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張愛玲的小說嗎?怎樣評價她的作品?

長安陌上


張愛玲的作品中,有一部短篇叫《留情》。

比起張愛玲的《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留情》算是比較簡潔與凝練,並且沒有那麼複雜的作品了,講述了敦鳳與米先生一天的來往生活。

敦鳳,現年36歲。出身極有根底,上海數一數二,有歷史的大商家,16歲出嫁,23歲死了丈夫,守了10多年寡方才嫁給了米先生。

米先生,現年59歲。有一位生病在世的前妻。

當年齡一到,始於之初的愛情,建立在交易之上

文中這樣寫道:

他(米先生)現在的女人溫柔,上等的,早兩年也是個美人,這一次他並沒有冒冒失失衝到婚姻裡去,卻是預先打聽好,計畫好的,晚年可以享一點清福豔福,抵補過往的不順心。

正是以前妻子的暴躁脾氣和不順心,米先生感到絕望與失落。所以,如果重新做一次選擇,他希望這個女人是溫柔的,美麗的,不心的,不再讓他備受煎熬。

而對敦鳳來說:

我當然隨他而去,第一我不是吃錯的人,而且對於他,根本也沒有什麼感情。

要是為了男人,也不會嫁給米先生了。

敦鳳對與米先生的感情,不再是愛情的美好向往,而是金錢的慾望。對於一位年近60的米先生,敦鳳於乎於理都不會選擇,而是看在他即將年邁的份上,分得一部分財產。

他們的愛情,開始時,像一場交易。我愛你是因為金錢,我愛你,是因為慾望。沒有哪一樣愛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坦然與淡然,在與不在的感情,截然相反的兩種愛情觀

縱觀全文,我們看到敦鳳表面上是為了金錢,但背地裡滿是在乎。當她坦然地與米先生站在一起的時候,心裡滿是歡喜。

當米先生說要去看望生病的前妻,敦鳳嘴裡說著你去呀,心裡卻瞞是抱怨。米先生害怕敦鳳會生氣,先陪同敦鳳去了姨媽家再去看望前妻,以解一份安寧。

米先生去前妻家的路上,敦鳳聽著隔壁的電話鈴,葛兒鈴…鈴…葛兒鈴的響,越聽越淒涼,道不盡心裡的滄桑。

到當第二次米先生回來的時候,敦鳳又聽到電話鈴,葛兒鈴…鈴…葛兒鈴地響,這次終於有人接了,放下心心中的不安。

前一次的悲涼使內心的焦灼不安,讓心中的雜念寄託在物質之上,後一次,她安心了,是因為米先生回來了,內心的溫暖足已讓她感受到事物的美好。

當你的內心感到雀躍和歡喜之時,看待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溫暖的。後者的敦鳳內心無限的美好。

當我們把愛情建立在物質之上,融入環境的時候,內心的真誠與交錯是建立在所有的感情之上。


Seven書影觀


張愛玲,她的祖母是晚清李鴻章的長女,母親黃逸芃是江南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出身高貴,卻童年不幸,母親出走美國,父親的暴虐使得她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愛,看似內心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任何人都更加渴望得到愛。

一個從小缺乏父愛母愛的張愛玲,一生中卻沒有得到過上天的眷顧。

24歲之前,張愛玲的人生孤寂又荒涼,她說她自己就像被命運放逐到孤島上的倖存者,等待冥冥之中的那個人來救援……

早期時,張愛玲的作品精妙華麗,具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同時也善於直寫,對細節描繪的很精緻。

他開著自來水龍頭,水不甚熱,可是樓底下的鍋爐一定在燒著,微溫的水裡就像有一根熱的芯子。 這女人把右手從頭髮裡抽出來,待要與客人握手,看看手上有肥皂,不便伸過來,單隻笑著點了個頭,把手指在浴巾上揩了揩。濺了點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幹了,那一塊皮膚便有一種緊縮的感覺,像有張嘴輕輕吸著它似的。 ——1944年《紅玫瑰白玫瑰》

我們看古代文人作品,喜歡對字眼進行研究,比如唐代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敲”還是”推“……

