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聲律啟蒙》,全名《聲律啟蒙撮要》,是清代車萬育在元代祝明撰寫的《聲律發矇》基礎上,節錄《聲律發矇》中認為最重要的部分,進行必要的刪改修訂而成,分為上、下兩卷。每卷均有十五韻。

聲律啟蒙讀來郎朗上口,唇齒留香。文字背後,更是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解讀上卷:七

第一部分

金對玉,寶對珠,玉兔對金烏。孤舟對短棹,一雁對雙鳧。

橫醉眼,捻吟須,李白對楊朱。秋霜多過雁,夜月有啼烏。

日曖園林花易賞,雪寒村舍酒難沽。

人處嶺南,善探巨象口中齒;客居江右,偶奪驪龍頷下珠。

金對玉,寶對珠,玉兔對金烏。孤舟對短棹,一雁對雙鳧

【註釋】

玉兔:神話傳說中,月宮中有玉兔,代指月亮。

金烏:指太陽,也稱為“赤烏”。古代神話傳說裡,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它蹲居紅日中央周圍金光閃閃,故稱“金烏”。

棹(zhào):船用撐杆或長的船槳;代指小舟。

鳧[fú]:鳧又叫野鴨、鶩[wù]。生長在江河湖泊中。

雙鳧一雁: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後來“雙鳧一雁”成為一個成語,比喻感傷離別。


【典故】

《後漢書》:王喬者,河東人也。顯宗世,為葉令。喬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每當朝時,葉門下鼓不擊自鳴,聞於京師。後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終不搖動。喬曰:「天帝獨召我邪?」乃沐浴服飾寢其中,蓋便立覆。宿昔葬於城東,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無知者。百姓乃為立廟,號葉君祠。牧守每班錄,皆先謁拜之。吏人祈禱,無不如應。若有違犯,亦立能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無復聲焉。或雲此即古仙人王子喬也。

河東人王喬,顯宗時,做葉縣縣令。每月初一、十五常從葉縣到朝廷拜見皇上。皇上看他來得很快,但未見車馬,就很奇怪。好奇心起,就叫人秘密跟蹤,跟蹤的人回報說:王喬聊的時候,常常有兩隻野鴨從東南飛來。皇上就叫人張開羅網,捕捉那兩水鳥,卻只得到一隻鞋。叫人檢查後得知,那鞋是幾年前賞賜給尚書官的。

每次王喬來朝拜時,葉縣門下的鼓沒人敲擊卻自己響著,京師都可聽得見。

再後來,從天上降下一口玉棺到縣堂前,吏人好奇,上前去卻推不動,抬不動。

王喬見了,說:“這時上蒼單獨要召見我了嗎”

就沐浴更衣,睡進棺中,蓋子馬上就罩住了。過了幾夜,人們把棺埋在城東,剛把棺材放下去,周圍的泥土就自然聚攏來,堆成了墳堆。

這天晚上,縣裡的牛都流汗喘氣,人們都很奇怪,感覺這人真是不凡,傳著傳著說他大概是神仙下凡。百姓們就替他立廟,叫葉君祠。

後來,地方官吏每次到任,首先都去拜見。吏人有事祈禱,也很靈驗。如果有什麼違背道德或者神意,也會立即降災。

皇帝於是將葉縣的鼓迎取來,放在都亭下面,從此這鼓再也沒有響過。

有人說這大綱就是古代仙人王子喬。

後來,文學作品裡就借用"雙鳧"來指代地方官。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橫醉眼,捻吟須,李白對楊朱。秋霜多過雁,夜月有啼烏

【註釋】

楊朱: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其學說影響很大。

【詩文引用】

宋 周紫芝:山倚斜陽外,江橫醉眼中。

金 元好問: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清 納蘭性德:黃雲紫塞三千里,女牆西畔啼烏起。

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日曖園林花易賞,雪寒村舍酒難沽

【註釋】

曖[ài]: 昏暗,不明朗。

沽[gū]:買或賣。

【詩文引用】

宋 范成大:晴日曖雲春照耀,溫風霽月夜舂容。

南北朝 謝朓: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

明 許德溥:沽酒清陰時繫馬,招涼短檻幾留題。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人處嶺南,善探巨象口中齒;客居江右,偶奪驪龍頷下珠

