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點歷史之《資治通鑑續紀》08 文白對照


每天讀一點歷史之《資治通鑑續紀》08 文白對照

庚寅,上發京師。甲辰,次泗州,舍舟登陸,命諸將鼓行於前。十一月,丁未,次大儀頓,石守信遣使馳奏:“城破在朝夕,大駕親臨,一鼓可平。”上徑至城下,即日拔之。城將陷,左右勸重進殺陳思誨,重進曰:“吾今舉族將赴火死,殺此何益!”即盡室縱火自焚,思誨亦為其黨所害。上入城,戮同謀者數百人。重進兄重興,初聞其拒命即自殺,弟重贊及其子延福,並死於市。上購得翟守珣,補殿直,遷供奉官。

庚寅(二十四日),趙匡胤率軍從汴京出發。甲辰(初八),宋軍到達泗州,趙匡胤下令全軍棄船登陸,命令諸將擊鼓前進。十一月,丁未(十一日),宋軍來到大儀頓,石守信派使者騎馬奏報趙匡胤說:“揚州城城破在即,您親臨揚州城,我軍可一舉攻克揚州城。”趙匡胤直接來到揚州城下,宋軍當天就攻克了揚州城。揚州城快要陷落之時,李重進身邊的人都勸李重進殺掉趙匡胤的使者陳思誨,李重進說:“如今,我整個家族的人都要赴火而死,殺掉陳思誨又有什麼益處呢!”說完,李重進舉家自焚而死,李重進的手下殺掉了陳思誨。趙匡胤入城之後,處死了跟李重進一起謀反的幾百個同黨。當初,李重進的哥哥李重興聽說了李重進舉兵造反的消息後便自殺了;李重進的哥哥李重贊和他的兒子李延福同時死在了街市。趙匡胤收買了翟守珣,委任他為殿直,不久又將翟守珣升為供奉官。

已酉,賑揚州城中民,人米一斛,十歲以下半之。庚戌,詔釋重進家屬、部曲罪。

已酉(十三日),趙匡胤下令賑濟揚州城中的居民,每人一斛米,十歲以下的孩子半斛。庚戌(十四日),趙匡胤下詔赦免了李重進家屬和家僕。

上命諸軍習戰艦於迎鑾,唐主懼甚。其小臣杜著頗有辭辨,偽作商人,由建安渡來歸;又,彭澤令薛良坐事責授池州文學,亦挺身來奔,獻《平南策》,唐主聞之益懼。上命斬著於下蜀市,良配隸廬州衙校,唐主乃安。乙卯,遣左僕射嚴續來犒師;庚申,復遣其子蔣國公從鑑、戶部尚書馮延魯來買宴。上厲色謂延魯曰:“汝國主何故與吾叛臣交通?”延魯曰:“陛下徒知其交通,不知預其謀反。”上詰其故,延魯曰:“重進使者館於臣家,國主令人語之曰:‘大丈夫失意而反,世亦有之,但時不可耳。方中朝受禪之初,人心未定,上黨作亂,君不以此時反。今人心已定,乃欲以數千烏合之眾抗天下精兵,借使韓、白復生,必無成理;雖有兵食,不敢相資。’重進卒以失援而敗。”上曰:“雖然,諸將皆勸吾乘勝濟江,何如?”延魯曰:“重進自謂雄傑無與敵者,神武一臨,敗不旋踵。況小國,其能抗天威乎?然亦有可慮者,本國侍衛數萬,皆先主親兵,誓同生死,陛下能棄數萬之眾與之血戰,則可矣。且大江天塹,風濤不測,苟進未克城,退乏糧道,事亦可虞。”上笑曰:“聊戲卿耳,豈聽卿遊說邪!”

