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今天跟大家聊一件大事!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連日來,衣食無憂的吃瓜群眾們比較關心的話題大多數和新冠疫情有關,有一個其實已經流傳很多的話題很少被人提及:今年的全球糧食問題。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全球糧食問題年年都提,每年據說都很嚴峻,得益於偉大祖國的庇護,全國人民歲月靜好、衣食無憂,絕大多數老百姓對這個問題基本上無感。國人的印象中,糧荒這種事早已塵封在上個世紀。

實際上今年的糧荒跟往年不太一樣,天災、蟲害、人禍三重暴擊下,今年的全球糧食危機可能真的會影響到你的餐桌。

天災

主要是全球持續變暖和極端氣候的出現。

首先是全球變暖帶來的糧食產量下降,這個每年都再提。根據歐盟科學中心報告顯示,到2020年,氣候的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可能較為嚴重。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其次2020年的開端,全球各地也在變暖的氣候環境下,上演著一幕幕的極端環境事件:整整持續了7個月的澳大利亞大火終於被暴雨撲滅,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暴雨帶來的洪水;南極洲首次出現了超過20℃的高溫,冰川融化加劇;2月初歐洲世紀暴風雨席捲而來,引發洪水危機。

而進入到4月份的北半球,氣溫將持續升高,高溫天氣前期在南半球造成的種種氣候災害將逐步北抬,沿著緯度逐步接近直至覆蓋世界糧食主產區緯度帶(此處沒有圖,請自覺回憶初中地理太陽直射地球的模型軌跡)。

蟲害

主要是今年沙漠蝗蟲特別猖獗。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報告,這次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席捲了從西非到東非、從西亞至南亞的20多個國家,受災面積總計1600多萬平方公里,並且還在蔓延。

數以百萬計沙漠蝗侵襲東非,破壞莊稼和牧草,而受災地區原本就因乾旱、衝突出現糧食短缺。按照"氣候預測與應用中心"的說法,東非最重要的種植收穫季大致始於3月至5月,第二波蝗災可能帶來毀滅性後果。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人禍

更準確點說是病禍——新冠疫情導致的農業減產和國際糧食進出口的人為限制。

近期,不少國家都有做出類似囤積食品、限制糧食出口、增加糧食庫存等舉動。而越南作為最早採取行動的國家,的確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目前俄羅斯、塞爾維亞、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埃及、阿根廷等9國都有著各式針對農業出口的限制舉措。

不過以上這些國家的糧食出口限制對我國影響微乎其微,因為他們限制出口的糧食品種我們基本不缺。

得益於中華民族傳統的憂患意識和勤勞智慧的付出,我們國家在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視上,自古以來就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2019年中國的糧食產量高達66384萬噸(超過6.6億噸),其中稻米總產量接近2.1億噸,小麥總產量接近1.34億噸,玉米總產量超過2.6億噸,此外還有還有2132萬噸的豆類,2883萬噸的薯類。

中國的大米庫存量約1.15億噸,小麥庫存量約1.4億噸,玉米庫存量接近2億噸——如此巨大的產能加上這麼龐大的庫存量,我們的糧食是絕對安全的。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吃的口糧,我們真的不缺。

我們缺的是一種不吃的糧食——大豆!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我國大豆年需求量超過1億噸,然而國內的年產量卻只有1000多萬噸,我國大豆的每年(你沒看錯,這是消耗品)需求缺口高達9000萬噸左右,主要依靠進口來進行補充。

我國每年糧食進口量1億多噸,其中僅大豆一項就要接近億噸,從數字上就能看出來,如果全球出現糧食危機,我們國家的大豆進口會受到極大衝擊。

大豆又不直接吃,進口那麼多大豆乾嘛?