【註釋】

驪(lí)龍:傳說中的一種黑龍。
頷[hàn]:下巴。

江右:長江在今江西安徽交界處開始往東北方向拐彎。古時地理位置,按中原人視角來說,江的東邊,是今天江南一帶,右邊是現在的江西大部、湖南東北、湖北東南部等。

這兩句的意思是:嶺南的人,擅長(有辦法)尋找大象掩埋的脫掉的牙齒。江右有人,在驪龍睡著後偶然得到其頷下的寶珠。

【典故】

三國吳萬震撰《南州異物志》,是嶺南最早的珍稀的廣東史料。《南州異物志》記載,“象脫牙猶自珍惜,掘地藏之。人慾取,必作假牙代之,不令其見,見則後不藏故處”。

《莊子·列禦寇》: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有人拜會宋王,宋王賜他車馬十乘,這人得意的在莊子面前炫耀。

莊子說:“我曾聽說河邊有一家貧窮,靠編織葦蓆為生,他的兒子有一次潛入深淵,得到一枚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卻對兒子說:‘趕緊拿石頭來砸掉這顆寶珠!這寶珠必出自深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面,你能輕易獲得這樣的寶珠,一定是趕上黑龍睡著了。倘若黑龍醒過來,你還想活命嗎?’ 如今宋國的險惡,遠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兇殘,也遠不只是黑龍那樣。你能從宋王那裡獲得十乘車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著了。倘若宋王一旦醒過來,你也就將粉身碎骨了”。


第二部分

賢對聖,智對愚,傅粉對施朱。名韁對利鎖,挈榼對提壺。

鳩哺子,燕調雛,石帳對郇廚。煙輕籠岸柳,風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硯,龍涎三炷博山壚。

曲沼魚多,可使漁人結網;平田兔少,漫勞耕者守株。


賢對聖,智對愚,傅粉對施朱。名韁對利鎖,挈榼對提壺

【註釋】

挈榼(qiè kē):榼,古代盛酒或貯水的器具。挈,舉起;提起;帶、領。

傅粉:搽粉

利鎖名韁: 名利束縛人就像韁繩和鎖鏈一樣。

施朱:塗以紅色;猶言塗脂抹粉。

[詩文引用]

宋 柳永: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宋 吳潛:利鎖名韁空自苦。星星鬢影今如許。

先秦 宋玉: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魏晉 劉伶: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鳩哺子,燕調雛,石帳對郇廚。煙輕籠岸柳,風急撼庭梧

【註釋】

鳩哺:鳩鳥哺育。比喻慈母養育之恩。

燕調雛:雛燕成長,母燕調教使飛。

石帳:《晉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以奢靡相尚,愷作紫絲布步幛四十里,崇作錦步幛五十里以敵之。” 步幛,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屏幕。

郇廚:代指膳食精美。《新唐書·韋陟傳》:性侈縱,喜飾服馬,侍兒閹童列左右常數十,侔於王宮主第。窮治饌羞,擇膏腴地藝谷麥,以鳥羽擇米,每食視庖中所棄,其直猶不減萬錢,宴公侯家,雖極水陸,曾不下箸。

【典故】

石崇王愷比富

晉武帝統一全國後,志滿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裡。在他影響下,大臣們競相擺闊鬥富。在京都洛陽,當時有三個出名的大富豪:一個是掌管禁衛軍的中護軍羊琇,一個是晉武帝的舅父、後將軍王愷,還有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

羊琇、王愷都是外戚,來錢路數多,但沒有石崇富有。據說石崇在荊州刺史期間,除了搜刮民脂民膏之外,還幹過骯髒的搶劫勾當。有些使臣或商人經過,石崇就派人敲詐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盜一樣,公開殺人越貨。

石崇到洛陽後,有心鬥富:

他聽說王愷家裡洗鍋用糖水,就命令他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

王愷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就用比紫絲貴重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

