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菌核病應該如何防治?

瑤惞鄉妹


西瓜菌核病發病適溫在15~20℃的範圍,相對溼度要達到85%以上容易發生。目前來說,在棚室內種植,低溫潮溼,或者出現連雨天氣有利於這種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在我們種植過程中,那種連年種植瓜類、茄果類、十字花科蔬菜的田裡,以及排水不好或者偏施氮肥的條件下,西瓜發生菌核病發病比較突出。預防這種病害,咱們先從西瓜發生菌核病的特徵開始認識,然後根據發病條件,找出防治辦法,採取合適的防治措施。

症狀診斷:很多見過這種病害的人清楚,這種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的莖蔓,葉片和瓜。如果防控不力,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在發病初期,莖基部染病後,開始出現水浸狀斑,然後擴展成淡褐色,造成莖基部軟腐或者縱裂,溼度大時病部表面就會出現白色絮狀菌絲體。葉片被病菌侵染時,葉面上會出現灰色至褐色溼腐狀大斑,溼度大時,病斑上會出現絮狀白黴,最終病菌導致葉片腐爛掉。西瓜被侵染此病菌,通常從幼果的花蒂處出現水浸狀病斑,擴大以後呈溼腐現象,果面會密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後期發病部位會出現老鼠糞狀菌核。當西瓜的莖蔓、葉片和果實出現這些病變特徵的時候,就可以診斷出西瓜被侵染了菌核病。

預防措施:預防西瓜菌核病,就要創造利於西瓜生長,而不利於菌核病發生流行的條件。比如說春季棚室種植西瓜,我們種植戶應當把棚室溫度維持在30℃左右,溼度控制在60%左右。那麼,就可以有效抑制菌核病的發生。再者,西瓜不宜重茬種植,重茬種植,土壤中會有更多的病蟲害基數,如果防控不當,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所以有條件的種植戶,應根據西瓜喜歡的生長環境,合理輪作,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少施用氮肥,多施用優質的有機肥,提高西瓜植株的抗逆性,減少菌核病的發生。

防治建議:當診斷西瓜發生了菌核病,在發病初期,選用20%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1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或者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藥液,每隔一個禮拜噴施一次,連續防治3~4次。噴灑藥物時,應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進行,以免發生藥害的問題。如果在連續陰雨天發生了菌核病,可以選用45%百菌清煙劑,或者15%腐黴利煙劑,每畝250克,根據說明書施用,在傍晚閉棚均勻布點燻蒸棚室。根據西瓜發生菌核病的嚴重程度,每6天左右燻蒸一次,連續用藥2~3次。

在實際西瓜種植中,根據西瓜菌核病的發病條件,根據自己的種植環境,加強管理,只要做好對應的預防措施,創造有利於西瓜生長,而不利於菌核病發生的環境,西瓜就很少發生菌核病,還節約了防治成本,增加了種植效益,何樂而不為呢?


冀豫耕耘


西瓜菌核病由真菌中的核盤菌侵染引起,該病菌危害西瓜等31科171種植物。無論是保護地西瓜還是露地西瓜,都可能會受到核盤菌的侵染危害,造成減產損失。西瓜菌核病以保護地栽培的西瓜易發。

西瓜菌核病的危害與識別

危害西瓜的核盤菌在西瓜的整個生育期內都可以對西瓜植株侵染,並引起發病。核盤菌侵染西瓜後,主要危害西瓜植株的莖葉和果實。

西瓜植株發病。多在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後,使西瓜植株的病莖變為淡褐色,並軟腐。染病西瓜病部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和黑色菌核,植株病部表皮出現縱裂,導致植株乾枯。病株莖部縱裂後,木質部不表現腐敗,同時植株暫時也不會表現萎蔫。此外,剖檢西瓜病莖,莖中也沒有菌核形成。

葉片和葉柄發病。感病部位出現水漬狀腐爛,發病部位也會同時長出菌絲和菌核。

果實發病。多數會從西瓜果實頂端的殘花處開始出現症狀,主要呈現為水漬狀腐爛性擴展,病健部位的界限不明顯。病害發展到後期,整個西瓜果實會變成溼腐或腐爛,腐爛部位的腐爛果面上會長出白色菌絲和黑色菌核,菌核形似鼠糞狀。

