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我在看我最喜歡的人的臉啊”——中村亞紀子(高畑充希飾)


2017年的奇幻作品《鎌倉物語》改編自西岸良平廣受歡迎的同名推理漫畫,採用清晰的單線敘事講述了住在古都鎌倉的推理作家一色正和與愛妻亞紀子的師生戀修成正果後,甜美溫柔的小嬌妻卻被黃泉異界的妖怪“天頭鬼”設計抓走,文弱的作家正和在強大愛意的支持下化身孤膽英雄,奮不顧身獨闖黃泉救妻子的故事。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這部慢節奏電影時長足有兩小時,需要大家摒棄快餐時代的浮躁感,用心去聆聽和感知。影片通過一色正和、亞紀子、優子太太和化成青蛙怪的本田先生這幾個關鍵人物,展現他們的言行舉止、生活細節,配合光影音樂,折射出鎌倉作為異界和人間交匯處,妖魔鬼怪與人類和平共處的奇幻本色。


被日本影評人轟夕起夫評價為“電影界的哆啦A夢”的山崎貴導演是白組(日本特效公司)出身,擅長運用VFX技術打造特攝電影,比如《寄生獸》、《永遠的0》、以及《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系列等,帶領觀眾走進現實與虛幻交替的奇妙世界。


在這部《鎌倉物語》當中,他用

散文化詩意的敘事、格調清新的鏡頭、唯美夢幻的音樂以及充滿生活化的溫暖細節為觀眾打造了一場治癒系美夢。探究“愛與死亡”的宏大主題,融合日式“物哀”美學的深度文化內涵,讓觀眾感受到詩意的美感流淌其中,給人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01、散文化的詩意敘事方式,格調清新、畫面唯美、劇情溫暖且節奏舒緩,輔以宮崎駿電影式配樂,共同營造“治癒系”效果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上世紀90年代,日本萌發並流行的“治癒系”風格,很快風靡了影視、動漫、音樂等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領域,並形成完整的“治癒系”文化產業系統。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敘事風格逐漸形成通用的類型法則。


山崎貴在這部《鎌倉物語》當中採用質樸溫暖的語言和舒緩平和的情節展開敘述,有意弱化矛盾衝突,格調清新、畫面唯美,輔以宮崎駿電影式配樂,共同凸顯了散文化的敘事風格特徵,營造打動人心的“治癒系”效果。雖然是天馬行空的奇幻題材,也能帶給觀眾真實人間煙火的錯覺,平淡中體味感動。


《鎌倉物語》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因為涉及到幽靈題材,

被稱為日本版《尋夢環遊記》,異界黃泉的設定也讓人想起《與神同行》。如果你觀影細緻一些,可以從鎌倉路口處看到《灌籃高手》;從音樂中聽到《千與千尋》;從“死神局”,想到《二代妖精》“妖怪管理局”;從最後的終極對決中看到《捉妖記》,甚至憑空出現的“黃泉站臺”,也很有幾分《哈利·波特》的影子。


這樣的腦洞組合,卻在鏡頭中呈現出異常和諧的美感,讓本人很是驚豔。(沒辦法,就是典型視覺系)


導演設計了很多夫妻倆暖心的對話,“真是不可思議,竟然和老師您結婚了呢!”“我也幸福得像在做夢一樣。”影片開頭就狂撒狗糧,對單身人士很不友好,但還是有強大的魅力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後續也在持續撒糖,比如“我在看我最喜歡的人的臉啊”“沒有亞紀子活得久有什麼用”

,兩人婚後的如膠似漆在這甜到發膩的臺詞中起碼體現了80%。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在描繪夫妻倆婚後生活的過程中,導演將鏡頭拉近,通過劇中人密集的對話,讓觀眾逐步瞭解到鎌倉的與眾不同,宿世情緣的蛛絲馬跡以及夫妻倆的脾氣秉性。

每一處都點到為止,並不深入挖掘,留下大量空白讓觀眾自行聯想推斷,調動好奇心,增強觀影樂趣。


原來亞紀子隨丈夫定居的古都鎌倉,不僅住著人類,還有幽靈、妖精、魔怪、神佛……這裡是魔界與黃泉的交界之處,是生者與死者的思緒交織之都。初來乍到的亞紀子見到河童都覺得恐懼和見怪不怪的正和形成鮮明對比,也暗示著夫妻倆平靜的生活即將被顛覆。


