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不是清貧的代名詞,他靠這項專利淨賺4億

說一個富有的科學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誰?是愛迪生、諾貝爾這樣因為發明創造開辦企業的科學大牛?還是愛因斯坦這樣在世界範圍內都有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先驅?還是喬布斯、比爾蓋茨這樣,把成功地把技術轉變成生產力和財富的大企業家?

但是不管各位怎麼回憶,恐怕在這份名單之中都鮮有中國人的身影。

畢竟在我們的眼裡,科學家三個字和有錢恐怕是無緣的。很多人都在感慨,明明科學家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要遠超演員,但是掙的錢卻沒有他們多,到如今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消息也都是那些明星、企業家、大富豪有多麼富有之類的故事。對於科學家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時候的那一句:我長大了要當科學家。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箇中國的科學家富豪的故事。原本這位科學家她只是一個每個月吃著固定薪水的教授。但是最終卻靠著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躍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他就是山東理工大學的畢玉遂。


中國科學家不是清貧的代名詞,他靠這項專利淨賺4億

對於現代人類說,自己的第二條命就是空調給的。但是空調的核心冷卻劑氟利昂,對這個地球的環境影響非常嚴重。每一個氟利昂的分子都能破壞幾十萬個臭氧層分子,而且還可以在大氣中保存一個世紀。

在這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到這個世紀初,南極上方的臭氧層空洞,一直是人類最擔心的幾個環境問題之一。甚至在一些科幻災難電影中,也展示了失去了臭氧層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然而不只是空調,氟利昂作為一種發泡劑,用途非常廣泛,從沙發,床,到汽車,飛機,管道都需要它才能做好。


中國科學家不是清貧的代名詞,他靠這項專利淨賺4億

所以如何才能找到更環保的替代品替代氟利昂是每一個有機化學家都在研究的事情。

而畢玉遂之所以能從一個大學教授變成億萬富翁,靠的就是他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環保發泡劑,可以完全替代氟利昂。這是外國人研究了八十多年將近一個世紀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畢玉遂的研究並沒有那麼順利,主要的壓力並不是來自於技術方面,而是來自於外國。當年畢玉遂在進行研究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外國公司前來想要買斷畢玉遂的專利,或者從他那裡騙取試驗樣品。後來還操縱國際專利局,想盡辦法拖延他的專利審批通過時間。

但是這些壓力畢玉遂都頂住了。外國人看軟的不行,於是決定來硬的。2013年國慶節,畢玉遂來到實驗室的時候發現被人走空門了。仔細檢查後發現,房間裡除了電腦硬盤之外,什麼都沒丟。這就說明對方是一名技術間諜,目標就是他研發的發泡劑。


中國科學家不是清貧的代名詞,他靠這項專利淨賺4億

好在畢玉遂在經過了之前外國人的誆騙之後變得越發謹慎,所有試驗資料都隨身攜帶,這才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但這件事還是讓他下定決心向國家求助。國務院在接受了畢玉遂的請求之後,立刻動身,全方位將他和他的專利保護起來。甚至還特別成立了一家公司和一個研究所,讓他在裡面專心研究。

最終畢玉遂依靠這個技術,拿到了四億元的添加授權轉讓費,成為了一名億萬富翁。

其實這個時代是一個對科學家很不友好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的科學家沒有上個世紀的科學家那樣被眾人的關注。上個世紀,陳省身能稱為民族英雄,這個時代,還有誰記得這個人?

但是這個時代也是對科學家最友好的時代。因為在這個時代的科學家只要能有技術成果,就能獲得相應的回報。成果越大,回報就越豐厚。


中國科學家不是清貧的代名詞,他靠這項專利淨賺4億

畢玉遂之所以能順利拿到這四億,國家的扶持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畢玉遂自身的研究水平在那裡擺著。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恐怕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錢學森曾經問過,為什麼中國的教育教育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但是畢玉遂的出現可以說正是現在中國教育的成功。

畢玉遂是建國後才出生的,他的求學經歷和你我一樣,都是二十來歲的時候上了一個普通大學,然後按部就班的讀書,進修,從來沒有跳級也從來沒有做出過什麼驚天的大事。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對有機化學領域有一定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各類科學的研究都離不開最基本的數學,因此從小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科學家不是清貧的代名詞,他靠這項專利淨賺4億

而提到對數學的學習,確實有很多學生感覺不到它的樂趣,能感到的只是它枯燥無味的複雜計算,所以導致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所以家長們想要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請家教或者去補習班可能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核心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孩子的興趣問題。

培養孩子興趣真的很難嗎?其實興趣這件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著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983年在香港演講時,對香港的中學生談起了劉薰宇;他表示:讀過很多劉薰宇先生的著作,他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是他的著作激發了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說到這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諾貝爾獎得主口中的劉薰宇先生了。劉薰宇是民國時期遠近聞名的數學家、教育家;曾任春暉中學,暨南、同濟、西南聯合大學等中學大學教師;劉薰宇在數學上有著深厚的功底,他在教學方式上採取了與眾不同的方式,往往會把數學中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用很幽默的形式講給孩子們聽。比如他曾經給孩子講的這個關於函數的故事。

一個窮書生娶了一個富家千金當老婆,但老婆很兇,他常常被老婆指著鼻子罵。後來書生考中了狀元;但是書生老婆對他的態度仍沒有改變。於是就問老婆:怎麼我功成名就了,你還天天罵我。書生老婆一笑,說:“以前我嫁給了一個窮書生,那我就是窮書生的老婆;現在你當大官了,那我自然也就變成了官太太;而如果以後你做了商人,那我就又會變為商人的老婆。這個故事的含義實際上就是函數的表達,故事中劉薰宇把男人比作X,女人比作Y,Y總是隨著X的變化而改變。

著名數學家也曾談過自己的學習歷程:我上中學的時候,對數學不感興趣,覺得很複雜,所以導致我的數學成績就一直不怎麼好,經常受到老師批評,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劉薰宇的作品,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讀得越多,對數學就越感興趣,之後就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

現在劉薰宇先生的著作經過整理,精華全部被後人彙總到了《給孩子的數學三書》中;這套書最大特點就是融合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讀性為一體。中小學生都適合,大人看完也能輕鬆地給孩子講(皮蛇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