西瓜菌核病的傳播方式和發病條件

核盤菌以菌核的形式在西瓜植株的病殘體和栽培併發生過菌核病的前茬西瓜田的土壤中越冬,在適宜的條件下菌核萌發出土,形成子囊盤。成熟後的核盤菌子囊盤會釋放出病菌的子囊孢子,釋放後的子囊孢子藉助氣流進行傳播和侵染。

田間低溫高溼是西瓜菌核病發生的有利條件。核盤菌菌核萌發的適宜溫度是15℃左右,子囊孢子的萌發適溫為5——10℃,其菌絲的生長適溫是20℃左右。田間空氣相對溼度85%以上,有利於核盤菌的子囊孢子萌發和萌發後的菌絲生長。每年北方的4——5月和9——11月,南方每年的2——3月和11——12月,為西瓜菌核病的兩個不同發病高峰期。棚室西瓜一般早春陰雨天氣較多、氣溫偏低,同時田間西瓜定植密度較大,通風透光不良,不易散溼的瓜田,容易發生菌核病,或者是發病重。

西瓜菌核病的規避與防治方法

通過種子處理規避西瓜菌核病。西瓜種子直播或播種育苗前,使用10%鹽水漂洗並淘汰菌核,之後用50℃溫水浸種10——15分鐘,殺死可能殘存的菌核後,再進行催芽播種。

採用栽培措施規避西瓜菌核病。前茬西瓜收穫後,注意清除病殘體,日常管理上隨時摘除病葉、病果,並帶出田間予以深埋。對前茬西瓜發生菌核病的地塊,重新栽培前深翻土壤,隨後通過灌水並密閉棚室的方式,促使土壤中殘存的菌核腐爛或死亡。西瓜直播或定植時,採用地膜覆蓋的方式,用地膜覆蓋整個西瓜畦面,阻止核盤菌的子囊盤出土,防止子囊孢子飛散。棚室栽培的西瓜,在日常管理上注意降低棚室溼度,預防棚室溫度偏低而溼度過大。

採用藥劑防治西瓜菌核病。西瓜菌核病發生後,可選用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西瓜菌核病應該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西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合理輪作,科學施肥。輪作能夠很好的減少*壤病原菌基數,一般種植戶會選擇與禾本科作物3-5以上輪作,但是西瓜不能與葫蘆科、豆科作物輪作,另外在田間施肥的時候,應該施以腐熟的農家肥,避免帶入肥料中的病原菌,還可以調節*壤的酸鹼度,偏酸性的*壤需要添加石灰,改善酸性環境,避免給病原菌留下生長髮育的*壤環境,肥料中的氮肥含量不宜過多,這樣會造成西瓜莖葉徒長,影響產量,整地施肥可以添加*壤添加劑,比如蝦殼粉、矽酸爐渣、碳酸鈣等,可以很好的抑制西瓜菌核病的發生。

2、清潔田園,高壟定植。為了避免田間的病原菌過多,所以就需要定期的清理田間的殘枝敗葉雜草,如果在田間發現病株後,就要及時拔出,燒燬,避免感染其他的正常植株,有時間還可以考慮定期摘除老葉、卷鬚,實行高壟種植,這樣能夠讓田間積水更易排除,減少病害發生。

3、種子除菌,土壤消毒。為了防止種子帶菌,在播種前,需要用鹽水漂洗,還可以用56℃熱水燙種,消除種子中的病菌隱患,然後浸種催芽播種,在定植的時候,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衝拌細乾土,撒施在土壤中,能夠起到消毒的作用。

4、提溫降溼,藥劑燻煙。種子的西瓜棚,需要種植戶做好通風降溫措施,相對溼度保持在65%以下就行,一般建議種植戶下午放風排溼,遇到連續陰雨天氣,就要注意及時清除爛花、爛葉、爛蔓,並使用45%百菌清煙劑燻煙防治,發病期間一般每個星期燻一次。