因為電影畫面的色彩影調在現代電影敘事中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表意功能,可以傳達出故事情節本身不能傳達出的內容,所以電影的色調也逐漸成為電影藝術風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到表達影片意圖和敘述影片情節的功能。


《鎌倉物語》延續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整體色彩風格,全片採用暖色調,格調清新,畫面唯美,色彩飽和度也不高,彷彿加了一層溫柔濾鏡,

構成了淡雅平和的電影氛圍,也體現了根植於日本民族血液的“物哀“與“幽玄”的傳統美學思想,帶來視覺情感信息,引起觀眾心理共鳴。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日本治癒系電影大部分會採用舒緩唯美的配樂,而這部奇幻風《鎌倉物語》有天才作曲家佐藤直紀的加盟和宇多田光的片尾曲獻唱,簡直堪稱神仙陣容。

(佐藤直紀曾憑自己出色的配樂工作,獲得第39回日劇學院賞最佳配樂和第29回日本電影學院最佳配樂獎)電影開篇的音樂配上覆古濾鏡下可愛的主人公,彷彿兩個小孩子即將開始心動的冒險旅程。


在正和寫不出稿子抓耳撓腮的有趣部分,搭配了輕快俏皮、古靈精怪的音樂,隨著場景切換,責編本田先生出現,新的對話開啟,配樂自然消失。而正和出門後,好奇的亞紀子還是打開了那個“禁止進入”的儲物間,配樂就明顯變得帶有懸疑緊張色彩,這些配樂和情節搭配非常自然,或是彌補了畫面的單薄感,或是讓情節更有趣味性,總之起到了烘托事件,體現“治癒”的功能。




02、人物關係簡單,充滿生活化氣息,從細節入手詮釋現實生活,傳遞真情實感,為觀眾提供遠離塵囂的溫馨港灣


日本電影治癒系特徵被普遍公認的特點就是——人物關係簡單,生活氣息濃厚。山崎貴導演在《鎌倉物語》當中也是完美呈現了這一點。好像日本導演普遍擅長生活化的電影詮釋,比如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前段時間寫了這部影評)。


理論上治癒系電影的敘事風格也可以稱為“極簡主義”


“治癒系電影的敘事既沒有好萊塢類型片非常程式化與相對固定的敘事結構,同時也沒有繁複的敘事技巧,而是回到一種日常的狀態,猶如細水長流,看似隨意選擇的生活片段卻暗藏張力。看似無為,卻又無不為。”


看了導演山崎貴的採訪視頻,原來影片開拍之前一色正和的角色就非堺雅人莫屬了,這個“顏藝”非凡的男人,被形容為集溫柔、知性和力量於一身的完美大叔。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雖然在影片中抬頭紋有點重,但足夠溫暖治癒。這個日常拖延症的推理作家,運用自己的獨特才能成為當地警察局的顧問,幫助破解案件,也很有“福爾摩斯”的Feel。


女主亞紀子的扮演者高畑充希不是驚豔型美女,但元氣滿滿、甜美嬌俏的樣子和酷似郭曉冬的大叔站在一起,毫不違和。當然換成新垣結衣或石原里美,直男們可能會貢獻更多票房。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這個作家的新婚小嬌妻亞紀子,來到鎌倉的第一句話:“感覺這個鎮子好悠閒啊!”正和回答:“鎌倉是個神奇的地方,和東京的生活節奏完全不一樣,很快就適應了。”接下來導演就從細節處刻畫夫妻倆的生活,丈夫出門的時候,亞紀子像個小女孩一般扯衣角撒嬌,軟糯的樣子看得人心都化了。


丈夫出門,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她進儲藏間,最後還是逃不過好奇心驅使,發現了很多意外寶藏,比如隱喻兩人前世的畫卷。兩人一起逛妖怪幽靈橫行的“夜市”,亞紀子看到什麼都想買,但掌管財政大權的正和捂緊了錢袋,最後只買了便宜的松茸,回家做味增湯。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此處是關鍵情節,畢竟那個賣貨的妖怪可是覬覦女主美色的“反派大BOSS“天頭鬼的馬仔,松茸吃了就讓人靈魂出竅,也為後來正和看到死神,亞紀子變成幽靈的情節做好了鋪墊。


