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女作家黎戈描寫她的幼女皮洗澡時這樣寫:“給皮洗澡,用了新買的沐浴露,澡盆裡的皮大人,聞了下自己:‘真的很香哎!’ —現在,這些小事總會掀起我微量的喜悅,可是又細碎到不值一提。突然在想,這也是愛情,就是一日比一日更深地,愛上這平淡的流年。”讀來不禁莞爾。

想起我家小兒幼時的可愛與調皮。四歲生日一過,我們說,你長大了,應該獨自一個人睡覺啦。他想了想,點了點頭,又歪著頭瞪大眼睛提出一個條件:可不可以每週和你們睡一次?看著他祈求的眼神,我們答應週末可以有一次。那幾個月,小兒常常在我跟前掰著手指頭數日子,他在急切地盼望著週末的到來。那種表情尤如蜜汁,每一次都惹我嫣然一笑。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小兒和我們一起睡,我們建議他睡在靠牆的最裡邊,但他堅決不同意。一到睡覺的時間,便如小魚般一咕嚕鑽進了我們中間的被窩,然後伸出瘦小的手臂,左右各摟一個大人,快樂洋溢在他的臉上,也洋溢在我們臉上。他就是一隻快樂的小鳥,在我們耳邊嘰嘰喳喳,將小屋裡的空氣攪動得熱氣騰騰。窗外靜謐安詳,如水的月光透過窗紗灑進小屋。他擺弄著他的奧特曼玩具,一會兒給我們唱兒歌,一會兒又講述著他編撰的大力水手故事。微風習習,空氣裡有一種溫暖的甜波在流淌。

小傢伙小時,陪他一起背古詩。一天,背完古詩的他,抬頭看見了窗外的小鳥,忽然詩興大發,拿起稚拙的筆,在紙上寫下:“太陽高高的,天空遠遠的,樹葉綠綠的,我站在窗邊,一隻小鳥飛啊飛。”詩意淺淺,童趣盎然。欣然閱過,我悄悄地把“傑作”收藏起來。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位天使。天使帶著七彩的夢想,帶著飛翔的翅膀,在生命的天空中,舒展著單純與美好。

朋友清愛,女兒初中住校,每個週末回家,一吃上她做的飯,定會大聲驚歎:“哎呀,我又吃上媽媽牌愛心餐了,真香啊!”週末晚上,女兒一定要和她睡一個被窩。摟著女兒,摸著她光潔如玉的肌膚,看著她憨憨的睡相,她覺得身邊睡著一位天使。女兒說,待她長大賺錢了,要買親子裝,和媽媽一起穿。這讓朋友深深領悟,陪伴女兒一路成長,不是付出,而是豐厚的愛的收穫。由此,她不再懼怕歲月老去,反而感恩生活賜予這樣美妙甜蜜的時光。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燈下兩人分好零食,各據一處看書,看到好玩處,就隔空喊話,讀給對方聽,笑聲擲在空氣裡。好吧,我的幸福,就是這麼微不足道的、舌尖面積的小甜蜜。”這是黎戈筆下她與女兒在一起的時光。

其實,平凡生命裡的快樂,不就是由那些舌尖上的小甜蜜,一點點累積起來的嗎?只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蹟,他們是上天派給人間的天使,天使自帶神光,如小鳥般吟唱自然,潑灑歡喜,愉悅美好著我們的日子。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小鳥睡在我身旁---趣言摘錄

---母親和孩子,都不是天生的。我們都花了很多時間,才適應了對方的存在,消解了陌生感,在最原始的生理關係上,衍生出依賴、排斥和愛。

---我在你身上,認出了自己的靦腆、羞澀、要強、執著,也知道,這種內裡的倔強與表面淡然摺合成的古怪,會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給你帶來多少誤會和傷害。

---你在我腹內成長,可是你又不完全屬於我,你有自己豐富廣袤的內心世界,像雨前的大海一樣飽含氤氳詩意,也像雨後的草原一樣植被蓬勃。

---孩子,因為你,我突然發現愛的秘密:原來,當你越來越屬於自己,貌似越來越遠離我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親近;而我如果試圖控制、管理、強迫你活在我的評分和教學體系內,只會讓眼前的你,在心裡拔腿狂奔而去,離我萬里。。。。。那扇能關上的自我之門,不是愛的阻隔,而是通道。愛與自由的雙重給予,不是真諦;否則,愛,不過是剪羽和修舌的馴化,是個精緻的牢籠,是個比仇恨更難坐穿的牢底。

---保護是父母慣常的動作,而父母往往忘記了更重要的:我要它飛---我希望你能飛,飛上雲宵,飛出我的眼界,看到那更大更廣闊的世界,不枉這一場紅塵來往。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養了孩子,才知道什麼是天使,每一個平庸的瞬間、物事,都給他的小手點石成金,閃閃發光。她的眼睫毛上,好像都棲著神的光。

---愛情給我的最大震撼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如何能夠建立最深的信任和認同,而孩子讓我吃驚的是,他們或許天真,卻不矇昧,他們真的可以品嚐你的靈魂。

