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市場有多大空間?

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692億美元,益生菌產業前景廣闊。


益生菌市場有多大空間?


隨著腸道微生物研究的火熱進行,益生菌的應用不斷拓展,至今為止,已經涵蓋發酵食品、膳食補充劑、保健品添加劑等多個方面。


市場上新推出的益生菌商品也讓人應接不暇,從酸奶到巧克力、從藥品到膳食補充劑,益生菌產品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和認可。同時,全球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692億美元,益生菌產業前景廣闊。


酸奶、乳酸菌飲料、膠囊、嬰兒輔食、巧克力、糖果餅乾……如今,各種類型的益生菌功能性食品、膳食補充劑充斥線上線下不同渠道,光是超市貨架上五花八門的酸奶,一眼看過去就讓人眼花繚亂,越來越多的益生菌應用品類應勢而生。


01

新品類應勢而生


從應用角度出發,益生菌產業下游產品主要可分為三大類:由益生菌參與發酵的、後期添加活性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包括酸奶、乳酸菌飲料、益生菌溶豆、軟糖等,這是整個益生菌市場佔比最大的品類;膳食補充劑,包括整腸產品、促消化藥物等;動物飼料、果蔬發酵液等原料。


益生菌在其優勢菌株選育以及產業化應用方面的技術創新,促進了其在乳製品、傳統食品以及保健食品中的廣泛應用。區別於傳統飲品食品市場主要關注腸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提升,益生菌功能性食品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


首先,功效上的專業化。消費者最早消費乳酸菌飲料,後來發展為消費發酵乳等,益生菌功效(濃度)逐漸增強;其次,功能上的細分化:益生菌功能最早為調節腸道,後來發展為調節體重、治療牙周炎、改善花粉症、美容等多種功能。


除了酸奶之外,國際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呈現出多樣化發展,從黑巧克力、蔬菜片到烘焙類產品無所不包。如有種泡芙在成分中添加了益生菌,由豌豆蛋白、蠶豆和高粱三種主要成分製成,每100克產品中含有50億益生菌;還有一種黑巧克力每塊含10億活益生菌。


益生菌產品形態持續創新、品類不斷豐富、市場多元化發展,從各電商和內容平臺的帶貨情況也有直接反映。在抖音平臺上,從品牌屬地來看,國產品牌佔據半壁江山,海外品牌中,美國和澳大利亞最受歡迎;從人群受眾來看,兒童及母嬰用戶佔比最高;從在售產品來看,益生菌補劑佔比最高,包括滴劑、粉劑和膠囊,其次為益生菌食品,尤其是針對嬰幼兒的輔食產品;從價格帶分佈來看,百元以內仍為主流價格帶。


02

需求空間仍在擴大


我國益生菌行業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在大健康產業中屬於消費群體增長速度較快的行業。益生菌的消費群體從嬰兒、兒童、老年人逐漸向年輕人擴展,消費品類也從飲品向食品、日化用品延伸,需求空間仍在擴大。


從全球市場範圍對比來看,我國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高於全球水平。


從產業鏈上看,益生菌產業上游具備研發能力的原料供應企業毛利與下游益生菌品牌方毛利最高,其次為中游加工生產企業。產業鏈條的價值一端向科技化、生物化發展,一端向品牌化、零售化邁進。


全球益生菌原料供應市場保持較快增長,國際益生菌專利申請集中於美、日、俄傳統研發強國,美國杜邦和丹麥科漢森壟斷了我國原料供應市場85%的份額。與此同時,國內也不斷湧現出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如江蘇微康、科拓恆通等。


對於益生菌研發廠商而言,菌株的鑑定、篩選和分離均為成熟技術,其壁壘在於定向菌株的培育以及菌株庫的持續構建。一隻具備健字號的菌株,其一個功能的申請需要投入上百萬的資金和3年左右的申請週期,藥字號菌株的臨床試驗則更久。因此,能夠持續培育具備特定功能及廣泛用途的明星菌株的上游企業,將更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


目前,我國益生菌乳製品消費規模佔益生菌整體市場的78.4%,低溫酸奶和活性乳酸菌飲料是益生菌乳製品領域中最主要的細分市場。在補充劑品類方面,我國益生菌補充劑零售規模持續增長且增速較快,但是行業龍頭優勢不明顯,競爭格局分散。頭部企業如湯臣倍健、合生元等通過海外併購或合作,主打海外品牌概念;另一方面,市場的主力人群為母嬰群體,絕大多數消費者仍存在相當的教育空間。


具備以下三類特徵的企業將會在國內分散的競爭格局中脫穎而出:將益生菌概念或產品大眾化、普適化,藉助已經被大眾熟知的產品形態,如酸奶塊,乳酸菌飲料等,做大眾人群市場;從消費者角度定義終端產品,包括功能開發、產品包裝以及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創新,從而抓住新興消費者人群;發掘流量窪地,精準連接消費者需求。從站內投放來看,目前益生菌品類沒有太多競價,且CPS(以銷售額來測定廣告費)不高,具備一定的投放紅利。


在政策、資本以及消費的共同推動下,整個益生菌市場教育和普及率都有很大進展。隨著大量企業佈局,益生菌市場容量將會進一步爆發,大健康產業紅利隨之進一步釋放。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益生菌產業將會繼續快速增長。


來源丨中國食品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