趙匡胤命令諸路宋軍在迎鑾進行實戰演習,南唐國主非常害怕。南唐小臣杜著能言善辯,他偽裝成商人模樣,從建安渡來投奔宋朝;另外,南唐的彭澤令薛良因為犯了事,被貶為池州文學,所以薛良也來投奔宋朝,給趙匡胤獻上了《平定南唐的策略》,南唐國主聽說之後更加害怕。趙匡胤對杜著和薛良的不忠行為非常厭惡,便下令將杜著在下蜀市斬首,將薛良發配到廬州充當牙校。南唐國主聽說趙匡胤嚴懲了杜著和薛良,內心稍稍安定一些。乙卯(十九日),南唐國主派遣左僕射江西人嚴續來犒勞宋軍將士。庚申(二十四日),南唐國主又派遣自己的兒子蔣國公李從鑑、戶部尚書新安人馮延魯送來錢帛。趙匡胤表情嚴厲地對馮延魯說:“你們國主為什麼要跟朕的叛臣勾結?”馮延魯說:“陛下您只知道他與外敵有勾結,而不知道預防他謀反。”趙匡胤追問馮延魯其中的緣故,馮延魯說:“李重進的使者寄居在微臣家中,我們國主對他說:‘大丈夫因為失意而造反,自古都有,但現在卻不是時候。當中原朝廷有新皇帝登基時,人心未定,上黨地區出現叛亂時,你們不趁機謀反。如今人心已定之時,你們卻想著要用數千烏合之眾去對抗中原朝廷的精兵,即使是韓信、白起復生,也肯定沒有成功的機會。我國雖然有兵有糧,卻不敢幫助你們。’李重進終究因為沒有外援而失敗。”趙匡胤說:“即便如此,朕手下的將領都勸朕乘勝渡江,你覺得如何啊?”馮延魯說:“李重進覺得自己是英雄,天下難尋敵手,但是一旦神威無比的陛下您親自來到,李重進轉瞬間就一敗塗地!李重進這樣強大的藩鎮都不是您的對手,我們南唐這樣的小國就更不是陛下您的對手了。但是,陛下您仍然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我國有數萬軍士,他們都是我們先主的親兵,這些人都發誓要同生共死,陛下如果願意捨棄數萬軍士的性命與他們血戰,則乘勝渡江的建議是可行的。再者,我國有長江天塹,長江上風浪難以預測。就算您真的能渡江南下,如果您進不能攻克城池,退又缺乏運糧的道路。渡江南下是否可行,值得您好好地考慮一下。”趙匡胤哈哈大笑,對馮延魯說:“朕不過是跟愛卿你開玩笑罷了,愛卿你不用一直遊說朕。”

乙丑,命李處耘權知揚州。揚州承兵火之餘,闔境凋敝,處耘勤於撫綏,輕徭薄賦,揚州遂安。及調歸京師,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

乙丑(二十九日),趙匡胤命李處耘暫時管理揚州。揚州飽經戰火,全州民生凋敝,李處耘經常安撫百姓,並減輕百姓勞役,降低賦稅,揚州城逐漸安定下來。等到李處耘被調回京城,揚州城男女老幼站滿街道,痛哭流涕,整日都不願離去。

十二月,己巳,上發揚州;丁亥,還京師。

十二月,已巳(初四),趙匡胤從揚州出發;丁亥,趙匡胤回到京城。

辛卯,唐清源節度使兼中書令留從效遣使稱藩,自是貢奉不絕。

辛卯(二十六日),南唐清源節度使兼中書令留從效派遣使者向趙匡胤稱臣,從那以後,朝貢從未斷絕。

從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專以勤儉養民為務,常衣布素,置公服於中門之側,出則衣之。每言:“我素貧賤,不可忘本。”民甚愛之,部內安治。王氏有二女嫁為郡人妻,從效奉之甚謹,資給豐厚。每歲取進士、明經,謂之“秋堂”。

留從效出身寒微,知道人間疾苦,他在治所以勤儉節約,與民休息為主要任務,經常身穿素布衣服,將官服放在大門旁邊,只有在外出的時候,留從效才穿著官服。留從效經常說:“我出身貧賤,不能忘本。”百姓非常愛戴留從效,治所安定。王氏有兩個女兒嫁給了郡縣裡的人為妻,留從效奉養王氏特別小心與謹慎,提供給王氏的財貨非常豐厚。留從效每年秋天都舉行考試,取明經、進士,稱之為“秋堂”。

宋太祖建隆二年(遼應歷十一年),公元九六一年

春,正月,丁巳,詔浚蔡渠,通淮右之漕也。

春天,正月,丁巳(二十三日),趙匡胤下詔疏通蔡渠,打通淮右地區的運糧河道。

初,李重進赴鎮淮南,道出泗上,澤州刺史張崇詁(gǔ)時知泗州,說以蓄兵完城之計,重進敗,事露,詔捕之。甲子,斬棄市,籍其家。

當初,李重進去淮南地區當節度使時路過泗水北岸,澤州刺史張崇詁當時主管泗州,張崇詁勸說李重進招兵買馬、修繕城池。後來李重進的叛亂被平定,那麼張崇詁勸說李重進的事情就敗露了,趙匡胤下詔逮捕張崇詁。甲子,張崇詁在鬧市被處死,他的屍體被棄置街頭示眾,張崇詁家所有的財產都被充公。

