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哪個強國或霸權國家被瘟疫打趴下的?

房住不炒


有,就在今年,那就是美國,美國就是因為輕視我們中國,沒有自制能力,非常的不重視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而且還有僥倖的心理,對自己的國家做事不管,而且並不擔心自己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在病毒面前就是毛毛蟲!


暗裡出光


歷史上被瘟疫打趴的政權明朝算一個。

當然,一個政權的倒臺不能完全歸於這個偶發因素,還有長期積累下來的各種原因,瘟疫只能算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天啟帝去世以後,由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年號崇禎,這也不是一個完全無能的皇帝,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嚴正律己,曾六下罪己詔,只是,他登基後接手的是民窮財匱、內憂外患交織的爛攤子。

面對時艱,他回天乏術,多疑、慳吝、剛愎自用的性格,也導致他缺乏把事情辦到底的決心與能力。雖然他很想把國家治理好,但天災加內憂外患,又用人存疑,加速了這一政權的覆滅。

先天災後瘟疫,民不聊生

在前萬曆年間就發生過三次大旱災,每一次都引發了鼠疫。

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明朝出現了氣候災難——小冰河時期,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北方因旱災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陝西百姓多流離失所。崇禎二年五月正式議裁陝北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

“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而崇禎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

而十三年的旱災,又一直持續了四年。旱災造成大量逃荒難民,人沒有吃的,老鼠也沒有吃的,跟隨難民到處遷徙,有人曾目睹過這樣的景象:內陸地區大群大群的老鼠,他們互相咬著尾巴,視死如歸地渡過大江大河,進入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災民最先挖掘老鼠洞穴中的糧食來吃,後來吃老鼠,終於導致鼠疫大爆發。

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河北(邢臺市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就開始爆發“疙瘩病”,”(疙瘩是對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結腫大的稱呼。一般俗稱為黑死病,是一種存在於齧齒類與跳蚤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屬於烈性傳染病,當時“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第二年,疫情進一步發展。在大名府,“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當高。華北各省疫疾大起,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秋間發生的腺鼠疫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天轉化為肺鼠疫,名曰疙疽病。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約為40%甚至更多,十室九空,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1644年)秋天,鼠疫南傳至潞安府,到山西,繼續向周邊省份傳播。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明代萬曆和崇禎年間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陝、晉、冀3省死亡人數至少在千萬人以上。鼠疫的流行與旱災、蝗災及戰亂的接踵而至,民不聊生。

闖王進京

崇禎帝即位最猛的是就是翦除了魏忠賢、客氏,撤掉各處鎮守宦官,並在崇禎三年革去宦官提督。

但是,後來又覺得還是宦官用得更貼心,又重新起用宦官,甚至和前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讓他們提督京營和監軍統兵,以及擔任鎮守和守備。京營自監督、總理捕務、提督禁門、巡視點軍大員,皆以御馬監、司禮監、文書房的太監擔任。大順軍炮聲一響,這些人立刻作鳥獸散。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典型事例是,崇禎二年,朱由檢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聽信被清人故意放回的楊太監的話,認定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於次年八月,將袁崇煥處以最殘酷的磔刑(凌遲),從此再無抵禦後金的優秀統帥。

而農民起義軍卻在不斷壯大。

  • 為剿流寇,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農民軍起義從北向南,南京向北,縱橫數千裡之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行人稀少。

崇禎帝召保定巡撫徐標入京覲見,徐標說:“臣從江淮而來,數千裡地內蕩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僅存四周圍牆,一眼望去都是雜草叢生,聽不見雞鳴狗叫。看不見一個耕田種地之人,像這樣陛下將怎麼治理天下呢?”崇禎帝聽後,潸然淚下,嘆息不止。

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實際也已是一座疫病蹂躪的鬼城。當時在北京的明朝軍隊,名義上說有十來萬,三大營的軍隊,但士兵因鼠疫死亡過多,失去一半,已徹底失去野戰能力,

按一位明朝遺民張怡的說法,當時李自成的隊伍殺過來時,能上京城城牆上防守的軍人,連一萬人都湊不齊。不但是士兵、小販、僱工大批倒斃,北京城連叫花子都找不到了。

當時的守城將官低聲下氣求人來守城,“逾五六日尚未集”,朱由檢下令讓太監三四千人上了城牆。到了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北京內城上五個城垛才有一個士兵,而且都是老弱病殘,“鳩形鵠面,充數而已”,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已經到了西直門時,京城還沒什麼像樣的防禦,而士兵們每天只有百餘文錢去買粥充飢,守軍是軍心渙散,全無鬥志。

