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人們口中的窩囊廢嗎?

張俊


唐高宗李治在歷史上總感覺不那麼起眼,他的父親是一代天可汗李世民,他的老婆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而人們對於他們兩人都如雷貫耳,但對李治卻知之甚少。更多的人認為他在位期間並沒有什麼作為只是武則天的傀儡而已,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很多人都低估了李治的能力,他在位期間武則天雖然具有很大的權利,但是並沒有大到能夠控制李治的程度。

廢王立武,帝后攜手鏟除長孫無忌

李治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長孫無忌是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李治登基後,作為三朝老臣的長孫無忌,同時也是李治的舅舅,又有兩次擁立之功,自然誰都不放在眼裡。因為這些原因使得長孫無忌越加張狂,認為皇帝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整個朝廷都是自己說了算。

永徽三年,京城爆發了一個大案,這就是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通過這個案件大肆剷除異己,最終李元景、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殺,還有一大批文臣武將被流放。

從這件事之後整個宰相班子就只有一個李勣不是長孫無忌的人,其餘都是他的親信,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權利已達頂峰。

相權的急劇膨脹勢必影響到了皇權,而李治手中就只有一個李勣能用。要想突破長孫無忌的政治包圍勢必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幫手,而正好武則天也想通過李治來獲取更高的權利。

李治通過冊立武則天這件事情,逐漸剷除了長孫無忌的黨羽。褚遂良被貶出宮,韓璦被貶為振州刺史,來濟北貶為台州刺史,柳奭貶為象州刺史。自此長孫無忌的黨羽都被趕出了權利中心,就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了。顯慶四年,長孫無忌被告參與謀反而被貶,最終在黔州自殺。

兵分兩路,消滅西突厥

顯慶二年,唐高宗派大軍,分南北兩路討伐西突厥,北路的主帥為蘇定方,南路則由右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和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統領。蘇定方在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一萬軍隊擊敗了西突厥的十萬大軍,斬殺和俘虜一萬多人。在平定西突厥之後蘇定方用很短的時間就恢復了西突厥汗國的秩序。

西突厥的瓦解使得之前臣服於它的西域各國紛紛歸附了大唐,之後唐朝在這些國家建立了八個都督府,全部劃入安西都護府分管轄範疇。自此,大唐的疆域有之前的中亞地區擴展到了西亞的伊朗高原,疆域、國力和威望也達到了極盛。

三代人的努力,百濟、高句麗覆滅

從隋煬帝到李世民,高句麗問題一直沒能解決。隋煬帝的幾十萬大軍覆滅,李世民也沒能在其手上討到便宜。

顯慶五年,高宗任命蘇定方統領水路十萬大軍進攻百濟。在水路兩軍的夾擊之下,百濟很快就敗下陣來,最終百濟國王帶領太子投降唐軍。百濟的滅亡使得高句麗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

顯慶五年(660)十二月,唐朝派契苾何力、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率軍分道進攻高句麗。到總章元年(668)二月,各路唐軍回師,在鴨綠柵大破高句麗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包圍平壤一個多月,高麗國王投降,自此唐軍平定高句麗。

在高宗時期,唐朝不管是領土還是政治影響都達到了頂峰。但這也並不能說明高宗的能力有多強,畢竟由於貞觀之治給唐朝積累了大量的本錢。

但由於高宗身體不好的原因,有些事自己不太好處理,經過長孫無忌的事情之後高宗並不想把到手的權利下放到宰相手中,這個時候只能依靠武則天了。從高宗後來想廢除武則天皇后之位可以看出,真正的權利一直掌握在高宗手上。

但在武則天和高宗談過話之後,高宗放棄了廢除她皇后的打算。這次的放棄也相當於把最高權利給了武則天,導致之前忠於高宗的朝臣被清洗,武則天徹底掌控了帝國的最高權利。也許是當時高宗懦弱了,也許是高宗想到只要到時候權利給自己的兒子就行,這樣帝國的權利還是掌握在他們李氏家族手上而不是落入了外人隻手。但是他沒能想到這次的退步差點使得帝國徹底的改名換姓。

