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一線科普(yixiankepu)



《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2020年4月1日,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Temperate rainforests near the South Pole during peak Cretaceous warmth”的研究論文,文章的中文譯名是《白堊紀暖期南極附近的溫帶雨林》。

研究小組在距南極900公里的森林裡發現了白堊紀的土壤,對土壤裡的植物根鬚、花粉和孢子進行分析後發現,9000萬年前的世界比現在要溫暖得多,那時候的南極遍佈熱帶森林。

《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南極也有熱帶雨林

研究人員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竟然有熱帶雨林的跡象,這表明當時的氣候異常溫暖。

對此,帝國理工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Tina van de Flierdt說道,“這個擁有9000萬年曆史的森林十分罕見,但其背後的研究意義更加重大。如果數月不見陽光,仍然能夠生長出茂密的溫帶雨林,這就意味著當時的氣候異常溫暖!

《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眾所周知,白堊紀中期是恐龍的鼎盛時期,也是過去1.4億年以來最溫暖的時期,那時的熱帶地區溫度高達35攝氏度,海平面也比今天高出170米。

白堊紀的南極沒有冰

因為南極每年要經歷四個月的極夜,這就意味著,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根本沒有陽光。這片熱帶森林的存在表明,當時的平均溫度應該在12攝氏度左右,所以古時候的南極不太可能出現冰蓋

如下圖所示,在南極附近的海床以及西邊的Thwaites冰川裡,科學家們發現了南極存在熱帶森林的證據,這個過程十分偶然,因為陸地上的某塊岩心呈現出了奇怪的顏色,從而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好奇心。

《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在使用CT技術掃描岩心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密集的樹根化石樣本,該樣本保存十分完好,幾乎可以分辨出單個細胞結構。此外,樣本中含有無數的植物花粉和孢子,還包括在南極高緯度地區發現的第一批開花植物,如下圖所示。

《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白堊紀空氣CO2濃度高

為了重建這個保存完好的古代森林環境,研究小組評估了植物生活的氣候條件,並分析了樣本中的溫度和降水指標。

研究表明,在白堊紀中期(mid-Cretaceous),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水平高於預期,這可能破壞了當時的氣候模式。如下圖所示,a-c為現在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d-f為白堊紀中期的二氧化碳濃度。

《Nature》最新發現:9000萬年前的南極沒有冰,全是熱帶雨林!

對此,研究的主要作者Johann Klages博士指出,“在之前的研究中,一般的假設是白堊紀的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大約為1000ppm。但是本研究發現,白堊紀的南極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1120至1680 ppm。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導致“溫室效應”,分析表明,9000萬年前的南極平均氣溫約為12攝氏度,比今天德國的平均溫度高出大約2度。夏季的平均溫度約為19攝氏度,河流和沼澤中的水溫高達20度,就降水量而言,南極西部的降雨量和強度與今天的威爾士相似。

通過這些證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90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曾被茂密植被所覆蓋,那時候的南極並沒有冰塊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4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