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八旗兵有多少人,怎麼評價?

黑水冥王


明朝末年的八旗軍應該在10萬左右,我們所說的是滿洲八旗,並不算後來清軍入關後創建的漢軍八旗。

如何評價八旗軍呢,小編在這裡給大家簡單評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1.兵精將廣

當時的滿族生活的地方在遼東,天寒地凍的,要想生存就必須打獵,不管是成年男子還是未成年的男孩都必須做到全民皆兵,所以當時的後金生活作風是比較彪悍的。後來努爾哈赤舉起了反抗明朝的大旗,並建立了後金,周圍隨之慕名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有能力的將領也是很多的。

2.結構組織強

八旗軍的建立其實是當時的努爾哈赤參照了不同部隊的制度創造出來的,拿明朝來說,八旗制度借鑑了明軍的衛所制度,把同家族有血緣關係的不分在一個部隊,都給打散出去,這樣做極大的提高了八旗軍的戰鬥力。

3.優秀的領導者

努爾哈赤做為八旗軍的創建者,目光確實放的很長遠,在組建八旗軍的時候必須要做到軍紀嚴格,遵守命令,大大的提高的八旗軍的組織性。不好高騖遠,首要目標就是遼東地區以及周邊地區,所以說八旗軍的戰鬥力跟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總的來說,八旗軍的戰鬥力在當時明末清初的時候確實很強,佔據遼東,入關之戰都是八旗軍打下來的。可能跟當時明朝軍隊的戰鬥力也有關係吧,朝堂腐敗,軍隊戰鬥力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入關之後,這些八旗子弟也就慢慢墮落了,以至於平三藩的時候靠的都是漢軍八旗平定的三藩之亂,所以說軍隊的戰鬥力跟領導者和國家的發展都是有很大關係的。


小空話歷史


按照早期八旗的編制:300X5X5,每旗共計7500人。八旗就應該是六萬人嗎?

實際上不是的。以上為筆者自行猜測,八旗早期的編制想法是每旗7500人,這7500人當然都是可以作戰的男丁。作戰就要有死亡傷殘,部隊損失了人數,有成丁的兒子可以頂替。但是不一定每人都生男孩吧,生女孩的就頂替不了名額,或者兒子沒長大的也頂替不了。所以7500人的名額應該隨著戰事的進展不能滿編,所以八旗的人數出現了人數不一致,有多有少的現象。

早期的後金軍隊隸屬體制,有著濃厚的遊牧民族特色。雖然名義上八旗都是後金軍隊,但實際八個旗都有各自的旗主,旗下的軍隊類似旗主的部曲。努爾哈赤老年時,八旗旗主逐漸開始形成各自的山頭勢力,為爭奪權力紛紛站隊,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孩子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各領一旗,形成較強的勢力,與皇太極、代善等人進行政治角逐。

為防止貴族作亂,後世清帝從八旗軍隊中不斷抽調人馬,單獨編制,組建皇帝直屬軍隊,拱衛朝廷,形成了前鋒營、護軍營、火器營、健銳營等軍隊編制。這些軍隊和原屬旗的關係是:軍人的戶籍仍在原旗,編制上脫離原旗,隸屬新部隊管理。比如,前鋒營某印務筆貼式張某小,旗籍是鑲紅旗滿洲,工作在前鋒營做文案。他的同事有的是白旗,有的藍旗,都是各旗抽調的。這些直屬軍隊稱為兵衛。而上三旗抽調的親貴子弟進宮做侍衛,稱為郎衛。

八旗兵力,每代都有增減,一直到光緒、宣統年間,八旗本旗軍隊和直屬各營的人數如下:

