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用嗎?

李鑫


親身反饋:那是相當有用!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只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就我這樣一個業餘人士,複雜專業的心理學理論確實很難,一些簡單的心理學效應卻可以運用在生活中。比如:

  • 拆屋效應

老公問我過生日想要什麼禮物。我必須表現出滿懷期待並無限渴望地大聲喊出某塊表的名字。得知其價格,老公不可思議地大吼:什?嗎?這!麼!貴!——畢竟,對於一個上有兩雙年邁父母,下有一對兒吞金神獸的普通收入家庭而言,這個價位的物品絕對是完完全全超出了預算。此時我只需有些猶豫、有些委屈,還有些許失望地表示退一步:要不換一個?並說出價格只有名錶1/3的某品牌包,然後,如我所料地聽到了老公那個略帶惡狠狠之意的“買”字……

這,用的就是心理學的“拆屋效應”:先提出一個大的要求,被拒絕後,再提出一個小點的要求,被滿足的可能性會增加。

該效應可用於購物砍價。如車釐子80元一斤,問賣家20元一斤怎樣?被拒絕那是肯定的,然後再提出60元一斤,也許就成交了。

  • 登門檻效應(“得寸進尺”效應)

晚飯時告訴老公,我有一個緊急的工作要回復,貌似不經意地來一句“一會兒請幫忙收拾一下餐桌唄”。然後一邊工作一邊和老公抱怨“好煩吶,怎麼這麼麻煩,一時半會兒做不完吶”,再恰如其分地推進請求“碗幫幫忙洗一下嘛”。趕在他快洗完碗的時候,我務必要表露讚歎之意“你這碗洗得好乾淨!鍋也刷了好不好”……

這,用的就是心理學的“登門檻效應”,又名“得寸進尺”效應:在提出大的請求之前,先提出小的請求,從而提高對方對較大請求的接受性。

該效應也可以用於借錢。通常幫了你一次的人,還會再幫你第二次。

請注意:要有眼色並看準時機,“拆屋效應”和“登門檻效應”切不可以用反。


  •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沒錯,我就是這樣一個虛榮、腹黑又懶惰的“婆娘”,可是為什麼我老公就意識不到呢?那是因為他遇見我時,我給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這,就是“首因效應”,又名“第一印象效應”:第一次交往時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會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印象非常深刻,持續的時間也很長,往往很難改變,而且,對方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既定的印象。

該效應還可以用於面試、第一次見家長及新領導上任時的“下馬威”。

還有,對於老公這種生物,還要時不時地用一下心理學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要知道:期望和讚美能產生奇蹟……


#泛文化寫作營#


瑾茉書生


心理學非常有用,因為人性皆有裂隙。

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內在世界和跟我們建立關係的外部世界。心理學讓我們瞭解自己和他人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大部分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導致在我們的性格中都有不完整的部分。當我們進入社會,身處在不同的關係中,性格可能是限制自身發展的因素,也可能成為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這些關係包括,與同事、領導、合作伙伴的工作關係;與孩子、父母的親子關係;夫妻或戀人間的親密關係等等。還包括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處理不好這些關係,人會陷入困惑、痛苦或受到傷害。

想要改變這一切,需要從根源來找原因,才能徹底改變。上述的這些內容就是心理學所研究的範疇。

心理學能做什麼?

  • 改善關係

心理學是一門比較大的科學,研究人的行為和認知。它裡面有非常廣袤的分支。心理學可以讓我們理解自己和其他人是怎樣的人,理解每個隱藏在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舉個例子:

一對戀人,在交往的過程中,女生希望自己的大部分活動男朋友都可以陪在身邊,也希望男友的大部分活動都可以帶自己去參加,甚至會犧牲自己的預先計劃,跟男朋友一起去參加他的活動。或者對男朋友的一些活動並不感興趣,但是就是為了想要跟男友朋友在一起也要參加。如果男朋友拒絕她參加,她就會很不開心。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粘人”。

那麼粘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般情況下這個女生對男朋友有強烈的依賴。這往往來源於成長經歷中,對養育者的不安全依戀和被拋棄感。

而男生可能會比較反感女朋友粘人,可能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的被控制感。

如果這個女生能覺知這些,那麼她在被男朋友拒絕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傷心,不會想“是不是男朋友不喜歡我了”,“男朋友會不會因此嫌棄我”,“男朋友不願意帶我一起,是不是他對我冷淡了”這些胡思亂想的焦慮想法。

如果這個男生能覺知這些,就會理解女朋友並不是為了控制他才會粘人。

  • 自我成長

心理學可以讓我們覺知自己,自我覺知是療愈的開始。

經常會看到有些網友提問:自尊感低,自卑,別人對自己有一點點好,就會掏心掏肺。怎麼辦?

