係的代名詞,但不是永遠,也不是全部,更不是絕對,所以同事不必同心同德,但需要同舟共濟。君子之交淡如水,似乎更適合用來形容同事關係,更符合同事之間的距離和平衡。

    惡劣的同事關係是一種慢性折磨,良好的同事關係是人生的幸運。好的同事是良師益友,會分享你的快樂,也會對你提供幫助。好同事也有缺點,你可容忍,也可指出,但不能背後議論。良好的同事關係會為你的工作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