回來的路上遇到早已去世的優子太太,得知她通過“幽靈申請”,就是為了照顧孤獨的丈夫,亞紀子從恐懼變為感動,甚至在回家之後與丈夫正和約定“不能丟下我先去那個世界”。這段導演拍得唯美又暖心。影片中幾乎所有的人物對話都在傳遞貼近生活的真情實感,為觀眾提供了遠離塵囂的溫馨港灣。




03、對日本平民質樸家常美食、奇幻鎌倉風景和異域風情黃泉冥界的描寫,共同折射了日本的“物哀”與“幽玄”傳統美學思想,體現無功利性的超然優雅和安逸閒適


《鎌倉物語》屬於日本奇幻電影中的治癒系,而說到奇幻,顧名思義,這類型的電影都包含大量的魔法、精怪、超自然元素以及幻想世界。廣為人知的美式奇幻《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魔戒》,中式志怪《倩女幽魂》,都屬此類。大家都以為奇幻電影是舶來品,其實早在1928年,國產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就已經呈現奇幻電影的雛形。


後來陸續問世的《新蜀山劍俠傳》《無極》《二代妖精》《捉妖記》《美人魚》《奇門遁甲》《妖貓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質量和口碑參差不齊,風格差異較大。普遍視效華麗,但世界觀價值設定和深層內核的空洞是最大Bug。


反觀這部日本奇幻《鎌倉物語》,被很多觀眾稱為

日本版《神奇動物在哪裡》特效出身的山崎貴導演,在視覺效果上給了100%保證。從“美食”和“美景”兩個角度入手,詮釋日本的“物哀”與“幽玄”傳統美學思想。


1、平民質樸又充滿愛意的食物:


食物是日本電影,尤其是治癒系電影中繞不開的重要元素。食物是生存必需品,也是精神滿足的前提。食物是可以滿足人的本初慾望的一種存在,既是生活資本也是精神動力。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而這部《鎌倉物語》並不是《深夜食堂》或者《小森林》,主要出現的都是極為日常的美食,比如味道鮮美但讓正和靈魂出竅的松茸味增湯、把窮神都感動了的一碗清香白米飯……導演就在這樣平靜溫和的影片基調中向觀眾講述故事情節,而食物則是其中能慰籍心靈、寄託情感的治癒法寶。


2、奇幻的鎌倉風景和異域風情黃泉冥界


除了極具治癒性的美食,日本當地的優美景色也是治癒系電影敘事影像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比如影片開頭那段海邊美景,清新自然,瞬間博得了觀眾的好感。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奇幻小鎮鎌倉的自然美景是全世界很多忙碌疲憊的都市“社畜”們所向往和羨慕的生存環境,所以這樣的影像畫面可以讓觀眾更好地進入治癒系氛圍當中,卸下心防。就連我看完電影之後也不禁種草了鎌倉的旅行,可見好的文藝作品真的能促進旅遊業發展。


如果注意到山崎貴導演的採訪,就能得知,片中景色壯美又充滿異域風情的黃泉冥界設定原來是導演來張家界和鳳凰古城採風後才獲得的靈感。憑藉鳳凰古城的原型,才繪製出黃泉之國的草圖。天頭鬼那座華麗又充滿霸權感的宮殿,也是參考了國內影視城“秦王宮”的樣式。


3、很多對日本文化有所瞭解的觀眾都聽說過“物哀”和“幽玄”這兩個日本古典美學中重要理念。


“物哀”的概念範疇不止於悲哀,而是人生中多種普遍的情感體驗。可分為五個基本類型,即感動、優美、情趣、調和、哀愁(突出強調哀愁的情感)。幽玄美學則是與露骨的藝術表迗方式截然不同,講求“意在言外,境生象外”,追求神似的精約之美,十分寫意,溫和內化,含蓄悠遠,是一種藏而不露的美學表達。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鎌倉物語》從敘事風格、視聽語言、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上都體現了“物哀”和“幽玄”的美學的特徵,體現出了無功利性的超然優雅和安逸閒適。