自卑往往源於我們內心受傷的內在孩子。一個人在生理上成長為成年人,但是在內心可能都具備一個心理實體,被稱作“內在孩子”。我們的性格的形成就源於這個內在孩子的需求。比如,自卑、討好的個性就是源於這個內在孩子曾經被否定,被忽視的傷痛。當我們能覺知自己的這個部分,就可以讓我們的內心開始得到療愈,從而讓性格變得更完整,讓自己生活的更快樂。

  • 避免傷害

對於別人對我們的攻擊,傷害對我們的打擊,甚至一些情感陷阱,如果瞭解心理學的話能夠更好地避險。

當一個人可以更多的認識自己,更多的瞭解他人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就可以看懂對方攻擊我們的原因。在受到攻擊時,我們就不會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在我們受到傷害時,瞭解內心在承受傷害的反應,就能保持內心的清明,讓自己的心態更加平和和健康,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心理學向我們指出了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瞭解心理學,可以看懂這些套路,在很大程度上不容易陷入情感操控。


小胖曦小胖Si


我是學心理學的,我覺得心理學是有用的而且是無價的!

心理學能幫助學習者提高自身心理能量,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有很強的超我,自我有很強的協調能力,面對生活種種變化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難道這沒用嗎?

人們都說教師是人們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心理學也是!現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很多人面對過多的壓力無從下手,怎麼辦?希望別人給予意見!這麼多誘惑下,我們如何選擇?如何能看到自己內心就是潛意識呢?這都需要學習心理學!

我在高中時候就聽說由於經受不住壓力跳樓的學生...這是多麼可惜啊~

你現在恐懼那麼多可能多半來源於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缺乏安全感,恐懼失去...學會淡然或許對你有幫助!

你現在如果真的焦慮如此嚴重,我建議你去做一下心理諮詢,長期或短期都可以幫助你緩解現在這種焦慮情緒,希望你快點好起來,不要讓病情發展下去!


圓圓生活錄


心理學很有用,從自身來說,心理學可以讓你更好地瞭解你你自己,瞭解你自己的人格,瞭解你自己的防禦,瞭解你自己的價值,瞭解你的潛意識,自尊,等等等等,幫助你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人。

從人際關係來說,心理學可以讓你更好的看懂別人,理解別人,共情別人,聆聽別人,溝通別人,讓你不再孤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心理學可以讓我們面對核心的存在性的東西,比如我們每個人註定都會有的死亡,註定都會有的孤獨

心理學可以讓自身更強大,不會陷入心理陷阱和沼澤,他讓我們跨過心理深淵,走向光明的人生道路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在這個世界人,人人都是心理學家,包括嬰兒在內,嬰兒要想吃奶的時候,就拼命地哭,因為,嬰兒也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五六歲的小孩更是心理大師,見到父母不高興時決不會要錢買冰淇淋。只要看到父母高興時才會要這要那,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長大後,更別說了,早已成了真正的心理學大家。

在日常生活的許多問題上,心理學起到相當大的作用,能治癒各種各樣的心病。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心理學作用。

有個叫樂廣的人請朋友來家裡喝酒。朋友舉起酒杯,卻看到杯子裡有條蛇在晃動。朋友心裡覺得很不舒服,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回到家後,朋友越想越後怕,便生病了。樂廣聽說後馬上去探望他,朋友說:“那天在你家喝酒時,杯子裡有條蛇,喝了那杯酒後,我就得了重病。”樂廣一聽馬上回家查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著一把像蛇一樣的弓,而弓的影子,恰巧落在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朋友的病馬上就好了。

這就是心理學的作用,不治自愈。

有些人得了癌症,想通了,反正遲早要死的,不如好好活在當下,於是,出去旅遊,領略山山水水風光,開開心心地玩了一圈,回來檢查時,竟然癌好了,

象類似的情況大多了,說明了一點,心理作用是巨大的。

當今社會,人人都很忙,工作壓力大,有人猶豫,有人壓仰,有人失眼,有人失常,有人緊張,有人哭笑,有人厭世等等現象的不斷出現,不是藥物能治好的,而更多的是需要上醫院的心理科看醫生,才能治好。


王松林


心理學是有用的,比如犯罪心理學


千帆喜歡小虎牙


我是學心理學的,我覺得心理學是有用的而且是無價的!

心理學能幫助學習者提高自身心理能量,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有很強的超我,自我有很強的協調能力,面對生活種種變化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難道這沒用嗎?

