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先進的武器,現在碉堡是不是失去了防守意義?

Whxue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代的碉堡和以往的碉堡是完全不同的。

以往的時代,用鋼筋水泥平地起一個碉堡,可以防禦敵方槍彈和炮彈破片,這就是碉堡了。

甚至很多碉堡,比如黃繼光曾經攻擊過的碉堡乾脆是用沙袋搭建的土木結構碉堡。

這種碉堡建造更容易,造價也低廉,防禦效果是不錯的。

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當年攻擊性武器低技術的基礎上。

時代不同了,今天的攻堅武器不是以往可以相比的。

就基層步兵來說,可以攜帶單兵火箭筒,大型火箭筒,無坐力炮,榴彈發射器,甚至導彈等等步兵攻堅武器,還有大量的支援武器,比如各種火炮、空中掩護、無人機掩護等等。

任何一個過去的碉堡,一旦被發現還是很容易被摧毀的。

比如美軍裝備的單兵古斯塔夫無坐力炮,使用火箭助推炮彈,射程高達1000米,超過了碉堡內輕武器的有效射程,可以摧毀各種中小型碉堡。

雖然碉堡的意義有限,但不代表現代戰爭不需要構建防禦陣地。

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尤其是伏擊),作戰前也需要構築陣地的,只是不需要像之前那樣修建死板的碉堡而已。

這是一個大話題,不多說了,只是說舊有的碉堡被淘汰。

即便最新的組合型現代化防禦工事,士兵也不可能蹲在一個地方不斷射擊,需要經常轉移陣地,防止被敵人鎖定。

畢竟,每人都是五尺三寸血肉之軀,身體不能防彈,必須依靠防禦陣地的掩護。

至於舊有的所謂要塞性工事,在今天根本沒有用處。

鑽地彈、溫壓彈、巨型高爆彈可以讓這些要塞裡面的人死無全屍。


薩沙


這就要取決於你這個碉堡是怎麼造的了。

如果你說的碉堡指的是突出地面的顯眼筒狀物,比如抗戰時期日本在中國修建的那些用普通磚壘起來的炮樓,那確實沒有任何意義了。現在的游擊隊都挺有錢的,沒有什麼是一發RPG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用兩發。對於正規軍來說就更沒有意義了。當年英阿馬島之戰的時候,阿根廷在島上就有不少類似的碉堡。結果基本上都是被英軍像打坦克一樣,用反坦克導彈當死靶子給摧毀的。

但是如果你的碉堡工事修得足夠巧妙,足夠隱蔽和足夠堅固,那還是能發揮不少作用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山脈裡面藉助山勢,挖掘洞穴坑道型的碉堡工事。比如二戰的時候日軍在硫磺島、沖繩島的那些碉堡工事,都讓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朝鮮戰爭時期志願軍的坑道工事,也讓火力優勢的美軍吃盡了苦頭。而距離現在最近的阿富汗塔利班,在很多地方也藉助山洞工事與美軍周旋,令美軍大為頭疼。

所以說不能一概而論碉堡從此再也沒用。關鍵還是看用什麼材料,怎麼修建和怎麼使用。


唐律疏議


60/70年代,中國受到蘇聯的嚴重威脅,就是以深挖洞、廣積糧來應對蘇聯的坦克海和飛機雲的。

一個地堡能抗住無數的子彈雨,不用炮彈或至少一發ePG,就休想撼動它!那怕裡面就只有一個人,一杆步槍(最落後的單發步槍)也能讓敵人望而卻步!戰爭就是不斷在攻擊和防禦中進行的,用最原始的武器裝備和防禦手段去換取敵人的高效費比,拖垮敵人的戰爭潛力,也是另外一種取勝的方式。

要不然,阿富汗就不會被稱之為“帝國墳墓”了!


金牛角


現代碉堡,這幾個字十分重要,現代碉堡非常有意義。二戰最好碉堡至今也沒能摧毀。不知道專業步兵或者炮兵的兄弟們有沒有統計過,那碉堡上中了幾百還是一千幾百發炮彈。


風吹6700


那沒有碉堡,你能有什麼更好的固定防禦手段麼

碉堡固然擋不住炮彈,但人體連子彈的擋不住

所以作為一種防禦手段碉堡還是會存在的,戰爭的目的永遠是打擊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