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在3月31日,隨著網絡上大量關於沙漠蝗蟲、新冠病毒、多國禁止糧食出口、聯合國缺糧警告等信息的大肆傳播,不少民眾也是陷入了恐慌之中,開始著手搶米搶油。

特別是湖北地區,在經歷了新冠病毒爆發長達2個多月的封閉之後,對於危機也是更加敏感。為了避免糧油短缺,湖北黃岡、鄂州等地已經開始出現了搶糧亂象,這樣的亂象還在愈演愈烈,頗有遏制不住的勢頭。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我國的糧食會短缺嗎?不會。隨著全國各地開始不理想搶米,一些種糧大戶也是格外開心。因為這麼多年糧食的產量年年都在提升,2018年便已經達到了65000萬噸的產量,很多種糧大戶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陳年舊糧。

這些陳年舊糧堆放在糧倉裡不僅佔地方,還有可能會出現變質的情況。因此,趁著各地出現搶米大軍,正好是這些大戶開始甩賣陳年舊糧的時候。

除了大戶會甩賣陳年的糧食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也開始打糧食的歪主意。但我國一直堅持著18億畝耕地紅線的方針,眼下又已經全面戰勝了新冠病毒開始復產復工,農業生產不成問題。

我國年產量65000萬噸的糧食,還有近50000萬噸的存量,簡直就是你買多少,國家放出來多少。

搶糧食這樣的事情,在我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一些年輕的網友恐怕會不知道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發生的一系列大豆炒作事件,嚴重傷害到了我國的利益。當時,我國的存糧主要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對於大豆炒作沒有任何的辦法。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以下資料主要從天涯論壇轉載,經過作者本人整理:

  • 第一次糧食戰爭,中方慘敗

在1994年以前,中國國內的大豆情況是基本自足的,甚至還少量出口。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開始成為純進口大豆國家。大豆在畜牧養殖中被大量消耗。

但是等到了2011年,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人生活水平在提高。中國人的均肉類消費量從幾十年前的不到10公斤/年,上升到2011年的60公斤/年。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在2001至2004年,因為炒作中國需求,美國大豆從0.15美元1公斤炒到了0.39美元1公斤,同期中國大豆也跟漲。當時,1美元約等於8.2元人民幣。

大豆價格的暴漲,也導致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後從2004年4月,國內外大豆價格暴跌,短短7個月時間,美國大豆從0.39美元1公斤跌到0.18美元1公斤。國內的大豆價格也一樣暴跌,很多豆農鉅虧。

大豆價格暴跌,很多國內壓榨企業由於鉅額虧損倒閉,外資乘機低價收購佈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壓榨行業。可以說這次大豆戰爭,中國輸得很徹底。

不過也警醒了中國,在隨後而來的更大規模糧食戰爭中,中國有了經驗。


  • 第二次糧食戰爭,中方反敗為勝

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的壓制市場,他們當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潤。於是從2006年開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漲開始了,美國大豆從0.15美元1公斤,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0.46美元1公斤,對中國的影響就是:豆油從5000元每噸,最高漲到15000元每噸,豆粕從2000元每噸漲到4000多元每噸。這也進一步導致國內的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而當時,中國幾乎無能為力應對這也的局面,民眾的血汗錢就這樣被外國投資者收割。因為在2008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主糧為主(小麥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儲備很少。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不過中國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在2008年3月,採用行政干預的方式,限制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儲糧和中糧等國企入市,採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重拳出擊之下,豆油價格從3月4號開始暴跌,短短半個月,從15000元每噸跌到10000元每噸。很多哄抬價格和搞囤積的商家血本無歸。

豆油價格是壓下來了,但大豆的價格沒辦法,因為主要靠進口。於是國內外投機商接著把豆粕的價格炒到4200元每噸,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暴漲,不過就在這時候,幸好全球的金融形勢已經開始見頂。

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中國的豆農再一次面料鉅額虧損。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這時候中國突然大量收儲,價格比市場價高,又略高於豆農的種植成本。

這時候,整個市場發現,中國已經改變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國產的大豆不可能滿足需求,我就靠巨量的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價格太低時,我收購,價格太高時我拋儲。但中國的大豆儲備達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時,沒人敢去炒。

可以說從08年以後,中國雖然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投機者只好在豆油和豆粕之間玩翹翹板,沒人敢去炒大豆了。

以中國的人口和耕地面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所以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主糧一定要自給自足,大豆靠進口。對於東北大豆種植區,一畝地主糧的產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實現大豆自足,每年糧食就會有1億多噸的缺口。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 如果中國的主糧出現短缺會怎麼樣呢?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國家裡有10000個人,以前每人每餐是花5塊錢。但突然因為糧食短缺,就只提供9900個人的飯,也就是說大家競拍獲得米飯,剩下100人就只能餓肚子。

那麼,每個人每餐的花費會上漲多少呢?有人說,不就是缺了1%嗎,每頓飯自然也就漲個10%差不多了。但事實是,這頓飯的價格會無限漲,從5塊錢一頓漲到500塊一頓,再漲到5000塊一頓,直到那100個人買不起飯餓死消失,價格又會再次回落。

我國第一次糧食戰爭慘敗,民眾血汗錢被收割,第二次才反敗為勝

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國在考慮的大問題。因此,哪怕眼下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65000萬噸,但對於糧食的安全問題我們依舊沒有絲毫放鬆。眼下,國家戰略儲備達到了50000萬噸。

也就是說,無論是說在這個節骨眼想要大量屯糧食、炒糧食,那麼國家準備了50000萬噸糧食供你去屯糧,去炒作。買下這50000萬噸糧食的資金大概是10萬億。如果你有這個資金,儘管去炒糧食吧。


如果沒有,買那麼多糧食不會壞嗎?黃梅季節快到了,大米都不耐放。要是買了太多大米吃不完,會壞的。要是強行吃下去,人是會長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