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古代歷史就知道古人有多殘忍,為什麼還有一大堆宋粉明粉呢?

沈靜軒


讀歷史不能孤立的看問題,要學會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

歷史畢竟不是故事,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每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它的前因後果,也有促使其發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所以,片面的,孤立的看歷史只會陷入主觀主義的誤入,得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論。

你覺得古人殘忍,那是因為你生活在社會主義新社會新國家,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

你用現代人的思維去衡量古人,就像你用男人的思維永遠也想不明白女朋友為什麼又不高興了。

你和古人去談人權、談法制,古人只會把你當成神經病。

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不否認古代的專制和殘酷,但古人也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

宋粉明粉粉的不是古代的專制和殘酷,粉的是古人的卓越的智慧、積極的精神、燦爛的文化。




人生是一場耕心之旅


從古代的歷史當中,我們看到了戰亂帶給百姓巨大的痛苦,同時也從古代的歷史當中,看到了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

可以說這一切讓人觸目驚心,但是依然還有一大堆的宋粉與明粉等人在大聲的叫囂要回到古代。

難道說他們不明白古代環境的可怕嗎?還是說自認為回到古代,就一定可以成為人上人,瞬間出人頭地呢。

其實這就好像我們平時經常會談論到的一個問題一樣,哪就是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將來可以在鄉下弄一出莊園,然後過著愜意的田園生活。

聽起好像十分讓人嚮往,可實際上當自己真正生活這個地方的時候,就會現在一大堆的問題。

比如說鄉下因為距離城市比較遠的原因,表面上看起來很清靜,但是也會讓人感覺很寂寞,或者說很嚇人。

你能想象到晚上九點的時候,整個村子裡安安靜靜,連一個電燈泡都沒有的樣子嗎?

在這一瞬間,說實話真心會讓人感覺自己是不是進入了鬼村,也許生活個一兩天還比較新鮮,可真要長時間生活在這裡,也許你離發瘋也就不遠了。

再加上與城市的距離太遠,各種東西購買的時候相當的不方便,如果遇到自己突然得到了急病之類的情況下,或許等醫院的救護車到來之前,人已經不在了。

所以說理想是美好的,可現實卻相當的骨感。

同樣的道理,這些宋粉或者明粉相當的喜歡古代生活,但是他們所喜歡的都是自己認為的古代生活,而不是真正的古代生活。

就好像有些女性喜歡回到古代當大少奶奶,人前人後都有一大堆的人伺候自己,可是你能忍受自己跟無數個女人來分享自己的老公嗎?

你能忍受十天半個月見不到自己老公一面嗎?等見面的時候卻發現他躺別的女人懷裡,並且你還不能吃醋。

還有有一些說自己如果回到古代,就可以實現所謂的三妻四妾了,這樣的時光才是真正讓人開心到爆的。

但是你有可能一輩子都活在女人堆裡嗎?你的身體還吃的消嗎?難道現在的各種娛樂設施不香嗎?

你是不喜歡去KTV,還是不喜歡電視和手機呢?是不喜歡天下的各類美食呢?還是不喜歡南來北往的交通便利呢?

對於習慣了現在整天拿著手機不放手的小夥伴們,不要說回到古代了,就算現在讓你一整天不能碰手機,你會不會發瘋都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說看似有著無數人喜歡宋朝或者明朝,只是他們內心當中喜歡其中的某一個點而已。

就好像我們喜歡漂亮的女孩子一樣,我們喜歡的就是對方的漂亮,如果是一個漂亮的母暴龍,隨時都有可能讓你全身被打骨折,你還會喜歡嗎?

只能說我們過度的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從而忽略了存在的危險,所以才會對於某一件事或某一個時代產生巨大的愛好,希望自己可以回到古代,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否則的話還是現代比較香。


虎頭山小妖


這個問題朕來回答

首先,我要說的是,提問題的這位兄臺是站在自己立場上提問的這個問題吧,使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衡量的吧,像是兄臺的這種思維,和歐美那些所謂自由國家的思維有什麼不同呢?

好了,咱們不說這些閒話了,咱們步入正題,你說古人殘忍,那要看當時的朝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了,若是亂世的話,自然社會變的殘忍,畢竟沒有人制約部分人的行為的話,別說古人了,自謂民主的國家又會怎樣?

我們來看看如今的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等一些中東國家,他們不是現代人嗎?再看看背後那些搞陰謀的人,做出來的是人事兒嗎?他們和古人比,有可比性嗎?所以說提問的這位兄臺站的位置本來就不適合提這個問題的,細數中國和世界歷史,你會發現,古代的中國要比歐洲的歷史,要人性化的多,縱然是在我國古代,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殺戮,或者說文明上的黑暗,那也是因為是遊牧民族的入侵和王朝的更替。

至於兄臺說的一大堆宋粉和明粉,那也說明不了什麼,畢竟這兩個朝代也是很優秀的,宋朝的經濟文化,明朝的鐵骨錚錚,都是我們能夠在歷史的遺蹟之中看到的,當時的宋朝GDP佔同一時期世界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雖然說它在戰爭上屢戰屢敗,也是地形和戰馬的制約,兵種的不協調而已,產馬地被西夏和遼金佔領,經常用歲幣上供,並非軟弱,而是成本更低,要知道一年的軍費開支,可是歲幣的幾十倍,還可以買來和平,由此可見大宋人會做買賣,不要說宋朝人沒有血性,歷史可鑑。

我們再說明朝,明朝可是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土木堡之變後的北京守衛戰,明代宗守國門,擊敗瓦剌大軍,崇禎帝雖挽救不了大明,但是用最後一絲尊嚴,告訴世人,明朝不是敗在皇族手中,這不值得我們去粉他們嗎?


