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龍沙公園裡的“石龜”,現在被保護起來了,圍上了柵欄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靜靜地趴在那裡30多年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誰?它從哪裡來?它揹負的石碑哪裡去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在網絡流傳。其一:“石龜”本就在公園裡,歷經百年,隨著身上的石碑破損,也變成了“無名氏”,歷經滄桑,冷眼人間;其二:若干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此“龜”與石碑從梅里斯八旗(穆圖善的老家在八旗,這篇文章是2年前個人微博裡看到的,現在找不到了。)一夜之間消失了,而後就出現在公園裡。該作者說是破四舊,把碑砸碎了。傳言就是傳言,我把我的親身經歷講給大家聽。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由於找不到80年代齊齊哈爾的地圖,所以簡單做了一個

1980年到1985年,我在齊齊哈爾公園路小學讀書,公園路小學那時候還沒有搬到現在的地方。還在齊齊哈爾第一醫院門前停車場的地方。和第一醫院隔著一條路,和龍沙公園一牆之隔。原來從學校前院的煤堆上就可以跳到公園裡,後來公園在圍牆上先是加了欄杆,後來直接蓋上了辦公室。而且從煤堆上跳過去,還容易讓在辦公室的老師發現。後來就從後院廁所那裡跳牆過去。有一年,學校的廁所塌了,學校和公園協商好,可以讓我們課間去公園上廁所。這下我們可玩歡脫了,經常成幫結派去“廁所”20分鐘。因為回來晚,經常被老師罰站。往事歷歷在目,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1980年-1985年間齊齊哈爾公園路小學示意圖(憑作者回憶,大致的樣子)

先簡單普及一下“石龜”並不是龜,而是龍的九子之一,叫贔屓(bì xì),也叫霸下,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樣子似龜,喜歡負重。贔屓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先人的事蹟想要源遠流長,必須有個力氣大而且長壽的神獸負著刻著事蹟的石碑,贔屓正合適。

我念書那時候,上課、下課還沒有電鈴,就是一個教工用鐵錘敲一個掛在水房子門口的金屬物件,不是鍾,也不是磬,說不出是個啥。水房子門口鋪的紅磚頭,有一處沒鋪磚,是一個光滑的大石頭。誰也沒在意它到底是個啥。有一年,學校或是改造自來水,或是給水房子門前重新鋪地面。反正是把水房子門前的地挖開了,這下發現了,那個光滑的石頭是個“龜”的頭部,而且越挖越大,後來學校不讓再挖了。第二天不知哪裡來的好多人,把那個“石龜”,還有已經兩半兒的石碑弄到公園去了。現在也記不清當時的細節了,只是記得亂亂哄哄的。說是什麼木碑,當時還納悶呢明明是石碑,怎麼就成了木碑了呢?

再看到贔屓,已經趴到望江樓的土山下面了。那兩截石碑就側立在公園一號門辦公室的門前,依稀看到上面有字跡,但是石碑太沉,搬不動也看不見寫的是啥。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本文作者與同學,拍攝於80年代末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本文作者拍攝於1994年5月1日

自己知道贔屓的來歷,總覺得熟悉,所以在1997年離開齊齊哈爾之前,還總去看看它,和它合個影(上兩圖拍照姿勢違背公德,只是找不到合適的圖片才用的。年輕人不要學)。以後就再也沒再和它照過相,也僅僅是隔著圍欄,看它一下。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1896年齊齊哈爾省城四至圖(齊齊哈爾歷史文化群守生老師群內發送)

隨著年齡的長大,開始喜歡齊齊哈爾的歷史文化了,瞭解到公園路小學前身是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同信女子兩等小學校。再往前清光緒年間(1886年-1908年),這裡曾建過穆圖善祠堂(穆公祠)。見上圖標註“官倉”(廣積倉,後來的龍沙公園)右側文字“穆欽差祠”,又恰好在這曾挖出過石碑和贔屓,公園路小學原址大概就是穆圖善祠堂。有記載穆圖善的繼母沒有隨穆圖善出仕,一直住在齊齊哈爾,就在穆圖善祠堂西面,現在想來是不是就是原來王子花苑對過,第一醫院西側的灰磚大院呢?小時候聽老人說過,那裡是大人府邸,具體是誰,老人也說不清。只是個人猜測,沒有憑據,再慢慢考證。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穆圖善寫給汪廷棟(1830——1909,字雲浦,號芸浦)的信1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穆圖善寫給汪廷棟(1830——1909,字雲浦,號芸浦)的信2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穆圖善寫給汪廷棟(1830——1909字雲浦,號芸浦)的信3

