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利弊

過去幾十年是全球化的幾十年。由西方一手主導的全球化浪潮最終隨著蘇聯的解體席捲全球。全世界90%以上的國家都已經融入到全球化的產業鏈結構中。大家都在這個產業鏈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位置。全球化固然可以和合理的資源配置讓資本自由流動,從而尋找到更高的回報。積極促進各地區的貿易往來,但是全球化並不是有利而無害的。

2020年初一場席捲全世界的新冠肺炎讓全球化進程瞬間停滯。人類努力了幾十年的成果暫時全部消退,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那麼的無助。那些跨國公司全球的產業鏈瞬間崩裂成無數段。生產不得不停滯下來。而這一次的疫情也讓人開始反思,全球化真的是一劑神藥嗎?就以美國為例,作為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美國急需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但是強大的美國一時之間卻無法生產出這些醫療裝備。雖然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口罩公司,但是它的生產基地卻不在美國,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即使是隻擁有幾個配件的機器也需要多個國家共同協作完成。在平時的時候這自然擁有無數的好處,比如靠近原產地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到更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去建立工廠,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和平的前提之下。

在這次疫情之中,受打擊最大的反而是融入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而對於北韓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這就揭示了世界上存在的兩種國家。第一種是積極融入全球化的國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和新加坡。第二種就是抗拒全球化閉關鎖國,自給自足的幾個國家,比如伊朗,甚至包括飽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

積極融入全球化的國家之中。有的是主動的,有的是被迫的,比如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就很有典型代表性,作為馬六甲海峽上的重要港口城市新加坡深深地明白,全球化才是新加坡發展的唯一道路,一旦失去全球化,各個國家閉關鎖國的話,那麼新加坡將很難生存下去。全球化新加坡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對於新加坡來說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還有主動融入全球化的,比如美國,英國就是全球化的推動者,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全球化對於掌握先機和頂層資源的他們來說擁有無可比擬的好處。

閉關鎖國的代表就是伊朗和北韓,這兩個國家已經和外部隔離了幾十年,卻依舊能夠存在,這證明了沒有全球化世界上的國家依舊能夠生存下去,也許質量不怎麼樣,但這終歸也是一條路,稱不上沒有全球化人類就活不下去。但是反對全球化也會帶來惡果,那就是發展速度比較慢,甚至接近停滯。

作為一個像我國這樣體量龐大的國家,工業條件得天獨厚,我們擁有聯合國工業目錄中的全部14個大類666個小類完全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背靠廣闊國內的市場。走向世界而立於不敗之地。

一方面我們要實現國內經濟的小循環在不依賴外界情況下,獨立自主地進行生產生活。另一方面,在依靠國內這個小循環外,又要積極地和世界融合,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大循環。

一句話立足國內,面向世界。

工業黨萬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