北派說書人


人性的惡不會因為時代不同而改變,固然有些朝代是亂世,但宋代和明代算是比較好的朝代了,宋朝的經濟發展幾乎是古代最好的,而明朝又有不少盛世。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古人曾經作過什麼殘忍的事情,就直接否認一個朝代,一個時期。

人們喜歡歷史的原因

歷史最大的作用不是讓我們看八卦,雖然確實有些故事很有趣,但歷史最大的作用是讓我們有一個借鑑作用,無論是道理借鑑還是生活上的借鑑,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在看到古代有些刑法的時候,或許真的讓人感到不適,但這確實給人一種借鑑的作用。

大家想想,古代有宮刑,炮烙之刑,腰斬之刑,凌遲之刑。這幾個都是特別殘忍,而且也不是隻有在宋朝和明朝有的刑法,幾乎是古達每個朝代都有。

我們瞭解這種事物,目的是在於認清歷史的真相,並不意味這將古代這些刑法流傳到現代,畢竟這確實太殘忍了。

歷史不是邪惡的,邪惡的是人性,如果大家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觀看歷史,是沒有什麼問題。

殘忍真的不止於古代,即使是現在依舊存在

現在的生活中,已經沒有像古代那麼容易發生戰爭,大多數的人是生活在和平的環境。

但在那些光亮無法照射進的黑暗之地,總會有著一些不法之事,整個環境充斥著人性的罪惡。

例如“隱藏網絡”,據說裡面存在各種罪惡交易。既然存在不合法的買賣,殺人的事情也會存在。

據說之前臭名昭著的組織“ISIS”就曾經在那上面進行直播,只要買主願意提供金錢,他們可以對無辜的受害者做出任何殘忍的事情。

殘忍的事情,從來都不會間斷,而且在現代,有些人通過科學技術手段,甚至促使這種殘忍事情發生。

人性的惡,永遠無法真真消除,我們每人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認真積極面對這個世界。


小吳閱歷史


看過錢穆的一本書,《中國歷史政治得失》,開篇的一段話寫的很好,可以找來看看。

我們不能再要有一個皇帝,這是不必再說的。但我們也不該單憑我們當前的時代意見來一筆抹殺歷史,認為從有歷史以來,便不該有一個皇帝,皇帝總是要不得,一切歷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個皇帝,便是壞政治。這正如一個壯年人,不要睡搖籃,便認為睡搖籃是要不得的事。

但在嬰孩期,讓他睡搖籃,未必要不得。

看歷史不能這樣看,說古代殘忍?哪個國家的歷史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這都是人類歷史的必經階段,現在還有很多地區正在經歷,不能你現在成熟了,就認為兒童愚昧幼稚吧?

如果現在的價值觀來衡量古代,那歷史就沒法看了,你聽過的名人基本都是人渣,誰家還不養幾個家奴?唐朝達官貴人誰家沒有家妓?哪個文人雅士不流連青樓?蘇軾、白居易、李白、杜牧、李商隱、元稹,哪個不是如此?杜牧稱為豆蔻詞工,

如果再過二百年,廢除死刑了,你是不是認為現在也黑暗,居然有死刑?

不同時代都有他的歷史必然,並沒有什麼問題,以現在的觀念看古人,顯然是不可取的,得看當時的背景,建議看看錢穆的這本書。


南朝居士


宋粉明粉多是因為這兩個朝代亡於外族,且都是野蠻征服文明,亡宋的元朝實行等級制度,漢人屬於最低的第四等級;清則實行包衣奴才制度,漢人屬於奴隸階層,這在人類發展史上屬於歷史的倒退,對於漢民族來說更是不堪回首的兩段時期,而現在我們的人口構成是以漢族為主,雖然說現在56個民族是一家,但討論歷史必須站在當時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宋粉明粉多也就不奇怪了。至於說古代人殘忍,這就是一個偽命題,人類什麼時候不殘忍了?不論群體還是個體,人類的行為都受制於社會生產力,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種族的生存和延續,幾百年後的人類同樣會認為我們現在人殘忍,你覺得現在戰爭不殘忍?還是覺得996不殘忍?


美國兩百五十年


總不能全盤否定中國古代吧,宋朝明朝算是中國古代進化到頂的了,如果不能粉的話,只能學越南全盤否定古代文化,全面取消漢字了。宋明算是中國文化的頂點了,古代肯定沒有現代好,但不能以現代的標準要求古代啊。歐洲還把科學家火刑燒死呢,哪點比中國古代文明瞭?相當文明的英國政府也不過是一個武裝販毒販賣人口的海盜集團,人家英國人也沒說古人殘忍,反而認為大英帝國是英國的光榮。


海中巖haha


你看不能這麼片面,你只看到了古代人的殘忍,卻沒有看到真的善良,知書達禮之處,要知道收儒家思想影響的古代人,又有他們自己的處事之道,並不全是殘忍的,要知道在宋朝和明朝都有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們可以喜歡宋朝的詩詞,也可以讚揚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魄。而並非只是殘忍,這樣的片面觀點。


立殘陽


宋朝和明朝在中國古代算是比較自由,發達的國度。統治也比較仁慈。所以有很多人喜歡宋朝和明朝,因為這是漢人值得驕傲的王朝。


手機用戶62731673090


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我們(你們、他們)想要的歷史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