大豆是極其重要的糧食作物,其主作為農業產品的要作用不是磨豆漿,而是製作食用油

做油剩下的豆粕牲畜及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沒錯,豬飼料的主要原料就是它。

有較真的人可能會說,我們可以用花生榨油啊,我們可以吃玉米油啊,實在不行還有橄欖油。對於這些無知到可愛的晉惠帝們,我真想給他們出個更好的點子——肥肉榨油更香呢。

問題就在於大豆製作食用油成本低,出油率高。如果全部換成花生油,我們可能要進口更多的花生,而世界上沒有那麼多花生。

那麼玉米油呢?玉米油製作更繁雜,食用的玉米油其實食用玉米胚芽提煉出來的,優質的玉米油甚至可以當作補品每天喝一勺。就目前我們掌握的技術來看,玉米油全面取代大豆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裡(包括其他各種油)不再詳細說了。

顯而易見大豆缺口大,會導致大豆漲價,大豆漲價會導致大豆油漲價,大豆油漲價會導致整個食用油漲價(沒道理你低成本簡工藝的大豆油漲價人家高成本繁工藝的其他油不漲)。

還有豆粕減少帶來的豬飼料漲價問題,豬飼料漲價,豬肉必然就會漲價。可能漲的不多,因為我國有戰略儲備肉。

我們可以三月不知肉味,但三天不吃一滴油恐怕不可能。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還有人肯定要說,既然大豆這麼好賣,我國為什麼不多種一點?

因為,耕地不夠。

按16年進口的大豆8391萬噸計算,我國自給自足這些大豆需要7.9億畝耕地。

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一個耕地紅線:18億畝。如果可耕作的土地低於這個數字,那全國人民就有餓肚子的危險。

根據2016年的農業普查,我國共有耕地是20億畝出頭,就算是把一年幾次播種的農作物算上,也不過剛好25億畝。如果拿出四分之一土地種大豆,那我們的小麥、稻米、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就不足以維持糧食安全紅線。更何況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同樣面積的耕地拿來種大豆,我們還沒那麼敗家。

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東亞人多地少,在這方面天然沒有優勢。這個問題對人多地少的東亞國家以及其他無耕地國家來說,都是無法克服的。

而包括美國、巴西、阿根廷的美洲國家,地廣人稀,具備大豆種植天然優勢。而且大豆種植又相對輕鬆,撒個苗噴點農藥,嗷嗷的長,特別適合農技水平不高又經常要休假的美洲農民種。

附送一個知識點,日本僅次於我國,是世界第二大大豆進口國。

再附贈一個知識點:大豆原產中國,神農就把大豆列為五穀之一,世界各國的大豆都是陸續從中國傳播出去的。目前美國保存中國的大豆種質資源2000多份,中國大豆遺傳資源成為美國大豆品種的重要基礎。美國人承認,美國大豆生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供應世界大豆要求的一半左右),中國大豆資源做出了重要貢獻。然鵝,不懂報恩的美國人總是拿大豆要挾我們,把大豆當利器在貿易戰中首當其衝。現實版的農夫與蛇。

貿易戰以來,我們國家加大了從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大豆進口量。而近期上述幾國因為疫情,大豆出口受阻,國內一些地方的豆粕價格已經出現了上漲。

到這裡,國內大豆減少(進口少了)對吃瓜群眾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解釋清楚了。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有人說,不就是幾元錢嗎?用得如此緊張嗎?對於收入不高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繃緊神經是因為多年積累的生活經驗造成的。

我國西晉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糧食,中國真的不缺。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我們不是擔心是否吃的飽的問題,其實人們真正繃緊神經的原因,是大豆價格上漲將造成一連串的農產品上揚。柴米油鹽是人們生活中一天也不可缺少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家庭開支增加,而收入還沒有增加的群體,當然會感到生活的壓力。

也許是杞人憂天,也許是從小苦日子過來的,至少我本人,最近屯了一點糧食:50kg大米,30L食用油,十幾斤豬肉,若干蔬菜,5L醬油(順手買的沒有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