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的得趣書室

澎湃的得趣書室

座落於汕尾市海豐縣中風景秀麗的龍津河東面的海城鎮橋東社,悠悠的龍津水就繞彭家門前流過。彭湃故居坐北 向南,面臨龍津河,原始建於清末,主樓雙層,面寬3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築,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牆,總建築面積266平方米。

得趣書室原是彭湃同志自家書室。一九二二年夏天,彭湃同志開始宣傳、組織農民運動,在這裡與赤山、 龍山的張媽安、李思賢等五位青年農民首先成立汕尾市海豐"六人農會"。一九二五年三月,廣州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勝利後, 周恩來同志在這裡幫助建立了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一九二八年三月蘇維埃失敗後,得趣書室被國民黨反動派燒燬。 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重建,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頒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湃同志在這裡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代。彭湃的書齋"得趣書室"就在故居東側。彭湃的祖父彭藩,字南金,繼承父業在海豐開營店號為"名合"的雜貨店。他娶妻蘇氏,妾曾氏,有兩男兩女。次子彭辛,字慚哲,娶妻妾各一,妻王氏生三子一女,妾周鳳生三子三女,是彭湃之母。按海豐的習俗,男子一般按同輩兄弟出生的先後順序排列,姐妹不列入,故彭湃排行第四。彭家原來算不上大富戶、後來在汕尾市海豐縣公平鎮與人合辦榨油廠,生意越做越大,又兼放高利貸,錢多了,再買許多田地。彭湃出生後,彭家已成為海豐縣裡有名的大富戶了。彭湃居住在故居讀私塾、小學和中學時,留下了許多佳話美談,這無疑給故居增添了光彩。如幫助同學們猜出"川伸反覆看"的謎底是"海"字;反對給清末海豐知縣馮汝梅贈送"萬人傘"(又稱涼傘);砸掉海豐駐軍統領林千材石像的鼻子使之不能豎像等等,都是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之事。由於彭湃投身革命運動,彭家的家財家產和故居,都為革命作過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