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王祠“閉關”整修 重新開放預計要到國慶節後

杭州日報訊 錢王祠又名“表忠觀”,是為了紀念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五位錢王而建造,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長期風雨侵襲,加上局部滲漏及白蟻侵蝕,目前錢王祠建築群本體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損毀現象。為此,昨日起,以“不改變原狀”和“最少干預”為原則,採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和傳統做法,錢王祠將進行一次全面的保養性修繕。

改造後的錢王祠將提升遊覽體驗

錢王祠始建於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900多年來,歷經滄桑,幾經毀建,所存八字牆是原建築僅存遺蹟。

2003年,在舊址的基礎上,錢王祠重建,恢復了吳越國錢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築等相應景觀。重建後的錢王祠佔地1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

每年,錢王祠都要舉辦各類大型活動,如錢王祠西湖迎春花展、錢王祠夏秋花展、錢王祠菊花展等。

西湖風景名勝區湖濱管理處基建科科員陳靚倩告訴記者,此次修繕,除了對建築進行保養維護外,還會對一些公共區域進行提升,讓遊客更安全舒適地在祠內參觀、看展。

“目前室外石板地面出現了大面積風化、開裂,由於祠內樹木較多,局部根系的生長,導致地面起翹、不平整,我們會對這些石板進行更換,重新鋪設,提升遊客的遊覽體驗。” 陳靚倩表示,錢王祠離西湖很近,多年來淤泥的堆積導致排水不暢,這次也會一起進行疏通處理。另外,祠內景觀綠化也將進行重新提升。

古法工藝恢復錢王祠原有面貌

在這次修繕工程中,對錢王祠內木建築進行重新油漆上色是重頭戲。目前,祠內柱子、屋簷、斗拱等,都存在很嚴重的油漆剝落現象。

“錢王祠內的木建築用的都是山樟木,當時復建時柱子都刷上了調和漆,2011年,補刷過一次。這些調和漆裡含有化學成分,時間一長就會脫落,還會對木頭產生影響,為此,這次上色將使用古法油漆,成分天然,保留的時間也會更久。”

陳靚倩介紹,與普通調和漆相比,古法油漆的製作工藝會相對複雜一些,叫做“一麻五灰”,是比較常見的中國傳統建築工藝。

“做之前要先將木建築上原有的油漆褪掉,讓它恢復原本木質的顏色,然後進行捉縫灰、掃蕩灰、使麻、壓麻灰、中灰、細灰。”

通俗來說就是在上顏色之前,要先給木頭纏一層麻布,通過不斷打磨,讓木頭先形成一個底子,然後再進行上色。上色的材料也很講究,需用桐油加上紅鐵粉,兩層顏色乾透,才算真正完成。

“‘一麻五灰’ 雖然做起來複雜,但時間久了只會顏色變淺,不會斑駁掉落,胡雪巖故居就是用了這種工藝。”陳靚倩表示,部分木構件木質黴爛、糟朽,這次也會進行修補與更換。

據瞭解,整個錢王祠保養性修繕工程將持續200天左右,預計國慶節後,就能和大家見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