穆圖善目前沒發現有照片流傳下來。只有畫像,感覺是主觀臆造的,就沒放上來。

那拉搭·穆圖善(生年不詳-1887年),世居黑龍江齊齊哈爾,鑲黃旗鄂溫克人。1853年初為驍騎校從軍。隨清軍將領僧格林沁在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征戰,因英勇善戰,賜號"西林巴圖魯"。1861年從多隆阿入陝徵回,與太平軍、捻軍、回民軍交戰於陝西、湖北、甘肅、寧夏、青海。因戰功卓著,平步青雲,歷任西安右翼副都統,荊州、寧夏將軍,署陝甘總督。1872年(同治十一年),穆圖善肅清關內所有敵對勢力,清政府授予雲騎尉世職,賜騎馬入紫禁城(皇宮)。

1876年罷官。1877年重新被啟用為青州副都統,又遷察哈爾都統,署正白旗漢軍都統,捕治吉林"馬賊"。1880年,中法戰爭時,任福州將軍,參左宗棠軍事,擊敗法軍於長門。1885年,再充欽差大臣,會辦東三省練兵事務。1887年奔波操勞於東三省,病故於途中。

穆圖善將軍在清代戎馬一生,赤心報國,戰功卓著,清廷賞銀千兩治喪,靈柩回旗時,沿途地方官員出來致哀迎送,妥為照料。光緒皇帝加恩已故穆圖善宣國史館立傳,並准予立功省分建立專祠,黑龍江省在齊齊哈爾西北18裡處巴奇屯(梅里斯八旗)修建了墓地,名“福州將軍穆圖善之墓”,1892年(光緒十八年),吉林省為穆圖善建了專祠。齊齊哈爾何時修建祠堂未見記載。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網絡拍賣的封賞穆圖善繼母馬氏為一品夫人的誥命(皇帝發的榮譽證書)

上圖是網絡拍賣的封賞穆圖善繼母馬氏為一品夫人的誥命,原件長401釐米,寬32釐米,滿文在左,漢文在右,誥命綾織13個顏色從右到左:青色、赤色、黃色、白色、赤色、青色、赤色、黃色、白色、赤色、青色、赤色、黃色。引首:白色紙。卷尾:白色綾、黃色綾。誥命文全部繕寫。文字顏色從右到左,漢文:白色、銀色、黑色,滿文:黑色、銀色、青色、銀色。鈐印:制誥之寶。包首:五彩吉祥圖錦。清朝到了光緒年間,國力大不如前,但是,這個誥命仍如此奢華,足見清皇帝,對穆圖善的重視。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放大的誥命

誥命內容:奉天誥命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 恩深故復 既屬毛離 裡之非殊 報在勤勞 亦篤慶流徽之罔間 惟能食而能教 庶有嚴而有慈 爾馬氏乃福州將軍世襲雲騎尉西林巴圖魯穆圖善之繼母 以順承夫 用勞誨子 恩逾己出 雅聞式谷之風 誼若本生 無忘履霜之感 茲以覃恩 封爾為一品夫人 錫之誥命 於戲 彰景命之 有赫令良 齊徽信德 音之不瑕 恩勤一體 益修壺範 祗服朝章

福州將軍世襲雲騎尉西林巴圖魯 光緒五年閏三月初三日 福州將軍雲騎尉西林巴圖魯穆圖善


齊齊哈爾龍沙公園裡的“石龜”,我要還它真面目

穆圖善碑碑額

贔屓在,那石碑哪裡去了?明明在公園辦公室門前放著,後來就不見了。聽說“黑龍江將軍府”(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原建築2000年還在,當時已經評為省級文物,可是還是被拆了,現在明月島的只是個沒有靈魂的贗品建築,不是飽經滄桑的文物。)有塔林,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去了,石碑還真在那裡。可是為什麼手足分離呢?難道當時去挖掘贔屓、石碑的人都退休了?我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希望有關工作人員或是後人能看到,有朝一日能讓它們合在一起,還它們真面目,讓他們訴說歷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