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時代,掌握困難事物的祕訣

前言:讓自己只需使用很少的意志力便能啟動工作,會因此更成功地進入深度工作。


全文1609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01 互聯網上癮


“我總是不停地上網,查看電郵;我根本停不下來,好似一種強迫症。”


“推特就像社交上癮者的可卡因。它之所以令我恐慌,不僅僅因為我從精神層面不屑於此,還因為我認為自己無法掌控它。“


深度工作 | 在碎片化時代,掌握困難事物的秘訣


在碎片化時代,我們的注意力被無數的網絡軟件佔據,以致於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難以靜下心來進行深度工作。


只有將自己從注意力支離破碎的狀態脫離出來,進入深度工作(Deep Work),才能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


如何進入深度工作?下面有一些建議。


02 擁抱無聊


我們一直沉迷於各類網絡軟件,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網上的世界很有趣,而是為了緩解無聊,消磨時間。

深度工作 | 在碎片化時代,掌握困難事物的秘訣

但是,稍有無聊或遭遇一點點認知上的挑戰,就從低刺激、高價值的活動「深度工作」轉向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玩手機」,會使得我們的大腦不能容忍沒有新奇性的東西


這種刺激模式,減損了大腦專注的能力。一旦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


更具體地說:如果你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刻無聊時光——比如說,需要排隊等 5 分鐘或者是在餐廳坐等朋友——都是用瀏覽智能手機來打發,那麼你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重新編排。


為了控制自己沉迷於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首先要做的就是擁抱無聊。在人人都有智能機的時代,擁抱無聊的能力也需要訓練。


如果開始感覺到無聊並渴望消遣,不要立刻開始玩手機,而是用5分鐘的時間對這種排遣無聊的渴望進行對抗,

以5分鐘為一個階段,進行集中注意力的鍛鍊操,並逐漸延長對抗時間。在平時多多進行這種鍛鍊,能夠增強自己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03 形成習慣,刻意練習


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關鍵在於在工作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慣例和固定程序,使得進入並保持高度專注狀態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讓自己只需使用很少的意志力便能啟動工作,將其保持下去形成習慣,會因此更成功地實現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會為人們帶來滿足感和價值感。當你在深度工作下度過足夠長的時間,大腦就會認為生活是具有豐富的意義和重要性的。


深度工作 | 在碎片化時代,掌握困難事物的秘訣


“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提出,認為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不太遠的挑戰,能使大腦的改變最為迅速,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有挑戰性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


刻意練習的核心要素通常如下:

(1)將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個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

(2)仔細拆分任務並進行有目的的練習,將日常活動轉變成練習活動,使練習變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3)收集反饋意見,這樣你就可以調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產出。

(4)一旦已經學會了某個東西,就停止繼續在上面花時間,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


04 制定計劃,週期訓練


解決深度任務的方法只有一個:高強度工作——不查收電子郵件,不做白日夢,不看微信,停止刷微博。


就像在趕截止日期一樣,利用每一束空閒的神經元來處理任務,直到用自己不懈的高度精力集中解決了任務。


深度工作 | 在碎片化時代,掌握困難事物的秘訣


剛開始的時候,一週進行這種實驗的次數不要超過一次——讓你的大腦提高強度,但是也要給它休息的時間。一旦你相信自己可以用專注的方法來節省時間,就提高這種高強度工作的頻率。


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時間期限。你應該總是可以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至少是接近),但是這期間需要你用上吃奶的力氣。


這個策略的主要意圖很明顯。深度工作需要專注的強度遠遠超出了大部分知識工作者的舒適區。制定計劃進行週期訓練,能夠增加緊迫感,提高專注度。在完成幾個週期訓練後,深度工作的能力會相應提高。


結語


如果在你全部的清醒時間,都能給自己的大腦找到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狀態下漫無目的地瀏覽幾個小時網頁,那麼在一天結束時,你會覺得更加充實。


深度工作 | 在碎片化時代,掌握困難事物的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