闖王的軍隊也算是農民組成,如果不是因為瘟疫,要面對強健的正規軍,恐怕闖王也沒那麼容易攻進京城。就如武關大戰,李自成雖然最終贏了,卻被守軍周遇吉的區區數千人幹掉七萬多人,以至於李自成想打退堂鼓。若不是攻下寧武關後大同總兵姜瓖主動投降,恐怕他真的退回陝西老巢去了。

後來,李自成進京40天,住進紫禁城,稱帝第二天就退出了北京,多數說法是他的軍隊也感染了鼠疫,戰鬥力本來就不怎麼樣,更不是清軍的對手了,因此為了自保,選擇南下,而瘟疫,成為了他的部隊擺脫不了的噩夢,走到哪,就把瘟疫帶到哪。

歐洲也曾因鼠疫害死很多人,卻單單放過了騎兵。經人研究得出結論:鼠疫是經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而跳蚤討厭馬的氣味,所以騎兵很難被鼠疫傳染。或許,這就是清軍沒受鼠疫影響的原因。


雖然明朝政權的覆滅瘟疫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主要還是封建君主制長期以來弊病的總爆發。傳統的一元化統治,缺少必要的應變能力,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異常的尖銳,才是明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無量天真


大明帝國


鷹當高飛九重天


歷史上,西方世界的大帝國,多是因瘟疫而滅亡的。中國本來是一個多瘟疫的國家,因為很早就有了中醫,將中華民族一次次從災難中挽救過來。

古希臘文明時間很短,輝煌時期只有四五十年。公元前430年後,一次大瘟疫葬送了希臘文明,從此在歷史中消失。那次大瘟疫雅典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當時最偉大的執政官伯利克里也染病而死。由於人口減少,很快被其它國家吞併。

羅馬帝國也是因為瘟疫而亡的。第一次大瘟疫是公元164年,羅馬皇帝奧儒略也染病死亡。250年,又一次大瘟疫。羅馬帝國總人口由七千萬減少到五千萬。羅馬人不得不讓蠻族人充實軍隊,最後被蠻族人消滅。476年,日耳曼僱俑兵廢黜了最後一個羅馬皇帝。

14世紀中期,黑死病造成歐洲2500萬人死亡,減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徹底的改變了歐洲社會。一些人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為了防止死亡,組成了自已懲罰自己的宗教團體,到處遊走用帶著鐵釘的鞭子自已抽打自己,一些人則對上帝失去了信心。歐洲開始進入文藝復興,進入人文社會。

歐洲人將天花帶入美洲大陸,造成2000多萬印第安人死亡。印第安帝國毀滅。

拿破倫在征服俄羅斯時,法國軍隊因瘟疫人數大減,60萬人僅餘幾萬人。在征服埃及時,又因瘟疫而敗。

在拿破倫派往美洲的2.5萬士兵中,2.2萬人死於瘟疫。當年的法國沒有辦法,將北美殖民地2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150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平均每英畝僅4分錢。從此法國人退出了美洲,而美國的面積一夜間擴大了近一倍。

中國是瘟疫最多的國家。從公元前7世紀到20世紀,發生過700多次較大規模的瘟疫。

中國愛發生瘟疫的主要原因是氣候和地理原因。中國氣候多變,溫差較大,易發生瘟疫。北方乾旱地區,愛鬧饑荒,而饑荒之後多發生瘟疫。北方草原地區多發生鼠疫。

東漢末年短短20年時間,就有全國性大瘟疫12次。首都洛陽一半人死亡,建安7子4人死於瘟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狀況,既有戰爭原因,也有瘟疫原因。從此以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中國陷入三百年的分裂和戰亂之中。由於人口減少,國家分裂,戰亂不止,遊牧民族大量湧入中原地區,漢人有好幾次面臨被滅絕 。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黃帝內經>。在東漢末年與瘟疫的鬥爭中,張仲景寫出了<傷寒論>。早在唐代,中國人就懂得了以毒攻毒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以後,人痘接種在中國已經盛行。1688年,俄國人派醫生到中國學習種痘預防的方法。從此中國人的預防技術開始向歐洲傳播。

儘管中國經歷過很多次瘟疫,但因中醫技術,減少了人口死亡。特別是有了<傷寒論>後,中國治療和預防瘟疫的措施更為有效。


非真叨叨克


在我國曆史上被瘟疫打敗的強國只有明朝。明朝皇帝在我國曆史上最不被看好,很多人認為是明朝皇帝都是沒有才能和治國方略,其實我們都錯怪了他們,明朝是因為頻傳的瘟疫流行讓明朝皇帝顯得十分無奈,明朝二百年的時間裡就發生367次大的瘟疫,看看我們今天正在發生的瘟疫對我們的影響,你就會發現367次的瘟疫出現對明朝的影響有多大。你就不會再去認為明朝的皇帝都是無能的皇帝。