04、探究“愛與死亡”的宏大主題,為觀眾營造無限發散的想象空間,細節處隱喻日本社會現實,詮釋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鎌倉物語》在很多影迷心中堪稱日版《尋夢環遊記》。同是探討“愛與死亡”的宏大主題,為觀眾營造無限發散的想象空間。本應陰森恐怖的黃泉世界,在電影中成為可以坐著“江之電”直達的“境由心造”安逸之地,依山而建的舊式木屋集群堪稱視覺盛宴,還有等待許久的親人溫暖迎接。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安藤櫻飾演的陽光版死神蓋章認證“本來黃泉之國也不是什麼壞地方,就是靈魂等待下一次轉世的休息驛站啦!” 憑藉父親和死神的指點,正和決定用作家的想象力為武器,大戰天頭鬼,救回嬌妻。氣急敗壞的反派透露實情,原來夫妻倆是從平安時期就結緣的愛侶。無論轉世多少次,他們總能神奇地相遇。


即使這一世天頭鬼做了手腳,讓兩人成為年齡懸殊的師生,都沒能阻擋緣分。雖然正和憑著對亞紀子的真愛,鼓起勇氣獨赴黃泉,但是面對反派大BOSS還是太弱,差點被KO,要不是之前嫌棄的貧窮之神留給亞紀子的“神碗”關鍵時刻充當了交通工具,倆人的愛情恐怕不保。


當然結局兩人依然甜蜜,觀眾還是很喜聞樂見的

,也不枉電影的英文名《DESTINY》(《命運》)。畢竟男主的父母那麼恩愛,即使沒有宿世情緣,他肯定也不會差,這種愛的力量和家庭責任感是會遺傳的。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除了主角夫婦新婚燕爾的真愛,影片對

老年夫妻的愛情也是極力頌揚,不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還能以幽靈之身陪伴許久,只為黃泉路上結伴同行。夫妻倆手挽手離開人間,坐上“江之電”,和一色夫婦微笑道別,風輕雲淡,坦然到好像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旅行。


選擇“魔界妖怪轉生套餐”的本田先生更是標準好男人,重病在醫院的時候就開始惦記妻女,對自己的老朋友一色鄭重託孤,後來死神小姐給了其他選項,就算變成青蛙怪都要繼續守護家人,遊樂園兼職賣氣球掙的錢,全部偷偷送到家裡。青蛙本田考驗追求自己妻子的男人那段,真的很感人,原來他不是魔性大發的醜陋妖怪,他只想確認這個後來者是否可靠。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本田剛去世,妻子就被催繳房租,孩子可憐兮兮喊餓那段,我看得有些心酸。這個細節也算是對日本社會現實的隱喻。眾所周知,日本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意味著某個家庭的父親缺失,就會失去家裡唯一體面的勞動力,最終那個家庭的女性會陷入貧窮,不得翻身。所以有愛的本田就算變成青蛙怪都要繼續守護自己的家人,但現實中那些離去的父親,可沒有這樣的機會。


導演在在瑰麗的想象空間,用動人的細節隱喻了日本社會的現實,所有的人物形象和命運安排,都透露出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但有一件事能讓主人公們藐視死亡,那就是——愛。為了和最愛的人在一起,穿越生死又何妨?




《鎌倉物語》雖然採用了天馬行空的奇幻風格,但也最大限度保留了日式“治癒系”的溫暖內核,日漸冷漠疏離的靈魂能夠在麻木的生活中被愛喚醒,就是對未來人生最好的希望和救贖。


導演山崎貴通過散文化的詩意敘事風格,將日本古都鎌倉平民化的真實生活景象呈現在大銀幕上,就像你我身邊隨處可見的溫馨圖景。平凡夫妻的愛意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雖有呈現死亡和黃泉的景象,卻沒有通俗意義上的陰森可怖,反而是帶有異域風情的壯美,溫情脈脈之餘,發人深省。


《鎌倉物語》:探究愛與死亡,雜糅“物哀”美學的日本奇幻電影


蘇軾在《臨江仙·送錢穆父》曾中感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電影中“跨越生死都要守護”的愛情卻讓苦海中掙扎的芸芸眾生看到“但願初相遇,不負有心人”的美好。小王子找到了那朵屬於自己的玫瑰花,電影中一色正和等待亞紀子的漫長孤寂,也在婚後的甜蜜中被瞬間治癒。只要最後是你,晚一點也沒關係。


就像電影《雲圖》中梅根·史密斯(朱珠飾演)的經典臺詞:“我叔叔是個科學家,但是他堅信愛是真實的,愛是一種自然現象。他深信愛可以超越生死。”《鎌倉物語》也可以讓你相信愛與自由,相信生命輪迴、宿世情緣。只要心中有愛、眼裡有光,我們又何懼人世滄桑、命運無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