人們都說教師是人們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心理學也是!現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很多人面對過多的壓力無從下手,怎麼辦?希望別人給予意見!這麼多誘惑下,我們如何選擇?如何能看到自己內心就是潛意識呢?這都需要學習心理學!

我在高中時候就聽說由於經受不住壓力跳樓的學生...這是多麼可惜啊~

你現在恐懼那麼多可能多半來源於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缺乏安全感,恐懼失去...學會淡然或許對你有幫助!

你現在如果真的焦慮如此嚴重,我建議你去做一下心理諮詢,長期或短期都可以幫助你緩解現在這種焦慮情緒,希望你快點好起來,不要讓病情發展下去!


情話翩篇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生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因為生氣導致一系列的麻煩則是我們需要避免的。

心理學上曾提及過踢貓效應即負面情緒帶來惡性循環: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

這位老董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主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老董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何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裡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這就是情緒衝動產生的負面情緒效應,最終帶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通常來說,不能有效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人往往導致因小失大,所以學會調節好自己負面情緒對於我們生活人際關係也好,還是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1、為何我們會生氣,很重要原因是我們大腦前額控制

心理學發現,我們情緒是由大腦前額控制,大腦前額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本來是一種積極的行為,是為了保護我們生命,避免危險而有的一種應激手段,但伴隨人類前進與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一定需要保命,但是我們大腦前額並沒有隨之進化,而是依然控制我們的大腦,尤其是在發作的時候,就變得非常不理性了。

2、瞭解你的大腦情緒是如何工作的

瞭解你的大腦前額如何工作,我們就能對情緒形成清晰的認知,很多時候我們被情緒帶著走,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認識到情緒是什麼,這個時候往往意味著我們已經被情緒控制,只有跳出來,我們才知道還有一種方法是可以抑制它的。

通常來說,生氣的言行只是我們情緒的外顯, 在情緒管理中還有一個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指我們情緒背後是由信念控制,而信念又來自哪裡,來自我們從小生活的環境和過往的經歷,他們已經成為我們條件程序,一旦與我們信念違背,就激怒了我們。

舉個例子來說,我一個朋友經常與丈夫吵架,而很大原因就是家務事,每次她洗碗,看到丈夫在客廳裡面一動不動,就非常生氣,反思她背後的系統則是她覺得家務活應該是兩個人共同承擔,她從小長大的環境是看到自己父母是這樣分工的;而丈夫成長家庭環境主要是其母親承擔,所以他認為家務活本應該就由女性承擔,因為彼此信念系統不同,所以導致情緒反應模式也是不同的。

3、瞭解他人大腦情緒是如何運行的

為何我們總是說夫妻之間吵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這意味著每個人情緒都有自己一套系統,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背後信念系統是什麼,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深入去了解你的溝通對象情緒背後信念系統是什麼。

正如之前所提及的夫妻,如果丈夫能站在妻子的角度去思考她的情緒模式時,發現她從小成長的家庭模式,便會對妻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兩個人彼此獲得更多諒解與支持可能,而不是彼此各執己見,紛爭不斷。

4、不要執著於對與錯,更多是通過情緒加深彼此認識。

從內在系統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在信念系統,信念系統沒有對與錯,這正如我們對情緒的態度,情緒也沒有對與錯,情緒是我們身體與生活構成一部分,但是通過情緒去識別自己,看清他人,這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需要更多是在發現你我情緒應激模式不同的時候,依然還能心平氣和做好溝通,彼此做好求同存異,這才是情緒管理高手的終極目的。

5、思考自己負面情緒帶來後果與影響,常常提醒自己

如果知道自己的情緒能產生踢貓惡性循環效應,那麼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也要思考一旦我們生氣,會導致的後果是什麼,當你在做一件事能想清楚他的結果是什麼,我們的行為就能逐步得到控制。

只有你正確把情緒當成你的老朋友對待,彼此才能真正和諧相處,你也才能成為作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扒少爺


心理學有時很玄妙的。孩子青春期時叛逆的厲害,我專門去學了心理諮詢,漸漸能和孩子找到交流的契入點了,我們沒有在青春期和更年期相遇也是萬幸了。今年遭遇了生命中最大劫難,二十年的感情抵不住歲月,比不過外面的美麗,走過的前半生以失敗結束。無數次的無眠,無數次的流淚,無數次的想不開,除了朋友的牽手我想學過的心理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只有自己從心理上走出來才是真正的走出。心理學多少涉獵一點很有必要的。


佛前的哈羅花


決策這個詞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每天都要面對。決策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拿主意和做決定,小到我們日常瑣事,大到我們生活,婚姻和事業的抉擇。不同的人做出來的選擇也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所以如何做出一個決策是件很值得研究的話題。在做出決策前有四個必須要考慮的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問題