二月,丙寅,遼主釋趙王喜隱。未幾,復謀反,仍下獄,奪爵。

二月,丙寅(初二),遼國皇帝釋放了趙王耶律喜隱。沒過多久,耶律喜隱又謀反,遼國皇帝又將耶律喜隱打入大牢,奪取耶律喜隱的官爵。

唐主以國境蹙弱,不遑寧居,定計遷都南昌,立吳王從嘉為太子,留金陵監國。以嚴續知樞密院事。舟行至宋家洑,暴風飄御艦幾至北岸。翌日,從官皆乘輕舟奔回。

南唐國主認為首都金陵靠近邊境,整日無法安心居住,便決定遷都南昌,南唐國主立自己的兒子吳王李從嘉為太子,留在首都金陵監國。南唐國主任命嚴續擔任知樞密院事。南唐國主的船隊到達宋家洑時,驟起狂風暴雨,南唐國主乘坐的御船差點被刮到長江北岸去了。第二天,跟隨南唐國主遷都的隨從官員都乘坐小船重新回到了金陵。

壬申,命給事中范陽劉載浚五丈渠,通東方之漕。上謂侍臣曰:“煩民奉己之事,朕必不為。開導溝洫以濟京邑,蓋不獲已耳。”

壬申(初八),趙匡胤命令給事中范陽人劉載負責疏通五丈渠,打通東方的運糧通道。趙匡胤對身邊的大臣說:“煩擾百姓來侍奉自己的事情,朕肯定不會去做的。但是開挖疏導溝渠來幫助提升京城的漕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啊。”

己卯,賜符彥卿粟。初,藩鎮率遣親吏視民租入,概量增溢,公取餘羨;彥卿在天雄軍,取民尤悉。上於是遣常參官分主其事,乃多出公粟賜彥卿以愧其心也。

已卯(十五日),趙匡胤賜符彥卿粟米。先前藩鎮節度使通常派遣身邊官吏監督百姓交租,將糧食漫出鬥,公開取走刮平鬥後多餘的糧食。符彥卿在天雄軍,拿取百姓多餘的租糧特別多。趙匡胤於是派遣常參官分頭主管這件事並拿出公家糧食賜給符彥卿來羞辱他的貪心。

雄武節度使兼中書令、太原郡王王景起兵伍,性謙退,每朝廷使至,雖卑位皆盡禮。或言:“王位崇,不宜自損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當如此,我惟恐不謹耳。”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書張昭授命,景尤加禮重,以萬餘緡遺昭。左右或言其過厚,景曰:“我在行伍間,即聞張尚書名,今使於我,是朝廷厚我也,豈可以往例為限耶?”至是入朝,上優禮之,宴賜加等。三月,辛亥,改鳳翔節度使,充西面沿邊都部署。

雄武節度使兼中書令、太原郡王王景是軍人出身,性格謙恭退讓。每當朝廷的使者來了,雖然使者的官職很小,但是王景對待使者的禮數非常周全。有人勸王景說:“大王您的地位崇高,用不著自貶身份。”王景說:“身為臣子,自當重視皇上的命令,所以我必須要這樣做,我還擔心我所做的不夠謹慎呢。”王景剛被封為太原郡王的時候,朝廷派遣吏部尚書張昭去授予王景太原郡王的爵位,王景對待張昭尤其禮遇,給了張昭一萬多串銅錢(一串一千文)。王景周圍的人都說王景給張昭的錢給的太多了,王景說:“我在軍隊裡的時候就聽說過張尚書的大名,今天張尚書親自作為使者來冊封我當太原郡王,這就是朝廷在特別優待我啊,我怎麼能用以前對待一般的使者那樣對待張尚書呢?”等到王景入朝朝見趙匡胤,趙匡胤特別禮遇王景,宴請不斷,給王景加官進爵。三月,辛亥(十七日),趙匡胤讓鳳翔節度使去擔任西面沿邊都部署。

北漢侵麟州,防禦使楊重勳擊走之。重勳即重訓也,避周鄭王諱改名。

北漢入侵麟州,防禦使楊重勳擊退了北漢軍隊。楊重勳就是楊重訓,因為要避後周恭帝柴宗訓的名諱而改名。

鳳翔節度使王彥超還京,彥超與上有舊。癸亥,上步自明德門,幸作坊宴射,酒酣,顧彥超曰:“卿曩在復州,朕往依卿,卿何不納我?”彥超降階頓首曰:“當時臣一刺史耳,勺水豈可容神龍乎!使臣納陛下,陛下安有今日!”上大笑而罷。閏三月,甲子朔,彥超上表待罪,上遣使慰撫之,因謂侍臣曰:“沉湎於酒,何以為人!朕或因宴會至醉,經宿未嘗不悔也。”侍臣皆再拜。