在張愛玲的作品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惑,有人說張愛玲的作品有很多的描寫太奇譎,太劍走偏鋒。那麼看了上面這段《紅玫瑰白玫瑰》相信會重新認識她的作品,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張愛玲完全對那些精美的辭藻是信手拈來,俯拾皆是。說張愛玲是一個天生的觀察家一點都不為過,他出眾的描寫能力能夠準確的塑造人物的層次感,營造恰到好處的故事環境。

最後,推薦讀張愛玲的中篇小說《金鎖記》


新枝先生




讀過,以張愛玲慣有的“蒼涼”哲學,她所有的作品皆是以悲劇而收場。

甚至連她的唯一一部看上去有著皆大歡喜的美滿結局的《傾城之戀》也是。

表面上看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實際上只是一場將就的婚姻而已。

一.不同的過去使然

白流蘇是一個破落望族裡的大家閨秀,美麗溫婉,精明倔強。二十歲與前夫離了婚以後,回到孃家白公館居住,在深宅大院裡苟且偷生了七八年。

然而,自私自利的哥哥嫂嫂把她的手中的錢騙光以後,便視她為掃帚星,竭盡所能地奚落她嘲笑她,想方設法地想要把她掃地出門。

哥嫂的尖酸刻薄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於是,她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託在自己的母親身上,可是她那守舊的母親為求全家安寧,一味的避重就輕,讓她心灰意冷,看透世態炎涼。

由於受封建舊思想的侵蝕,走投無路的白流蘇不願失去自己淑女的身份去社會尋找工作,又因為自己沒念過兩年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願意就此苦熬著終老一生,所以最終在徐太太的開導下,決定找個人依附一生,改變自己艱難的處境。

範柳原,南洋鉅商私生子,由於幼年時代的特殊環境,他脾氣有點怪。父親去世以後,母親的特殊身份,使他孤身流落在英國,吃了很多苦。歷盡千辛萬苦才最終獲得繼承權。海外歸來之後,無數的太太們緊扯白臉的把女兒送上門來,硬要推給他,勾心鬥角,各顯神通,大大熱鬧過一番,這一捧就把他捧壞了。

從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成了一個吃喝嫖賭,樣樣都來,獨獨無意於家庭幸福的浪蕩子。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讓他內心倍感寂寞空虛,於是,他與不同類型的女人談情說愛,試圖從女人身上尋求精神上的慰籍。

這樣的兩個人註定糾纏不清,曖昧不明,真情難尋。

二.居心叵測的開始

不期然的相遇,讓兩人產生了碰撞。出身望族的白流蘇身上獨有的中國古典美,讓閱人無數的範柳原眼前一亮,一見傾心,欲罷不能,他決定把玩她征服她。而處心積慮地想要利用自己殘存的青春改變眼前境遇的白流蘇自然而然地抓住這一良機,絲毫不顧忌多金的範柳原是妹妹寶絡的相親對象的事實,也不在意妹妹的憤恨,順勢而為。

“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 當範柳原費盡心機地暗中託徐太太邀請流蘇到香港的時候,精刮的白流蘇早已心知肚明。 “範柳原真心喜歡她嗎?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她不能不當心――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 “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

就這樣,兩個心懷鬼胎的聰明人開始了一場感情上的拉鋸戰,你攻我防,你進我退,鬥智鬥勇。

三,感情上的較量

1.第一次赴港

流蘇懷著愉悅的冒險心情奔赴香港,他別有用心地把她的房間安排在他的隔壁,流蘇看破不說破。

他們常常出雙入隊,一起吃飯,遊玩,散步,而流蘇總是提心吊膽,怕他突然摘下假面具,對她做冷不防的襲擊。她如臨大敵,膽戰心驚,而他卻始終維持著他的君子風度,她起初覺得不安,心裡異常怔忡,後來也就習以為常了。

“……很明顯的,他要她,可是他不願意娶她。然而她家裡窮雖窮,也還是個望族,大家都是場面上的人,他擔當不起這誘姦的罪名。因此他採取了那種光明正大的態度。她現在知道了,那完全是假撇清。他處處地方希圖脫卸責任。以後她若是被拋棄了,她絕對沒有誰可抱怨。”