我們在做一個決策之前,首先要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問題是決策的開始,它也決定了後續的所有工作。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必須得打破常規思維,用創造性思維去思考問題。

有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難以找到更好的發展模式。人們開始認為是原有的舊制度限制了創新思維,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所以很多人提出要廢掉舊的工作制度。

但是你跳出這一個常規思維,換一種方式問自己,如果我們把這些工作制度給廢除,我們將要承受多大的代價?很顯然後面的問題更加有針對性,更會促成一個完善的決策。

提出正確的決策問題的方法也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可以先寫下對問題的評估,也可以反問一下自己究竟是什麼,使得你做要出了這項決策,要看到問題的關鍵點。

儘量多換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正確的決策往往不是腦袋突然靈光一現就做出來的,而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分析篩選,尋求正確的問題。這些做法都會讓你在最後做決策時多一份把握。

第二個要素是目標

當我們把決策問題確定下來之後,不要立馬就進入決策過程,我們這個時候需要暫停一下,讓目標先在我們腦海裡穩定下來,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你的真正需求是什麼?你現在距離你達到這些需求還差些什麼?

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標會引導你的決策,當你在猶豫是在北京工作還是在上海工作時,你會比較是哪個地方的報酬要高,哪個地方離家更近,哪個地方前景更好。在諸多的分析之後,才來看你個人的目標意願,你是更傾向於距離,該是更傾向於報酬和前景。

目標的明確和清晰對你的決策來說非常的關鍵。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判斷這個決策是否值得你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的前提。

當然我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有時候可能不太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你可以嘗試以下五種方法。

第一,你要把你在決策過程中特別關注的事項列出來。

第二,你要把你的關注點,用簡潔的話描繪出來,就比如說提高收益。

第三,將目標與手段分開,你要分清楚,你的目的是什麼?實現它的方式是什麼?你要多問自己為什麼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

第四,要弄清楚目標的意義,你就是說每個目標要搞懂它實際意味著什麼。最後測試你的目標,問自己對這個目標感不感興趣。

第三個要素是備選方案

如果把決策比作大餐,那麼備選方案就是做這個大餐之前的原材料,所以如何選擇原材料是把這個大餐做成功的關鍵,所以需要嚴格的要求。我們要摒棄一切造就的想法,如果每一次的備選方案都是一模一樣的,毫無創新可言,那麼一定是需要拋棄的。

我們所做出的不同備選方案都是針對不同的問題。下面我們列舉幾個不同類型的備選方案。比如說你有一張演唱會門票,因為你的時間沒有規劃好,所以你打算將這張門票送給朋友,但是你有兩個朋友都想去聽這場演唱會,這時候要決定送給誰呢?這個決定很難做出,因為無論你送給誰都會得罪一個人,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覺得你的做法是公正的,你可以採取投硬幣這種方式來決定,因為這種方式是取決於運氣的,而不是你的主觀思維,這是一種過程備選方案,它適用於利益衝突的情況下確保決策的公平。

如果你是一個足球迷,想去看世界盃的總決賽,沒有被批假,如果你想要從上司那裡爭取到假期,你可以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當你的上級高興了就可能會批准了你的假,這是一種雙贏的備選方案。

如果你想要去三亞購買一套房子,準備冬天的時候去度假。當你在做這個決策的時候,你可以緩緩一緩去三亞租一套房子住一段時間,看是否真正能夠適應那邊的氣候,當你感受到自己對周邊的環境也滿意,而且也適宜那裡的氣候,之後再購房,這種就是延緩時間的備選方案。

首先我們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我們要告訴自己十全十美的方案几乎沒有。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備選方案。

第四個要素是結果

我們在描述結果的時候,可以分五步走。第一步,預想未來的場景。你想要去跑馬拉松,你可以想象自己跑完馬拉松之後的心情和身體反應,當然這個想象不是說憑空而出了,要進行一些實踐調查。當你考慮要考哪所大學時,可以選擇先去校園裡走走,去看看住宿和食堂的情況怎麼樣,還可以去某個教室旁聽幾節課。

第二步,量化每一個方案。當我們把所有的方案用統一的尺度進行描述時就可以比較它們了,再從中選出更好的方案。

第三步是排除明顯不利的備選方案。我們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或者諮詢一些專業人士,去判斷方案的利弊。

第四步,將剩下的方案做一張結果表。每一種方案的相關數據,執行關鍵點和這個方案最終的導向結果,全部在結果表上列明,這樣就清晰明瞭。

第五步是學會取捨。當多個目標產生衝突時,我們可以採用排除法去找出更加有利的備選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