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祖國培養的神童,13歲讀北大,留學後加入美籍,嫁53歲美國人

起初我並不熟悉這位人人皆而贊之的田曉菲,他們說她是神童,也有人說她是當代詩人,但我還是比較朦朧的。因為我對海子比較熟悉,我也喜歡他的現代詩,所以在瞭解海子的同時我也“結識”了田曉菲,這種結識,也是經過多番查閱之後才瞭解的。年僅15的查海生(海子)考入北大對我來說這已經是難以想象的,沒想到神童田曉菲竟然13歲便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能力進入了北大。

1989年,田曉菲無意之間聽到了海子臥軌自殺的消息,隨後便停止了一切活動,這裡所指的活動,主要就是一直堅持創作現代詩。田曉菲不明白,為何這位曾經多番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的詩人,自己卻沒能堅持下去?那之後,田曉菲從海子身上開始思考起了人生的價值。僅兩年的時間,也就是孩子去世兩年之後的1991年,20歲的田曉菲便已經獲得了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其實從1989年田曉菲畢業開始,她的生活足跡便就已經遠離了生他養他20年的這片故土,我不知道是不是海子臥軌自殺的現實對田曉菲之後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但她進入美國生活之後,確實便在很大意義上遠離了祖國。

她是祖國培養的神童,13歲讀北大,留學後加入美籍,嫁53歲美國人

讚美田曉菲: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抉擇,這一點我們不能左右他人,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對之人生抉擇輿論相向。

記憶中的田曉菲是詩意盎然的,5歲開始寫詩,9歲便出版了個人詩集,“天才詩人”的稱號也由此而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對於神童田曉菲而言,自己的大好命運其實早就從她那與生俱來的詩才中有所體現,甚至是有所決定了。13歲那年,北京大學,那所至今仍然閃耀在國人腦海當中的最高學府,它順著田曉菲的詩才和遠播聲名向她伸出了“直上雲霄”的橄欖枝。13歲的小女孩,腹有詩書氣自華,北大破格錄入,終成一代傳奇。

田曉菲自比為一艘“不繫之舟”,她也果真如同一艘始終難以靠岸的舟,至少中國這篇湖泊沒能讓田曉菲靠岸。17歲那年,田曉菲漂洋過海到達美國,開始了太平洋西岸的靠岸。20歲,田曉菲順利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博士生,而且是哈佛大學建校以來最年輕的博士。從中國的北大,再到美國的哈佛,這之間,僅僅過去了7年時間。35歲,田曉菲經歷了人生軌跡上的又一個“破格”,她被哈佛大學提拔為建校史上最年輕的、終身聘任的教授。看來,這艘沒能靠岸在祖國的“不繫之舟”終於要靠岸海外了。

她是祖國培養的神童,13歲讀北大,留學後加入美籍,嫁53歲美國人

嫁為人妻:不繫之舟停泊了

我本人沒能有幸地一睹田曉菲的芳容,只是從網絡上流傳的照片對這位東方女性有了基本印象。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這樣描述田曉菲的:

見過田曉菲的人都驚詫於她的美,純靜如露,幽美如蘭,宛如天使誤入凡塵,沒有纖毫煙火氣與脂粉氣;她坐在那裡,寧靜如水,可是你能感到一種強大的氣場正在形成,空氣裡溢著她的書香,她的智慧,她的天才光華。她一點也不高大強壯,可你很快會被她的大家風度所折服。她一點也不來勢洶洶咄咄逼人,而像一支空靈的樂曲,由遠及近,絲絲縷縷地滲入你的感官,你越琢磨就越覺得美妙動聽,最後在你心中變成一支交響樂,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將你征服。

我拜讀過宋朝詞人李清照的芳美之詞,也聞識過杜秋娘的溢美之句,如今,我有幸讀到了田曉菲的現代詩,在我看來,詩作與詩作之間,沒有所謂的前輩。它是才華橫溢的體現,但我認為:它更是詩人(詞人)本身形象的表現。如此落落大方,如此富有才華,如此頗具建樹,看來是沒有任何男性能夠配得上這位東方女性了。

她是祖國培養的神童,13歲讀北大,留學後加入美籍,嫁53歲美國人

田曉菲留美求學期間,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叫宇文所安(中文名),他是美國人,他是田曉菲的博士生導師。不過這些頭銜和身份似乎都不是田曉菲所看重的,而且也並沒有對二人之間產生情愫有所影響。重要的是,宇文所安是世界著名的美國漢學家,他對漢學有著很高的造詣和獨特的理解,而田曉菲是詩歌的熱愛者,在漢學方面,唯有這個男人能夠媲美田曉菲,他們是真正的靈魂知己。

宇文所安年齡上足足比田曉菲大了25歲,但愛情在乎年齡嗎?宇文所安是美國人,但愛情在乎國籍嗎?因為自己先生中文名(宇文所安)的緣由,田曉菲選擇改用筆名宇文秋水來追隨。其實我倒不認為這是田曉菲一方面的追隨,這更像是夫妻之間的“相隨相伴”。

她是祖國培養的神童,13歲讀北大,留學後加入美籍,嫁53歲美國人

集詩性與理性:她是特立獨行的

田曉菲和先生宇文所安始終都鍾情於中國古典文學,這也是二人能夠結為伴侶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工作之中,亦或是飯桌之上,他們的生活也許會有小部分時間的打情罵俏,但絕大部分時間依舊是歸屬於古典文學的。由此我便對之夫妻二人有了新的感受:他們有著夫妻之時,但卻仍然是特立獨行的學者。

至於田曉菲最終加入美國國籍,嫁給美國人的舉動,那又能說明什麼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所在,跟隨著自己的興趣也都終將會停泊靠岸。田曉菲是詩歌當中的那艘“不繫之舟”,其實你我皆為“不繫之舟”,只不過航行的路線和最終靠岸的地點有所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