明朝皇帝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瘟疫流行的現象呢?這就在於他們推出的一種刑罰制度產生的問題。明朝皇帝朱元章即位之後,除了恐懼那些功高蓋主的開國功臣們外,更害怕像自己一樣平民百姓起來推翻自己。對功高蓋主的功臣用慶功樓一鍋端了,但對像自己一樣的平民百姓不可能一鍋端了,於是就組建錦衣衛負責管理這類防控工作。這些錦衣衛是專門針對這些不安全問題的解決機構。對那些不服的人用刑罰讓他們屈服,這就出現了一種叫做幸福的刑罰,就是幸蝙蝠。把蝙蝠捂在不服的人嘴裡強迫他們吃掉,捂蝠臨門即是幸福也因此在民間流傳下來,春節貼春聯都有五蝠臨門,是人們對這一種行為方式的態度表現。

我們現如今都知道蝙蝠是病毒攜帶者,身上有一千多種病毒攜帶,不能吃蝙蝠更不能生吃,但古人沒有那種檢測技術,他們不知道蝙蝠是造成瘟疫發生的原因,以至於到了明朝後期的崇幀皇帝,他的才能和他的勤奮都是後人崇拜的偶像,人們都對崇幀皇帝的亡國感到無法理解。這麼勤奮努力工作的皇帝為什麼會造成亡國呢?如果崇幀皇帝能在我們科技時代,如果沒有明朝那些所謂的幸蝠刑罰的行為,明朝皇帝或許是我們歷史上很多的好皇帝之一吧。





水木冉


有的,因瘟疫被打趴下的國家不但有,而且滅國也有。

中國歷史上的明朝就是被溫疫,打”趴下後,朝廷沒拿出正確的方法應對:至使李自成造反,勢如破竹,功陷北京,皇帝無計可施,最終吊死煤山。大明亡國。

同樣,李自成集團手下大將,為

了李園園,和鎮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軍吳三桂鬧翻,致使吳三桂:衝發一怒為紅顏,直接打開三海關,迎接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大順滅亡。

因為瘟疫的連鎖反應,大明亡國,大順滅亡。


東風931


追溯人類歷史,疫病始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威脅。

公元前5世紀,席捲雅典的一場瘟疫直接導致近四分之一的士兵死亡,是雅典輸掉伯羅奔尼撒戰爭的重要原因,古希臘文明由盛轉衰。

公元2世紀中後期,席捲古羅馬的瘟疫,奪走了羅馬帝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古羅馬文明從此走向沒落。

16世紀發生在美洲大陸的天花疫病,造成印第安人人口巨大損失。

一戰末期爆發的世界性大流感,最終導致全球10億人感染,超過5000萬人死亡,遠超戰場的傷亡人數,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生的最大疫情。

疫病加快王莽失敗,王莽派馮茂、廉丹等征討益州附近蠻夷,因環境潮溼、補給不足,導致疫情爆發,數萬士兵死於疫病,因為這幾次戰爭,大大縮短了王莽的統治時間。

公元225年春,諸葛亮親率大軍舉行南征。大軍分三路,分別向南挺進。這年五月,諸葛亮親自率領的西路主力渡過金沙江(瀘水),進入今雲南地區。潮溼的山區,軍隊中感染瘧疾而死亡的人難計其數。


多維元素z


古希臘文明


獨孤九劍正宗嫡傳後人


大明朝就是被溫疫打趴下的。有資料說,李自成要打北京,崇貞就沒打算跑。因為守軍有四十來萬,李自成也就十萬,兵力優勢明顯。結果一打,四門全開,起義軍攻入城內,滅了明朝,皇帝吊死煤山。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內發生了溫疫,守軍沒有戰鬥力了。這使李自成也很意外。本來想擾亂一下壯壯軍威,沒想到成了,建立政權沒有思想淮備。後來起義軍在北京爭權奪利,任意享受,也得了溫病。再後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義軍戰力不強而兵敗。清軍入關後也沒有建立政權的準備,好在是關內抵抗力很少,八旗軍隊鎮守,倒也不太麻煩,直到順治年間,清政權才穩固。

可以說,是溫疫滅了大明,毀了李自成,成全了清朝的建立。


用戶9791168140594魯


羅馬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