他的種種君子行為無非是想逼她投懷送抱,而她恰恰害怕一不小心白犧牲了她自己。

“我不至於那麼糊塗,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於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他的坦率直白讓流蘇進退兩難,躑躅徘徊。面對旁人誤會為範太太,柳原竟然微笑著道:“你別枉擔了這個虛名!“

流蘇吃驚地發現面前的那個人是多麼的面目可憎,心思歹毒。

“他有意的當著人做出親狎的神氣,使她沒法可證明他們沒有發生關係。她勢成騎虎,會不得家鄉,見不得爺孃,除了做他的情婦以外沒有第二條路。然而她如果遷就了他,不但前功盡棄,以後更是萬劫不復了。她偏不!就算她枉擔了虛名,他不過口頭上佔了她一個便宜。歸根究底,他還是沒得到她。既然他沒有得到她,或許他有一天還會回到她這裡來,帶了較優的議和條件。”

氣急敗壞的流蘇打定主意,孤注一擲,決定返滬,企圖以退為進,為這份感情重新謀劃出一條新的出路。



2.第二次赴港

回到家以後,她大失所望。她的家人把她當成了笑話,對其冷嘲熱諷,毫無感情可言。但是她對他還沒有絕望,她不能先自貶身價。

因此,她度日如年地苦熬著。終於範柳原來了電報,家庭的壓力,生存的壓力,自己的毫無選擇,一樁樁不如意的事情讓她痛苦流涕,心裡湧動起強烈的挫敗感。 這一次再去香港,她早失去了上一次愉快的冒險的感覺,倒不是純粹為他的鳳儀與魅力所征服,而是懷著一顆失敗的心情決意臣服於他。

她無可奈何地做了他的情婦。她自然得到了她想要的。比起那個毫無感情卻受盡委屈與奚落的家,至少在這裡她是自由而滿足的。

說到底,他只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只是想要她,卻不願意娶她。而她,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想要的只是一個經濟上安全且有保障的婚姻。

兩個人相互猜忌相互試探,最終,走投無路的流蘇還是妥協了。對她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她得到了經濟上的保障,而他也得到了自己渴盼已久的肉體之歡。

四.“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香港戰爭,這樣的婚戀拉鋸戰,也許還會一直繼續下去。始料未及的戰爭,讓各懷心事的兩個人患難與共,生死相依。

“……在這動盪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什麼的這個人。她突然爬到柳原的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著他。他從被窩裡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已無處容身,只有兩個相互取暖的平凡夫妻。他們在一剎那相互妥協,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一起在劫後的香港張羅吃的,整頓房屋,打掃衛生,市場買菜,儼然一對相依為命的庸常夫妻。

然而,一剎那得來的真心怎能長久呢?

說到底,這也只不過是一場戰時應景所需的無愛婚姻而已。



五.在劫難逃的悲劇

當戰火遠去,所有的一切故態復萌。

“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些悵惘。”

表面上她是他名正言順的妻,可精打細算,處心積慮地得來的範太太頭銜,各中滋味,冷暖自知。因為刻入骨髓裡的東西,總是難以遮蔽的。

“到處都有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這樣一份各取所需的功利愛情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也只不過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偶然因素所致,能夠維持多久,明眼人一看便知。

誠如張愛玲所說“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何況是機緣巧合之下因一座城的傾覆而成就的一段虛無縹緲的俗世戀情?

說到底,這場驚天動地的傾城之戀,也依舊只是一個荒涼的悲劇愛情故事而已。


白若姝


張愛玲《第一爐香》:被慾望操控的人,終是一場悲劇

\n


\n


\n

如果說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表達的是一個女子通過征服男子的精神世界,獲得物質滿足的話,那麼,她的《第一爐香》,表達的就是一種幻滅,一種單純美好的幻滅,一種利益享受至上的幻滅。