鳳翔節度使王彥超來到京師,王彥超跟趙匡胤是老相識。癸亥(二十九日),趙匡胤步行來到明德門,在作坊聚飲習射,喝的正高興的時候,趙匡胤回頭看著王彥超,然後問道:“過去你在復州擔任防禦使的時候,朕過去投奔你,你為什麼不接納朕?”王彥超走下臺階,跪地叩頭說道:“微臣當時就是一個小小的刺史,一勺之水怎麼能容得下真龍天子呢?如果微臣接納了陛下,陛下還能有今天嗎?”趙匡胤哈哈大笑,此事作罷。閏三月,甲子朔,王彥超向趙匡胤上表請罪,趙匡胤派遣使者好言勸慰了王彥超。趙匡胤跟身邊的大臣說:“朕沉溺於飲酒,這樣還怎麼做人?朕有時候在宴會上喝醉了,第二天醒來之後沒有不後悔的。”趙匡胤身邊的大臣紛紛下拜。

遼主如潢河。

遼國皇帝抵達潢河。

徙殿前都點檢、鎮寧節度使慕容延釗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西南面兵馬都部署,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北南緣邊兵馬都部署。自是殿前都點檢遂不復除授。

趙匡胤改封殿前都點檢、鎮寧節度使慕容延釗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西南面兵馬都部署,改封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韓令坤為成德節度使、北南緣邊兵馬都部署。從此之後,殿前都點檢這一官職不再授予任何人。

是月,唐主至南昌。城邑迫隘,宮府營廨,十不容一二,力役雖煩,無所施巧,群臣日夜思歸。唐主北望金陵,鬱鬱不樂,欲誅始謀者,澄心堂承旨秦承裕常引屏風障之。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慚懼,發瘍卒。

當月,南唐國主到達南昌,南昌城城市擁擠狹小,宮廷、官署、營房和官舍還沒有原來的十分之二那麼大,徵用勞役雖然頻繁,但由於南昌城的格局太小,所以無法施展技巧,跟著南唐國主來南昌的大臣們日日夜夜都盼望著能夠回到金陵。南唐國主北望金陵,悶悶不樂,準備殺掉勸自己遷都南昌的大臣們,澄心堂承旨秦承裕常常拉上屏風,不讓南唐國主看到自己,以免南唐國主遷怒於自己。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慚愧恐懼,不久就毒瘡發作而死。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夏天,四月,癸巳朔(初一),出現了日食。

己酉,無棣男子趙遇詐稱皇弟,伏誅。

己酉(十七日),無棣有一個叫趙遇的男子謊稱是趙匡胤的弟弟,獲罪被殺。

乙未,商河縣令李瑤,坐贓杖死;左贊善大夫申文緯,奉使案田,不能舉察,除籍。上深惡贓吏,以後內外官贓罪,多至棄市。尤重選吏,時方度田,上謂宰臣曰:“比命使度田,多邀功弊民,當慎其選,以見朕意。”

乙未(二十七日),商河縣縣令因為貪汙被仗斃;左贊善答覆申文緯,奉命出使檢查田畝,不能明察,申文緯被罷官除籍。趙匡胤非常憎惡貪官汙吏,京官或者地方官貪汙腐敗,多數被殺死示眾。趙匡胤特別注重選拔官吏,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清查田地和戶口數量,趙匡胤對宰執大臣們說:“比命使在清查田地和戶口數量時,都想著邀功,從而使百姓疲憊不堪,你們在選擇比命使的時候應當慎重,這樣才能顯示出朕的意思。”

評論:宋朝不殺士大夫,這是假的!至少在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朝,文官是沒有“死刑豁免權”的。

漢初,犯私曲者棄市;周令至五斤死。上以其法尚峻,庚申,詔:“民犯私曲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鬥者,始處極典,其餘罪有差。”又以前朝鹽法太峻,定令:“官鹽闌入禁地貿易至十斤,煮礆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蠶鹽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

後漢初年,私自釀酒的人要被處死示眾;後周時,私自釀酒超過五斤才被判處死刑。趙匡胤認為後周的法令太嚴苛了,庚申,趙匡胤下詔說:“如果私自釀酒十五斤及以上,並且入城販賣私自釀製的酒超過三鬥(編者注:十升為一斗,十鬥為一石),才會被判死刑,如果不滿足以上條件,則根據釀酒或販賣私自釀造的酒的多少處以不同的處罰。”趙匡胤又認為後周的鹽法太過嚴峻,趙匡胤下令:“如果有人擅自把官鹽販賣到禁止貿易的地方達到十斤或者私自制鹽達到三斤,才判死刑。如果有人將朝廷配售給農村百姓的蠶鹽帶進城市達到三十斤以上的話,奏報朝廷裁處。

(編者注:五代至南宋時期,政府在農村按戶配售食鹽的制度。二月育蠶時按戶配鹽,六月新絲上市,繳納夏稅時收錢,故稱蠶鹽。)

五月,癸亥朔,以皇太后疾,赦雜犯死罪以下。

五月,癸亥朔(初一),趙匡胤因為皇太后杜氏生病,所以下令赦免了未犯死罪的各類罪犯。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