鑲黃旗:鑲黃旗滿洲4630人,鑲黃旗蒙古1363人,鑲黃旗漢軍3332人,鑲黃旗包衣2688人,共計12013人。

正黃旗:正黃旗滿洲4912人,正黃旗蒙古1171人,正黃旗漢軍3260人,正黃旗包衣2831人,共計12174人。

正白旗:正白旗滿洲4488人,正白旗蒙古1378人,正白旗漢軍3268人,正白旗包衣2958人,共計12092人。

以上為上三旗,皇上隨身的,能入宮的大內侍衛均出自上三旗。

正紅旗:正紅旗滿洲3895人,正紅旗蒙古1050人,正紅旗漢軍2232人,正紅旗包衣1367人,共計8544人。

鑲白旗:鑲白旗滿洲4397人,鑲白旗蒙古1118人,鑲白旗漢軍2424人,鑲白旗包衣1916人,共計9855人。

鑲紅旗:鑲紅旗滿洲4577人,鑲紅旗蒙古1045人,鑲紅旗漢軍2342人,鑲紅旗包衣1818人,共計9782人。

正藍旗:正藍旗滿洲4433人,正藍旗蒙古1448人,正藍旗漢軍2362人,正藍旗包衣2704人,共計10947人。

鑲藍旗:鑲藍旗滿洲4690人,鑲藍旗蒙古1198人,鑲藍旗漢軍2376人,鑲藍旗包衣2935人,共計11199人。

以上稱為下五旗。下五旗出身的人,如果有功,可以恩賜“抬旗”,從下五旗抬到上三旗。

以上八旗本旗的軍隊大約共計86606人。




平生壹本書


明末時期滿清全族老少加起來至多不超過五十萬,就算加上深山中的野女真也不會超過七十萬,算上蒙古也就是幾百萬人口,算上十三歲以上的青少年全族可用青壯不會超過三十萬。

還有,不要受影視作品干擾,早期八旗兵攻城採取的戰術是盾車接近,白甲精銳弓箭手,以及漢軍虎蹲炮手壓制城牆明兵八旗重步先登以雲梯或填壕登城,完全碾壓潰不成軍的對手,這招老奴屢試不爽什麼騎兵衝到城下,對著城牆狂砍,白白被城上箭射,都是臆想。面對中原高大的城牆無有效手段的,那只是兩千年前生產力極端落後的匈奴人。幾百年前的蒙古人,戰術的進步,是用更先進的襄陽炮,投石機摧毀宋的城池。幾百年後的入關的清軍,直接就用大炮轟城牆,城牆對於明軍來說一點也不保險


胡亂看一點東西


從一個數字就能知道八旗軍多強了。

順治年統計八旗人數,其中作為八旗軍主力的——滿洲八旗人數為“58000人”

5萬多人就能擊敗明朝百萬軍隊,打下一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上億的大國。

當然另外還有“漢軍八旗”、“蒙古八旗”,但是數量都被嚴格限制,規模不會超過滿洲八旗。入關後其他的漢奸軍隊另外編成“綠營”

其一,他們的建軍思想。努爾哈赤學習明軍精銳的做法嚴肅軍令,從而大大提高後金軍的組織程度。並在明朝暫避鋒芒、整訓軍隊的時候將視野放在對遼東軍事環境的適應能力上,然後拿出有力戰績,進而以此為基礎擴充和編練軍隊。

其二,他們的組織結構。努爾哈赤創造的八旗制度,它是一套將建州政權不同部族統合到同一戰爭機器下的軍事制度,這套制度有一個獨特性,它借鑑了明軍的衛所體系,從構成建州政權的各個地域的宗族將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成員打散,重新按照軍隊的作戰單位編組,從而使得極大地提高了軍隊的動員和組織能力。

通過八旗這一組織形式,建州各部也得到真正統一起來,使不同區域和部族的成員建立起了對整個建州政權的忠誠,同時避免了除愛新覺羅外的其他家族在某支軍隊中影響力過於膨脹以致尾大不掉的問題。其三,他們與其他地區不同的軍事地理環境。綜合上述,可以得出八旗之所以戰鬥力強,是因為他們的組織架構基本和他們的建軍思想,並且努爾哈赤主要是將目光放在建軍上。

當時就是靠這支軍隊與明朝抗衡的。

與明朝最厲害的軍隊——關寧鐵騎不相上下。

1644清軍入關,也是主要依靠這支軍隊與明朝的殘餘力量抗衡的。


一夢為


滿州八旗軍主力人數為“60000人”每一旗人數為“7500人”。

明清戰爭中滿清八旗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從部隊的兩個因素看:

一是單兵能力:八旗軍的滿八旗和蒙八旗的士兵都是從小練習騎射,而且從不斷的內鬥中統一起來,彪悍程度可想而知。而漢八旗又是八旗軍裝備火器的的重裝部隊,而且孔有德等部在叛變明朝前就是裝備先進的精銳部隊,戰鬥力比普通明軍強。