\n


\n

愛情,親情,尊嚴,人性,在物質利益面前通通不堪一擊的幻滅。

\n


\n

就像聖經上說的那樣愛如撲風,一切都是空。可是葛薇龍這個傻孩子,在清楚的看清了這個結局之後,依然義無反顧的深陷泥沼,且毫無怨言。

\n


\n

這種壯士赴死一般的壯烈悲愴,讓我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心被狠狠的刺痛。

\n


\n

一個女孩子,在這個浮華精巧的世界裡,想要活的充裕富足,如果沒有男人的幫襯,她會是多麼的艱難。

\n


\n

這讓我想起亦舒筆下的《喜寶》,同葛薇龍一樣,她們一樣年輕美麗,一樣的對生活充滿期盼,一樣想通過辛苦完成學業來獲得改變人生命運的權利,但最後,都失敗了。

\n


\n

在生活面前,她們心甘情願的妥協了,從而選擇了一條更為便捷,更為舒適的道路,就像亦舒在文中寫道的那樣:“我不介意出賣我的青春,青春不賣也是會過的。”

\n


\n

她們選擇了便利,而這種便利帶給她們方便和享受的同時,也讓她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愛人愛己的能力,以及自由和幸福的權利。

\n


\n

23 歲的張愛玲憑藉《第一爐香》一舉成名,有了足夠養活自己的資本,也成就了自己在文壇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n


\n

但我一直在想,她筆下的葛薇龍是不是在冥冥之中預示了她的一生,淡漠到涼薄的親情,卑微到塵土的戀愛,以及孤苦伶仃不得善終的結局。


\n



\n

一、所有的悲劇其實都起源於一個字——欲

\n

故事的開始,葛薇龍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學生,她想要求助於富裕寡居的姑姑,想讓她資助自己繼續求學,在來到梁太太的豪宅,見識到梁太太及下人的生活作風后,她明白外面瘋傳的姑姑品行失德不是空穴來風,但她自己暗下決心,心正不怕影子歪。

\n


\n

在梁太太的豪宅居住的時間裡,葛薇龍逐漸被物質吸引,迷失本性,漸漸淪為姑姑狩獲獵物的誘餌,在充當誘餌期間,葛薇龍被花花公子喬琪吸引,醉入愛河,最後不可自拔的淪落為替姑姑找人為喬琪弄錢的交際花。

\n


\n

葛薇龍之所以會走到最後那一步,無非有兩點,物慾,愛慾。如果她不被物質所惑,如果她不被色相所欺,那麼她還是自由的。

\n


\n

佛經有句話說得好,無欲則剛。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葛薇龍,涉世未深的女孩更是如此。

\n


\n

物價那麼高,工資那麼低,想要獨自一人舒適自在的活在自己喜歡的城市裡,有自己的窩,有深愛自己的人,且不為錢愁,多麼艱難而困苦。所以到最後,很多人都成了葛薇龍,失了自己,也失了自由。

\n


\n

二、失去理智的愛,是可怕的

\n

小說中葛薇龍的悲劇是在原始生存慾望和原始愛慾的雙重壓力下必然要發生的悲劇。

\n


\n

就像《傲慢與偏見》中韋翰和莉迪亞的愛情,在一個女人的生存必須要依附男人的社會里,為了生存下去,為了稍微生活的好一點,她不得不這樣選擇。

\n


\n

然葛薇龍對喬琪的感情只是單相思,是一個人一廂情願的付出,這裡面有對佔有喬琪感情慾望的成分,有對姑媽佔有慾反抗的成分, 更有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成分。

\n


\n

葛薇龍之所以會對喬琪產生興趣,主要是因為,喬琪是唯一的一個不受姑媽誘惑的人,他能抵抗姑媽的魔力,他也是唯一一個能讓姑媽產生挫敗的人。

\n


\n

征服他,不光是對姑媽最好的反抗,更是證明自己魅力的最好方式。於是葛薇龍在對喬琪的愛情裡失了理智,從此走上一條自我奉獻,自我沉淪的道路,且越走越遠,回不了頭。

\n


\n

看起來喬琪似乎什麼都沒做,但實際上他輕易地操控了這個女人的命運,看起來姑媽和葛薇龍是自由的,她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然實際上,她們的命運都操控在她們所依附的男人的手中,失了物質,她們無法生活,失了這些男人的虛情假意,她們同樣無法生活。

