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樂山巔可俯瞰——沙坪壩》

重慶淘舊書系列之第二章 |《沙磁文化作底蘊,紅巖革命根基深,歌樂山巔可俯瞰——沙坪壩》

文|韓散之


重慶淘舊書系列之第二章 |《歌樂山巔可俯瞰——沙坪壩》


沙坪壩區是重慶主城舊書市場繁榮地之一,在舊書市場上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沙坪壩早在20年代之初就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地域,到30年代、40年代更是結出了累累碩果,沙坪壩區建設了重慶大學;以沙坪壩區為名稱寓意的《沙磁文化》月刊在沙坪壩磁器街47號刊行;解放初期沙坪壩更是匯聚了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南俄文專科學校)、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高校。其腹地更是雲集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學校、學術機構。濃厚的文化氛圍必然會流散出精品的舊書。

沙坪壩早期的舊書攤風光無限。華燈初上,成片的舊書從南開中學的校門口一直襬放到重慶第一中學的大門口,近一里地的街道都被大大小小的舊書攤佔領了。老一輩淘書人說起這時候的舊書攤,他們總是難以抑制那滿滿的激昂情緒。80、90年代沙坪壩的南開街道設置有專門的集郵、卡幣市場,一直到2000年初,這個南開商業街的卡幣集郵市場還很火爆。初到重慶之時,我和同學還攜帶自己的兩大冊集郵往這個市場問詢價值。這種市場混亂而有序,物品豐富,卡幣、郵票、舊書、瓷器,各種文玩物什,無所不有。我就是在這個市場買了一本《郵票知識》。後來和同學玩電腦單機遊戲,也跑到這個市場來買盜版或二手光盤,五毛錢一張。後來沙坪壩老城區舊城改造,李鵬同志題字的“三峽廣場”不斷的改造升級,打造成了西南地區出名的商業步行街區。“三峽廣場”往重慶大學C校區(原重慶建築學院)方向行兩千米,就是替代南開郵票、卡幣市場的楊公橋舊書市場。因為三峽廣場舊城改造,原來的集郵、卡幣市場街區消失了。一部分人就去了渝中區中興路的舊貨市場,也有去了現在三峽博物館的對面三峽古玩城的。總之這一批人散了。之所以說楊公橋的舊書市場是南開集郵市場的替代市場,也只是因為我後來又跑到這個市場買了一些盜版的單機遊戲光盤。楊公橋舊書市場可能早於南開集郵市場被拆就存在了,但是現在也沒法考證了。庚子年仲春,沙坪區的這個唯一的舊書市場也徹底消失了。

沙坪壩區的舊書資源是極為豐富的。2000年後重慶沙坪壩區的老城區高校陸續搬遷到了沙坪壩區的大學城,重慶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都是留下來了老校區,撤離到了新校區。西南政法大學也搬遷到了渝北區,留下了好鄰居四川外國語大學獨守歌樂山麓。在這個搬遷時間段內,重慶師範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零零散散地流散出來了大批的舊書。我在2017年的時候,於楊公橋舊書市場淘了幾十張鈐印“重慶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書”的單張大開地圖。這些地圖詳細的繪製了重慶各個區縣的地形地貌、地質礦藏情況、人口分佈等,應該是該校的地理專業教學教材。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圖還標註有“保密”字樣,也恰是這個特殊年代的一種特色。這些高校藏書,都有精美的鈐印。印章也是大家所篆刻,精美絕倫。這些老舊的藏書印章多數被丟失,無從尋覓了。或是被監守自盜,或是被無意隱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塵封了。因為喜歡藏書印,所以平日裡積累了一些鈐印了館藏印章的舊書。西南農業大學、重慶第一師範、西南師範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鄉村建設學院、四川外語學院等重慶高校鈐印了館藏印章的舊書我都或多或少地積累一些。這些藏書印或方、或圓,形制文雅,清晰醒目。鈐印配上借書卡,就如是少女的素雅裙子上點綴了斑斕的花紋,更顯優美。鈐印或鮮紅、或藍黑色,無論哪種顏色都能在舊書上顯現出一種美,這種沒不做作,不喧賓奪主,恰到好處,正合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