二是將領能力,“人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八旗軍的幾個旗主有莽古爾泰、濟爾哈朗、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這些人,再加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所以明清戰爭中八旗軍是不缺將才的。

再看明朝,單兵能力不用講,實話實說中原從小種地的軍人怎麼也沒有關外從小騎馬的軍人的身體素質強。在袁崇煥督師遼東時期,認為遼東經過多年戰爭,民風比較剽悍,所以堅持以遼守遼,以遼東子弟編練一支部隊,就是後來的“關寧鐵騎”,這支軍隊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和京城保衛戰的勝利,挽回了大明帝國軍隊屢戰屢敗的頹勢。但是我們知道野戰最能體現一支部隊的戰鬥力,這就是為什麼解放戰爭時,解放軍早期都以野戰軍命名。而明軍這些勝利不是固城堅守,就是背城而戰,因為袁崇煥在儘量避免與八旗軍野戰,他擔心在野戰中關寧軍不是八旗軍的對手,袁崇煥手下大將趙率教的4000關寧鐵騎入京勤王時在野外就與阿濟格的八旗軍相遇,結果全軍覆沒,這就證明袁崇煥的擔憂是對的。 至於農民的起義軍就更不用講了,就是一群沒有根據地的流寇和沒飯吃的饑民,1636年明將孫傳庭和洪承疇聯軍擊敗農民軍主力,闖王高迎祥被斬了,李自成逃了,張獻忠降了,海內幾乎平定。再看將領,明軍在遼東戰場的將領大多不是酒囊飯袋、就是赳赳武夫,直到袁崇煥督師遼東還不錯,能守住,但是想“五年平遼”很難。

再看看戰爭表現。在整個明清戰爭,明軍輸多贏少這是公認的,在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袁督師雖然打贏了八旗軍,但是根本沒有給清軍很大的殺傷,因為八旗軍在入關時都不足20萬,如果明軍能給八旗軍造成大的殺傷,滿清就根本成不了氣候,畢竟人口在那擺著呢。但是八旗軍多年的征討卻給明朝帶來很大的傷害。明朝為打贏滿清,加派了“三餉”,而三餉是導致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之

一。而且明朝的精銳部隊也是被八旗軍消滅的,這點很多人粉明的人可能不樂意聽,但是請看看,1636年孫傳庭和洪承疇基本平定了農民軍,1639年明廷就調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13萬出關與清軍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松錦之戰”。明軍這13萬人馬不僅包括遼東的精銳“關寧鐵騎”,而且是明朝九鎮抽出來的,參與鎮壓農民軍的精銳之師,結果松錦之戰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主帥洪承疇被俘,《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以前的戰役包括薩爾滸,明朝都輸的起,因為泱泱大國,有的是國力打,但是松錦之戰不同,明朝的此時已經很虛弱,而且把帝國的精銳都投入進去,根本輸不起。明朝遺民、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就評價“松錦之戰”說“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此戰一輸,中原的農民軍又趁機死灰復燃,而明朝卻無力鎮壓了,最終導致滅亡。很多人說,滿清入關是借了農民軍的光,但是想一想農民軍是不是也借了滿清的光呢,不然九鎮精銳若在,李自成根本進不去北京。

還有火器,明朝的火器運用很普及,但是隻說兩點,一是一分鐘只能開幾槍的鳥銃和一分鐘能射十幾支箭的弓到底誰更好使。二是至於火炮,不誇張的說“明清戰爭”到了中後期,明軍有的東西,八旗軍也都基本不缺了。

所以綜合來講,那時八旗的總體戰鬥力應該很強的,最起碼強於同期明軍和農民軍,有人根據八旗後期的沒落和無能,就說他們以前就衰是沒有根據的,在畢竟和平環境裡從來沒有一支長盛不衰的軍隊。


娛樂青檸慡


滿文老檔記載後金有十萬人,薩爾滸之戰結束之後楊鎬稱後金約有十萬人,抱怨明軍數量太少,八旗除了旗丁之外還有大量護軍,比如努爾哈赤的正黃旗有一萬多護軍,己巳之變中皇太極在廣渠門進攻袁崇煥,其中有兩千白旗護軍參加戰鬥。