5、發現病情,及時藥防。如果在田間發現了病情,就需要注意將病情控制在發病初期,經常使用的防治藥劑有: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農利靈1000~12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溼性粉劑1000 倍液,25%咪鮮胺乳油1000 倍液進行防治,這些藥劑需要輪換使用,每隔5-7天噴霧一次,連續噴霧3-4次即可,切記高溫不能噴藥,避免農藥中毒。


瑤惞鄉妹


西瓜菌核病的農業防治方法為:摘除病、黃、老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降低棚內溼度,以抑制傳病和流行;應多施基肥,增施磷鉀肥,防止植株徒長和增強抗病力等,陰雨天要避免澆水,前期少澆水等均有一定防效。


唯一19400226


西瓜菌核病

菌核病在塑料大棚、溫室和露地栽培均可發病,但以塑料大棚和溫室發生較為嚴重。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侵染,主要為害莖蔓和果實。[1]

中文名

西瓜菌核病

病原中文名

核盤菌屬核盤菌

主要危害作物

西瓜

主要為害部位

莖、果實

快速

導航

病 原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識別

葉、葉柄、幼果染病,初呈水漬狀,後軟腐,其上長出大量白色菌絲,漸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莖蔓受害,初期在主側枝或莖部呈水浸狀褐斑。高溼條件下,長出白色菌絲。莖髓部遭受破壞,腐爛中空或縱裂乾枯。果實染病多在殘花部,先呈水浸狀腐爛,長出白色菌絲,後逐漸擴大呈淡褐色,纏繞成黑色菌核。[1]

西瓜菌核病

果實發病多在臍部,受害部位初呈褐色、水浸狀軟腐,病斑不斷向果柄擴展,病部產生棉絮狀菌絲體,果實腐爛,最後在病部產生菌核。葉柄受害與莖蔓相同。花器受害時呈水浸狀腐爛,卷鬚受害初為水浸狀,後乾枯死亡。

病 原

病原物為核盤菌屬核盤菌 Sclerotin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菌核長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大小2-7毫米×1-3毫米。菌核萌發時產生子囊盤。子囊盤初為肉色杯狀,展開後呈盤狀或扁平狀。子囊盤直徑2.0-7.5毫米,黃褐色,有柄。子囊棒狀,無色,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側絲絲狀。病菌寄主範圍廣泛,除西瓜外,還為害31科171種植物。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間越冬或越夏。越冬或越夏後的菌核,遇雨或澆水即萌發,1年中有2個萌發時期,北方地區為4~5月和9~10月,南方地區為2~3月和11~12月。菌核萌發後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後,稍受震動即行噴出,有如煙霧,肉眼可見。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特別是在大風中可作遠距離傳播,也可通過地面流水傳播。子囊孢子對老葉和花瓣的侵染力強,在侵染這些組織後,才能獲得更強的侵染力,再侵染健葉和莖部。田間發病後,病部外表形成白色的菌絲體,通過植株間的接觸進行再侵染,特別是植株中、下部衰老葉上的菌絲體,是後期病害的主要來源。發病後期,在病部上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1]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水旱輪作。沿海地區春大棚西瓜6月底清田後接茬栽插水稻,菌核在水中1個月就會腐爛。[2]

(2)種子消毒。用50℃溫水浸種10~15分鐘可殺死菌核。[2]

(3)覆膜抑菌。定植前畦面全部覆蓋地膜,可以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減少菌源。[2]

(4)調溫控溼。推廣應用膜下軟管滴灌技術,既節約用水又降低棚內溼度。早春晴天上午以悶棚為主,讓棚頂水珠霧化,中午及時通風散溼,夜晚注意覆蓋保溫,減少葉片結露。[2]

藥劑防治

生物防治:將《黴止》按300倍液稀釋,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霧,每5—7天噴藥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病情嚴重時,按《奧-力-克黴止》7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3天噴施一次,連用2次即可控制病情



章丘玲姐


1 菌核病在塑料大棚、溫室和露地栽培均可發病,但以塑料大棚和溫室發生較為嚴重。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侵染,主要為害莖蔓和果實。

2

發病規律

西瓜莖蔓、葉柄、卷鬚、花、果實均可受害。莖蔓受害,初為水浸狀斑點,後變為淺褐色至褐色,當病斑環繞莖蔓1周以後,受害部位以上莖蔓和葉片失水萎蔫,最後枯死。溼度大時,病部變軟,表面長出白色絮狀黴層,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後期病部產生鼠糞狀黑色菌核。

