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現代化和啟發五十

老子在四十八章中講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這一章十分有名,老子寫的很精彩,那麼這段話講了什麼?對於我們有什麼啟發了?

《道德經》的現代化和啟發五十

這一章現代話解釋是說:“求學的人,其情慾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能力本事智慧不斷的增強;求道的人,其情慾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經驗和教條主義也會都丟失掉,隨時隨地保持虛靜空無的心境。經驗和教條主義和各種慾望減少又減少,到最後以至於“無為”的境地,方正廣大無邊到了極限,就沒了邊線和稜角,成了最大的圓,所以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不亂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治理國家的人,要經常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常以繁苛之政擾害民眾,那就不配治理國家了,聖人之道在於以謙虛低調而不斷的增強能力本事智慧知識而為學日益,而又以保持清新可愛脫俗天真無邪純淨的赤子之心不斷的減少情慾和各種經驗教條主義主義的死板而為道日損,這樣的聖人故外能左右逢源受人尊敬擅長變通取捨能力本事智慧通達能應變,對內能丟掉所有情慾和文飾經驗教條主義而保持樸素淳樸純真清新可愛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所以以誠信取天下,處沒有後遺症的事情,如果所作所為對內對外有後遺症和問題,那就不足以取得天下人的信任和美譽。”這段話老子是告訴我們,所有人也好,執政者也罷,要學習聖人之道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品質和優點,所以能夠以“無事”取天下人的信任和美譽,老子說的“無事”就是我們後來中國人的口頭禪“沒事”,詳細解釋是指“沒有後遺症和問題”。能夠做到任何事情都沒有後遺症和問題,是非常高的境界,這才是聖人之道,當然如果“有事”,是不能取信於天下人,天下人也不會美譽稱讚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