獸類辨識同類和交際,往往依賴氣味和身體語言,而鳴禽是靠叫聲。

---雨過天晴,春山如笑,嵐光照亮山巒。群鳥的叫聲,明顯比雨中更歡樂,都能聽出它們呼朋喚友的亢奮。“全面去愛,讓身心的興奮,發出清芬。”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養孩子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是:對方是獨立的價值個體,在愛之中,一定要包含尊重、尊重她的個人意志、審美、執行力,不能把對方強納於自己的評價體系。不能把對方作為自己的一個教學平臺,滔滔不絕地演講自己的大道理,獲取教學快感。

---我們三個人,圍坐在小飯桌邊:外婆在灶臺邊炸雞翅,我喝咖啡看書,皮把黃油切開,塗饅頭。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看時光靜靜流逝,而內心的溫暖喜悅、滿足安寧,難以言說。這是我們至為幸福的下午茶時光。

---網上有名人給家長配成套的書單,這個做法我不是很贊同,每個孩子的閱讀譜系都不一樣,必須在長期的探索和磨合中,才能一點點地形成。互動的過程比書本身更重要。

---關於讀書,拿到《雜草記》《葉問》之類的格物草木書,我們會帶著上山看植物,共識草木魚蟲之名。我們是最好的書友,孩子會拓展我的眼界。

---皮長大後,無論是做丁克、未婚還是拉拉,我也會尊重她選擇的生活方式,這是我懷孕之際,就給自己定下的一個準則:不能以愛之名,越界干預他人的生活,而一個自小被尊重,擁有自我空間的孩子,才會有對他的尊重。

寫作,不是一種技術訓練,而是一顆溫柔敏銳的心,世界通過它,發出美妙的聲音。心在,文章自會來。但是一顆枯萎的心,天天上寫作課也沒有用,對孩子,溫柔地護心,通暢地交流,隨意地分享一本好書,都是好的寫作訓練。

---我媽媽、老公都是拙於言辭的人,不會滔滔不絕地闡釋愛的理論,他們只有愛的動作,愛的行為,他們就是愛的本身。而愛的無微不至卻潤物無聲,真是愛人界的高手。即使他們不是我的媽媽和丈夫,我也會愛他們如珠似寶,這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情,與倫理無關,是以美來酬謝美!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這些年,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和痛苦,我都沒有被磨蝕,因為我愛文學。它給了我內心的充盈和滿足,我不懼怕生命的黑夜,只因文學給了我寂靜與群星。我不是借文學逃避現實,用精妙的文字組合過濾生活,所謂的“知識分子妄想症”,而是一個人得到了命運別樣的補償,可以安然於顛簸。一簞食,一瓢飲,居窮街陋巷的顏回,不改其樂。“安貧樂道”的樂,它真的是沒有苦味的。

---短短的文章,幾百字一篇。這種小文其實不好寫,又是清淡行文,又不能太刮淡無神,必須得在輕鬆的運筆中淡淡地帶出一個題眼。

---最好的文學家,都會兼有複雜的腦子與乾淨的心,意識形態的深度是腦力抵達,而靈魂的潔淨靠的是心。

---有些人,他們幼年時早熟早慧,成年後,卻沒有因汙濁的世事蒙塵,逆齡保持終身不枯萎的童心。

----太陽真好,把皮的被子枕頭都洗曬了。我要她的童年記憶是:一放學就聞到飯菜香,在被窩裡總有陽光的氣味。若無人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皮三歲時,我給她讀故事繪本,一年來讀了84本書。我在想,文藝對孩子的意義?給她多儲備一些光熱、美的經驗,以抵制成長途中必經的磨損和傷害吧。

---給皮洗澡,用了新買的淋浴露,澡盆裡的皮大人,聞了下自己:“真的很香哎!”現在,這些小事總會掀起我微量的喜悅,可是又細碎到不值得一提。突然在想,這也是愛情,就是在一日比一日更深地,愛上這平淡的流年。

--燈下兩人分好零食,各據一處看書,看到好玩處,就隔空喊話,讀給對方聽,笑聲擲在空氣裡。好吧,我的幸福,就是這麼微不足道的、舌尖面積的小甜蜜。

---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蹟,都值得被珍視和寵愛,如果連父母這樣的血親,都拿勢利的心態去對待孩子,以考試成績和社會地位論優劣,孩子又怎能有“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之為我,是極大的快樂”這種自我滿足感?中國人對日常、平淡、普通,這類字眼,使他們過度依賴來自他人的認可。

育兒,不是為了培養叢林法則下食物鏈上端的優勝者,而是,在兩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之間,建立溫暖的情感聯結,給孩子儲備足夠的愛能,讓他在遭遇冰冷的人世冰雹時,可以有充分的燃料,去支持她的內心。終其一生,她都積極致力於自我建設,心智欣然,不把自己放在別人的判斷體系裡,有著豐沛的幸福感。這才是一個母親的成功。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孩子,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日本有個設計師,叫阿部雅世,她說:“普通就是我的終極 理想。”這個“普通”,沒那麼簡單,一隻貓的毛是很順的,而有這樣的手感,是因為每根毛生長的方向都不一樣;一棵樹也是,每片葉子,都是朝向陽光的微妙角度,這是玩具貓和塑料仿真樹怎麼都做不到的。孩子也是一樣,能保護她的心靈枝葉最初的方向,不讓它走形和人工化,始終生機勃勃、生動如初,這就是母職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