3

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也可在寄主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釋放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為害西瓜幼苗和棚室內的西瓜植株,個別低溫多雨年份,露地西瓜早期也可受害。此外,若帶菌肥料和殘留於土壤中的病殘體接觸西瓜莖蔓基部,也可引起發病。果實受害,大多是因花器受侵染以後,向蒂部擴展蔓延引起。菌核不需休眠即可萌發,故棚室西瓜可週年受害。高溫高溼,地勢低窪,土質粘重,排水不良,植株過密,通風透光不良,偏施氮肥等,可加重病害發生。西瓜連作或種在菜茬上,發病也重。

4

防治方案

(1)農業防治

   ①輪作 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或水旱輪作,南方瓜區利用晚稻後茬種植西瓜。

   ②施用淨肥 棚室或大田施用腐熟有機肥,避免帶有病殘體和菌核的未腐熟的有機肥進入瓜 田。

  ③育苗床土消毒 用70%敵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每升含75%土菌消可溼性粉劑700毫克的藥 液,每平方米床面澆灌4-5千克消毒,

  ④苗床管理 注意保溫和通風換氣,提高植株抗病力。

(2)藥劑防治

①將《黴止》按300倍液稀釋,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霧,每5—7天噴藥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病情嚴重時,按《奧-力-克黴止》7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3天噴施一次,連用2次即可控制病情。




小耿在湖州


①農業防治:與水生植物輪作或夏天灌水浸泡病田15天,收穫後深翻土壤,並配方施肥②用10%鹽水漂選種子,並用50℃溫水浸種③40%五氯硝基苯1千克,對細土20千克,均勻耙入1畝土壤中④生態防治:嚴格控水,適當延長灌水間隔⑤保護地選用防紫外線塑料膜和10%速克靈;或45%百菌清250克/畝煙燻一夜,3~4次,間隔8~10天;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1000倍液,50%百菌清,50%農利靈1000倍液,20%甲基立枯靈1000倍液等,全株噴灑或抹於莖病患處,3~4次,間隔8~9天


陝西小周


一、西瓜絲核菌立枯病症狀及危害

西瓜絲核菌立枯病在苗期發病,子葉凋萎,莖部生有黃褐色水漬狀凹陷斑,有的擴展至環莖一週,呈縊縮狀,病株矮小,座果少。

二、西瓜絲核菌立枯病傳播途徑

西瓜絲核菌立枯病的病原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種植甜瓜後,甜瓜果實與土壤接觸,遇有澆水或降雨,即可引起發病。

三、西瓜絲核菌立枯病發病原因

西瓜絲核菌立枯病一般在久旱後突然遇雨,植株特別容易發病。

四、西瓜絲核菌立枯病預防措施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選用抗病西瓜品種。

3、加強苗床管理,科學放風,防止苗床或育苗盤高溫高溼條件出現。

五、西瓜絲核菌立枯病防治農藥

1、用西瓜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拌種。

2、用40%拌種雙粉劑,苗床施藥8克/平米。在立枯病單發區,單用拌種靈防效不高,須混入等量福美雙方可奏效。

3、在發病初期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井岡黴素水劑1500倍液,或10%惡黴靈水懸劑300倍液,或15%惡黴靈水劑450倍液,或2.2%霜黴威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廣西老男人


①農業防治:與水生植物輪作或夏天灌水浸泡病田15天,收穫後深翻土壤,並配方施肥②用10%鹽水漂選種子,並用50℃溫水浸種③40%五氯硝基苯1千克,對細土20千克,均勻耙入1畝土壤中④生態防治:嚴格控水,適當延長灌水間隔⑤保護地選用防紫外線塑料膜和10%速克靈;或45%百菌清250克/畝煙燻一夜,3~4次,間隔8~10天;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1000倍液,50%百菌清,50%農利靈1000倍液,20%甲基立枯靈1000倍液等,全株噴灑或抹於莖病患處,3~4次,間隔8~9天


凌亂De鈊情


早期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