從唐高宗的執政生涯來看,他並不像別人想象中的那麼無能,但也不是唐太宗那種千古一帝的能人。作為唐朝第三位皇帝,做一個守成之君是足夠了的。#文史知識局#


讀史鑑往


李治不是窩囊的皇帝,政治上挫敗長孫無忌關隴集團,軍事上滅西突厥、滅高句麗、打敗日本。主是上有千古一帝李世民、下有女皇武則天的光芒,使人誤認為李治懦弱,其實他是文治武功不次於李世民,其最大疆域最大時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保持32年之久。

李治城府極深,表現的仁愛謙恭,讓其他皇子感覺不到威脅,也沒人會提防他,他還悄悄的說過李泰的壞話,以至於最後被立為太子。

在他父親李世民生病照顧之時,還和小媽武則天勾搭成奸,怎麼能是個懦弱的人呢?這得需要多大的膽量。

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一幫文武老臣,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更是一手遮天,才是李治最大的心病,他才不願意當傀儡,。一方面扶持自己的班底,一方面拉攏徐績,以立武則天為皇后之機對抗長孫無忌集團,最後剷除長孫無忌的關隴集團。

軍事上才是最大亮點,派李績,劉仁軌、薛仁貴滅了高句麗,這可是李世民和楊廣都解決不了的,在李治這得以解決,還滅百濟,打跑了小日本,統一朝鮮半島。派蘇定文滅了西突厥,領土向中亞延伸。

在治理國家上,輕徭薄發,經濟持續發展,有永徽之治。

大家認為他懦弱可能是他有病吧,整天頭疼,是個病罐子,嚴重時眼睛都看不見,以至交給武則天處理一些朝政,至於他最後成為一個女皇帝,李治是始料未及的,畢竟他沒有上帝視角。


李躍汗青


與其說窩囊,不如說是他的父親唐太宗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至於他的一生都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中。使得後人只記得有貞觀之治卻不記得有永徽之治,這也是歷史上讓人感嘆的一點。

文人稱秦代是奮六世之餘烈,六代君王都是兢兢業業之輩。但是唐代初期的諸位皇帝也都算得上是英明睿智,辛勞勤勉的皇帝。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隆基在位時期的國家都是非常繁榮的。即使是中宗、睿宗、武后時期,雖然政治跌宕,但是國家的整體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

關於高宗的文治武功,各位答友都已經論述清楚,今不贅述。說一些比較冷門的,就是李治關於唐代兩都的建設,唐代初期國家的各項制度並不完備,國家不是法理意義上的兩京制。顯慶二年,唐高宗頒佈《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於是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並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實行兩京制。這是永嘉之亂後,洛陽再一次成為都城並得到大規模重建。要知道自北魏以來,關中本位政策是國家的根基,一切力量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關隴集團內部的輸出。而唐高宗此舉,無疑是要將關隴力量徹底瓦解,讓中原的庶族力量得到發展。這一點對於國家內部的政治秩序是一種重構意義。這也是整個國家在內政外交上的一次大規模轉向標誌。能夠這樣的魄力,勇敢改變數百年來的力量秩序,一定不會是窩囊廢。