大話壺


滿清的軍隊建制極簡單。

五五制,以“牛錄”為行軍戰鬥基本單位,有戰士三百人,頭領稱為額真。

五牛錄一甲喇,五甲喇一固山,頭領也都叫額真。固山額真,也就是八旗的旗主。

所以理論上說,一旗就是二十五個牛錄七千五百戰士。滿清八旗,就是六萬整士兵。

但實際上,各個牛錄之間有強弱之分。多的不止三百,少的可能略不足。戰士擁有的財產奴隸數量也不一樣,能跟隨戰士出征的人數也不同。若哪個旗主犯錯,努爾哈赤皇太極要懲罰,辦法就是直接拿走它幾個牛錄。所以八旗之間也有強弱之別,在於它所擁有的牛錄數量。

不過這個粗放簡單建制下的八旗士兵,應是當時整個歐亞大陸的最強軍隊之一,也許沒有之一。

努爾哈赤的戰術素養,多師自於李成梁部隊,然後配合女真人固有的吃苦耐寒強健體質,冰天雪地練就的射獵捕殺的技巧,當他一統女真各部,建立起八旗制度時,這隻軍隊已經是極其強悍的戰力。

但只是努爾哈赤一代還成不了事,繼位的皇太極是一個很好的繼往開來者,他發揚光大了八旗制度,建立了國體,尤其是擊潰蒙古,理順滿蒙關係,組建蒙八旗,籠絡漢人,吸收漢官,建立漢八旗,提高鐵匠工藝準備鐵炮,肅清皮島,征服朝鮮,在戰略上完成了對明軍的攻擊態勢。為入關做好了充足準備。

雖然皇太極統治時間不長,但經過他執政期間數次入關搶掠,滿清建立了攻擊中原的基本路徑和信心,力量不斷壯大。

最後入關前,三部軍隊不到二十萬是肯定的,個人估計實際應在十四至十五萬左右,其中滿清戰士八萬至九萬,蒙八旗三萬以上,漢八旗接近三萬。

數量雖不多,但這些人都是久經戰事與劫掠的精銳戰士,如果計算揹他們後的奴僕後勤,多一倍也不止。戰騎甲冑武器充足,是非常強悍的武裝。

這些強盜枕戈待旦,隨時等待著機會。結果真的等來了李自成,反了吳三桂,一個天大的餡餅砸下來。而“為崇禎報仇”這個口號,推測大概是漢官的主意吧。果然是高明!

答自劉羽舟和蕭銘珏


劉羽舟和蕭銘珏


明末八旗兵共12萬人,其中漢人士兵2.6萬,蒙古士兵2.6萬,滿族士兵7萬人。為什麼會滅掉大明王朝呢?一是大明王朝軍隊數量雖有百萬,但是軍隊分散,明朝制度腐朽,軍隊管理,給養及戰鬥力弱。二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給明王朝重重一擊,八旗入關時,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也吊死在煤山上,明王朝大部分的軍隊被李自成牽制和消滅。三是八旗兵戰鬥力強,以地面軍隊和騎隊為主,在與明王朝軍隊戰鬥時,招降了大量投降士兵,如定都北京後,短短一年內就招降了四十萬明朝軍隊。四是明朝後期,萬曆年間,進行了萬曆三大徵,窮兵黷武,國庫虛空,在援助朝鮮戰場上,遼東部隊為主力,遼東部隊無法有效防範八旗軍。在與後金的戰鬥中,薩爾滸之戰明朝軍隊大敗,被趕出滿洲,失去壓制女真人強大的機會。五是明軍將領吳三桂為紅顏一怒被李自成逼反,引清軍入關,幫助滅了農民起義軍,為八旗兵掃除最大障礙。六是江南建立的南明王朝,其實國力,戰鬥力,抵抗意識,官員的愛國反抗意識都很弱,在強大八旗兵面前不堪一擊。明朝並非亡於清軍,而是亡於天時地利人和,亡於天災和內亂。


周氏雜說


八旗兵有58000人,實力相當強,而且都是鐵騎戰車裝備,八旗兵對別的軍隊,就是騎兵對步兵,這種實力差距是相當大的。

後期的八旗兵變得不堪一擊。原因有這些:

軍隊內部腐敗,管教無能。

吸食鴉片。毒品讓八旗兵喪失戰鬥力。

八旗子弟享受生活,貪生怕死。


筆筆一筆呀


明末是多末,八旗兵就是明末出現的,開始只有倆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