\n


\n

不顧後果,失去理智的愛,是可怕的,帶來的後果也是具有毀滅性的。

\n


\n

就像《美狄亞》中的美狄亞,這個瘋狂的女人,為了和自己心愛的男人私奔不惜殺死了自己的哥哥,為了報復丈夫的不忠,不惜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n


\n

愛恨都好,走到極端,就是毀滅,古話說的好,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n



\n


\n

三、扭曲的價值觀導致扭曲的人性

\n

在小說中,除開葛薇龍每一個人的形象都很豐滿,比如姑媽梁太太,比如兩個年輕的下人睇睇、睨兒,再比如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喬琪,他們每個人,都薄情而勢利,人性在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顯得那樣鮮明。

\n


\n

當然最出彩的還是姑媽梁太太了。

\n


\n

就像文中說的那樣——後來微龍真正認識了姑媽才發現,她其實是要關起門來做慈禧太后。這話就是梁太太人生追求的最好註解。

\n


\n

她前半生的意義就是在等大款老公死掉,而她的後半生的價值就是使用和享受大款留下的金錢。有了金錢之後,她就是慈禧太后,她就可以回過頭來再解決為情所困的難題。

\n


\n

有了金錢,梁太太軟弱的人性也突然變得強硬起來。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我有的是錢!”有了錢,就有了底氣與氣勢,說話待人自是如之前不同,她可以無拘無束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受任何道德的束縛。

\n


\n

她不停地周旋於各種男人之間,然這種充滿佔有慾的感情是不能為她帶來真愛的。

\n


\n

對待自己的親侄女,她也沒有半點溫情憐憫,只是把她當做一種工具,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適,她甚至不惜與另一個男子聯起手來一起設計,將她引入一個永遠也走不出來的金色牢籠裡,從此永無未來。

\n


\n

這種絕情,這種淡漠,這種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愛自己的決心,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要享受人生的決心,實在讓人心生寒意。

\n


\n

人類的佔有慾把人類拖向了慾望的火坑,這種佔有慾只能導致愛慾的揮霍而不能帶了真愛。無論是梁太太還是葛薇龍都是一樣。

\n


\n

我想這就是張愛玲的高明之處,在這個看似女人變壞的故事中卻寫出了女性生命的悲情力量。

\n


\n

四、我的感悟

\n
  • 獨立生存的能力,任何東西都不該凌駕其上
\n


\n

作為一個女孩子,你必須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會使你不需要依附於任何一個人,更不需要取悅於任何一個人。

\n


\n

有了這種能力,你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你可以自由的選擇相愛的人,而不用委曲求全,為了物質,放棄自己的人生,放棄自己的幸福。

\n


\n
  • 飛蛾撲火的愛情,到頭來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n


\n

我一直覺得這些年來,我之所以面對感情能保持著理智清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一開始喜歡的就是張愛玲,而不是瓊瑤。

\n


\n

面對感情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象,對於一個女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利的。老是想著等待男人來拯救更是愚蠢的,脫離於現實的夢幻更是致命的,就像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表達的那樣,女孩子還是要活的現實一點,不要老是活在想象的夢裡。

\n


\n

在理想和夢幻之間保持清醒和理智,用現實的眼光看一切。少一些夢幻和期待,專注於自我的成長和增值,我想這是張愛玲教給我們每個女孩最深刻的,最樸實的道理。

\n


\n
  • 保持心境平和,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學會知足常樂
\n


\n

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掌控自己命運是困難的,在這充滿物質的世界裡,揮霍人生太過容易,你很難保持清醒不被誘惑。

\n


\n

我喜歡這個故事,只是因為這個故事道出了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面臨的抉擇,在這紙醉金迷,物慾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每個人是否能把持住自己,我們每個人是否能堅持住自己最初的念想?


博美的後花園兒


我算張愛玲迷,她的作品基本都讀了。欣賞她的語言功底,可謂名句迭出,“生命是一襲花美的袍,爬滿了蝨子”。讀她的小說,讀多了會壓抑,人物的結局大多數都是悲慘的,《半生緣》《金鎖記》等等。她的散文有的也很有趣,比如寫他弟弟的,寫她天才夢的,但整體是悲涼的。她太清醒了,所以冷眼旁觀這個冰冷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