高宗後期之所以會讓武后有機可乘,主要是因為高宗身體不好,李唐家族有很嚴重的中風類的遺傳病,到了高宗時期尤其明顯,所以才會出現上層的權力真空,讓武氏趁虛而入。


經典守望者


李世民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李治,李治將武則天納為了皇后,也正是他的妻子武則天從他手中奪走了政權,建立了大周王朝,這在當時可謂是讓李家丟了大臉。而且也正因為此,歷史給高宗李治的評價為“昏懦”查閱歷史,驗證歷史,不難發現唐高宗李治的這個“昏懦”的帽子是被扣上去的。我們都知道,一代代王朝的歷史之所以被傳載下來,是因為各朝各代都有史官在做著記錄,而且史官也和正常人一樣受當時“環境”和“風氣”的影響。從唐高宗時期的發展來看,李治的功績並不比哪位皇帝遜色,包括唐太宗。二 .高宗一繼位就停止了對遼東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後來遼東在其手中被收服。三 .在一次打獵中遇到大雨,李治問臣子什麼雨衣不漏水,臣子說瓦做的不漏,意思表達不該出來打獵,高宗李治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類似的事有很多,他這種從諫如流的政治作風不亞於太宗。四 .在高宗在位期間滅了兩大勁敵:西突厥和遼東,也順帶壓了日本的囂張氣焰。此外,在唐高宗時期民族關係在改善,疆域在擴展,這個幾乎被說成是“昏懦”的皇帝卻有唐朝最大的版圖,這樣的人能言弱嗎?李治被冠以昏懦的原因就是讓武則天插手政事,況且李治在病倒之後也並沒有全權放手交給武則天。所以說唐高宗李治並非窩囊廢,反而是一個有作為的君王,只是後史官們的可以扭曲。


知曉天下奇聞異事


他可是二聖之一啊!!!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郭子冬


第一,李治有個很有能力的父親李世民,第二他還有個能幹的老婆,第三兒子能力太弱,李世民與武則天這二人都太出色了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李治的能力,實際上大唐正是在李治的手上走向唐朝第一個峰頂的,人口穩定增長,疆域擴展為唐朝極盛。對內不動聲色一步一步的利用朝堂上的矛盾例如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高陽公主謀反案作視長孫無忌牽連了一大批皇族與貴族,比如對李治有威脅的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對政敵房玄齡的後人的清洗。從其舅舅長孫無忌為代表的世家大族手裡奪回了政治權利,卻沒有濫殺大臣牽連無辜,也沒有造成政治動盪。對外戰爭不斷勝利,領土為唐朝之最。

又封禪泰山,宗教寬鬆,政治清明,晚年身體不好由皇后武則天代為執筆批閱朝政,自稱天皇天后,中外並稱“二聖”。整個李治時期武則天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武則天的丈夫。李治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繼位,在位期間,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勤於國事:輕徭薄稅,重視法制;對外用兵,機敏果斷,曾先後平定漠北,大破百濟與倭國聯軍,滅亡西突厥,隋煬帝曾勞民傷財三徵高句麗,卻沒有最終征服,唐高宗在位時,50萬大軍,水陸並進,一鼓作氣滅了高句麗。唐代版圖,以高宗李治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使中國國土總面積達到1251萬平方公里。邊陲安定,百姓阜安,全國總人口從貞觀年間不滿300萬戶,增加到380萬戶。

李治在唐代歷史中的功績是非常顯著的。現代人們在口中說李治是窩囊廢,大多是受一些電視劇的影響。電視劇為了突出武則天的形象,人為的虛構並壓低李治的形象,使李治成為一個窩囊襯托,使大家產生了誤判,電視劇並非是歷史的真實。再者,在唐史中,李治夾在盛世聞名的父皇李世民,和卓絕能幹的武則天中間,前有李世民,後有武則天,在前後兩道光環照耀下,才使李治顯得默默無聞。






洛陽聽海


許多民間故事,都以果推因,覺得武周代唐,是武則天狡詐狐媚,李治仁懦畏縮。陰盛陽衰,才讓武則天奪了天下。可是我們不妨細想一下:

一個懦弱的人,敢在脾氣衝動的父親還活著時,跟庶母私通,搞那傳奇的“未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

一個懦弱的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娶庶母、立為皇后?

一個懦弱的人,敢不到三十歲,就將舅舅長孫無忌與關隴權貴,一網打盡,自己提拔一堆人,當大權獨攬的天子?