晉武帝聽說這些事後,準備幫幫他的舅舅王愷: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

結果石崇更牛,直接把皇帝給的珊瑚砸了。

這場比試終於是石崇勝了。

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這就註定要發生大亂了。


鸜眼一方端石硯,龍涎三炷博山壚

【註釋】

鸜眼qú yǎn:即鴝鵒[即八哥鳥,音qú yù]眼。這裡借指硯臺。宋歐陽修《硯譜》:“端石出端溪,有鴝鵒眼為貴。”

龍涎[xián]:香名。

博山壚:即博山爐,古香爐名。

炷zhù:燈芯;燒,燃香:~香;量詞,指燃著的線香:一~香。

這裡列舉名貴的硯臺和薰香。

【詩文引用】

宋 朱敦儒:琴上金星正照,硯中鴝眼相青

明 解縉:芙蓉隱褥青石床,博山壚薰沉木香。

曲沼魚多,可使漁人結網;平田兔少,漫勞耕者守株

【註釋】

沼 zhǎo:水池,積水的窪地。上古時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時期才表示水池。一說圓曰池,曲曰沼

【典故】

《漢書·揚雄傳》:“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守株待兔,從略。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第三部分

秦對趙,越對吳,釣客對耕夫。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

天欲曉,日將晡,狡兔對妖狐。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

韓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

嘉遁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勝遊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秦對趙,越對吳,釣客對耕夫。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

【註釋】

箕(音機JI):三面有邊緣,一面敞口的器具,例如簸箕。

裘(音裘QIU):皮衣。

箕裘[jī qiú]:《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意思是子弟由於耳濡目染,往往繼承父兄之業。後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業。

杖履zhàng lǚ: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杞梓[qǐ zǐ]: 原指兩種材質好的木材名字,後比喻優秀的人才。《晉書·陸機陸雲傳論》:“觀夫 陸機 、 陸雲 ,實 荊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實,馳英華於早年。”

桑榆: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後以喻事之後階段,如晚年、垂老之年。也喻指隱居田園。

【詩文引用】

宋 範質:童年志於學,不惰為箕裘。

明 于謙: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

南北朝 鮑照:徒收杞梓饒,曾非羽人宅。

杜甫:楚材擇杞梓,漢苑歸驊騮。

唐 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天欲曉,日將晡,狡兔對妖狐。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

【註釋】

晡:申時,下午三時至五時。

【典故】

頭懸樑,錐刺股--比喻發奮苦讀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孫敬:漢朝著名政治家,縱橫家。


煮粥焚鬚--比喻兄弟友愛

《新唐書·李勣傳》:李勣(jì)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為粥而燎其須。姊戒止。

【詩文引用】

蘇軾:天寒路遠愁僕伕,整駕催歸及未晡。

王安石:吹毛未識腰間劍,刺股猶藏袖裡錐。

明 唐璧:傍籬聽誦懷初歲,煮粥焚鬚愧昔人


韓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

【典故】

《漢書》:韓信佐高祖,平四海,定天下,封淮陰侯。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威震天下;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關於韓信的成語,有很多,比如胯下之辱、國士無雙、多多益善、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功高震主、問路斬樵、成也蕭何敗蕭何等等。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洛陽紙貴

左思(約250年—305年),字泰衝,齊國臨淄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

左思寫成《三都賦》後,“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晉書·文苑·左思傳》)

大家爭相傳抄,以至京都洛陽的紙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

嘉遁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勝遊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註釋】

嘉遁:合乎正道的退隱。《易》卦名:"嘉遁貞吉。"

幽人:幽隱之人,隱士.

適志:舒適自得。

勝遊:快樂的遊玩。

衢:(音渠),四通八達的大街。

【詩文引用】

魏晉 孫綽:邈彼巢皓,千載絕塵。山棲嘉遁,亦有負薪

唐 張九齡:園綺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元 白樸: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宋 楊萬里:吳中好處是蘇州,卻為王程得勝遊

宋 釋心月:柳陌花衢爛熳遊,不知日月去如流。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七虞


創作不易,輕輕一讚,手有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