論跡不論心,咱們看李治的作為來概括性格,可說是外柔內剛。

從結果上來看,李治登基時,唐朝人口不超過四百萬戶,高句麗還不安生,朝政被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左右。

  • 且說李治當日要立武則天為後,被長孫無忌多番阻撓。

  • 之後李治提拔了李義府、許敬宗等中級官僚。

  • 這老幾位背景並不算硬,得蒙聖恩,自然以死報效李治。

  • 李治又依樣畫葫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長孫無忌當年搞鬥爭擴大化處理吳王的方式,收拾了長孫無忌。

  • 如此差不多到公元7世紀60年代,李治把舅舅按住,掌握了天子應有的權力。

  • 可是李治好容易得來的權,不想放給旁人。

  • 於是宰相任免權握在手裡——在他過世前一年,還授郭正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許多日常工作,就讓武則天去辦了。


  • 半個世紀後,他老婆武則天退位時,唐朝人口超過六百萬戶,高句麗已被拿下,長孫無忌們和李唐宗室被清得七七八八。
  • 科舉制已經成型,平民才子層出不窮。
  • 李白、王維、杜甫們的時代快要到來。
  • 且李治在位時,唐的疆域一度達到朝代最大。

明明李治使了那麼多手腕,明明坑殺了舅舅、按住了關隴,卻不沾一點兒血腥的名聲:

  • 好像壞事都是他老婆做的。

  • 李治+武則天這對完美搭檔,表現得著實不錯。

  • 武則天當然在歷史上大出風頭,但結果看來,幕後的大贏家,還是李治啊。


讀一世界


唐高宗李治是被父親李世民和妻子武則天耀眼光環遮掩的一個男人。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唐太宗的崇高標尺下進行考察。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唐高宗的政績。

歷史上的唐高宗到底窩囊不窩囊?答案是否定的。從高宗時期的歷史事實來看,他的功績和政治才能絲毫不遜色於其他任何皇帝,包括他的父親李世民。

唐高宗繼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修建。繼位第二年,即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他召集眾多地方官進京,向他們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問題發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臣下委婉地批評他經常打獵遊玩,他愉快地接受了批評。當得知百姓勞役過多,影響農業耕作時,他聽從大臣的建議,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徵發。他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轍。

唐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命令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法律。經過他的親自過問,幾個月時間就修成了著名的《唐律疏議》。這部法律彙編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唐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這一時期,唐軍滅掉了東、西兩個大敵:高句麗和西突厥,同時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囂張氣焰,換來了中日之間千年的和平。到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大唐的國土東到朝鮮、西逾蔥嶺、南至南海、北越大漠,疆域面積達到有唐一代的最高峰。

唐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比其父李世民也勝出一籌。唐太宗為追求長生,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然一直不佳,卻能夠坦然面對。單從這種對生死的科學態度來看,說他“昏聵窩囊”就很不客觀公平。

唐高宗被冠以“昏聵窩囊”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委政於皇后武則天。顯然,在古代男權社會中,此事絕難讓文武大臣及廣大老百姓們接受。那麼,唐高宗為什麼要把政事委託給武則天呢?應該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他身體狀況不佳,晚年“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患有類似今天的高血壓、青光眼之類的疾病,不得不依靠皇后處理國政;二是因為武則天政治才能極高,在很多政事處理上的觀點和唐高宗相同,很受高宗信任。三是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確實存在很深厚的夫妻感情,無論大小政事,武則天都會與唐高宗商議,直到唐高宗去世之前,他還是能牢牢地掌控政治局面。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斷定: 唐高宗李治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能夠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國家不斷髮展和繁榮,將大唐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絕對不是人們口中的“窩囊廢”。








棒槌襖襖


唐高宗李治是被低估,不是窩囊廢,他在位時,唐軍在朝鮮白江口水戰輕鬆打敗日軍,這是中日第一次戰爭,日本戰敗後對唐朝服服帖帖,派譴唐使來長安學習。唐朝又滅了百濟.高句麗.西突厥,疆域達到全盛。李治後來多病,朝政才落入皇后武則天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